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言文字规范化
1、第四条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
2、本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的人员用语违反本法第二章有关规定的,有关单位应当对直接责任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拒不改正的,由有关单位作出处理。
3、规范汉字的字形以1988年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的新字形为准。
4、信息技术水平是衡量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之一。语言是主要的信息载体,语言文字规范化是提高中文信息处理水平的先决条件。推广普及普通话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有利于推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5、需要使用外国语言为播音用语的,须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批准。
6、一般的公文处理中,整个文件的标题使用2号小标宋体,正文使用3号仿宋字体。正文的一级标题使用3号黑体。二级标题使用3号楷体。
7、字形以1988年3月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为准。(该表共收字7000个)
8、·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宣传口号·
9、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的播音用语;
10、我国现行的语言文字的通用范围有所不同,分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民族自治地方和少数民族聚居地方通用语言文字两个层次。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全国范围内通用,包括民族自治地方和少数民族聚居地方。
11、《扫除文盲条例》第六条规定:“扫除文盲教学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12、第十二条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13、此外,作为现行规范汉字的依据的还有:1977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标准计量局发布的《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文字表》、1981年国家标准总局发布的《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符集?基本集》、1955年到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更改的地名生僻字等。
14、简化字以198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为准。(该表共收简化字2235个)
15、教师要做到教学中语言文字规范化首先要养成学习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案头备有字典、词典,读书备课批改写材料时,遇见不认识或拿不准的字词随手查一查,以免出现错误。经常收听广播收看电视,从大众传播媒介中学习普通话和规范字。后还要订阅有关的报刊,多阅读。
16、第八条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17、“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宗旨是什么?
18、第二十六条违反本法第二章有关规定,不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使用语言文字的,公民可以提出批评和建议。
19、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
20、电影和戏剧语言的规范化;
二、语言文字规范化手抄报内容
1、让您的孩子从小学会普通话。
2、国家如何开展推普周活动?
3、推广普及普通话关系到国家的统民族的团结、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社会公共事务。推广普及普通话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第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克服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第有利于促进各地区人员交流、商品流通和建立统一的市场;第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发展各民族经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第有利于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公民文化素质;第有利于提高中文信息处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社会信息的建设,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4、全面贯彻推普方针,必须充分发挥哪四个重要方面的作用?
5、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以及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6、异体字中的选用字以1955年12月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稿委员会联合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为准。(该表实际淘汰异体字1027个)
7、这四个方面的作用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单抓哪一方面都不行。忽视了教育的基础作用,另外三方面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忽视了公务员的带头作用,教育和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及服务行业的工作就无法深入;如果新闻媒体和出版物的示范作用没有发挥好,那么教育的基础作用和国家公务员的带头作用、服务行业的先行作用的发挥也将难以持久。上述四个方面的工作做好了,再加上其他部门和行业的努力和贡献,全社会推广普通话就可望有较大进展。
8、为了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普及,经国务院批准,从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通过开展推普周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积极推行规范汉字,在全社会营造“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的良好氛围。
9、为什么要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
10、企业事业组织名称;
11、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12、推广普通话的方针和政策是什么?
13、(1)北方方言。一般叫“北方话”,以北京话为代表,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在汉语各方言中分布地区广,使用人数也多,占汉族人口总数的70%以上。它包括四个次方言:①华北、东北方言。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②西北方言。分布在西北各省汉族居住的地区,包括山西、陕西、甘肃等省以及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③西南方言。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以及湖北大部分地区,还有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部的小块地区。④江淮方言。分布在安徽、江苏两省的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和镇江及江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的沿江一带。
14、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15、我国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务:汉字规范化;推广与普及普通话;推广《汉语拼音方案》。语言文字规范化重大意义大致为:现代化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普及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国家的统民族的团结及社会的广泛交往;对外交往,提高汉语的国际地位。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说规范的现代汉语普通话,书写规范的现代简体汉字,为国家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做身体力行的事情。我国古代战国时期强盛的七国,有齐、楚、燕、韩、赵、魏、秦。每个国使用的文字不一样、度量衡不一样、路的宽度也不一样,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样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众间的交流。秦始皇后期修长城建阿房,对百姓可谓残暴,但他统一了中国,使用相同的文字、度量衡等等,他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16、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
17、要全面贯彻推普方针,必须充分发挥以下四方面的作用:
18、语言规范化指根据语言发展的规律,在某一种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分歧或混乱的现象中,找出甚至确定大家都应遵循的规范,指出那些不合规范的东西。
19、1952年2月5日成立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1954年12月23日改组为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1955年12月,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淘汰重复多余的异体字1055个。
20、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
三、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意义
1、普通话应该成为以汉语授课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用语,应该成为以汉语传送的各级广播、电视台的规范用语和汉语电影、电视剧必须使用的规范用语,应该成为我国党政、团体、企事业干部在公务活动中必须使用的工作用语,应该成为方言区以及国内不同民族之间人们的交际用语。
2、第十七条本章有关规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
3、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是“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4、第二十五条外国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和科学技术术语译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由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组织审定。
5、这里有几种一般化方法,包括转化URL为小写的,去除逗号(如‘.’‘..’等),对非空的路径,在末尾加反斜杠
6、语言规范化指根据语言发展的规律,在某一种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分歧或混乱的现象中,找出甚至确定大家都应遵循的规范,指出那些不合规范的东西。
7、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内容: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必须大力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中文信息处理是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重点,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是中文信息处理的先决条件,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有利于提高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和交换的效益和水平。师生员工只有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才能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是国家一项重要的语言政策,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校是精神文明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标兵的任务。因此,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师生的语言素质和综合人文素质刻不容缓。
8、文字是记录语言的音、形、义统一的书写符号系统。
9、(5)客家方言。一般叫“客家话”,以广东省梅县话为代表。分布于广东的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此外,广东的南部,广西、湖南、四川、台湾也有少数地区说客家方言。使用人数约占汉族总人口的4%。
10、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意义语言文字规范化是现代化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语言文字规范化是普及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语言文字规范化是实现国家统民族团结及社会广泛交往的需要。对外交往,提高汉语的国际地位,需要语言文字规范化。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说规范的现代汉语普通话,书写规范的现代简体汉字,为国家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做身体力行的事情。
11、制订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做好规章制度的培训和宣贯;严格执行制度;不断提高员工素质,使得执行制度成为自觉的习惯;根据情况,适时调整制度
12、三是要发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媒体的示范作用。
13、语言文字智能(Verbal/Linguisticintelligence)是指有效的运用口头语言或书写文字的能力
14、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
15、第十四条下列情形,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
16、我国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务:汉字规范化;推广与普及普通话;推广《汉语拼音方案》。语言文字规范化重大意义大致为:现代化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普及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国家的统民族的团结及社会的广泛交往;对外交往,提高汉语的国际地位。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说规范的现代汉语普通话,书写规范的现代简体汉字,为国家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做身体力行的事情。
17、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1986年国家把推广普通话列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1992年把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由原来的“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调整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在强化政府行为,扩大普及范围,提高全民普通话应用水平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证明,这个工作方针符合现实需要,对全国推广普通话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18、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
19、普通话是校园语言。
20、第十三条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因公共服务需要,招牌、广告、告示、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应当使用规范汉字。
四、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自评报告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针对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措施是使用普通话。语言规范是指使用某种语言的人所应共同遵守的语音、词汇、语法、书写等方面的标准和典范。语言规范化指根据语言发展的规律,在某一种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分歧或混乱的现象中,找出甚至确定大家都应遵循的规范,指出那些不合规范的东西。
2、第七条国家奖励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
3、出品|海南工商职业学院
4、国家推行规范汉字的重点是什么?
5、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
6、推广普及普通话,为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7、经国务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8、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
9、汉语方言大致可分为以下七方言:
10、现代汉语可以分为哪七大方言?
11、第二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
12、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
13、提高全社会用语用字的规范化水平,需要语言文字工作部门与社会各部门的能力合作,特别是与教育、党政、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部门和窗口服务行业的通力合作。近些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抓中小学、抓师范院校的语言文字规范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各级党政在抓公文用字规范化方面采取很多措施,效果突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部门做了不少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14、规范汉字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15、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第三章管理和监督第四章附则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18、作者:兰州文理学院文学院王晓斌
19、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普通话的需求日益迫切,推广普及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商品流通和建立统一的市场。
20、第十八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五、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自评报告
1、通过语言研究的著作如语法书、词典、语言学著作等明文规定下来,并通过各种宣传教育的方法,推广那些合乎规范的现象,限制并逐渐淘汰那些不合规范的现象,使人们共同遵守语言规范而进行有效的交际,使语言循着一条统一的正确道路向前发展。
2、点击“甘肃教师学苑”关注我们
3、1954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草拟,经过不断试教、讨论、修改,于1956年后修改拟定《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
4、简化字以1986年10月由国务院批准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中所收的简化字为准。
5、《幼儿园管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6、新时期推广普通话工作的方针是什么?
7、当前推广普通话工作的思路和要求是什么?
8、(4)赣方言。一般叫“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分布于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东北沿长江地带和南部除外)及湖北省东南部。使用人数约占汉族总人口的3%。
9、规范汉字是国家的通用语言文字,在全国范围内使用。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11、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2、第一条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13、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
14、广播语言的规范化;
15、第二十一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由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负责规划指导、管理监督。
16、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容,推广普及普通话是各级各类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7、招牌、广告用字;
18、规范汉字与汉字不是同一个概念。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已有6000多年历史,现用的汉字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各种不同的表现形态,并存于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为人们所使用。而规范汉字是新中国成立后,对汉字进行了整理和简化而形成的。规范汉字的标准由国务院颁布实施。
19、第三条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20、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国家,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维护国家统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六、语言文字规范化
1、新闻媒体要做推广普通话的榜样。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布实施将有力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对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发展科学文化、提高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增进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均具有重要意义。
3、第二十七条违反本法规定,干涉他人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
4、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一种符号系统。
5、第九条国家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6、这是个统一的语法教学系统,它适应了建国初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为中学语法教学提供了共同遵循的语法系统,对普及汉语语法知识、提高语法教学及语文教学质量起了很大作用。
7、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意义 语言文字规范化是现代化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语言文字规范化是普及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语言文字规范化是实现国家统民族团结及社会广泛交往的需要。对外交往,提高汉语的国际地位,需要语言文字规范化。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说规范的现代汉语普通话,书写规范的现代简体汉字,为国家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做身体力行的事情。
8、推广普通话,公务员要带头。
9、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普及普通话。
10、高标准普及普通话全力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
11、学校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合理化建议有: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工作制度的制定,课堂与课外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活动方案等,各个层面的考核与奖励制度。等等
12、傣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西双版纳方言、德宏方言和金平方言。傣族的拼音文字来源于梵文字母,各地不尽相同。1954年进行了文字改革,分傣哪文(德宏)、傣泐文(西双版纳)、傣绷文(瑞丽、耿马、澜沧等地)和金平傣文。现通行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
13、什么是规范汉字?规范汉字的使用范围是什么?
14、第十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15、第二十二条地方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管理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
16、更改的县以上地名生僻字以1955年至1964年国务院分九次公布的为准。(共更改地名生僻字37个)
17、第六条国家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管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支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丰富和发展。
18、出版、教学、研究中确需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