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白的四言诗
1、那么张伯驹为什么在银行就能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这其中又有什么因素呢?
2、他们的天下之所以丧失,都是因她们之故。汉高祖的吕后,与其臣属审食其私通;秦始皇的田后,也与其宫人嫪毐淫乱。虹霓所发出的阴昏之气,掩遮了太阳之光。万乘之君此事尚不能免,而何况是平民百姓呢?
3、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惟一的一件传为李白的墨迹,即是《上阳台帖》。观此帖面目,与古人评论相一致,诗如其人,书亦如其人也。
4、由此而知,李白的书法是很见功力的,只是被他的诗文所掩盖了。
5、这不是你以为的民国作家——你没见过的书法
6、由此而知,李白的书法是很见功力的,只是被他的诗文所掩盖了。他的书法与其人个性奔放豪迈相一致,不拘法度,超逸神妙。
7、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8、卷前后钤有宋赵孟坚“子固”“彜斋”、贾似道“秋壑图书”,元“张晏私印”“欧阳玄印”以及明项元汴,清梁清标、安岐、清内府,近代张伯驹等鉴藏印。
9、新中国成立后,张伯驹将《上阳台帖》赠给毛主席。1958年,毛主席立下规矩“党和国家所收礼品一律缴公”。所以这件《上阳台帖》被送到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10、记得2007年,大约也是这个日子,我上任校长之前,省委组织部车俊部长找我谈话,原定的30分钟,却用了55分钟。原因不是我有多重要,而是省委对我很担心。车部长开门见山就说:“春澜同志,你是河北省民主人士担当实任正职的第一人,争论很大,后用了你,省委是担了风险的,希望你心里有数。不要有所辜负。”我的表态是:“我会尽力而为。”车部长不满意,批评我说:“不是尽力而为,而是要有使命感,职业的使命感。”谈话结束时,他送给我两句林则徐的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以作勉励。也就是那天至后,按照车部长的要求,我辞去了国内外所有的兼职,为的是一个承诺:既是对职业的使命感,也是对一个信任我的共产党人。
11、而且作为书法界的黄庭坚,也在他的《题李白诗草后》中说:“及观其稿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想慨然。白在开元、至德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
12、有人认为,张伯驹的离世是中国的损失,因为不论中国文学如何发展,都不会再有张伯驹了!你怎么看呢?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吧!
13、元代书法家欧阳玄在观赏了诗仙李白的此帖后,题诗云:唐家公子锦袍仙,文采风流六百年。可见屋梁明月色,空余翰墨化云烟。
14、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15、引首清高宗弘历楷书题“青莲逸翰”四字,正文右上宋徽宗赵佶瘦金书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七字。背有宋徽宗赵佶,元张晏、杜本、欧阳玄、王馀庆、危素、驺鲁,清乾隆皇帝题跋和观款。
16、彼妇人之猖狂,不如鹊之强强。
17、他,魄力过人,不惜一掷千金,历尽千辛万苦搜罗古代文物精品,只因“黄金易得,国宝无二”;他,品德高尚、坚持本心,为保护中华藏品宁可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他,洁身自好、淡泊名利,将毕生收藏心血都无偿捐献给了国家,虽然故宫不是他的家,但是他的东西都在故宫里。他的气节与风骨,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文家,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收藏家,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文化奇人。
18、然而,李白流传下来的书法真迹,在清朝之前还算比较。但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就变得不再了,甚至可以说变丑了。因为,青莲剑仙李白的作品,也逃不过乾隆的辣手!
19、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20、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二、李白的诗四言绝句
1、长风几,吹度玉门关。
2、译文: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3、李白书作传世极少,目前仅见此一件,所以《上阳台帖》弥足珍贵,堪称“国宝”。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5、此赞曾经宋范氏义庄,清安岐、清内府等收藏。张伯驹以110两黄金,从北京琉璃厂古玩商蕲伯生手中购得此赞。
6、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7、“亭亭然玉立在一瓶寒梅旁边,长长的黑旗袍和长长的耳坠子衬出温柔的民国风韵,流苏帐暖,春光宛转,几乎听得到她细声说着带点吴音的北京话。”董桥曾在《永远的潘慧素》中形容潘素。
8、1956年,张伯驹和夫人潘素无偿捐献国家,该画后由国家文物局拨交故宫博物院收藏。
9、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10、2005年7月被国际算子代数与算子理论会议邀请作大会1小时报告。
11、《上阳台帖》在宋代宣和年间,被收归于内府;后流入宋末权相贾似道手中;元代经张晏处,到明代曾藏于项元汴天籁阁中;至清代,为收藏大家安岐所得,后被收入清廷内府。
12、此外,从元代张晏的题跋中,也可略窥李白的书风:“谪仙书传世绝少,尝云:欧、虞、褚、陆真书奴耳。自以流出于胸中,非若他人积习可到。观其飘飘然有凌云之态,高出尘寰得物外之妙。尝遍观晋唐法帖,而忽展此书,不觉令人清爽。”
13、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14、卷首有南阳滕用亨篆书山居二字。卷后隔水有明人俞贞木、刘敏、周傅、傅伯生、徐范、陈弓、兰亭后人、会稽山人、止安生、朱新等二十五人题记,不录。
15、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16、译文:昨天刚登完龙山,今天是小重阳,又要举杯宴饮。菊花为何这样受苦,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
17、前面说“美人”句为结构转折点,此处亦是诗意转折点,上承咏景,下启抒情。“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文字何浅,然意境何深!将诗人情感放到了一个无穷的空间中。“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似乎要把此情抽离出躯体,魂飞关山而关山难越,顿叫人心肝尽催!后回到主题“长相思”上,而感情较之开篇已翻过数倍,“摧心肝”三字结句,话虽尽而情未绝,反复咀嚼,更显荡气回肠。诗意的对称美成了一种循环反复的情感体验。
18、就是倾海倒其恶,其恶也不足为过。人生实难啊,使我遭此罗织的灾祸。毁谤积得多了,就是金子也会被消蚀。深深的忧患,使我悲歌长叹。但是天既未丧斯文,他们能奈我何?妲己毁掉了殷纣王,褒姒使周幽王迷惑丧乱。
19、书法老师转起来!教育部正式把书法、篆刻纳入高中必修课程
20、那年他37岁,她20岁,她成为了他的妻。其实当时张伯驹已有三房妻妾,秉承着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承诺,他陆续遣散了她们。而潘素也不负所望,尽心的辅佐张伯驹,即使后来倾家荡产,变卖房产以及金银首饰,乃至是后来无处可住,靠卖字画来养活一家人,她都没有半句怨言,她称得上是一位贤内助,张伯驹捐献的书画,有一半的功劳都来自于潘素的果敢。
三、李白古诗四言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上阳台帖》是唐代诗人、书法家李白于天宝三年(744年)创作的纸本墨迹草书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阳台帖》为李白自书其四言诗,共25字,既概括了王屋山高耸峻拔之势和源远流长之水,亦通过赞颂司马承祯的作品,抒发了作者对其的仰慕之情。全卷苍劲雄浑而又气势飘逸,用笔纵放自如,快健流畅,法度不拘一格,一如李白豪放、俊逸的诗风。全贴结体亦参差跌宕,顾盼有情,奇趣无穷。《上阳台帖》为李白书自咏四言诗,是李白传世的书法真迹,亦是国家一级文物中的“国宝”,被称为“一级甲”。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4、客观的说,乾隆虽然自诩文治武功的皇帝,但实际上只是一个"虚伪之人",并不真的尊重文学和文人!
5、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6、点击底部“阅读全文”即可购买4GB书法资料U盘
7、李白书《上阳台帖》,纸本,纵5cm,横1cm。草书5行,共25字。
8、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9、译文:山上寺院好似有百丈之高,站在上边仿佛都能摘下星辰。不敢高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1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把《长相思》作单纯的情诗解读是只看见了其“质”,我们有必要追求一下诗中的“文”。李白生活的唐代时代还没有把市井俗情当作描写的主体对象,无论是环境背景还是文人心态,恋阙的解释是都更合理些。
11、该卷曾被清逊帝溥仪携出宫外,流散民间后为张伯驹重金购回。
12、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13、我仰告苍天快降大雨,浇灭这叛乱的火海。精诚所至李广能箭发石开,鲁阳挥戈连日神也不得不徘徊。邹衍含冤而大哭,盛夏的燕国竟被寒霜覆盖。我的忠诚感动不了上苍,至今犹被囚禁在夏台。
14、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在词史上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这一地位犹如古代希腊神话在西方艺术中的地位,作为一种“不可企及”的规范,李白词成为人们心目中永远的偶像。李白在词体文本模式的形成,词的创作模式上均有重大贡献。
15、这是一幅描绘冬日雪景的山水画。画面起首远山平缓,进入中段以后,山势渐渐高耸,转而趋于平缓,整幅画面富有高低错落的节奏感,使观者仿佛身临其境,坐于舟船中,沿江眺望窗外时时变换的景色,充分展示了长卷绘画的特点和魅力。
16、美人如花隔云端!
17、1:过故人庄朝代:唐代作者:孟浩然原文: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夏日山中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3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4:山亭夏日朝代:唐代作者:高骈原文: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8、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19、赏昙花能让人变得清明与宁静。如果地球与宇宙相比,地球只是“太平洋上的一粒沙”。昙花虽然弾指芳华,轰轰烈烈,但也是刹那美丽,瞬间永恒!人呢,以百年记,也不过是三万六千五百多天,在历史长河中,能有雪爪鸿妮,实是不易。有一付对联说得有意思:若不撇住终有苦,各能捺住即成名。横批:撇捺人生。撇不出即苦,捺收得住是名,一撇一捺是人字。人生几何?我欣赏昙花。巜人类简史》中有一句著名的话:“新世纪的口号,快乐来自于内心”。
20、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四、李白的四言诗有哪些
1、《国家宝藏》中的《石鼓文》,竟被他运用得如此出神入化!
2、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刘长卿《送上人》
3、1958年,毛主席自己立下规矩:党和国家所收礼品一律缴公。于是这件《上阳台帖》就被转交至故宫博物院珍藏,至今还完好无损的被保藏着。
4、(2)字体风格含义,均与原作本身格格不入,显得恶俗而多余;
5、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6、这短短的25个字却体现了李白书法的造诣很深,写得跌宕起伏,错落有致,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格律森严。真是太遗憾了,这么好的书法水平,却没有给后人留下更多的墨宝。《上阳台帖》因为是李白的墨宝,所以受到历代收藏家的珍爱,到了宋代,这幅作品被宋徽宗赵佶得到了,他爱不释手,并亲自在上面题字,用他特有的瘦金体写上了《李白上阳台帖题跋》,内容是:“太白尝作行书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这使得这件作品更加有价值。放大看一下宋徽宗的题注: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8、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9、看看:明朝皇帝的圣旨,皇帝就是这样夸下属的!
10、《上阳台帖》一共25个字,其书苍劲雄浑而又气势飘逸,用笔纵放自如,雄健流畅,很符合李白的诗歌风格。题跋包括了宋徽宗赵佶、元张晏、杜本、欧阳玄以及清乾隆皇帝等,每个人的题跋字数,几乎都是正文的两倍以上。引首还有乾隆皇帝楷书题“青莲逸翰”四字。
11、蒋春澜,男,1957年1月生,湖北武汉人。汉族。1994年加入九三学社。教授,博士生导师,省管专家,河北省燕赵学者。九三学社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12、谪仙书传世绝少,尝云:欧、虞、褚、陆真书奴耳。自以流出于胸中,非若他人积习可到。观其飘飘然有凌云之态,高出尘寰得物外之妙。尝遍观晋唐法帖,而忽展此书,不觉令人清爽。
13、李白的《静夜思》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时李白26岁。同时同地所作的还有一首《秋夕旅怀》。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14、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15、汉乐府以五言和杂诗为主。杂言诗于建安之后大盛,曹操,曹丕,李白等杂言诗莫不源于乐府民歌。乐府对五言诗的影响更大,东汉时摹仿者甚多,至建安已出现“五言腾踊”的局面,取代《诗经》的四言,《楚辞》的“骚体”,而成为一种主要的诗歌形式。
16、元代书法家文学家欧阳玄在欣赏了诗仙李白的此帖后题诗云:
17、唐代李白存世墨迹《上阳台帖》
18、《王蜀宫妓图》是明代画家唐寅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
19、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20、引首乾隆皇帝题“青莲逸翰”四字
五、李白四言诗30首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北宋范仲淹传世墨迹《道服赞》
3、但这样一件被他视为精神慰藉的作品,后也捐了出去。
4、译文: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5、(附录)下列资料来自故宫博物院网站
6、《上阳台帖》是一首四言诗,是李白和杜甫以及高适一起到王屋山阳台观寻访司马承祯时所写,李白一行没有看到老友,却听到他仙逝的消息。李白看着老友的遗作书画,有感而发,一气呵成写下了这首四言诗《上阳台帖》。全诗内容为: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我们一起欣赏一下作品全图,
7、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8、天清气爽,值此重阳。之子远归,直驱松岗。和风缕缕,草木如故。情深不语,默默对目。香烛成灰,黯然泪垂。亲在不思,追思何益?生死茫茫,愧酌千觞!
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0、你看看连书法皇帝宋徽宗都说: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这位历史上的帝王级大书法家“瘦金体”的创始人赵佶都感叹:现在我才明白,李白不只是以诗歌出名于世人啊!
11、作为中国诗界的上古之神,后人对他唯有高山仰止而已,李白这一生哪,狂敖就算了,还名句出口来,比如说“天生我才必有用”“云想衣裳花想容”等句句都是神来之笔,但我喜欢的还是他的那句“浮生如梦,为何几何?”
12、2000年至2001年任中国科学院数学所教授。
13、《上阳台帖》为李白书自咏四言诗,是李白传世的书法真迹,亦是国家一级文物中的“国宝”,被称为“一级甲”。
14、这个司马承祯,也是大有来头。他是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自号白云子,人称白云先生。他的个人文学修养极深,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15、大胆叛国贼!竟敢自称大师?!
16、张伯驹曾经这样表述:“我终生以书画为伴,到了晚年,身边就只有这么一件珍品,每天看看它,精神也会好些。”
17、钱选以自己的隐居生活为题材创作此图。细劲柔韧的笔致勾勒出山石林木的轮廓,施青绿重彩,并以金粉点缀,画面绚丽清雅,富装饰意味,是钱选继承唐宋“金碧山水”画法并用以体现文人意兴的代表作。
18、诗仙李白一生云游天下,所到之处无不留下脍炙人口的诗词名作,光流传下来的诗歌就有九百多首。按理说应该是也留下不少的书法真迹。事实却是,他只留下了25个字!这就是《上阳台帖》,看了李白的字不由得感慨,字如其人,一点不假,李白的字和他本人一样气势飘逸,豪放雄迈。
19、其间,2004年受教育部委派赴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拉筹伯大学、新英格兰大学任科技副校长月余。
20、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六、李白的四言诗
1、《平复帖》的书写年代距今已有1700余年,是现存年代早并真实可信的西晋名家法帖。它用秃笔写于麻纸之上,笔意婉转,风格平淡质朴,其字体为草隶书。《平复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收藏界尊为“中华第一帖”,同时对研究文字和书法变迁方面都有参考价值。
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3、收集书画的道路上注定是坎坷的,为了这些文物,张伯驹殚精竭虑,不惜变卖家中私产,由吃喝不愁的公子哥,愣生生变为生活拮据,靠人朋友接济的儒士,甚至遭受长达八个月的绑架,即使这样,他也没有动过一分一毫变卖字画的心思。
4、此外,从元代张晏的题跋中,也可略窥李白的书风:
5、字太白,号清莲居士。唐代大诗人,官至供奉翰林。
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7、2002年8月被ICM2002算子代数及其应用卫星会议上邀请作1小时报告。
8、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9、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10、白话译文:叹我沉迷于酒,狂傲疏放已久。五十而知非,古人常有。立言以补过,希望永存不朽。包藏缺点和瑕疵,将它们掩遮不漏。《诗经》中《月出》一诗已有好色之讥,使陈国之君终生抱愧惭羞。
11、哀哉悲夫,谁察予之贞坚?
12、“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来形容他合适不过,长年一袭长衫的他,婉若翩翩公子,儒雅清秀的气质,令众多姑娘暗许芳心。
13、1985年至1992年在吉林大学数学系攻读研究生,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
1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5、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16、《上阳台帖》为李白书自咏四言行草诗,也是其传世的书法真迹。纸本,纵5厘米,横1厘米。草书5行,共25字。款署“太白”二字。
17、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何满子》
18、元代书法家欧阳玄在这幅帖子上题了一首诗:“唐家公子锦袍仙,文采风流六百年。不见屋梁明月色,空余翰墨化云烟。”
19、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
20、《上阳台帖》为744年(天宝三年)李白与杜甫、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宫时所作。李白寻访司马承祯,待到达阳台观后,方知司马承祯已经仙逝,无缘再见。不见其人,惟睹其画,有感而作《上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