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晓风散文
1、读书,也是一种“在”。
2、春景美如画,诗书趁年华!
3、然而,好吃的绿竹笋,只属于夏日,像蝉、像荷香、像艳烈的凤凰花。秋风一至,便枯索难寻。
4、“我没有叫你,”老态龙钟的以利说:“你去睡吧!”
5、她的散文充满诗意,她的语言温暖精致。她总是从生活的细枝末节出发,去探寻尘世的核心,她新鲜活脱的诗性文字带给读者朴实清新的阅读快感,她用精美雅致的笔触记录着对生活的感悟,她笔下的画面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如诗如画。
6、我们的心是一座宝库,一下子倒空了,就会破产。一个人把感情统统拿了出来,就象把存款花光了一样得不到人家原谅。——巴尔扎克《高老头》
7、有微小的钥匙转动的声音,是他回来了。他总是想偷偷地走进来,让我有一个小小的惊喜,可是他办不到,他的步子又重又实,他就是这样的。
8、《秋光的涨幅》这篇文章写出绿竹笋涨价与秋光流逝的关系,用“秋光的涨幅”抒发对时光易逝的感叹,用“秋光的涨幅”表达把握、珍惜美好的时光的人生感悟;《年年岁岁岁岁年年》这篇文章描写细腻,颇具人文关怀,着实让人感动...
9、愿我的生命也是这样的,没有大多绚丽的春花、没有太多飘浮夏云、没有喧哗、没有旋转的五彩,只有一片安静纯朴的白色,只有成熟生命的深沉与严肃,只有梦,像一样红枫那样热切殷实的梦。
10、所谓的“陌生化”,就是作者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对人们常见的熟悉的事物进行艺术上的处理和加工,使之变得陌生,从而在读者和熟悉的事物之间造成一种“间离”效果,引起读者的关注、思考和欣赏兴趣。
11、人生的栈道上,我是个赶路人。
12、尾声:其实艺术的真实往往比现实的真实,更具有一定的永恒性,曾经有些哲学家就说,历史文献是速朽的,文学才是永恒的。就像我们可以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共同感叹几百年,而这仅仅是一个作家虚构的情感世界而已。因为现实很多都在变,而只有情感千百年来,都始终如初。
13、然而,事情发生了,有一夜他听见轻声呼唤:“撒母耳!”
14、正经而清脆,仿佛不是回答老师,而是回答宇宙乾坤,告诉天地,告诉历史,说,有一个孩子“在”这里。
15、而他们嘴里所说的淡水,在台北人看来也不过是咸涩难咽的怪味水罢了——只是于他们却是遥不可及的美梦。
16、生命如雨,看似美丽,但更多的时候,你得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湿,那些无奈与寂寞,并且以晴天的幻想度日。
17、要我去丢掉一样东西,我实在丢不下手。
18、绿竹笋,我觉得它是台湾有特色的好吃笋子,这话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根据。孟宗笋细腻芬芳,麻竹笋硕大耐嚼,桶笋幼脆别致,但夏天吃一道甘冽多汁的绿竹冰笋,真觉得人生到此,大可无求了。
19、当你失去一个你爱的人,如果能迎来一个能读懂你的人,你就是幸运的。失去一段感情,你感觉心痛,当你心痛过后,你才会发现,你失去的只是你心中的依赖,当你学会孤独的坚强,一切又会再次美好起来。珍惜那个读懂你的人,好好去疼爱她,这就是纸醉金迷时代佳的爱情。
20、张晓风,1941年生,笔名有晓风、桑科、可叵等,台湾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张晓风创作过散文、新诗、小说、戏剧、杂文等多种不同的体裁,以散文为著名。她的成名作《地毯的那一端》抒写婚前的喜悦,情感细腻动人,但她的成就并不止于此。她其后的作品在内容和技巧上都不断发展和突破,从描写生活琐事,渐渐转变为抒写家国情怀及社会世态,融入哲理,不断开拓。主要作品有《白手帕》、《红手帕》、《春之怀古》、《地毯的那一端》、《愁乡石》等。
二、张晓风散文特点
1、起先,那些宽阔黧黑的脸不免有一份不自觉的面对台北人和读书人的卑抑,但一喝了酒,竟人人急着说起话来,说他们没有淡水的日子怎么苦,说淡水管如何修好了又坏了,说他们宁可倾家荡产,也不要天天开船到别的岛上去搬运淡水……
2、我哭了,虽然没有责备。
3、他的目光俯视着,那里面重复地写着一行美丽的字眼,我立刻再一次知道我是属于哪一类了。
4、天神的存在是无始无终浩浩莽莽的无限,而我是此时此际此山此水中的有情和有觉。
5、四下里很静,连春风都被甜得腻住了——我忽然发现自己已经站了很久,哦,我莫不是也被腻住了吧!
6、渺渺烟波里,只因一错肩而过,只因你在清风我在明月,只因彼此皆在这地球,而地球又在太虚,所以不免停舟问一句话,问一问彼此隶属的籍贯,问一问昔日所生、他年所葬的故里。
7、“晤,”我说,“你不知道。”
8、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9、读张晓风的散文,不仅会有诗性的感受,而且还能看到她那具有典雅生动优美的文字艺术之美,极富创造性的文字里,到处都投射着一种新奇感。我们阅读她的散文,是完全的恍如隔世,她的文字可以给我们构造出一种五光十色,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在这里我这用这些些形容词,来评价她的散文似乎有些不妥,还是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文字世界里,共同体验再说吧。
10、我们如果看到这样的内容,感觉到太假,那也许是我们的内心太硬。我们在这个钢筋混凝土的世俗世界,被硬化了,被理性化了。心在这种状态之下,是很难体会到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一种愉悦。我们应该尝试的去体会作家给我恩呈现的,一个她们所看到的世界。纯粹的去感受一种非理性的心灵畅游。就如她的那句:
11、鼻子下面就是路。
12、今日的小图荐书就到这里啦!
13、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14、我喜欢家,我从来还不知道自己会这样喜欢家。每当我从外面回来,一眼看到那窄窄的红门,我就觉得快乐而自豪,我有一个家多么奇妙!
15、顺着作者的笔尖,回首眺望了半天的“古”,原来却都是为了反衬“今”,即对烟囱如林的环境污染的控诉!作者正是深受现代环境污染之害、之苦,所以才缅怀一去不复返了的古代的春天。
16、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曾经的地球多么美好。而现在,只是一个又一个黑烟囱的黑色森林。作者怀念那个时代的春天,提倡人们环保,她极其想要地球恢复原来那个样子。
17、当时因为小,无法对自己说清楚那番因由。但那份痛,却是记得的。
18、有句话这么说的女生不能不读周国平,男生不能不读王小波,自认为周国平的散文写的比较真实,张晓风的华丽,余秋雨的散文也不错啊
19、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压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
20、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三、张晓风散文精选摘抄批注
1、文字丨20新闻二班肖睿洋
2、记得是小学三年级,偶然生病,不能去上学,于是抱膝坐在床上,望着窗外寂寂青山、迟迟春日,心里竟有一份巨大幽沉至今犹不能忘的凄凉。
3、关注首页店长推荐,查看图书详情;
4、当有一天,生命的潮水退尽,当死亡的冷锋自指端寒起,他的手仍是我愿握住的,人世间后的余温。
5、什么是契约精神(深度好文)
6、有一年,和丈夫带着一团的年轻人到美国和欧洲去表演。
7、我有着的,这一切我一直有着的,我怎么会忽略呢?那些在秋风犹为我绿着的紫藤,那些虽然远在天边还向我灿然的红霞,以及那些在一凝注间的爱情,我还能要求些什么呢?
8、窗棂间爬着一溜紫藤,隔春青纱和我对坐着,在微凉的秋风里和我互诉哀愁。
9、等我抬起头的时候,那声音便悄悄隐去了,只有柔和的晚风久久不肯散去。我疲倦地坐下去,疲于一个下午的怨怨。
10、“你一定不晓得的,”我怯怯地说,“我今天才发现,我有好多东西。”
11、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12、几年前,我在山里说过的一句话容许我再说一遍,作为终响:“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13、排版丨20新闻二班肖睿洋
14、有人问作家张晓风:我们怎样才可以爱一个人而不受伤?张晓风说:“受伤,这种事是有的——但是你要保持一个完完整整不受伤的自己做什么用呢?”
15、本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告诉我们: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要你仔细观察生活,享受美好,就能发现生活的乐趣和美妙之处。
16、●散文欣赏|席慕容《写给幸福》
17、今天我谈起的这本书,就与“美”有关,这就是张晓风的散文。现在很少人愿意读,像张晓风写的这样的散文,有人说这些散文看起来很假。
18、书在,春在,但也要读者在才行啊!
19、除了其内涵的心灵触动,还有这具有诗意的文字美。这是有长短句组合的段落,在这篇散文的后,它通过大跨度的思维跳跃,同时伴有押韵,以及长短的节奏感,还留有大量的艺术空白,通过这样的一个结尾,拓展了整篇文章的思维空间。有人说,这样的散文难道不是心灵鸡汤吗?我认为心灵鸡汤和文学散文,有个大的区别,就是对待心灵的态度上,鸡汤文是让你的心灵麻木在对待这个世界,而艺术散文,是让你的心灵敏感而面对这个世界。
20、有些字,看久了会令人渴望到心口发痛发紧的程度,当年,想必有一快乐的农人在北风里背着满肩禾捆回家,那景象深深感动了造字人,竟不知不觉用这副画来作三百六十五天的勾勒。有一次,和一位老太太用台语搭讪:
四、张晓风散文精选读后感
1、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2、我真是很愚蠢的——比我所想象的更愚蠢,其实我一直是这么富有的,我竟然茫无所知,我老是计较着,老是不够洒脱。
3、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4、在生命高潮的波峰,享受它;在生命低潮的波谷,享受它;享受生命,使得我感到自己的幸运;忍受生命,使得我了解自己的韧度。两者皆令我喜悦不尽。
5、前者是麻木,删除你心灵可以发现一切的美和缺陷,把心变的冷漠,从而保护你不受到任何的伤害。而艺术化的散文,却是让你在伤害的时候,还看到这个世界的美好,一切的一切的伤害,都不会让你关上对美的感触,对美的发现和沉浸。
6、读那首韦应物的《调笑令》的时候,我会轻轻地念:“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一面觉得自己就是那从唐朝一直狂驰至今不停的战马,不,也许不是马,只是一股激情,被美所迷,被莽莽黄沙和胭脂红的落日所震慑,因而心绪万千,不知所止的激情。
7、但同样是写散文的余光中,他曾说过:景物虽然是静态的,但要把静态的景物通过动态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才是高手。我想张晓风是肯定对此有一定的认可和肯定,因为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美景描写,我们看这一句:
8、那些叶片在风里翻着浅绿的浪,如同一列编磬,敲出很古典的音色。我忽然听出,这是美的一次演奏,在整个长长的秋季里。
9、真英雄何所遇?他遇到的是全身的伤痕、是孤单的长途、以及愈来愈真切的渺小感。”
10、《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编者管管称“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余光中也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亦秀亦豪的健笔”,“这枝笔,能写景也能叙事,能咏物也能传人,扬之有豪气,抑之有秀气”又有人称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经典语录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11、书旅世界|走进智利的“书中世界”
12、我转身离去,落日在我身后画出红艳的圆(摘自散文:《画睛》)。爬藤花看起来漫不经心……泼洒在花架上的,哗哗的流下瓜棚的……乃至调皮的钻爬上老树……(摘自《花之笔记》)。
13、有一年,到图书馆去,翻一本《春在堂笔记》,那是俞樾先生的集子,红绸精装的封面,打开封底一看,竟然从来也没人借阅过,真是“古来圣贤皆寂寞”啊!心念一动,便把书借回家去。
14、张晓风在《我在》中想表达一颗坚定的灵魂。作者认为人应该在不同的境遇中都应该坚持自我的独立和坚强,不管是小到上课老师点名,回答说我在,还是大到上帝俯视一个人,那个人可以无畏得回答说我在。这种坚定和自信不仅仅是身为人类的我们,更指自然界中的大大小小的物体。
15、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你还要怎样好的世界。(摘自张晓风的散文:《我在》)
16、站在一个女人的观点来看,男人和孩子之所以可爱,正是由于他们那些一清二楚的无所掩饰的小缺点吧?
17、我喜欢活着,生命是如此地充满了愉悦。
18、我第一次读到这里的时候,是联想到一个卡通的大盗,戴着头巾,后背驮着一个大布袋,布袋上还有个补丁,然后联想揭开他那满满的装满金银的布袋,瞬间洒落出那闪烁生辉的金子。这就是我阅读后的第一感觉,这则比喻真的冲击力、表现力强,这种比喻是一种打通我们通识的一类比喻,它通过视觉让读者产生之后幻觉的想象,这种幻觉自动对文字呈现的图像进行补充,同时还增加了投射图像的生动力。
19、“人只有两种,幸福的和不幸福的,幸福的人不能因不幸的事变成不幸福,不幸福的人也不能因幸运的事变成幸福。“
20、我原来就是这样的角色。要紧的是,让我们有一个热闹的戏台,演着美好的戏剧,让我们的这一季,充满发亮的记忆。
五、张晓风散文精选读后感800字
1、人生没有假设,当下即是全部。背不动的,放下了;伤不起的,看淡了;想不通的,不想了;恨不过的,抚平了。人生,就是一个修炼的过程,何必用这一颗不平的心,作践了自己,伤害了岁月。生活中,不妨养成“能有,很好;没有,也没关系”的习惯,便能转苦为乐。活着,就是一种修行。
2、《春之怀古》还体现了张晓风散文用语新颖的特色。她在写作过程中,经常追求富有个性的陌生化的用语方式,读来令人感到新鲜、震惊。
3、如两岸—只因我们之间恒流着一条莽莽苍苍的河。我们太爱那条河,太爱太爱,以致竟然把自己站成了岸
4、学学这七个“心理学效应”,做个生活的“明白人”
5、为什么痛呢?现在才懂。
6、影响我作品大的两部书是论语和圣经。
7、物理学家可以说,给我一个支点,一根杠杆,我就可以把地球举起来。而我说,给我一个解释,我就可以再相信一次人世,我就可以接纳历史,我就可以又义无顾地拥抱这荒凉的城市
8、我喜、我悲、我贪恋、我舍弃。
9、该文虽然篇幅短小,但却体现了张晓风创作上的突出特点。全文格调清新活泼、生动自然,如诗如画,给人以无穷的美的享受。作者写出了一系列春天的意象,使春天具有了旺盛的生命力。
10、多读一读张晓风的散文吧!
11、乍酱草软软的在地上摊开、浑朴、茂盛,那气势竟把整个山顶压住了。那种愉快的水红色,映得我的脸都不自觉地热起来了!”
12、青春太好,好到你无论怎么过都觉得浪掷,回头一看,都要生悔。
13、●经典散文:毛姆《生活的答案》
14、责编:崔瑞、汪亚芳、吴悦嘉
15、然后,长大了,不必被点名了,却迷上旅行。
16、不管是好是歹,我想跟他们在一起啊!一起挨骂挨打都是好的啊!
17、在这里,作者用了几个动词来表达静态的景物。画、泼洒、流下、钻爬….这些都是动词,通过动词营造静物的动态感,这就如我开篇所说,我们和她们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在我们眼中是静态的景物,而在她们的眼中却是动态的,他们眼中呈现的东西和我们的不一样。我之前在一些小说的解读文章中也曾提起过,优秀的作家都会有一种孩子的眼睛,通过孩子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
18、HELLOSPRING
19、●经典散文:贾平凹《中年人好的活法》
20、●散文欣赏|沈从文《时间》
六、张晓风散文
1、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
2、夏夜静听|龙应台美文《时间》
3、夜读之余,我喜欢拉开窗帘看看天空,看看灿如满园春花的繁星。我更喜欢看远处山拗里微微摇晃的灯光。那样模糊,那样幽柔,是不是那里面也有一个夜读的人呢?
4、每到山水胜处,总想举起手来,像那个老是睁着好奇圆眼的孩子,回一声:“我在。”
5、张晓风先生将于近期驾到聊城,由于行程紧张无法来到新华书店与读者进行现场互动交流。但机会难得,不容遗憾,聊城新华书店特意为喜欢阅读的朋友组织开展了签名图书预购活动。待先生亲笔签名完毕后,我们将一并把作品送至您的身边,以免除排队之苦。
6、爱的真正义词不是恨,而是麻木。
7、我站起身,眼前的绿烟红雾缭绕着。使我有着微微眩昏的感觉,遮不住的晚霞破墙而来,把我罩在大教堂的彩色玻璃下,我在那光辉中立着,洒金的份量很沉重的压着我。
8、“这些都是你的,孩子,这一切。”
9、书旅世界|走进中国文人的自传史
10、可以说“黑森林”这一物象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它使读者不再沉浸于欢娱之中,而开始反思现实生活。作者这种以对美的描述来唤醒人们对现状的反思的写法也很值得借鉴。
11、免去店内自助购书排队困扰等等
12、我们的心敞开,为要迎一只远方的青鸟,可是扑进来的总是蝙蝠,而我们不肯关上它,我们仍然期待着青鸟。
13、唉,这样美丽的下午,把一腔怨烦衬得更不协调了。可恨的还不止是那些事情的本身,更有被那些事扰乱得不再安宁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