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唐代边塞诗人有哪些(精选文案117句)

一、边塞诗人有哪些

1、我国古代的边塞诗人有:高适、王昌龄、王之涣、岑参、王翰、陈陶高适《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2、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3、王昌龄:字少伯,长安人。世称王龙标。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都是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诗体多用易于入乐的七绝。和高、岑多用七言古诗不同。他的《从军行》向来被推为边塞的名作。他的《出塞》诗曾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王昌龄对七绝用力专,成就高,后代称为“七绝圣手”。

4、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5、自行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6、此诗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

7、此诗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描绘了守边将士在沙场上征战的艰苦生活,歌颂了他们忠心报国的英勇精神。

8、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岑参

10、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11、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2、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1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14、《从军行》组诗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此诗表现出乌云密布、满眼黄沙的瀚海孤城中,戍守将士的宽广胸襟,以及立誓破敌、决战决胜的豪迈气概。

15、此诗虽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

16、《凉州词其二》: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7、在这一首里,诗人没有写军队如何出击,也没有说追上了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了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就像是箭在弦上,引而未发,却具有吸引人的力量。

18、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19、代表作品: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等,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的《出塞》、《从军行》,王之涣的《出塞》,王翰的《凉州词》。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唐朝的王维是边塞诗的代表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老将行》等)此后中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但题材有所扩展。

20、这首诗在杜甫写的《前出塞》中原列为第六首,是组诗中为脍炙人口的一首。“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四句被古代诗品家张远赞之为“大经济语!”自此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精辟的名言,为后世广泛引用。

二、唐代边塞诗人有哪些

1、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2、====================================

3、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4、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5、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6、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7、诗人高适在送别好友董大时创作了两首七绝,这里是第一首,堪称千古绝唱。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用他豁达的心态勉励好友,踏上征途,迎接未来。

8、本刊“宝宝念诗”欢迎投稿:1684233021@qq.com

9、边塞诗歌是主要描写西域边疆风物人情的诗歌。伴随着唐朝的强盛,以及经营西域的政策,边塞诗在唐代达到了顶峰。这些边塞诗风格雄浑,诗境宏大。读读这十首有代表性的唐代边塞诗,领略塞外风光,感受千古豪情吧。

10、岑参是盛唐典型的边塞诗人,在8世纪50年代,他曾经两次出塞,在新疆前后待了六年。他边塞诗的特点,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第他是一个好奇的人,正如杜甫说的“岑参兄弟皆好奇”。早年他喜欢从出人意表的角度去发现诗。有了边塞生活的体验以后,他的好奇天性也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第岑参诗中的一股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这也是其他边塞诗人所无法比拟的。他赞叹别人“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他自己就是这样作为戎装的少年英雄驰骋在西北战场上的。

11、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12、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13、字达夫、仲武,唐代边塞诗人。景县(今河北省衡水)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

14、王之涣:是一个年辈较老的盛唐边塞诗人,只时可惜诗篇遗留下来的极少。但《凉州词》一首却是“传乎乐章,布在人口”的名作。他的另一名作则是脍炙人口的《登鹳雀楼》。

15、岑参: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

16、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17、这是一首角度独特的边塞诗,也是绝望的诗。秦兵是唐军的代称。一场战斗下来,死了一半的士兵。可怜的是早晨来得送信人带来了家人缝制的棉衣,却不知道该送给谁?

18、古文|唐诗宋词|国学经典|古代风俗

19、高适,字达夫,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大臣。他所写的诗歌突出的特点就是雄浑悲壮,诗歌所反映的层面较为广阔,主旨也更加鲜明。他创作的注意力主要在于人物而非景物,这也造就了他的作品常带有较强的个人主观色彩,主要作品有《别董大》、《燕歌行》等。

20、岑参,唐代有名的诗人之他与高适并称为“高岑”,这也足以可见他的文学地位也是高的。岑参在文学创作上,擅长作诗(以七言诗为主),重点在于描写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风情等,主要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等。

三、边塞诗人有哪些千古名句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王昌龄共写《从军行》七首,这是第四首。这首诗反映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诗的前两句描绘边地风光,借以渲染战争气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常被用来表现杀敌卫国的英雄气概和坚强意志。

4、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5、野营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6、这是一首纯粹写景的边塞诗,对于边塞雪景的描写独具一格。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更是千古名句。整首诗让人感受到漠北高寒中的美丽雪景。

7、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8、与王昌龄同期的诗人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明朝的王世贞称此诗为无瑕之璧,与王昌龄的《出塞》同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9、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10、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早年精于文章,并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他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是浪漫主义诗人。靳能《王之涣墓志铭》称其诗"尝或歌从军,吟出塞,曒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但他的作品现存仅有六首绝句,其中三首边塞诗。他的诗以《登鹳雀楼》、《凉州词》为代表作。章太炎推《凉州词》为“绝句之”。

11、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1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盛唐诗人王昌龄有着“诗家天子”的美誉。他的这首《出塞》分为两篇,而流传广、影响大的还属首篇。这首诗声调高昂,气势雄浑,不但是边塞诗的代表作,还被誉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14、《使至塞上》有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观让人感受到了在浩瀚沙漠中,狼烟直上,一望无际的地平线上,遥遥落日正在缓慢落下的单调而又坚毅边塞生活,以景衬情,情在景中,不言而喻。高适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也是唐朝时期的大诗人,还当过官的那种,他的边塞诗也是十分多,例如《燕歌行》、《塞上》、《塞下曲》等诗词,他的诗代表着他那肆意豪放的平生,以及盛唐时期的奋发进取的精神,大多歌颂了将士们英勇杀敌,保卫国土,将功伟业的壮志豪情,虽然军旅生活艰苦,但仍然向往着报效祖国,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

15、 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唐代大臣、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他的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他的《燕歌行》颂扬了士兵的爱国精神,抨击了将领享乐腐败。

1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17、☞回复:时政,领取(每月时政资料包)

18、浊酒一杯家,燕然未勒归无计。

19、边塞诗人有名的代表当属高适和岑参。另外还有李颀、王昌龄、王之涣、王翰等。

20、中国古代10篇美的古文,一生至少要读一次

四、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哪些

1、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2、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3、《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4、《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绝人烟。

5、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6、 唐朝时期的边塞诗表现了将士建功立业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边塞风光地理等各个方面。诗歌的意象波澜壮阔、气势恢弘、令人热血沸腾。总体来说唐朝的边塞诗表现了阳刚之美,诗句中洋溢着的崇高的爱国情怀。而唐朝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他们四人并称为唐朝“边塞四诗人”。

7、初唐边塞诗的主导风格是郁勃。当时天下甫定,一统王朝的元气正徐徐上升。但整个说来,尚觉力不从心,国家时遭侵袭,因而边塞诗中常常充盈着一种强烈的愤激之情,同时伴有沉重的压抑之感。这种郁勃特色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强敌入侵的愤然抗击,一是对于时事政治的喟然长叹。前者的代表是骆宾王,后者的代表是陈子昂。他们都不止一次地从军出塞,对边塞生活描绘逼真,感触深沉。

8、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9、代表作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边将的骄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

10、此诗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却处处都有鲜明的色彩,以色示物、以色感人,奇诡而又妥帖。

11、王翰,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生卒年月不详。唐睿宗景云元年(710)进士。青年时期,性格豪迈,多才多艺。他会写诗,又会唱歌跳舞。《唐才子传》说王翰"工诗,多壮丽之词"。是盛唐的边塞诗派。存诗不多,以《凉州词》为著名。

12、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13、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14、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及第,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封常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任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六岁。

15、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

16、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17、此诗发兴高远,声调高昂,气势雄浑,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18、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19、这首诗很短却很形象,前两句写景写事,烘托出了紧张的气氛。后两句话说将士们想要轻骑追捕单于,却不料大雪已经落满了弓刀。寥寥数语,展现了边塞独有的紧张气氛和独特环境。

20、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五、盛唐边塞诗人有哪些

1、《凉州词其二》: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陈陶《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2、射杀中山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3、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4、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5、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冲突,揭示了战争所带来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沉思着一代代人为它所支付的沉重代价。

6、 其中以高适、王昌龄、岑参、王之涣四位善于边塞诗创作,作品较为出名,因此史学其并称为“四大边塞诗人”。

7、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8、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9、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10、第二首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诗人“以不尽尽之”,“思入微茫,似脱实粘”,才使人感到那样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征戍者的内心世界表达得入木三分。

11、此诗以汉喻唐,借写汉武帝的开边,讽刺当时唐玄宗的开边,充满反战思想。全诗句句蓄意,步步逼紧,后才画龙点睛,着落主题,显出其讽刺笔力。

12、李益(约750年—约830年),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唐代诗人。大历四年(769年)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出名,擅长绝句,尤其是七言绝句。

13、《蓟中作》: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14、大历四年(769年)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出名,擅长绝句,尤其是七言绝句。

15、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6、王昌龄,字少伯,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年轻时也曾入朝为官,为官公正廉明,但历经战乱,所以他的结局并不算很好。王昌龄的诗作以七言绝句见长,尤其是他的边塞诗为著名,因此,他有着“七绝圣手”和“诗家夫子”之称。他的主要代表作品有《出塞》、《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等。

17、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18、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9、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0、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六、边塞诗人有哪些

1、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2、在诗中,诗人匠心独运,把“河边骨”和“春闺梦”联系起来,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

3、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4、《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5、大历四年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出名,擅长绝句,尤其是七言绝句。其作品有:江南曲、北从军征等。

6、但他的作品现存仅有六首绝句,其中三首边塞诗。他的诗以《登鹳雀楼》、《凉州词》为代表作。章太炎推《凉州词》为“绝句之”。

7、全诗选取了沙漠旅途中的一个剪影,以雄健的笔触,描述了驰骋塞外、随止随歇的军旅生活,语言自然遒劲,意境雄浑壮阔,情景契合,别有神韵,充分显示出悲壮与凄清的综合美。

8、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9、《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0、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11、此诗用浓厚的色彩描绘西北边塞风光,借辽远的空间集中表现思想感情,寓虚于实。

12、诗开首先写紧张的从军生活。白日黄昏繁忙,夜里刁斗悲呛,琵琶幽怨,景象肃穆凄凉。接着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四顾荒野,大雪荒漠,夜雁悲鸣,一片凄冷酷寒景象。后写如此恶劣环境,本应班师回朝,然而皇上不准。而千军万马拼死作战的结果,却只换得葡萄种子归国。足见君王之草菅人命。这首诗借汉皇开边,讽玄宗用兵,讽刺意味较浓。

13、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14、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蓟门人,一说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15、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16、这首诗写的是友人要去边疆,王维送别所作。阳关在玉门关南,和玉门关一样是当时通往西域的要塞。后两句是千古名句,从中也可以看出在人们心中,西域是比较荒凉的。

17、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上一篇上一篇:关于惊蛰的古诗四句简单(精选文案143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