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及翻译(精选文案108句)

一、破山寺后禅院

1、万物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2、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3、后来他在青州一处山斋宿息,亲身体验到“竹径”两句所写的意境情趣,更想写出那样的诗句,却仍然“莫获一言”(见《题青州山斋》)。

4、文学体裁:五言律诗:作者:常建。

5、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6、“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环境描写的文字都是作者表情寄意的载体。徜徉于文学海洋,情景交融的佳句比比皆是: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则表现美学中的曲折美、层次美。

7、创作年代:唐代、作品出处:《全唐诗》。

8、原文:《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常建(朝代)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翻译: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9、汪曾祺:这个人间送温暖的老顽童啊!

10、(2015年贵州省黔南州)

11、译文: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原文:《题破山寺后禅院》唐代: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兴福寺(江苏省常熟市兴福寺)

13、一条竹径通向幽静处所,禅房周围花木郁郁葱葱。

14、竹林中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15、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6、唐代诗人常建(708年—765年),根据墓碑记载其祖籍邢州,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但在官场上并不得意,因此寄情于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常建现存的文学作品不多,其中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较为著名。

17、”启迪我们在水光山色之间净化心灵,保持本真。

18、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深的远处,隐约看见花木中淹没着的禅房。

19、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20、诗的颔联、颈联写出了环境、的特点,“空人心”的意思是指禅院的景色使人内心。(3分)

二、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及翻译

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2、(2014年黑龙江省大庆市)(古诗阅读)

3、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4、兴福寺,位于常熟北郊虞山北麓。南齐时由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为寺,初名大慈寺,梁大同三年(537年)改名兴福寺,唐咸通九年(868年)懿宗赐“破山兴福寺”额。唐代诗人常建作《题破山寺后禅院》诗后,寺名声更盛,历代文人名流题咏甚多。寺屡经兴废,文革中尽毁。1980年起,特别是1983年列入全国重点寺院后,寺得到全面恢复,成为常熟大、著名的寺院及游览胜地。

5、万籁(lài):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6、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

7、◎理解填空(共3小题)

8、“送”字是拟人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回家路上“莺啼”相伴的情景;(1分)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1分)

9、绘形绘色,诗中有画(突出色彩的描写);动静结合,情景交融。闲适恬静。

10、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11、与王昌龄有文字相酬。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殷璠《河岳英灵集》首列常建诗,评论说:“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

12、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诗文解释)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13、读懂《红楼梦》才知道,什么是中国真正的贵族精神

14、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唱经礼佛的地方掩映在花草树林中。

15、第二句诗中“卧看”二字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2分)

16、向往自然,追求宁静(或“闲适”“愉悦”“沉静”等)。(2分,意思对即可。)

17、题诗往往是古代诗人即兴而发,身边有什么墙、柱子、画都可以用来作为书写的场所。

18、“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诗人在清晨登上破山,进入兴福寺,此时,旭日冉冉升起,阳光洒落在山林间。

19、诗的尾联动静关系处理得很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2分)

20、万籁此俱寂, 但馀钟磬音。

三、破山寺后禅院环境幽静深远正如常建诗中所写

1、题:写上。题壁:在壁上写字或诗文。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朝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2、”的诗句,以声衬静,表现出环境的清幽和内心的宁静

3、词中之帝李煜诗词全集:一生经历大起大落,句句写透人生的本质

4、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这里,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画打下了基础。

5、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6、(201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6~7题。(6分)

7、还有一个说法是唐代有个驻市的僧人名为“破山”。

8、细雨茸茸湿楝①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9、晨游山寺,看到幽静的竹林、清澈的水潭,青山焕发、鸟儿欢唱,袅袅的钟磬声时隐时现。如此清幽的环境使诗人顿去杂念,心中豁然开朗。全诗虽咏禅房寺院,实抒寄情山水及隐逸之情。语言古朴,意象深微;构思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引人在平易中进入胜境。

10、(2015年云南省昆明市)

11、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曾入选《唐诗三百首》。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兴象深微,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强,艺术上相当完整,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12、早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

13、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14、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15、这首五言律诗题为《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所写。破山寺,就是常熟的兴福寺。在唐代诗人的笔下已称之为“古寺”,可见它历史的久远。

16、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3分)

17、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18、这是我的第41篇原创文章

19、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0、评选史上厉害八大诗人,你会选谁?清朝有一人上榜

四、破山寺后禅院

1、(答案)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清晨进入这座古老寺庙,旭日正照着高高的树林。

3、民间传说唐朝贞观年间,虞山出现一条白龙,变成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去兴福寺听高僧讲经。高僧问他何处来,他说我乃飞龙,高僧看出来它的本相是一头独角白龙,心想如果它修炼得道会危害人间,于是口念咒语招来揭谛神(佛教传说中的五方守护大力神),化为黑龙和它相斗,白龙打不过,冲着山而去,把寺前的山坡撞破了,故名“破山”,此寺为“破山寺”。

4、林升的“题临安邸”,后者是写在一家旅店墙壁上的,从诗的内容上来说是对当时政府的抱怨,有入狱的风险的。

5、一切声响此刻全都沉寂,只有钟磐声在空中回荡。

6、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

7、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8、由于诗人的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游览名山古刹,寻幽探胜。曲径通幽,花木掩映,天光、山色、澄波,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中间四句不仅写出环境的极静极美,而且体现出诗人内心的旨趣,富有言外之意。

9、(注)①楝(liàn):楝树,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10、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12、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但笔调有似古体,语言朴素,格律变通。它首联用流水对,而次联不对仗,是出于构思造意的需要。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主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优美,很有兴味。

13、四句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2分)

14、清晨进入这座古老寺庙,旭日正照着高高的.树林。

15、破山寺正名是“兴福禅寺”,位于现江苏省苏州市下辖常熟市虞山北麓,初创于南朝齐代(想起来杜牧那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开始名叫“大慈寺”,后来才改名“兴福寺”。

16、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17、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18、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及翻译如下:

19、《题破山寺后禅院》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空”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答:“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现出来。

20、万物的声音常常牵动诗人的情思,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下“,

五、破山寺后禅院原文

1、《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唐代咏寺诗为数不少,且有很多佳作。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

2、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3、“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诗人穿过寺中竹林间的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看到讲经诵佛的禅房就在花木深处。

4、破山寺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文物保护单位,南齐延兴至中兴年间初名“大悲寺”。梁大同五年(539年)大修并扩建,改名“福寿寺”,因寺在破龙涧旁,故又称“破山寺”。

5、一天一首现代诗:叶芝《当你老了》

6、附:常建另一首有名的诗:

7、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8、今天和大家分享常建的五言律诗《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9、山,寺;拥有这两个元素的古诗不少;“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的“夜宿山寺”;“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曾公亮的“宿甘露寺僧舍”,但常建这首“题破山寺后禅院”脍炙人口,还留下了人人皆知的成语“曲径通幽”。

10、《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的一首题壁诗,曾入选《唐诗三百首》。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

11、诗人没有说“深林”,而是说“高林”这个充满禅意的词语,暗颂禅院,烘托了充满禅意的玄妙而又深沉的意境。

12、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诗文解释)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词语解释)禅房:僧侣的住房。万籁:各种声响。(诗文赏析)晨游山寺,看到幽静的竹林、清澈的水潭,青山焕发、鸟儿欢唱,袅袅的钟磬声时隐时现。如此清幽的环境使诗人顿去杂念,心中豁然开朗。全诗虽咏禅房寺院,实抒寄情山水及隐逸之情。语言古朴,意象深微;构思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引人在平易中进入胜境。

13、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14、山色光影处,飞鸟尽欢悦,潭水清澈,倒映人影,心中杂念顿消。

15、年少轻狂?炫妻狂魔?这样的杜甫你认识吗?

16、—关注唐诗宋词元曲赏读传统文化美刊—

17、兴福寺的名字来自于寺内有一石头,石上的纹理从左边看像“兴”字,从右边看像“福”字,故寺名“兴福”。

18、明末第一才子张岱,迷倒无数女人,有趣,才是一个人的魅力

19、一天一首唐诗:王湾《次北固山下》

20、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六、破山寺后禅院

1、让优美的诗词陪伴我们一生

2、而其佳句,也如诗的构思一样,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宋代欧阳修十分喜爱“竹径”两句,说“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

3、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4、《题破山寺后禅院》意思是: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曾入选《唐诗三百首》。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

5、万籁(lài):各种声音。

6、#GoGo学古文#每周诗词#孩子#常建#题诗

7、“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诗人此刻静静地站在潭边,周围的所有声音仿佛都消失了,只有古寺中的钟声,发出悠扬而洪亮的佛音。

8、引导人们进入空灵纯净的境界。诗人欣赏幽美的景色,感悟忘却尘世的意境,都表现了遁世绝俗的情趣。

上一篇上一篇:形容雪的诗句唯美简短(精选文案83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