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关于孔子的故事有哪些(精选文案61句)

一、关于孔子的故事

1、子贡去见孔子。孔子说:“我们的学说难道有错误的地方吗?为什么我们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子贡说:“夫子之道至大也,所以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是否可以降低一点标准呢?”孔子说:“优秀的农夫耕耘却不能获得好的收成,优良的工匠擅长技艺却不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够修明道业,用法度来规范,用道统来治理,但不能你的学说会被世道所容……”

2、孔子出生在山东,山东人为有这样一位伟大的学者而感到自豪和荣耀,总是处处夸耀孔子,所以就把山东人称为山东夸子。

3、一三孔子和鲁国贵族的斗争/45

4、就在孟子惊愕不解时,孟母说道:“你的废学,就像我割断织布机上的线,这布是一丝一线织起来的,现在割断了线,布就无法织成。君子求学是为了成就功名,博学多问才能增加智慧。你经常逃学怎么能成为有用之材呢?

5、孔子五十六岁开始周游列国,受尽了艰难困苦。孔子走遍天下,游说诸侯,结交各国士大夫,无非忙于救世。而孔子看富贵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看功名就好似脚上的破鞋一样。孔子很谦虚地告诉学生说:“君子道者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听到以后就说:“这是孔子自道也。”孔子正是智、仁、勇三者都具备的人。

6、孔子在周京考察制度时,当时有名的学问家“老子”正在周朝做“守藏室吏”(如现在之国立图书馆馆长)。因而知道很多理解,所以孔子曾问礼于老聃。

7、公元前6世纪时,在中原地区和淮水、汉水、太湖流域广大的地域里,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家,这些诸侯国家名义上是周天子的属国,其实是一些自主的或半自主的独立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各国诸侯、卿、大夫为代表的贵族,彼此为了争夺土地或劳动者,不断地发生兼并战争。战争的结果是许多国家灭亡了,许多贵族没落了,也有一些原来不是贵族的人,由于依附胜利的贵族而上升了。没落的贵族和原来的下层贵族以及上升的人逐渐形成了“士”这一社会阶层。这种“士”,在频繁的战争中间,在各种军事、外交、政治活动中间,获得了广泛的施展才能的机会。他们在当时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化过程中,曾起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而孔子,正是“士”这一阶层的早的重要代表人物。

8、孔子又开导颜回说:「我知道你请假回家是假的,实则以为我老糊涂了,不愿再跟我学习。你想想:我说三八二十三是对的,你输了,不过输个冠﹔我若说三八二十四是对的,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冠重要还是人命重要呢?」

9、一二孔子在外交上的胜利

10、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时热而远时凉吗?”

11、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12、如果划界的话,这样划界自然也可以。但是这当然不是说历史是可以截然划开的。而这样的划界,我觉得还不如把春秋战国当作一个整个过渡期,因为这样对一些学术思想的演变要好解释些。只是孔子所处的时代还是奴隶制时代而不是封建社会,在这点上,我是同意郭沫若先生的看法的。

13、“老师,您在这里等一等,不要走动,我去给您找吃的!”

14、现在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15、很多事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要客观地跳出成见,才有机会接近真相。

16、有很多类似的玩艺,被人一本正经地转来转去,实际上这些谣言里漏洞百出,只要自己稍微认真想一想、查一查,就能够看出其中的谎言成分,然而很多人却信以为真,乐此不疲。是我们自己太脆弱太轻信还是网络里情绪的煽动太容易?要警惕啊。

17、孔子路过泰山脚下,有一个妇人在墓前哭得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横木听妇人的哭声,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子路问道:“您这样哭,实在像连着有了几件伤心事似的。”

18、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

19、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吗?”

20、二四孔子归鲁后的政治言论和政治态度/86

二、关于孔子的故事有哪些

1、连孔圣人也会对自己信任的弟子起疑心,更何况我们呢?

2、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3、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4、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冉求认为太少,给了公孙赤母亲更多。

5、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刘兰芳讲述的关于孔子与泰山的故事。

6、傅阳的守军故意打开城门,放进部分联军,然后马上落下城门,准备给他们来个翁中捉鳖。

7、“大家”包括两方面:书的作者是大家;书是给大家看的,专门写给青少年的一部通俗读物。

8、后来,他好不容易生了个儿子,起名叫孟皮,结果又是个瘸子,按礼法来说,有残疾的儿子是不能主导祭祀的。

9、与下大夫交谈时,侃侃而谈,和气而又欢乐;君视朝时,恭恭敬敬,但又威仪中适,不张不弛。根据人的性格特征和场合说话,这需要仁德、智慧和勇气。

10、玄德曰:“此天佑我也!”三人出庄迎接。原来二客乃中山大商:一名张世平,一名苏双,每年往北贩马,近因寇发而回。玄德请二人到庄,置酒管待,诉说欲讨贼安民之意。二客大喜,愿将良马五十匹相送;又赠金银五百两,镔铁一千斤,以资器用。

11、而冠、婚、丧、祭四种基本礼仪正是以家庭为单位,把“礼”作为个人修身、家庭和谐的工具,贯穿到家庭的教育之中,从而影响到人的一生。

12、孔子八岁时,常常玩俎豆的游戏,俎与豆都是古时候的祭器,孔子与小朋友玩时,也有主祭、也有上香、献爵、奠酒、行礼……等。他经常玩这些游戏,一点也不觉得厌倦。

13、小孩说:金银入了柜”指的是父母享尽天年有了归宿。老先生刚才讲过,生之于父母,养之于父母,这话不假,但是父母过世不一定悲哭就好,有的人父母在世时百般虐待,是不孝之子,而父母去世时却装出一副孝敬悲伤的样子,放声嚎哭,以欺世人。

14、你的社会关系如何?你有硬梆梆的后台吗?你的朋友多吗?如果没有,可得小心行事,洁身自好呀!

15、顺境不贪,逆境反喜,一切都是磨练自己的机会,心存正义、自强不息,感恩桓魋,感恩对手。

16、孔子说:“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帮助他人周急不济富,对年轻人救急不救穷,这是君子的态度。

17、有一次,孔子要考考弟子谁有才,于是说:“我给你们出个对子,看你们谁能应对。”孔子看了眼院中的大黄狗,大黄狗正扒在狗牙菜上呼呼大睡。孔子眼睛一亮,一个上联脱口而出:狗牙菜上狗压菜。这个象绕口令似的上联,可把弟子们难住了,他们一个一个抓耳挠腮,大眼瞪小眼。

18、孟子年少时,家住在坟墓的附近。孟子经常喜欢在坟墓之间嬉游玩耍。孟母见此情景,就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下来。可是,孟子又玩闹着学商人买卖的事情。孟母又觉得此处也不适合孟子居住,于是又搬迁到书院旁边住下来。此时,孟子便模仿儒生学作礼仪之事。孟母认为,这正是孟子所适宜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定居下来了。

19、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冉有!我恐怕该责备你了。那颛臾,从前先王把他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20、孔丘惊讶,觉得这么小的孩子,竟如此会说话,实在是了不起,于是赞叹他说:“你这么小的年纪,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

三、关于孔子的故事简短

1、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都记录下来,整理编辑成了《论语》,这成为了儒家必学的经典之作。

2、孔子说道:“这是‘有名’,而不是‘通达’。一个通达的人,气质爽直,而且有义气,他能‘察言观色’,知道人家所喜爱,处处都为别人着想,在国内或家中,他都会有效名声。至于‘有名’的人,外表上看来很仁慈,可是行为却适得其反,而且他本人并不以为他这样做是错的在国内或在家中,他是可以‘有名’的。”

3、这是脸,再看看他的身上:衣服破烂,左袖子干脆就没有了。肩上斜背着一个干瘪的袋子。头上、脸上、衣服上沾满了土,象刚刚从土堆里打过滚又爬了出来一样。孔丘当即小脸一呆但马上又镇定下来。

4、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5、颜氏就解下腰间的绣纹,向麒麟角上缚住。麒麟霍地张口狂鸣,吓得颜氏从梦中惊醒过来。颜氏将梦境告诉孔父,孔父说:“相传文王出生时,他母亲也梦麒麟送子,谅来是吉祥之兆。”

6、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7、而有的人却不这样,父母在世时他们问寒问暖,百般敬重;父母过世时,心中虽然悲痛,但却问心无愧。真正孝敬的人,悲痛只是装在心里,有些啼啼哭哭的人不过是做样子给别人看的。刚才那人一路走一路唱,我看他是个懂得孝道的人。唱只是有意警醒世人,并不为过。

8、这是历史上短的一篇自传,后来却几乎成了每一个中国人心向往之的人生。

9、没有了“士”这个身份,孔子几乎失去了进入上层社会的资格。

10、孔子的侄子孔蔑向孔子请教为人处世的方法。孔子说:“知而不做,不如不知;亲近而不信任,不如不亲近。得意不可忘形,失意不可颓废。”孔蔑问:“我自己应该怎么做呢?”夫子说:“设法改掉自己的缺点,尽力弥补自己不具备的才能,不要因为自己修养不够就去怀疑别人,也不要因为自己有才干而看不起别人。每天说话不给自己留下后患之忧;每天一举一动,也不给自己留下隐患。那只有聪明的人才能够做到。”

11、泰山文化博大精深,泰山的名人灿若繁星,其中影响大,留下古迹多的,应该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文圣人”——孔老夫子。孔子一生多次登临泰山,考察封禅、学习礼仪、了解民情、观察时政,留下许多千古不朽、誉满世界的名著。那我今天就说说孔子。“百家讲坛”谈过孔子,但我这是口头文学,通俗艺术,好理解,记得住,老少皆宜。

12、孔子,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兴办私学,突破官府垄断,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我们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孔子的10个小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13、位于大成殿内明间正中。高35米,头戴十二旒冕,身穿十二章服,手捧镇圭,一如天子礼制。清康熙帝曾在此亲祭孔子,行三跪九叩大礼,随从认为皇帝对一介布衣行如此大礼实有不妥,康熙说:"孔子乃千秋帝王之师,万世人伦之表。"并亲书"万世师表"四字以示虔敬。

14、在李老师的这部书里,他用简短而又生动的篇幅记述了孔子的一生。

15、二七整理诗歌和音乐/104

16、弟子问:“敢问有保持满而不覆的办法吗?”

17、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8、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地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

19、后,孔子周游列国,终不被用!

20、二三孔子再到卫国和归鲁/82

四、关于孔子的故事四字词语

1、有很多版本,下面可以估算下:《孔子传》是一本小书,估计七万字左右。写的很精彩,所以一版再版。我看作者后说:“1954年8月1日至8月21日写毕。”粗算一下,每天三千五百字!这个速度是很惊人的。给个好评行不行?这个对我来说太重要了。

上一篇上一篇:侏罗纪世界影评800字(精选文案54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