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子论语
1、到了元代,何异孙认为“论”的含义是“讨论”,但《论语》里的很多内容并不是讨论,所以这种理解也不太准确。
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3、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4、译文: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
5、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
6、孔子是明确反对对于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名利地位的,《论语》有相关的记载,这里摘录如下: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
7、那君子就是克己复礼的努力表现的活体机器人,那小人就是聪明伶俐的以自我为本位的不理睬克己复礼和孔丘毒言论的崇尚自由合作勇于逐利的人。
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9、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0、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1、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12、道不同,不相为谋。
13、《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14、《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15、对此,会引发老人的伤心痛苦,误认为自己是儿女的包袱累赘,甚至产生轻生厌世的想法。也有的年轻父母对子女期望值太高,经常恶语中伤,让子女失去了学习生活信心,我国每年都有青少年自杀身亡的案例,让人触目惊心。
16、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7、译文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18、里仁第四(主要讲仁德的道理)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0、译文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二、孔子论语
1、译文: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述而第七(主要记录孔子的容貌和言行)
4、泰伯第八(主要记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及其对古人的评论)
5、公冶长第五(主要讲评价古今人物及其得失)
6、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为政》
8、其中早也是的解释出自班固的《汉书·艺文志》。班固认为,《论语》一书是“门人相与辑而论纂”,即《论语》是孔子门人编纂而成,所以“论”就是“编纂”的意思。
9、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微子第十八(主要记录古代圣贤事迹、孔子众人周游列国中的言行及周游途中世人对于乱世的看法)
12、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13、译文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4、(1)子:古人对男子的尊称。《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对孔子的称呼,义同“先生”。(2)时习:按时温习。(3)说(yue):同“悦”。(4)朋:古时同门为朋,同志为友。同门就是同一师门,也就是同学的意思。(5)愠(yun):怒。
15、《论语》的篇名通常取开篇前两个字作为篇名;若开篇前两个字是“子曰”,则跳过取句中的前两个字;若开篇三个字是一个词,则取前三个字。篇名与其中的各章没有意义上的逻辑关系,仅可当作页码看待。
16、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7、德不孤,必有邻。
18、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20、译文: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三、孔子论语大全原文
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3、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
4、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但杨伯峻认为这种观点也值得商榷。因为在《论语》中有很多重复的章节,比如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这章先后出现在《学而》篇、《阳货》篇之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可见《论语》成书时并未加以“选择”,而只是一个编辑实录的过程。
7、听读名著:孔子《论语》子张第十九
8、听读名著:孔子《论语》子路第十三
9、译文:孔子说:“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10、译文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11、《论语》进入经书之列是在唐代。
12、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论语》在汉代有《鲁论语》、《齐论语》与《古论语》等不同本子流传,后来统一于郑玄。现存旧注有魏何晏注、宋邢邴疏《论语注疏》、宋朱熹《论语集注》及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
13、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14、孔子说:“学习知识并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同学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不被别人了解而不抱怨,不也是很有君子风度的吗?”
15、阳货第十七(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仁德,阐发礼乐治国之道)
16、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7、《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18、他在著述《弥陀要解》后,又对手中旧稿进行删改增补,完成了《四书蕅益解》。从佛门的角度来解说儒家四书,内容包括《论语点睛》、《大学直指》、《中庸直指》、《孟子择乳》(于战乱中失传)。印祖收集了前三种,倡印流通。
19、译文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2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四、孔子论语学而篇原文
1、子罕第九(主要记孔子言论,重点为孔子的行事风格,提倡和不提倡做的事)
2、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论语”的意思应是“编纂起来的孔子对话集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5、《论语》并不是一种语法,《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
6、古典风范荡然无存,现代焦虑油然而生。
7、译文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8、译文:孔子评论子贱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是从哪里学到这种品德的呢?”
9、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10、译文: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11、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12、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13、编辑:世界名著每日读(ticesmall)
14、孔子一生,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一部《论语》让我们走近了他。
15、译文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16、颜渊第十二(主要讲孔子教育弟子如何实行仁德,如何为政和处世)
17、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自《论语·里仁》
19、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20、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五、孔子论语中的名言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不是孔子写的。它是四书五经之为儒家经典名著之一。它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谈行事的著作,并非孔子所写。全书共20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为语录体。《论语》是有关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西汉末安昌侯张禹根据《鲁论》并参考《齐论》编出定本,号为《张侯论》。东汉末,郑玄以该本为依据,参考《齐论》、《古论》作《论语注》,是为今本《论语》,东汉末列为七经之一。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朱熹将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关于人生理想和价值的内容主要是在《大学》、《中庸》、《孟子》,而《论语》中不涉及。
4、如果他不能举一反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5、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6、关于交朋友问题,《论语.季氏》中记载了孔子所说的这样一段话,“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这是从交友的对象去考虑的,而曾子则从自身的角度考虑,将“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作为一种自我反省。
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8、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9、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0、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
11、听读名著:孔子《论语》尧曰第二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