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郑愁予
1、无声地汇流着,在一二月的雨天
2、之所以用了《错误》一题,也有他的内心的要求和渴望,这里暂且不说。接下来是“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这里的“东风”应该有暗指,或者是人,或者是一种局势,而其中的“柳絮”则是处于一个被动的关系出现的。在写景中,也巧妙地掌握了它们之间的动与静的关系。
3、(谐音郑老原名郑文韬)
4、郑愁予在诗中运用了中国传统古典诗歌的意象,如‘莲花’、‘柳絮’、‘马蹄’、‘春闱’,特别是‘东风’这一意象取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意,表现了郑愁予中国性的根本的所在。
5、若是,朋友,你不曾透视过生命
6、不必为人生咏唱,以你悲怆之曲
7、郑老现场朗读世纪名篇《错误》
8、现代诗人。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地,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年随父至台湾。毕业于新竹中学。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1958年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曾在基隆港务局任职。1968年应邀参加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计划”,1970年入爱荷华大学英文系创作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重要诗作包括《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予诗选集》《郑愁予诗集Ⅰ》《燕人行》《雪的可能》《莳花刹那》《刺绣的歌谣》《寂寞的人坐着看花》等14种。诗集《郑愁予诗集Ⅰ》被列为“影响台湾三十年的三十本书”之一。男的哟!
9、啊!何其零落的星语与晶澈的黄昏
10、反正大荒年以後还要谈战争
11、郑愁予的“予”读音是 yǔ 。
12、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13、我看不见我也看不见你只觉得
14、一环环的漩涡,朵朵地跳出来
15、撩起你心底轻愁的是海上徐徐的一级风
16、第一小段,“我打江南走过”,六个字;“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十五个字,长短句交错。在诗第二段中,凡“你的心……”均是长句,写“我”多为短句,读起来错落有致,节奏鲜明。长短句交错,带给读者的还不仅于此。短句暗示的是“我”作为一个过客来得匆匆,我们仿佛随着急促的马蹄声在目送过客匆匆而过;长句暗示的是江南女子等待之悠悠,思念之绵绵。这样,心随字动,怎不为江南女子执著的爱情而感怀。
17、在杭高这片土地上,百廿年来,诗脉清晰,诗意盎然,从不曾断离。诗会的尾声,同学们合唱校友李叔同经典的《送别》曲,“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乐声,引得所有人情不自禁地起立唱响。
18、唇上印了一记凉如清露的吻
19、“不是归人”“是过客”,
20、而你来只要停留一个时辰
二、郑愁予小小的岛
1、这也许是教科书永远都不会说出来的话语。它温柔敦厚,穿透了光阴。
2、这首诗叫做《错误》,被误传为《过客》
3、希望能少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
4、“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一句,人们的美好愿望,在战火纷飞时刻,从对和平的一次次渴望中,到一次次的开落之后,显示出人们在当时跌宕起伏的生活中显现的无奈。这里不排除一些人对等候归人的一种期盼,但我更愿意理解为诗人是通过写景来阐述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5、我认为,莲花寓意冰清玉洁,有着出淤泥不染的独立,有着超凡脱俗的美丽,这是其他花所不能代替的。并且,诗中写到“我打江南走过”,提起江南很容易想起江南的水,也就更容易联想到莲花。仅供参考。竭力为您解答,万水千山总是情,给个好评行不行!
6、禁不住的瞳如索食的啄——
7、我不爱夕照的红繁缕,印做我的窗花,
8、他的诗,不仅令人着迷,而且使人陶醉。被称为"浪子诗人","中国的中国诗人"。
9、郑愁予微笑着说,《错误》这首诗的灵感源自逃难的经历,原型便是他的母亲。诗中有名的那句“达达的马蹄”则来自于逃难途中铭刻于心的“马拉炮车”的声音,至今闭上眼睛都可以听到那样的声音。
10、然而,你有轻轻的哨音啊
11、呀未粘好的风筝犹搁案头……
12、诗性是超出写实之上的东西。
13、“我可以给你们读一读我的诗。”他说。
14、《错误》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春帷,就是春天的帷幕。比喻春天开始到来。《错误》是中国台湾当代诗人郑愁予于1954年写作的一首现代诗。全诗以江南小城为中心意象,写出了战争年月闺中思妇等盼归人的情怀,寓意深刻,是现代抒情诗代表作中之被海内外多次收入教科书。
15、在这里读诗歌就像倚着梧桐听广播希冀与回忆都是我们的N天一首,寻找诗意的世界
16、“诗不是科学的,在座的人都可以是诗人。因为每一个人都会有情绪化的时候,情绪是流动的。当情绪集中时,你把它表达出来,可以是诗,可以是画,也可以是其他的艺术形式。对我来说,我写诗。”
17、汩罗江渚,像清浅的水涡一样
18、两脚系的书是观音捎给丈夫的
19、和他一起来的,是那些曾经路过杭高孩子们心上的句子。
20、85岁的郑愁予精神矍铄地微笑着向观众微笑致意,眼里满是慈和祥善的目光。
三、郑愁予错误中的你指谁
1、且念一些渡一些饮一些啄
2、他的《错误》、《水手刀》、《残堡》、《小小的岛》、《情妇》、
3、那是阴了,而且飘着雨的流苏
4、一座江南的小城,一个暮春三月的日子,一个盼归的思妇,一段执著的爱情。这样的故事,如果在宋人笔下,也必定是一首凄婉伤感的婉约词。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错误》,意境优美,诗意深婉,显示的正是婉约之美的美学特色。
5、谢谢郑老,祝福您,祝福诗。
6、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7、一切的声色,不过是有限的玩具
8、有人交换着流浪的方向……
9、你也许带看被放逐的忧愤
10、中文名称郑愁予别名郑文韬国籍中国出生地山东济南出生日期1933年职业诗人,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毕业院校台湾中兴大学代表作品《错误》
11、他的妻子是汉阳人,这一次虽然没有同来,但关心他的武汉之行。
12、当落桐飘如远年的回音,
13、回复关键字“卿云歌”、“野店”、“错误”、“客来小城”,即可听取郑愁予现场诗朗诵。
14、郑愁予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地,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
15、爱倩的走过一如西风的走过。
16、果真你底声音,能传出十里吗?
17、诗歌以“错误”为题自然包含着作者内心的这种怜惜与遗憾,但更多的是对历史和现实中闺怨现象的责怨,闺怨的产生本身就是一个错误,郑愁予要替历史上闺中寂寞哀伤的女子鸣不平,替自己母亲往日苦痛的生活鸣不平。
18、那是,挤满着莲叶灯的河床啊,
19、“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江南女子的美丽清新脱俗;“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新颖巧妙的比喻,活脱脱的刻画出一位执著等待爱人归来的思妇形象。看来,她的爱人离开她的时间也不短了,内心的孤寂就如“寂寞的城”“街道向晚”,但这并没有冲淡她的思念之情,她的心只为他的心上人开放。
20、从第一节开始,在一个叙事的语境中,季节、容颜、莲花就共同型塑出这些词语的象征意味。第一节两句,以第一人称“我”写游子走过江南,“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诗中,“容颜”显然借指某个人,至于这个人的性别,在语言文化的规约下很自然会将其认同为“女性”。
四、郑愁予的错过
1、随后,85岁的他为杭高写下了这个秋天的金句——致杭高:我回归杭州的高处。
2、郑愁予的诗,总让人联想起“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中,沦落在天涯海角的伤心浪子。那种踽踽独行的孤寂寥落,不被了解的感伤,以及生命的无常,恐怕只有在古代的《古诗十九首》的组诗中才寻得着。在现代的诗歌中,郑愁予的诗歌能让人真切地体验到古典诗歌中的情怀,并巧妙地结合了现代人存在的无家性和虚无感。
3、12月4日,2015年两岸诗会开幕前夕,恰逢郑老先生82岁生日,中新社海南分社记者有幸记录下郑老亲自朗诵代表作《错误》与《旅程》。由原作者诵读的诗作,是不是更有一番动人的魅力呢?
4、胎殒罢别惦著姓氏与乎存嗣
5、因为日盼夜盼的心上人归来了,但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因为"我"只不过是过路罢了,而不是"归人".
6、这是故居的园林,石阶向
7、说着说着,郑愁予突然用标准的武汉方言说了一句:我可是会说武汉话的!引发全场阵阵掌声。
8、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在北平长大,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避难。郑愁予在1949年与家人迁往台湾,初到时正赶上现代派诗社和诗刊开始创办,成为了现代派诗人中的重要一员。1958年大学毕业后,曾在基隆港务局任职多年。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研究,获艺术硕士学位。现旅居美国,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9、郑愁予错误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和排比等手法。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拟人化的写法可以使文章更
10、1995年获国家文艺奖
11、1966年获救国团青年文艺奖,1967年获中山文艺奖,1968年中国时报新诗推荐奖,1995年获国家文艺奖,中国文艺协会文艺奖章,海外华人文学贡献奖,中华民国国家文艺奖新诗奖,国际艺术学院授予文学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