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人谈教师
1、小结:读古文不能读错一个字,一句话,不要求有感情读。
2、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我是在第三个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因为他说那个心到,眼到,三个不能缺一个,缺一个的话就读不好了。
3、还有一种古代为辅弼帝王和教育皇室子弟的官员叫做“师保”,即担教育之责,又兼保护之职。清代龚自珍《抱小》:“小学者,子弟之学。学之以侍父兄师保之侧,以待父兄师保之顾问者也。”
4、生读第二则,全对,其余生鼓掌。
5、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
6、师:又发现错字的,可以在黑板上写。
7、B.教师的任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任务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传道,即传授儒家仁义之道;二是授业,即讲授儒家的六艺经传与古文;三是解惑,即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提出的疑难问题。
8、从《论语》中,我明白读书除了勤奋努力、专心致志外,还要“不耻下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不断向别人学习,オ会真正地成长;从朱熹的话中,我知道专心致志在读书中的重要性,只有一心一意,读书才会事半功倍;从曾国藩的话中,我懂得了志向、见识、恒心的重要性,这启发我读书要有志向,有见识,要持之以恒。
9、你觉得“眼到”是什么意思?就是要做到怎样?(认真看、仔细地读)
10、策略以读为本,在反复读中了解内容。
11、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
12、(总第222期)名师课堂l薛法根老师《如梦令》2
13、中国人讲交朋友,“君子之交淡如水”,好朋友不是酒肉朋友,不是天天来往,平常很平淡。但这并不是说冷漠无情;朋友碰到困难,或生病之类的事,他就来了。平常无所谓,也许眼睛看看就算打招呼了,可是有真热情。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谓的“淡如水”,友情淡得像水一样。
14、师:给大家两分钟,跟周围人交流,一口气能说出多的人,先发言。
1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6、齐读,你们知道什么意思吗?
17、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18、我们平时虽然称呼学校里某教师为“某老师”,但这里的“老师”其实是教师这种工作,教书是其基本功能。明清以来,一般称教师为“先生”。
19、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20、困惑二:不太好读——生僻字(音)、通假字多
二、
1、儿童阶段大程度积累语言,可以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能为学生思维的深刻、情感的细腻提供物质支持,这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提出了积累“语言经验”的概念。——吴忠豪
2、《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3、师:给大家谈谈,结尾处一起读,你们想表达什么?
4、(名师教学)全国第二届优质课02——李晓思:《卖火柴的小女孩》
5、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6、我们幼年的课外读物《昔时贤文》中,便有:“有酒有肉皆兄弟,患难何曾见一人”“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不正是成年以后,勘破世俗常态的预告吗?在一般人来说,那是势利。其实,人与人的交往,人际事物的交流,势利是其常态。纯粹只讲道义,不顾势利,是的变态。物以稀为贵,此所以道义的可贵了。
7、(总第209期)从读懂“意思”到发现“意蕴”:文本解读要经历一个寻“意”的过程
8、策略教给方法,在自主探究中理解内容。
9、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在中国古代,教师一直是备受尊重的职业,汉武帝便是一位尊师有礼的贤君。据《通鉴·汉纪三十九》载,有一天,汉武帝到东郡巡视,顺便去看望自己做太子时的老师,“丙辰,帝东巡,幸东郡,引及门生并郡县掾史并会庭中。帝先备弟子之仪,使讲《尚书》一篇,然后修君臣之礼。”之后, 就这一个小小的举动,便使得天下大化。
10、文言文是古代用来写文章的一种文体,将日常说话的意思用简短的文字表现出来,意思比较丰富。
11、明朝更是全面推行教师素质管理制度化,在教育机构,同时也是高教育行政管理的国子监设“五厅六堂”。其中“五厅”之中“绳愆厅”的设立,更是在中国教育管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2、师:听到掌声,我比你们还快活,五年级了,在家读了N遍,在这儿读了三遍,我们终于会读所有字了。你想说什么?
13、何谓师?《说文解字》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教师,一般指直接从事教育工作或其他传授知识技术的人,还泛指在其他方面值得学习的人。从史书中看,先秦时期就有师傅、师长、先生此类称谓,一直沿用至今。
14、(新)全国首届统编小语优质课视频6:三下《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15、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16、曾国藩提出的读书的“三有”你是怎么理解的?
17、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
18、C.建立合理的师生关系。认为师生可以相互为师,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只要闻道在先,术业有专长者,皆可以为人师表。
19、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白居易。
20、老师,是传授知识的人。
三、
1、生:我觉得我们还不如集中注意力,少读几遍,都读对。
2、本文的主旨是论述老师的作用,兼及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在论述过程中,批判当时士大夫之族在从师学习问题上的愚妄态度,阐明自己对师生关系的见解。论述时先从正面立论阐述,再从反面提出驳议,驳议时使用对比手法。然后以孔子为例,得出强有力的结论。除开头立论部分外,每一部分都摆事实、讲道理,很有说服力。起句奇崛,气势磅礴。这篇文章不但开篇第一句突兀干脆,而且此后的每一段的起句几乎都是这样。韩愈常把自己的结论凝结成精辟的句子突然端出,给人以极为深刻的印象。
3、在古代不像我们现代,现在国家政府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不管你是有钱还是没钱,家家户户的每家的孩子都能去读书上学,但是在古代里面的很多孩子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才能上学,才能有老师教导他们学知识学文化,很多大户人家的孩子才会被送到私塾里面上学,穷人家的孩子家里面都没有这种经济没有条件来送他们去学习东西。
4、在今天“科教兴国”的口号下,教(老)师作为教育者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教师的称谓,早见于西周金文中,称为“师氏”,简称“师”,系教国子之官。原是商、西周军队的组织单位。
5、朗读指导:朗读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停顿,读准节奏。文言文句式长短不意思也相对不容易理解,因此为了正确地把握停顿,读准节奏,我们除了理解字词句的含义之外,还应掌握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如辨别词性、划分句子成分等,更准确地掌握停顿。其次要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6、生:我们觉得第一篇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看到图画想到的。
7、后来人们越来越尊重老师,把门徒称孔子的“夫子”拿来称老师。汉代称老师为“师儒”,足见当时对老师的尊重,这些都是因为老师当时的政治地位很高,他们有一定的治世的能力和权力。
8、师:那几个人是不是超人,超人就是永远快人一步。
9、《师说》是韩愈一篇专门论述教师问题的文章。系统阐述了他的教师观,提倡社会要尊师重道,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0、教师,这个职业是人类社会古老的职业之一。
11、语文要素与古诗文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不生搬硬套+适度而为
12、小结:读文言文、古典诗词要读得慢一点,要做到字字清清楚楚。
13、(总第217期)观摩展示留影冬日暖阳寄情
14、课文配有古人席地而坐、手执竹简展卷苦读的插图,和文章主题相互呼应。(来源: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五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
15、师:谁能一次把三则古文的知音都读正确?
16、师:如果接下来,让我们用朗读的方式来读出来,他怎么把这段想清楚的。他是怎么详写这段的,用朗读的方式呈现出来,你会怎么读这段话呢?几个人分一下工,看看怎么可以读出来构思。3分钟,分一下工。
17、(新)全国首届统编小语优质课视频3:五上阅读教学《忆读书》
18、(西席)也可以称为西宾,也是对教师的尊称。这个词有个典故:汉明帝刘庄在当太子时,曾拜桓荣为师,后来当了皇帝后,仍对恩师十分尊敬,经常到桓荣的太常府拜访并听他讲经。那时的礼仪是室内座次以靠西向东为尊。汉明帝虽然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但是仍给老师安排坐西向东的位置,表达对老师的尊敬,此后,“西席”或“西宾”就成了对教师的尊称。
19、(名师教学)全国第二届优质课06——彭洁玲:《好的故事》
20、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
四、
1、策略阅读链接,在拓展中感受传统文化。
2、当前的文言文教学现状堪忧;统编教材中文言文数量剧增;
3、教师角色是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实现的。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通过与其他角色——主要与学生——互动,建立起一定的关系,发挥着自己的角色功能。这里就有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角色地位问题。教育活动主要发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因此教师的角色地位主要通过师生关系来确定。
4、曾国藩提出的读书“三有”: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了志向就不会甘心做一个地位微贱的人,有了见识就能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有了恒心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要想有所成就,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5、1)齐读:河伯观海井蛙窥天
6、柳士镇:统编语文教材漫谈(含讲座视频)2012
7、第二则选自朱《童蒙须知》(一作《训学斋规》),告诉我们读书要心想、眼看、口通。“心到”,是“三到”中重要的,用心思考了,自然就会看得仔细,也会读得正确并记忆犹新。文中“尝”和“急”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的常用义不太一样,“尝”是曾经的意思,“急”是重要、要紧的意思。
8、古人常云,师如父,徒如子。讲得就是一个尊师重教的道理。但从客观上讲古师和今师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古代师徒有师选徒,徒择师一说,真正有传承之道的才是真正的师徒关系。所以古时又有入门弟子,传承徒弟之分。
9、《老子他说》《易经系传别讲》(东方出版社)
10、(名师教学)全国第二届优质课03——朱海龙:《小英雄雨来(节选)》
11、师:说得好,第四点,还有第五点。
12、对此,大致有三种观点。
13、生:我看见井里有青蛙,第一幅图是一个人前面有很多水
14、寻根——课标问底——课本
15、周侗老师去世后,岳飞把他当父亲一样安葬。每到初岳飞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祭拜周老师。在痛哭一番之后,他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重的弓,射三箭后才回去。
16、“口到”是?(朗读)
17、现代文是将日常我们说的话直接记录下来,直白干净,意思明确简单。
18、西周统治者为培养善战的贵族子弟,开办了“国学”,由高级军官“师氏”任教。由于“师”是传授知识的,而“教”又是传授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从而使“教师”一词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美称。
19、师:给他们掌声,把所有的解释在后一刻进行了汇聚。后第三则,读一读,看看他们能不能表现出来。
20、师:这是作者的观点,你们是怎么听出来的啊?
五、
1、如教学《囊萤夜读》时引导学生想象“以夜继日焉”。
2、(总第212期)第三届全国名师工作室创新发展成果博览会获奖作品
3、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
4、周侗老师去世后,岳飞把他当父亲一样安葬。每到初岳飞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祭拜周老师。在痛哭一番之后,他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重的弓,射三箭后才回去。
5、鉴于教师与学生互为主客体的关系,在现代教育思想中,人们一般认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挥着主体的作用。
6、“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进一步论述择师的原则。
7、师:2019年恐怖的事儿,2分钟找这6人,把你心里的疑虑打消掉。
8、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