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古诗名句摘抄鉴赏(精选文案78句)

一、诗句赏析

1、“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尘网:尘世的罗网。“三十年”应该是“十三年”,他从开始作江州祭酒,到辞去彭泽县令,前后一共十三年。所以“一去三十年”是“一去十三年”之误。这两句是说,自己不得已出去做官,一去就是十三年。

2、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3、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4、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5、引起的,可见“折柳”是本诗的关键。

6、(2)诗人的禀赋个性不同,诗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试比较这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

7、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8、(3)展开联想或想象,描述该词所在诗句的内容或景象。

9、这是首送友人归隐的诗,采用问答的方式从友人口中说出归隐的原因,也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1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于没人引荐,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怀。全诗表达直率,语言浅显,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耐人寻味。

11、然后结合诗句所在的位置分析结构上的作用。这两句在诗歌的开头,一般是统领下文。开头两句提到“归”,先是描绘了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接着描述了几幅与归相关的画面:老人拄着拐杖正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小孩;麦地里的野鸡呼唤自己的配偶归来;蚕儿吐丝作茧,营就自己的安乐窝,找到自己的归宿;农夫荷锄归家。

12、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

13、借事抒情。“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忙”意思是大家呼唤着扛着锄头出了村庄,匆匆忙忙地修筑着打谷场,小孩子欢快地躺在厚厚的落叶堆里酣然入睡。诗以欢快的节奏开始,说农民们互相呼唤着,拿起锄头,忙忙碌碌地赶着修筑打谷场。秋收是农民一年的寄托所在,从起首两句,人们马上可以感受到今年的收成一定不错。首联借事渲染气氛,突出人们忙于准备秋收的喜悦。

14、①“闹”,即“热闹,繁盛”之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光的明媚动人、生机蓬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欢乐。②点题,且与开头对梨花、杏花、垂柳的生动描写相照应。

15、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16、5月16日,天竺印象馆举办了

17、在这里,诗人是用潮水反衬“故国”的荒凉冷落,是为以景衬境。

18、答:.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每句五个字;第8句押韵;颔联、颈联对偶;全诗符合平仄格律要求。

19、寂寞无主的幽梅,在驿馆外断桥边开放。已是日落黄昏,她正独自忧愁感伤,一阵阵凄风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

20、(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请就这种体裁形式的特点做简明解说。

二、古诗名句摘抄鉴赏

1、答:同意。本诗以燕子为歌咏对象,实际上句句关着自己的茫茫身世,这样借燕言情,借燕抒怀,表达了凄楚悲怆之感。

2、(2)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择一联,联系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一下你的看法。

3、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本打算归隐山林寻找佳境,又因与故友离别深感惋惜。

6、中间四句以动衬静。诗人“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常与乡邻们共话桑麻。然而在诗人看来,与纯朴的农民披草来往,不是世俗的“人事”;共话桑麻,也不是杂言”。与充满机巧虚伪的官场相比,这里别有洞天。——这是以外在的“动”写出内在的“静”。

7、“到门不敢题鸟,看竹何须问主人。”访人不遇,本有无限懊恼,然而诗人却不说,反而拉出历史故事来继续说明对吕逸人的仰慕之情,可见其寻逸之心的诚笃真挚。“凡鸟”是“凤”字的分写。据《世说新语·简傲》记载,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凤”字而去,这是嘲讽嵇喜是“凡鸟”。王维“到门不敢题凡鸟”,则是表示对吕逸人的尊敬。“看竹”事见《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之子王徽之闻吴中某家有好竹,坐车直造其门观竹,“讽啸良久”。而此诗“何须问主人”是活用典故,表示即使没有遇见主人,看看他的幽雅居处,也会使人产生高山仰止之情。

8、长江悲已滞,念将归。

9、“彼可取而代也”见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彼:指秦始皇。本句大意是:他那煊赫的帝位是可以替代的啊。《史记》记载秦始皇南巡时,项羽目睹了他不可一世的排场,非但不钦佩,反而说了〜这样的话。此句脱口而出,不加掩饰,既表现了项羽的凌云壮志,又表现出人物的率直纯真,一句话六个字便塑造出项羽这个才气过人、英勇豪爽的少;年英雄的形象。这种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也是今天写作应遵循的原则。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此条后来意义扩大,常常用以表现乙可代甲。

10、注:朱庆余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1、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2、“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出自唐·杜牧《山行》。霜叶:指经霜后的枫叶。本句大意是:经霜后的楓叶红艳得胜过二月开放的鲜花。这是《山行》诗的后一句。原诗是:“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枧林晚,~。”这里的“坐”是因为的意思。作者说自己因为喜爱这楓林晚景,所以停下车来观赏。在一般文人看来,秋景常常是萧索悲凉的,但作者却把楓林写得鲜艳夺目,欣欣向荣,认为枫叶比春花还要好看,秋色胜于春光。这个对比形象生动,能唤起人们许多联想,给人以艺术感染,使人们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因此“~”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可用于描写山间楓叶流丹、层林尽染的秋景,还可以借来形容人们经过艰苦的锻炼和严峻的考验以后,更加心红志坚。

13、诗歌第二句描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色?

14、“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桑麻渐渐长高,诗人开垦的土地也越来越广,令人喜悦。

15、B.颔联描写水鸟和莲花,对仗工整,炼字精当;“遥”“迥”二字表明其为远景。

16、“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后从正面写隐逸。吕逸人无求于功名,不碌碌于尘世,长时间闭户著书,是真隐士而不是走“终南捷径”的假隐士,这就更为诗人所崇尚。松皮作龙鳞,标志手种松树已老,说明时间之长,显示吕逸人隐居之志的坚贞和持久,“龙鳞”给“多岁月”作补充,并照应开头的“一向绝风尘”,全诗结构严谨完整。

17、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18、本诗是回忆情人晓镜中残妆慵懒的可人情态。诗人同韦丛结婚,二人恩爱无比,这首诗是“思”情人一夜恩爱晓起后残妆慵懒的动人情态。

19、诗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20、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三、古诗词及鉴赏20篇

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曾说,这首诗通篇充满了“寒意”,句句使用迭字的艺术显示了威力,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2、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3、雄伟的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遥望蜀地,穿过迷茫的风沙好像能望见泯江的五个渡口。

4、答;重在描绘山村的宁静。前句从听觉上用数里外就听到水声以响衬静句从视觉上直写人烟稀少的静。

5、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6、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7、在第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8、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9、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0、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11、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12、朝来入庭树,孤客先闻。

13、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14、复空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5、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

16、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17、之后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18、赏析字词语言的答题技巧:

19、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20、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四、100首经典诗词鉴赏

1、借景抒情。“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烟火村声远,林菁野气香。”,诗忽然掉开,不写筑场打谷事,转说小孩子睡在落叶上玩耍,鸟雀在斜阳下热闹地飞鸣,远处村庄升起了袅袅炊烟,原野中草木发出浓郁的香气。这两联,着力对农村作描写,落叶、鸟雀及野景都点明节令是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写小孩子无忧无虑地玩,从侧面反映了大人们忙于准备秋收的喜悦。鸟雀到了傍晚,总是成群地在稻田上空飞翔啄食,“鸟雀噪斜阳”不是经历过的人写不出来。作者选录的每一幅场景,都带有欢乐气息在内。

2、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3、答: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4、C(解析)C.“人生哲理”错。“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的意思是这种饮酒言笑的生活的确很美好,抛弃它实在无道理可言。所以,“此理”指的是上文饮酒言笑的田园生活,并不能理解为“人生哲理”。

5、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里寻找?锦城官外翠柏长得郁郁苍苍。

7、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三四句,形象鲜明地烘托出汪伦对诗人的真挚纯洁的深厚感情。

8、这首抒写旅愁乡思的小诗,诗人在寥寥二十个字中,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现出了一种悲凉浑壮的气势,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开阔的意境。

9、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

10、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11、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13、“日暖风香正落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14、5月23日我们将继续举办“飞花令”活动

15、“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野老:村野老人。倚杖:靠着拐杖。荆扉:柴门。这两句是说,老翁惦念着自家的孙儿,拄着拐杖在自家的柴门口等候。

16、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17、(解析)“山当日午回峰影”,写高山在正午时分峰影已经移动,山峰本是静态的,而诗人用一个“回”字,写出正午群峰影子随日移动的动态,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了山间的幽静和山行的情趣。

18、(注释)野外:郊野。罕:少。人事:指和俗人结交往来的事。陶渊明诗里的“人事”、“人境”都有贬义,“人事”即“俗事”,“人境”即“尘世”。这句是说住在田野很少和世俗交往。穷巷:偏僻的里巷。鞅(yāng):马驾车时套在颈上的皮带。轮鞅:指车马。这句是说处于陋巷,车马稀少。白日:白天。荆扉:柴门。尘想:世俗的观念。这两句是说白天柴门紧闭,在幽静的屋子里屏绝一切尘俗的观念。时复:有时又。曲:隐僻的地方。墟曲:乡野。披:拨开。杂言:尘杂之言,指仕宦求禄等言论。但道:只说。这两句是说桑麻一天天在生长,我开垦的土地一天天广大。霰(xiàn):小雪粒。莽:草。

上一篇上一篇:小学三年级设问句大全(精选文案57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