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郑板桥竹子诗1技1叶(精选文案111句)

一、郑板桥竹子诗

1、下面三首都是题在画上的诗《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诗云》卫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初返扬州画竹第一幅》二十年前载酒饼,春风倚醉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一片青.这是他的诗作郑燮(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来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郑板桥一生写竹、画竹,更酷爱咏竹。他笔下的竹诗意境隽永,蕴含很强的哲理性。读他的竹诗,看他的竹画,感悟颇多。

3、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4、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5、郑板桥曾自述画竹的情景:“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6、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

7、下面三首都是题在画上的诗《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诗云》卫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初返扬州画竹第一幅》二十年前载酒饼,春风倚醉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一片青。这是他的诗作郑燮(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来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8、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9、译文:竹子一节接一节的生长,长的全是叶子。我不开花,省得蜜蜂和蝴蝶纠缠不休。

10、款识:两枝老干无多叶,让尔新篁正展翎。铁骨霜皮终有用,他时留取造柯亭。板桥郑燮写。乾隆甲申。

11、在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如前面提到的“秋风昨夜渡潇湘”这几句,又如:“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在这首诗中同样竹子经受着“东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

12、竹子傲骨铮铮,死死地咬住青山,没有丝毫的放松。原来它的根深深扎在石缝之中。无论是千次打磨,还是万次攻击,它的身子骨仍然坚硬。不管你刮东西南北哪路风,它也无动于衷。霸气豪气才气都不缺,堪称史上经典咏竹诗。

13、竹子把根深深地扎进青山里,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你是吹来酷暑的东南风,还是吹来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同以前一样依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14、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15、古代的咏物诗花样繁多,其中经典也不在少数,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同被列入“岁寒三友”以及“四君子”的竹子。古代人喜欢借物喻人,通过植物自身的一些特征来赞颂某人的优秀品质,例如兰花,梅花等等。至于竹子自然也是文人赞颂的对象之一。

16、但是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而仍岿然不动,坚韧刚劲。什么样的风都对它无可奈何。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17、画根竹枝扦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

18、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19、有些人是单纯赞美竹子姿态的优美,例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但更多人喜欢的是竹子出尘气质与坚定的信念。就像苏东坡“宁可食物肉,不可居无竹”,可见这种植物多么深入人心。

20、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6题画

二、郑板桥竹子诗1技1叶

1、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2、写作过程也是如此。写作时我们对于感觉到的东西,往往是有所激动而缺乏深刻的理解,这需静观默察、纵横比较和冷静思考,把握其神貌和实质。

3、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4、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5、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6、因为他心胸豁达,生活态度积极乐观,所以他可以发现更多生活中美好的快乐的事物,他写的诗自然也就妙趣横生了.

7、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8、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有了前两句的铺垫,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

9、历代古画高清图9000张

10、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11、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雪雨霜的击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的顽强。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畏无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12、此身愿辟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

13、这首诗是郑板桥的得意之作,并且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不吝言辞地赞美竹子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深深喜欢与敬佩。竹子自古以来就是性格坚韧的象征。作者以此为题,不仅表现竹子的性情坚韧,同时自证作者清幽淡远的闲适心情。

14、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坚韧不拔的品质。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姿态,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

15、郑板桥的画中的竹子风韵超然,首先得之于其喜竹爱竹。他认为竹子坚强:不管风吹雨打还是严寒烈日,都是身板挺直,青青郁郁;竹子“虚心”:不论山野巨竹还是房前青枝,都是空心如从不妄自尊大;竹子有“节”:经得起磨难不“变节”。竹子的风格与板桥的脾性契合,物我交融。

16、下面的“分享、收藏、赞、在看”请点一点

17、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着。

18、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19、郑板桥有名的诗个人认为是

20、立根:扎根,生根。原:本来,原本,原来。

三、郑板桥竹子诗句水墨画

1、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作者郑板桥的题画诗如同其画一样有着很强的立体感,可作画来欣赏。这首诗正是这样,无论是竹还是石在诗人笔下都形象鲜明,若在眼前。那没有实体的风也被描绘得如同拂面而过一样。但诗人追求的并不仅在外在的形似,而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畜外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

2、郑板桥有二首咏竹的诗,其一为“题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另一首为“题画竹”:“画竹插天盖地来,翻风覆雨笔头载;我今不肯从人法,写出龙须凤尾来。”

3、诗句: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出自:清代・郑燮《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释义:我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在(秋天)凉风习习的江边当作渔竿。

4、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

5、署“乾隆癸酉(乾隆十八年1753)”。“相翁年学老长兄政”,“板桥弟郑燮写”。钤“郑燮”白文、“七品官耳”白文、“直心道坊”朱文、“郑为东道主”白文等印。

6、做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

7、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

8、出自:清代·郑燮《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9、译文:秋风昨晚吹过此地,狂风大作的吹动石头穿过树林。只有竹子完全不怕风吹,哪怕一千次的风都能坚强的挺立。

10、郑板桥曾自述画竹的情景:“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他的这段道出了绘画创作的规律: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即看竹、思竹至画竹。写作过程也是如此。写作时我们对于感觉到的东西,往往是有所激动而缺乏深刻的理解,这需静观默察、纵横比较和冷静思考,把握其神貌和实质。

11、一片梧阴,何处秋声起?

12、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子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还表达了自己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这首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13、出自:清代·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墨竹图题诗》

14、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15、郑板桥曾自述画竹的情景:“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他的这段话道出了绘画创作的规律: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即看竹、思竹至画竹。

16、面三首都题画诗《潍县署画竹呈伯包丞诗云》卫斋卧听萧萧竹疑民间疾苦声些吾曹州县吏枝叶总关情《予告归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云》乌纱掷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枝清瘦竹秋风江作鱼竿《初返扬州画竹第幅》二十前载酒饼春风倚醉竹西亭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片青诗作郑燮(郑板桥)咬定青山放松立根原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7、躺着看书、赏竹、嗅竹。秋冬,他将竹竿截成小段,做成窗棂,再糊上白纸。风和日暖时,一片片竹影映在窗纸上,宛如一幅天然竹画。

18、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

19、题识:扬州鲜芛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板桥郑燮画并题。

20、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房剥春筠,

四、郑板桥竹子诗句多少钱

1、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出自:清代・郑燮《竹石》释义:竹子深深的屹立在青山之中毫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深深的扎在了岩石之中。

2、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这首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3、让语文滋润心灵,积淀素养,成就书香人生请关注“书香语文苑”

4、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5、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6、“忆君心似面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构思时屏气凝神,殚思竭虑、反复酝酿,直到人、物、事、理烂熟于胸,层次,脉络辅排就绪,表现形式考虑成熟。文章胚胎才算初就。

7、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8、《春游》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妆束淡于画.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9、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10、这首《竹石》是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郑燮的七言绝句。

11、诗句: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

12、诗的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13、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14、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房剥春筠,此身愿辟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

15、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16、释义: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

17、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18、全文译文: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19、译文:一节又一节,上千的枝条积攒着无数的绿叶。我不会去开花,免得找来野蜂与蝴蝶。

20、画根竹枝扦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五、郑板桥竹子诗句出名诗句

1、石清·郑板桥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竹石清·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清)郑板桥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竹(清)郑板桥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题画(清)郑板桥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2、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3、(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4、题识: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而竹石亦爱我也。彼千金万金造园亭,或游宦四方,终其身不能归享。而吾辈欲游名山大川,又一时不得即往,何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历久弥新乎?筹此画构此境何难?敛之则退藏于密,亦复放之可弥六合也。板桥老人郑燮。

5、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6、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为扶持;

7、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8、郑板桥幼年家贫,丧母,赖乳母教养,并随其父学画,早年便在扬州以卖画为生,经常过着“爨下荒凉告绝薪,门前剥啄来催债”的困窘生活。后由朋友资助,才得到读书机会,并应科举而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9、款识:南山献寿高千尺,劲节清风觉更高。积行人家天所佑,兰荪蕙种自能饶。乾隆丙子,写祝刘母卞太君八十荣庆,暨青藜年学兄教可。板桥郑燮。

10、诗句: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11、“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把竹拟人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12、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13、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

14、释文:文与可吴仲圭以墨竹擅名天下,未尝以墨兰称也。吾家所南翁先生画兰信当时传。后世陈古白继之,云南白丁、江左石涛又继之,墨兰之盛,于斯为极。愚何敢妄拟古人,然窃好墨兰墨竹,画后辄题数句自娱,人或以为尽过于今人题,不愧古人,真背芒面热也。

15、竹石郑燮yǎodìngqīngshānbùfàngsōng咬定青山不放松,lìgēnyuánzàipòyánzhōng立根原在破岩中。qiānmówànjīháijiānjìn千磨万击还坚劲,rèněrdōngxīnánběifēng任尔东西南北风。

16、题识:石虽不言,爱此新竹。竹不能言,爱此山麓。老夫满袖春风,为尔打成一局。板桥郑燮,乾隆壬午秋七月。

17、释义:竹子深深的屹立在青山之中毫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深深的扎在了岩石之中。

18、出自:清代·郑燮《竹石》

19、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今尤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处理邻里关系和为贵。通过诗,板桥的难得糊涂现好多人实习,吃亏是祖福好多人把他当做座右铭,所以我爱板挢画,更爱板桥诗。

20、竹石清·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第一次看到这首诗是在大四考研的时候,坚定了我考研得决心!

六、郑板桥竹子诗

1、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2、独树一帜是说在这三方面有不同寻常的作法。他的诗不屑于使用俗语,而且多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他擅长画竹子,他作竹不仅是写神,而且是为竹写生,因而作的竹体貌疏俊,风格劲健,形神具备,意象孤高;他的书法则用隶书融入行楷,创出所谓的“六分半书”,写字如画兰,形体多样,潇洒自然,自成一家…

3、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4、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为扶持。

5、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劲一作:韧)

6、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7、原文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给您找了两张图,鄙人目测有点像郑板桥字体,错之莫怪。

8、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9、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10、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晚年时曾在一幅《竹石图》中题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笔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11、郑板桥曾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是的,他一生以竹为伴,他在自家门口种了许多竹子。夏天,他在竹林中放一小床。

上一篇上一篇:曾几简介简短(精选文案93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