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赠刘景文(精选文案88句)

一、赠刘景文

1、(注释)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⑶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⑸正是:一作“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2、(学古诗)关山月——李白

3、(学古诗)鹧鸪天·桂花——李清照

4、《赠刘景文》宋·苏轼古诗的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是橙黄橘绿时。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5、(学古诗)八阵图——杜甫

6、(学古诗)雨晴——王驾

7、正是:一作“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8、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好的光景,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9、这首诗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情很深。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

10、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11、《赠刘景文》的原诗如下: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是橙黄橘绿时。(问题一答案):因为诗人与“刘景文”相遇的时候,正是“橙黄橘绿的时候”,也是一年的丰收之时(问题二答案):任何好的事物都有衰落的一天(“荷尽已无擎雨盖”可以看出)

12、(学古诗)望月怀远——张九龄

13、(学古诗)示儿——陆游

14、苏轼深知此理,才用擎雨无盖表明荷败净尽,真可谓曲笔传神。同样,菊之所以被誉为霜下之杰,不仅因为它蕊寒香冷,姿怀贞秀,还因为它有挺拔劲节的枝干。花残了,杖还能傲霜独立,才能充分体现它孤标傲世的品格。

15、如今,荷叶都已经枯败了,再也看不到夏天那样碧绿的,好像举着一把遮雨大伞似的荷叶,亭亭玉立在那里繁茂的样子了。傲霜耐寒的菊花,虽然还有挺拔的菊枝依然生机勃勃,但美丽的花朵早已残败。不过,在这一年中仍然有值得你记住的美景致,橙黄橘绿满眼收获正是初冬美的时节啊!

16、(学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17、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18、苏轼当然不能预知不久的将来还被流放海南,他一向旷达乐观,不因逆境而悲愁困苦,亦不以年老而颓唐消沉。他一生坎坷挫折,可谓多矣,却并没有被逆境吓倒,而是积极面对人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艺术珍品。

19、残荷叶败菊花残,只剩下了寒霜中挺立的老枝。

20、《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二、赠刘景文

1、(学古诗)七步诗——曹植

2、(学古诗)长歌行·汉乐府——郭茂倩

3、(学古诗)春日——朱熹

4、一的好景君须记,是橙黄桔绿时。前两句写景,后两引出对友人的劝勉。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赠刘景文苏轼北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是橙黄橘绿时。

5、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6、(学古诗)夜立阶下——袁枚

7、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8、朋友,你要记住,这橙黄橘绿的日子,才是一年中好的时节啊。

9、(学古诗)敕勒歌——乐府诗集

10、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11、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赠刘景文》

12、(学古诗)听弹琴——刘长卿

13、(学古诗)江南——汉乐府

14、(学古诗)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15、用擎雨无盖说荷败净尽,真可谓传神之笔!同样,傲霜耐寒的菊花残了,枝还挺拔独立,充分体现它孤傲的品格。用巧妙的艺术手法,达到写诗的目的:只有严酷的环境才能锻炼人,才能检验、识别一个人的风骨,劝勉友人。

16、(学古诗)田间——汪楫

17、(学古诗)望岳——杜甫

18、(学古诗)池上——白居易

19、《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20、①刘景文:刘季孙(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宋仁宗嘉祐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话》卷下)。宋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因苏轼荐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七年,卒,年六十。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事见《东坡全集》卷六三《乞赙赠刘季孙状》、《东都事略》卷一一《刘平传》。刘景文的父亲刘皴是北宋的将军,所以也养成他豪放的个性。因此苏轼称他为“慷慨奇士”。

三、赠刘景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学古诗)舟过安仁——杨

2、(学古诗)卜算子·咏梅——

3、(学古诗)咏牡丹——王溥

4、(学古诗)绝句——杜甫

5、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6、(学古诗)垓下歌——项羽

7、(学古诗)出塞——王昌龄

8、赠刘景文》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于元佑五年(1090)在杭州任知州时送给好友刘景文(名季孙)的一首勉励诗,该作品是苏诗中的经典之作,脍炙人口。诗词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9、意思是:别以为一年好景已尽,你必入须记住,美的景色在秋末冬初,橙子黄了,橘子绿了的时候。

10、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宋代文学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年间“进士”。

11、其文恣肆,豪迈奔放,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其诗题材广阔,清新雄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扩展资料《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12、(学古诗)次北固山下——王湾

13、(学古诗)秋浦歌——李白

14、(学古诗)农家——颜仁郁

15、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16、(学古诗)逢侠者——钱起

17、(学古诗)诗经.采薇——第六章

18、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19、(学古诗)题诗后——贾岛

20、(学古诗)鸟鸣涧——王维

四、赠刘景文是什么季节的诗

1、(学古诗)望洞庭——刘禹锡

2、纵观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诗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3、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景文时,刘景文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景文才得到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刘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4、(学古诗)鹿柴——王维

5、苏轼的《赠刘景文》一诗中,点明作者写作目的诗句是: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这是一首(勉励)诗,诗中的橘树和人的一生一样,需要好好把握。

6、(学古诗)蚕妇——张俞

7、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是为了鼓励有国士之才的刘景文。此人有才,却仕途不达,六十多岁了依旧潦倒。苏轼极为推崇他,两人成为知己。苏轼一边向上面举荐他,一边安慰、鼓励他,既悯伤其愁苦,又希望他振作,不因老病困穷而长此颓唐下去。

8、(学古诗)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9、翻译: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10、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而在《赠刘景文》一诗中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

11、(学古诗)静夜思——李白

12、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13、(学古诗)早发白帝城——李白

14、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全诗如下:《赠刘景文》作者:苏轼(宋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是橙黄橘绿时。

15、赠刘景文诗中的一年好景指的是橙黄桔绿时,指的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秋时节原文: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意思):一年中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

16、(学古诗)偶成——朱熹

17、《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18、(学古诗)小儿垂钓——胡令能

19、(学古诗)石头城——刘禹锡

20、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五、赠刘景文的作者是谁

1、(学古诗)剑客——贾岛

2、(学古诗)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3、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4、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5、从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写景诗,但是从标题和第三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来断,这更是一首勉励好友而且自勉的作品。

6、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7、君:你,指刘景文。

8、(学古诗)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

上一篇上一篇:端午的一些诗句(精选文案119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