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晚游六桥待月记
1、记承天寺夜游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3、☞诗歌鉴赏常考的100个意象,初中生都在埋头背!
4、1六桥:在西湖苏堤上,元祐五年(1090年)苏轼知杭州,开浚湖水,所积葑草,筑为长堤,向西迤北,横截湖面,绵延数里,夹道杂植花柳。置六桥,筑九亭,以为游人玩赏驻足之地。六桥依次为映波、镇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2西湖:在杭州市西,汉时称明圣湖,唐后始称西湖。周围约十五公里,面积约五点六平方公里。风景绮丽,有“三潭印月”、“苏堤春晓”、“平湖秋月”、“双峰插云”、“柳浪闻莺”、“花港观鱼”、“曲院风荷”、“断桥残雪”、“南屏晚钟”、“雷峰夕照”诸景。解放后,全面疏浚,湖水清澄,环湖名胜修葺一新,是中国有名的游览胜地。3为春为月:为春时月夜。4岚(lán):山中雾气。5梅花为寒所勒:指梅花因大寒而迟开。勒:制。
5、情感:本文所描绘的由白堤断桥至苏堤六桥一带着日盛景,并显示出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文章以审美感受为线索,按照游西湖的先后顺序,用平实的文笔记叙了自己游西湖的感想和西湖美丽壮观的景色,而描绘春季杭州西湖美景时不尚夸饰,只就眼前之景点染几笔,却活画出西湖的“灵性”,表达了与常人不同的独到审美情趣,从而表现出作者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6、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7、☞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高清版)
8、一起来追随作者寻山访水的步履,体会自然之美。
9、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0、有月的夜景之美更是难以用语言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更是别有一番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僧人和识趣的游客享用,怎能够和凡夫俗子去说呢?
11、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12、西湖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13、☞2020春学期丨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补充习题》答案
14、夕阳山外山,春水渡边渡。
15、☞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高清版)
16、西湖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17、☞初中生名著电影汇总,在线观看(附中考名著书目)
18、☞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高清版)
19、山中有桂花,莫待花如霰。
20、☞统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二、晚游六桥待月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皆因西湖春景太美了。这是有力的侧面烘托。同时,作者借此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志趣与高傲的情怀:美的西湖景色,只有自己和山僧能够欣赏,其他杭人皆为俗士。
2、晚游六桥待月记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庸人的嘲谑,对西湖的赞美、喜爱之情湖心亭看雪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两者都有着不与世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满意请采纳
3、记承天寺夜游运用了暗喻来描写月光的皎洁美丽;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暗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皎洁美丽,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表现了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
4、西湖景色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一天里美的是早晨的烟雾,是傍晚山间的山光。那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气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开放,景观更是奇特。
5、为此,作者采取了总分的结构。首先述本篇要旨,指出春时,月景、朝烟、夕岚为西湖美之景(第一段)。分写时,在前详细勾勒了西子湖畔的春游图,由物及人,先从侧面写西湖桃花之盛,再写沿途观花的游人之盛。花事正盛才有游人之盛,运用了烘云托月的写法(第二段);在后生动地描写日出日落时朝烟夕岚的浓媚姿色,尤其是月下西湖的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妙不可言(第三段)。
6、音乐@巫娜|妙月清禅朗读@雅语|羚城客
7、畅游于天地间的人寄情山水,托志行云,情操得到了陶冶,灵魂经历了洗礼。他们善于发现美,乐于亲近自然,以松弛而又活跃的眼神凝视大自然的变化,感受世间风物的变迁,录下了所见所闻所感。
8、☞初中语文中考文学常识超全汇总,为孩子收藏!
9、☞2020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汇总
10、☞初中语文阅读训练500篇汇总(20220125整理)
11、协办社团:龙湾中学播音社、书画社
12、主讲“播音与主持”课程
13、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本文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
14、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仅在午、未、申三个时辰(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其实翠绿染着湖光的神秘,山中雾气染上彩色的神秘,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的时候才浓丽!
15、☞统编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16、《晚游六桥待月记》明代袁宏道(赏析):文章以审美感受为线索,按照游西湖的先后顺序,用平实的文笔记叙了自己游西湖的感想和西湖美丽壮观的景色,而描绘春季杭州西湖美景时不尚夸饰,只就眼前之景点染几笔,却活画出西湖的“灵性”,表达了与常人不同的独到审美情趣,从而表现出作者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庸人的嘲谑,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17、☞初中语文常见病句类型归纳
18、☞九上语文理解性默写常考题集合
19、☞寒假预习|2020年春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汇总(全)
20、2西湖:在杭州市西,汉时称明圣湖,唐后始称西湖。周围约十五公里,面积约五点六平方公里。风景绮丽,有“三潭印月”、“苏堤春晓”、“平湖秋月”、“双峰插云”、“柳浪闻莺”、“花港观鱼”、“曲院风荷”、“断桥残雪”、“南屏晚钟”、“雷峰夕照”诸景。解放后,全面疏浚,湖水清澄,环湖名胜修葺一新,是中国有名的游览胜地。
三、晚游六桥待月记文言文翻译
1、☞初中语文重点文体知识梳理(含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分析与总结)
2、7傅金吾:金吾是官名,明亲军中有金吾卫。傅氏不详。
3、很多快乐都只是那些懂的人才懂
4、海量教学资源,免费领取
5、关注“华韵流声”,精彩纷呈,丰富世界,感动你我
6、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7、罗纨之盛:罗纨,丝织品,这里是指穿罗纨制作的衣服的人很多。
8、我当时被桃花吸引,竟然不忍心离去。其实在朝烟之中湖水如染上绿色一般精巧。.文题“待月记”,本应极写月色月景,但本文却详写春色稍写月景、正面写春色,侧面写月景,其目的在于勾起人们“待月”的心理。先极写春景逐层渲染,待到写月,只勿勿一句便飘然而去。看不见只好去想象,因而余韵,情味无穷,这种写法可谓别出心裁,却又紧扣一个“待”字。
9、☞九年级上册语文学习资源
10、举头展望,只见湖水东南北三面,群山隐隐,南高峰、北高峰全是灰蒙蒙的。“山耶云耶远不知”,但是又深深浅浅,富于层次。
1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2、☞统编语文九上课内古诗词汇总及赏析
13、☞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常考题+答题模板,建议提前掌握!
14、今夕社小行书,明·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
15、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16、☞统编七下八下九下语文全册课文检测汇总
17、☞七上|☞八上|☞九上
18、关注“华韵流声”,探听生活,致敬经典
19、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20、石篑多次跟我说:“傅金吾家园中的梅,是宋朝张功甫遗留下来的,赶紧去看看吧!”我这时被桃花迷住了,竟然不忍心离开湖上。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柳如烟(原文“绿烟”的“烟”有比喻义,唐温庭筠有句云:“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菩萨蛮》)可证。故译文如此。),桃红似雾,弥漫二十多里,到处都传扬着歌声和器乐声,年轻的妇女们汗流如雨,衣著华丽的富家子弟往来不绝(“盛”,有热烈意,极言来者之众,这里用意译。),比堤边的草还要多,真是美丽、妖艳极了。
四、晚游六桥待月记原文及翻译
1、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2、《湖心亭看雪》侧重具体景物的描写,描写得十分细致真切,使景物如在眼前,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晚游六桥待月记》侧重在景物特点概括介绍。《湖心亭看雪》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晚游六桥待月记》表达了作者与常人不同的独到审美情趣,从而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3、石篑:即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明代会稽人。明万历年进士,袁宏道的朋友,公安派作家。下文的"傅金吾"、"张功甫"都是人名。
4、5梅花为寒所勒:指梅花因大寒而迟开。勒:制。
5、作者:明代文学家袁宏道
6、知识点+朗读+图文解读+教学视频
7、夕阳山外山,春水渡边渡。
8、10绿烟红雾:白堤与苏堤两边,各有一行杨柳与桃树,所渭“杭州苏堤六条桥,一株杨柳一株桃”。每到春日,杨柳j泛绿,桃花吐红,一眼望去,如绿烟红雾。
9、后作者提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即认为西湖的美景适宜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时欣赏,这与一般人游湖选择在“午、未、申”三时不一样,表现作者与一般俗士迥异其趣,流露出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愉悦心境。
10、☞寒假预习|2020年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汇总(全)
11、☞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答题模板
12、《晚游六桥待月记》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创作的一篇游记。
13、西湖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14、(文言文课外拓展阅读)
15、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1579),作者辞去知县,漫游西湖,并写下了系列游记,本文就是其中一篇。
16、月光如水,从柳梢倾泻而下。花容恬静,几许安然弥漫而开。一片墨黑里,瞧不出山水的分界。却在耳畔边,静静地聆听见微风轻挑的涟漪。我做过了,老师还打了颗星
17、西湖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18、主办部门:龙湾中学团委、教务处
19、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20、13艳冶:或作冶艳,艳丽。
五、晚游六桥待月记课后题
1、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午、未、申三个时辰;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巧,山岚设色之美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那时西湖才尽显浓艳和娇媚。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凡夫俗子述说呢?
2、4岚(lán):山中雾气。
3、西湖盛原题为《晚游六桥待月记》通篇却在写花写人有何作用西湖盛原题为《晚游六桥待月记》通篇却在写花写人有何作用西湖盛原题为《晚游六桥待月记》通篇却在写花写人有何作用。
4、☞统编七下八下九下语文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视频汇总
5、石篑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张功甫玉照堂中的旧物,应该赶快去观赏。"我当时迷恋着桃花,竟舍不得离开湖上。从断桥到苏堤一带,绿柳迎风飘拂如绿烟,桃花盛开如红雾,弥漫二十多里。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带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穿着各色丝织品的富裕的游客很多,比堤畔的草还多,真是艳丽极了。
6、☞初中名著汇总500篇(2019整理)
7、☞史上全阅读理解答题模板
8、晚游六桥待月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下:
9、《晚游六桥待月记》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创作的一篇游记。这篇文章介绍了西湖的景色。对如此美景,作者是很欣赏、很迷恋的。但是,这并不是这篇文章的重点。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情感,是那种世间多庸碌之辈,自己找不到志同道合的知音的一种落寞……似乎,高人都有这种感觉。只不过,袁宏道写的这篇文章如果被他的好友,也就是与他同游西湖的石篑看到,会是什么感觉……他会因为袁宏道在他面前感叹找不到知音而生气么?
10、晚游六桥待月记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失意厌倦和企图寄情山水的情感。寄情山水的经典句子:夕阳山外山,春水渡边渡。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凝。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山中有桂花,莫待花如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11、☞2020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高清版)
12、投稿邮箱:feitianjingshe@1com
13、又何必跟“俗士”们去解释。
14、☞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15、☞2020春学期丨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补充习题》答案
16、1六桥:在西湖苏堤上,元祐五年(1090年)苏轼知杭州,开浚湖水,所积葑草,筑为长堤,向西迤北,横截湖面,绵延数里,夹道杂植花柳。置六桥,筑九亭,以为游人玩赏驻足之地。六桥依次为映波、镇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
17、文章以审美感受为线索,按照游西湖的先后顺序,用平实的文笔记叙了自己游西湖的感想和西湖美丽壮观的景色,而描绘春季杭州西湖美景时不尚夸饰,只就眼前之景点染几笔,却活画出西湖的“灵性”,表达了与常人不同的独到审美情趣,从而表现出作者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18、夕舂:夕阳的代称。舂,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形容日落西山的样子。《淮南子·天文训》:"至于渊虞,是谓高舂,至于连石,是谓下舂。"后人又以"舂"代指日落处的山名。《集韵》:"舂,山名,日所入。
19、西湖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一天中美的时候,是烟雾弥漫的早晨,是山岚缭绕的傍晚。今年春雪很大,梅花被寒雪抑制住,(梅花)后来才和桃花、杏花次第开放,这还是难得一见的奇观。
20、(原文):西湖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wán)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六、晚游六桥待月记
1、晚游六桥待月记袁宏道〔明代〕
2、☞七年级上册语文学习资源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4、☞统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5、8张功甫:张鎡,字功甫,号约斋,南宋人,张俊之孙。“园林声妓服玩之丽甲天下”,玉照堂为其北国诸胜之一。有梅花四百株,开花时,居宿其中,环洁辉映,夜如对月,因名曰玉照。
6、但杭州人游湖,限于午、未、申这三个时辰。其实,湖水被染成绿色,暮烟凝聚在山间(原句是“对文”,“工”“妙”同义,只好把它们合二而用“佳景”作意译并移入下句充当主语。),这两种佳景都出现在旭日初升、夕阳还未落山之际,(有了它们)才把西湖浓媚的姿态发挥到了极点。月景尤其难以用言语形容,花和柳的情态,山水的容颜和情意,另是一种趣味。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讲给那些俗人听呢!
7、12罗纨(wán):丝绸。这里指穿着绫罗的仕女游人。
8、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傅金吾:傅,姓。金吾,汉朝主管京城治安的官员,这里指明朝锦衣卫的官员。
11、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12、 西湖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13、晚游六桥待日记中是直接描绘景色,抒发情感,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表现了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
14、☞中小学生必背的历朝历代名篇名句400句
1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16、不仅如此,在别人都急欲赏傲雪梅花时,作者却为贬作轻薄之物的桃花所恋,也表现了他与传统士大夫情趣相悖,而且作者在行文时并没有正面去写月景,只是说“月景尤不可言”,“别是一种趣味”,至于具体的月景,就只有留给人们去驰骋想像了。
17、6石篑:即陶望龄,绍兴人。数:屡次。
18、《与朱元思书》表达了作者对政治失意厌倦和企图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和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鄙弃名利的思想。《晚游六桥待月记》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庸人的嘲谑。
19、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