一、司马光小传
1、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他不以文学自矜,认为华而不实的诗无用,他所称赏的不是辞藻堆砌的诗,而是平淡闲远,抒发真性情、真自我的诗歌。
2、C.元方太谦虚了不愿回答问题。
3、(53)(德)马克斯·韦伯著:《学术与政治》,冯克利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第24页。
4、“司马大人,您走好啊——”
5、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客有问元方:“府君如何?”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如何?”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伛为恭,而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6、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其父康,曾为庐州太守,与袁术交好。绩年于九江见袁术。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下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术奇之,后常称说。
7、(注释)①嶷然(yí):人品超群。②机阱:陷阱。③涂潦:洪水。④吾侪(chái):我们。⑤锸(chā):锹。⑥版:筑墙用的夹板。⑦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堵。
8、(14)启示得自胡韧奋:《浅谈古籍整理智能化的基础:资源、技术及应用》,2020年5月30日在线报告。
9、图4北京师范大学自动断句系统处理司马光序文结果
10、(1)参见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孟宪承选编:《中国古代教育文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11、陛下为人父母抚之如伤岂可弃人养鸟留意于丑形恶声哉
12、次年,王安石也大病一场。两年后,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四月,王安石病逝,享年66岁,葬于江宁半山园,丧礼极为简单凄凉。”
13、③南山当户:正对门的南山
14、C.所至之处/或乞字/或求诗/纷纷不已。
15、酒加一认为:关于雷锋故事的书籍,广大社会人士可以一阅:。伟人毛主席号召过我们,“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习雷锋同志什么呢?学习他的助人为乐,不畏艰难,学习他满腔的爱国热忱,学习他的无私和忘我精神。
16、有人穿了孝服,如送其亲。
17、阅读两文,写出(甲)(乙)两文中意思相近的句子并标出词语。
18、(2)此为南宋淳熙八年(1181)唐仲友台州公使库刻本,属于十三卷系统本,附《音义》一卷,原为辽宁省图书馆藏。半叶八行十六字,小字双行二十四字,左右双边,白口,单黑鱼尾;以宋代浙本官刻典型的欧体字,刻工精美,墨色莹洁。无论是在文物价值还是校勘意义上,均属“善本”。详参扬雄撰,李轨等注:《宋本扬子法言》,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9年影印本。在上海图书馆“中文古籍联合目录及循证平台”上,显示《扬子法言》版本时间为宋代者凡11条;此条据前编《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彼时尚未考明此本详情,因此只注“宋刻本”。网页链接:
19、(注释)①游宦:到外地做官。②附舟:搭船。③第:只。④绐:欺骗。
20、(1)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二、司马光小传视频
1、(2)自是,遂寄居门人之家。
2、司马光训子之文《训俭示康》中有一段话:“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译文:人们都以奢靡为荣,我却独以节俭、朴素为美。人们都嗤笑我固执鄙陋,我却毫不在意,不认为有什么不好。)以俭素为美是司马光一生的坚守。
3、平冈沃野,白水素月;天下三分,草庐一策。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躬耕南阳”是中华文明史印记,“南阳诸葛庐”名扬古今中外。
4、下列句中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5、这些传记,虽然有的略显粗糙,有的重复老套,但大多数作品坚持“实事求是”、“批判继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综合古今中外各个时期对传主的不同评价,在不同时期各自提出独立思考、赶前人或超前人的一家之言。许多传记作品都始终将关注点放在传主身上,有着深切的人文关怀,把塑造传主当做重要的目的,把一个人的一生极有趣味叙写出来,通过传主形象来感染读者。下面,我们着重选取四部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从“真实”与“趣味”方面逐一评述。
6、曹寅,清朝康熙时大臣。他在年少时便常伴康熙左右,成年后又任江宁织造,实则康熙在江南的耳目。公元1712年,曹寅染上疟疾,让李煦密折上奏,向康熙讨药。但是不管康熙怎么快马加鞭,终还是没能阻止曹寅离开人世。
7、不然主家服此宫闱戚里必相效
8、“司马相公去世了!”一传十传百,噩耗迅速传遍了京城,传到全国。
9、斗指东南,维为立夏。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此时,大地由春转夏,青梅熟,槐花香,北方小麦抽穗,南方早稻插秧,满眼生气盎然。让我们在诗的夏风里,徜徉。
10、人们常说益者三友,友良,友直,友多闻,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多读一读这一类的书籍。
11、又有一次,张夫人和司马光一起回娘家,张夫人让母亲安排了一个美貌的侍女跟随在他身边,自己则故意避开。谁知司马光看出了端倪,厉声呵斥道:“夫人不在,你跟来做什么?走开!”
12、图7北京大学“《宋元学案》知识图谱系统”学派传承图
13、每次过年,同学们举办联欢会的时候,老六冲锋在前,所有费用全部赞助,大家在一起,或歌或舞,或游戏,或朗诵,或表白,有声有色,热闹非凡。
14、(36)谷启凡:《CBDB的探索及思考》,《中国教育名著选读》课程小作业,2020年5月28日提交。
15、(注释)①髡(kūn):古代一种把头发剃光的刑罚。
16、注释:①向:刚才。②阴德:暗中有德于人的行为。③令尹:官职,指楚国的国相。④治:治理,管理。
17、客人引用“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的目的是()
18、司马光做谏官时上谏无数,既敢于劝谏皇帝,如上谏《论宴饮状》以请求皇帝能体恤百姓,减少过度的宴饮和赏赐;又敢于弹劾权臣,如上奏反对任命张方平为参知政事。但忠言往往逆耳,在皇上对于谏言只听不纳后,司马光辞去谏官一职,专职修史,就有了后来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19、三日来见长揖使者使者怒悦脱帽竟去。
20、“巩之友王安石者,文甚古,行称其文,虽已得科名,然居今知安石者尚少也。彼诚自重,不愿知于人。然知此人,古今不常有。如今进所急,虽无常人千万不害也,顾如安石,此不可失也。执事倘进于朝廷,其有补于天下。”
三、司马光小传文言文答案
1、卢肇(818—882),字子发,袁州(今江西新余)人。在唐武宗李炎会昌三年(八四三)状元及第,且是江西第一个状元,咸通歙州刺史。有奇才,以文翰知名。精小学,工画札,尤善拨镫法。林蕴从之学书。肇谓曰:“子学吾书,但求其力耳。吾昔授教于韩吏部,其法曰,拨镫。今将授子,子勿亡传、推、拖、捻、拽、是也。”大中十三年(八五九)尝撰并正书唐定州文宣王庙记。《金石录、唐书·艺文志、木蕴拨镫法序、书史会要》
2、(9)网页链接:http://seg.shenshen.wiki/,2020年5月6日。
3、(孔)祯①,高宗时为苏州长史。曹王明②为刺史,不循法度,祯每进谏。明曰:“寡人天子之弟,岂失于为王哉!”祯曰:“恩宠不可恃,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③不见淮南之事④乎?”明不悦。明左右有侵暴下人者,祯捕而杖杀之。明后果坐法,迁于黔中,谓人曰:“吾愧不用孔长史言,以及于此!”
4、修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
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6、“足下但因伛为恭,而不能答”,客人这句话的潜在含义是()
7、图8司马光主要学术关系及政治关系网络简图(李林绘图)
8、(19)关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探究,王汎森教授在《如果让我重做一次研究生》之正、续篇中,说得很好。收入王汎森:《天才为何成群地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125—156页。可惜我在研究生时代,竟未及时读到这些文字,遂常将此文推荐给新生阅读。
9、李林/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
10、(50)赵思渊:《地方历史文献的数字化、数据化与文本挖掘:以〈中国地方历史文献数据库〉为例》,《清史研究》2016年第4期。
11、朝士刘庭式,本田家。邻舍翁甚贫,有一女,约与庭式为婚。后契阔①数年,庭式读书登科,归乡闾。访邻翁,而邻翁已死;女因病双瞽,家极困饿。庭式使人申②前好,而女子之家辞以疾,仍以佣耕,不敢姻士大夫。庭式坚不可:“与翁有约,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卒与成婚。……苏子瞻爱其义,为文以美之。
12、(15)(美)贺凯(CharlesO.Hucker):《中国古代官名辞典》,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影印本。龚延明:《中国历代职官别名大辞典(增订本)》,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增补本)》,北京:中华书局,2017年。
13、(48)引自华东师范大学公共数据库研究生培养系统网页,2021年10月6日。
14、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以上的句子,就体现出了司马光的勤学好问.如果议成是现代文就是:听到别人讲述后,喜欢,放学后就自己讲给家里人听,对讲述人的理解透彻.从此后书不离手,甚至连饥渴寒暑都毫不在意.
15、这一句话直戳神宗之心,比肩尧舜,当然是历代帝王的梦想。二十岁的年龄,热血澎湃,心高气傲,渴望功业盖世,想让天公折服!
16、总理的作为和事迹为世界所折服,他的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激励着人们。
17、C.让元方明白“府君”“家君”应同心同德。
18、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忧而不食。母问其故。叔敖对曰:“儿闻见两头蛇者必死。向①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母曰:“无忧。吾闻有阴德②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③,未治④而国人信其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