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吕碧城
1、就像很多年后,她对朋友说过一句话:“这些年浪迹天涯,朋友遍及各国,唯独东邻日本没有一个朋友。”
2、吕碧城母女或是将族人早已看透,或是被严苛女性的封建宗法逼得再也无路可走,她们终于交出了所有财产。
3、后来母女二人寄住于舅舅家中,因与舅舅发生矛盾,20岁的吕碧城离家出走,这在当时又是创举。正是因为这次出走,她遇到了贵人,时任《大公报》总经理的英敛。两人虽然年两差距很大,但是相谈甚欢。吕碧城当时被称为“北洋女学界的哥伦布”。为了宣扬女权主义,吕碧城写了首《满江红》,让英敛大呼:三百年来第一女词人!于是她开始在《大公报》担任编辑。也正是因为词写得好,自己惯用文言文,不用白话文,所以知名度不高。
4、一个女人为什么要把命运交付到一个男人的手中?在痛苦中,她开始沉思,女性是她无法更改的性别,谁说女子不如男,她为什么不能用女性的身份,去颠覆这个世界,证明女人和男人一样"能"?
5、龚自珍曾有诗:“十年千里,风痕雨点阑斑里,莫怪怜她,身世依然是落花”,来形容她这位“广闻博学,才情秀拔,小令远绍南唐,得力后主,多以单纯明净、准确。而长调步武清真,直薄北宋境界。龙愉生有誉为近三百年来名家词中之殿军”。
6、但是在封建社会,女子根本是没有出路的。出走,在吕碧城看来,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7、她从文,从政,从商,将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得风生水起,后却看破世事繁华,常伴青灯古佛旁。
8、“中国人不太赞成太触目的女人,
9、↓请点击以下蓝字阅读:
10、丹阳市才有新百伦呀。而且有查到好几家的。吕城那边并没有查到有呢。所以你可以直接去丹阳市里面购买的。
11、在这之后,也就是人生后阶段,吕碧城又有哪些创举?她个人的生活方式又将发生怎样的改变?让我们期待明天的共读吧。
12、1904年,北洋女子公学成立,21岁的吕碧城出任总教习,负责全校事务,并兼任国文教习,她开创了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先例,并在当时也引起巨大轰动。
13、她追求灵魂的契合,如若没有,那就宁缺毋滥,绝不将就。这个高贵的女子,将自己活成了一道风景。
14、1912年3月,吕碧城受聘担任总统府机要秘书,成为中国史上女子任此高职的第一人。
15、当时,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28岁的碧城被受邀担任大总统的公府机要秘书,后任参政。
16、鱼玄机和子安的情事,让人不免悲叹唏嘘一番。
17、人红是非多,对于时人的非议,她坦然面对:“女人爱美而富情感,性秉坤灵,亦何羡乎阳德?若深自讳匿,是自卑抑而耻辱女性也”。
18、1912年,29岁的吕碧城凭借自己的才华和袁世凯的旧交,出任总统府机要秘书,后又担任参政一职。
19、1904年11月北洋女子公学正式开学,吕碧城出任总教习,傅增湘为监督
20、父亲挣下的家产被侵占,母亲与妹妹被逼迫到走上绝路,这让吕碧城对人性有了深刻认识。
二、吕碧城为何终身不嫁
1、她才华出众,气质高贵;她出手豪绰、特立独行;穿衣打扮,尽领时代之先。她喜穿洋装,爱绣有大幅孔雀的羽衣,彰显她的华贵和内心的骄傲。吕碧城长年住在豪华宾馆,曾在维也纳万国保护动物大会上,用英文发表了长篇“废屠”演说,呼吁以佛家慈悲的精神,提倡素食,戒杀护生,得到与会代表的热力响应。她先后两次捐款,用于护生。世界各大报纸在头版发表她的讲稿和照片,连篇累牍地刊载介绍她的文章。
2、她因为诗词才情,被誉为“近三百年来后一位女词人”,又因为过人的胆识与气魄,与秋瑾并称为“女子双侠”。
3、为问闲愁抛尽否,收得乾坤,缥缈归吟袖。雪岭炎冈相竞秀,一时寒热同消受。泪雨吹香花落后,尘劫茫茫,弹指旋轮骤。便作飞仙应感旧,五云深处犹回首。
4、吕碧城出名的一首诗:
5、民国第一才女吕碧城诗词格律谨严、文采斐然,多哀叹神州陆沉,抒怀悲愤沉痛,宣泄新女性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她倡导女子解放、女子教育的文章,指出“儿童教育之入手,必以母教为根基”,“民者,国之本也;女者,家之本也。凡人娶妇以成家,即积家以成国”,“有贤女而后有贤母,有贤母而后有贤子,古之魁儒俊彦受赐于母教”。这些鲜明观点,引起强烈的反响和热议。社会上的声名鹊起,文坛上的崭露头角,引来了意想不到的朋友秋瑾,成就了一段“双侠”的传奇。
6、但江城、零乱歌弦,哀入黄陵风雨。
7、慨夫浮生有限,学道未成,移情夺境,以词为。风皱池水,狎而玩之,终必沉溺,凛乎其不可留也。
8、丹砂抛处,峰回粤秀,茜云催暝。
9、到1904年初,她听闻天津女学堂开办,特别想去学习。谁知舅舅劈头盖脸骂她一通:“你都被退婚了,还想抛头露面!简直不成体统!”
10、十二岁那年,父亲因故不幸离世。不久族人开始觊觎其财产,无耻地唆使匪徒将其母严氏给强行幽禁。
11、她就是被时光之河湮没的传奇女子吕碧城。
12、1903年,吕碧城任《大公报》第一个女编辑,成为中国史上第一位女编辑,中国史上第一位女性撰稿人,开创中国新闻界先河。1904年9月,吕碧城任北洋女子公学/北洋女子师范学堂总教习;两年后,任监督(相当于今天的“校长”),成为中国史上女性任此高级职务的第一人,开创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先例。在任《大公报》主笔期间,发表了大量尊重女权、倡导妇女解放的诗词杂文。
13、谁斗寒姿?正青素、乍试轻盈。
14、似乎不打算结婚的女性,尽管在工作上豪气干云,但工作完成后,特别是一个人独处居室时,总会有浓重的落寞与萧索之感。为了寻求心灵的归属,十有八九都必然地皈依宗教,吕碧城也不例外。在北京工作期间,她经常与一代高僧谛闲和尚谈禅,谛闲和尚对她说:“欠债当还,还了便没事了;但既知还债的辛苦,切记不可再借。”这里所说的债,当指尘世间的一切孽债。佛说人生八苦,除了生、老、病、死外,还有就是怨憎会苦,爱别离苦,五蕴盛苦,求不得苦。所谓怨憎会苦,说的是不愿聚会的却偏聚在一起。吕碧城与袁世凯的关系便使吕碧城隐在深深的怨憎会苦中。
15、就像知名导演林红光所说的那样,民国才女如云,大家言必谈张爱玲、萧红、林徽因等人,吕碧城这个名字似乎容易被错过。
16、吕碧城这段经历,让我想起之前读到过的两句话,用在她身上恰如其分:
17、吕碧城真的是值得注意的一位作者,我们已经简单讲过她的生平了。在那种伦常惨变的家难之中,还遭遇到退婚,我想这是吕碧城内心的一个complex(情意结),她是被解除过婚约的一个人。可是吕碧城是真的有勇气的,而且是有智慧的,是学习敏捷的一个人。所以她后来经商致富,游历欧美,然后在瑞士的雪山之中置一所房子去住,这是吕碧城很了不起的地方。吕碧城为什么一个人到雪山上去,那就因为她觉得尘世之间没有一个她看得上眼的人。她曾经写了一篇文章,叫《予之宗教观》,就写她对于宗教的看法,她自己在这篇文章里有一段话,她说:
18、古时候的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吕凤歧生于书香门第,婚配女子的家境自然是旗鼓相当。
19、话音刚落,吕碧城接了一句:“秋雨打梧桐。”
20、“地转天旋千万劫,人间只此一回逢,当时何似莫匆匆”的憾事,素来是颇多的。
三、吕碧城的诗词
1、有着“才子”美誉的樊增祥,读罢碧城的一首“绿蚁浮春,玉龙回雪,谁识隐娘微旨?夜雨谈兵,春风说剑,冲天美人虹起。把无限时恨,都消酒樽里。君知未?是天生粉荆脂聂,试凌波微步寒生易水。浸把木兰花,错认作等闲红紫。辽海功名,恨不到青闺儿女,剩一腔豪兴,写入丹青闲寄”
2、剩一腔豪兴,写入丹青闲寄。
3、后来,吕从庆迁至旌德县庙首镇,与青山绿水相伴,他以陶渊明自比,悠游度日,并且留有一卷诗稿。
4、滞粉黏香,绣屧悄寻遍。
5、负郭有山皆见寺,绕堤无水不生莲。
6、后来谈及这段过往,碧城只淡淡地一笑道:“袁属公子哥儿,只许在欢场中偎红依翠耳。”
7、待温回黍谷,消寒同赋,绛梅芳讯。
8、年方双十之际,碧城即已凭着一身才情成为京津一带颇有名气的闺媛才女。
9、她特立独行,反叛精神十足,才华横溢又精明强干。
10、1912年3月,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他虽然抵制吕碧城的革命思想,但却十分赏识她的才学,于是聘用她为总统府机要秘书,成为当时中国女子任此高职的第一人
11、人在落难时,往往屋漏偏逢连夜雨。吕碧城在出嫁之前遭此变故,由小康之家一下子陷入困顿,她9岁那年定下的一门亲事这时候派人来解除婚约。
12、旅居欧洲期间,她也一直在写词,第一次把西方的事物,写入中国古典的词,开拓了传统诗词的意境。
13、她非同凡响的一生,虽若镜中花,水中月,却艳绝于人。
14、今次看来,是贴切至极的。
15、十点人物志开启「人物传记精华领读」栏目,提炼人物传记精华,带你欣赏书中核心情节与内涵,节省阅读时间,建立对原书的阅读兴趣。
16、四年后,1922年,吕碧城学成回到上海。一回国,就在静安寺旁自建豪宅,装修得富丽堂皇,恍如欧洲城堡。
17、早年的艰苦闯荡,加上之后常年的忘我工作,吕碧城落下胃病。在欧洲漫游期间,她曾突然发病,在医生告知下进行了胃部切除手术。
18、在上海期间,吕碧城开始经商,做外贸生意。她的精明能干很快就给她带来了可观的财富,让她一跃成为名气在外的富婆。
19、希望通过这个栏目,为你淬炼名家的思想经验,获得改变人生的力量。
20、安徽旌德人,翰苑世家,家有藏书三万卷。
四、吕碧城不遇天人不目成全诗
1、据记载:“自幼即有才藻名,工诗文,善丹青,能治印,并娴音律。”
2、临远怕凝眸,离思难收.一身多病苦淹留.来日送春兼送别,花替人愁.
3、碧城在这所当时女子高学府里任职近八年,后提任校长,为我国女性任此高级职务的第一人。
4、如此的碧城,竟硬生生地从骨子里沿袭出一份上海女子的精明干练来。
5、吕碧城出生在安徽旌德的一个书香之家,她原名叫贤锡,号碧城,出生于1883年。一名兰清,字遁夫,号明因、宝莲居士。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之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位动物保护主义者,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位女性撰稿人,并开创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先例的民国奇才女。她被赞为“近三百年来后一位女词人”、与秋瑾被称为“女子双侠”,诗人、政论家、社会活动家、资本家。20世纪头一二十年间,中国文坛、女界以至整个社交界,曾有过“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的一大景观。
6、百二莽秦关,丽堞回旋。夕阳红处尽堪怜。素手先鞭著何处,如此山川。花月自娟娟,帘底灯边。春痕如梦梦如烟。往返人天何所住?如此华年。
7、此地的房租之高,令西方人下榻时也多不会超过七天,而她一住却是六个月。
8、那时节,碧城会常常参加袁克文主持的北海诗酒之会,与京内名士唱和酬酢。碧城去沪后,两人间的书信依旧往来不断。及至袁克文十年后定居天津,两人还有诗词酬答。
9、她穿着大胆,在那个清一色穿旗袍的年代,她却敢穿露背装,更是以一袭孔雀纱裙,头插三根羽毛,惊艳人们的眼球。舞会、马场的焦点也永远在她身上。
10、家庭的巨变,亲事的告吹,接连的风波深深打击了年轻的碧城,埋下了她生命里伤痛的因子。
11、此时的她,隐隐察觉到命运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而等待则是一个毫无胜算的赌博,她救母的壮举是一段传奇,却也又埋下了另一桩隐患。
12、吕碧城有《琼楼》一诗写道:
13、当听说这样一阕豪气冲天、壮怀激烈的词作竟然出自一位稚龄弱女之手时,樊增祥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他后来有诗赞碧城曰:“侠骨柔肠只自怜,春寒写遍衍波笺。十三娘与无双女,知是诗仙与剑仙?”
14、就这样,碧城摇身一变,成为民国中央政府第一个女性,正式踏入政界。
15、吕碧城是吕凤歧的第三个女儿,她天资聪颖,比其他孩子显得可爱灵气,因此更得父母喜爱。
16、认斜阳、门巷乌衣,匆匆几番来去?
17、碧城,亦早闻袁克文颇有才名,见其诗词情致后遂心有所感。加之两人同在京城,便有了时相过从的机会。
18、难能可贵的是,学堂并不是贵族教育,吕碧城有一套全新的教育理念。她坚持女学平民化,倡导教育平等,提倡“德智体”并重。
19、金轮转劫知难尽,碧海量愁未觉宽。欲拟骚词赋天问,万灵凄恻绕吟坛。——吕碧城诗词
20、只是,这些俗世里的献媚奉承,断是入不了她眼的。
五、吕碧城简介
1、值得一提的是,吕碧城两度越洋过海,旅居欧美,耗费颇丰,都是凭借自己经商所得的资金。第二次出国之前,她还曾捐资十万给红十字会,真是大手笔。
2、缒银瓶,牵玉井,秋思黯梧苑.蘸渌搴芳,梦堕楚天远.怜娥月含颦,一般消瘦,又别后,依依重见.倦凝眄,可奈病叶惊霜,红兰泣骚畹?滞粉黏香,绣屦悄寻遍。小栏人影凄迷,和烟和雾,更化作、一庭幽怨。
3、纵观吕碧城的一生,教育上,她创办女学,使北洋女子公学成为中国现代女性文明的发源地;文学上,她才华横溢,在《大公报》上鼓动风潮,造成时势,为当时的女权运动发出了有力的声音;政治上,她曾是袁世凯的总统府的机要秘书......在那个波云诡谲,人人自危的时代,她不甘平庸,奋勇向前,做出了自己所能做的努力,实为现代女子的楷模。
4、雨过涨留痕,新水如云绿到门.几处小桃开泛了,前村,寒食东风别有春.
5、在这方校园的净土上,吕碧城为推广新式女子教育不遗余力。许多在此学习的女生后来都成为中国杰出的革命家、教育家、艺术家,如、许广平、郭隆真等,她们都曾亲聆过吕碧城授课。
6、她,涉足商界,凭着炫目的背景,良好的人脉,优雅的举止,生意做得是风生水起,两三年间便一跃而成为商贾巨富。
7、吕碧城本想凭这个女官之位,一展抱负。万万没想到,三年后,袁世凯忙着称帝。
8、接来下,让我们借助《吕碧城:我到人间只此回》这本书,品味一种人生,品读一份传奇吧。
9、她倡导女性独立之精神,更是不拘一格聘任男教师,还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自然科学结合,传播西方自由、民主之思想。
10、严复称赞她“高雅率真,明达可爱”,而著名的作家苏雪林,夸赞她容貌“美艳有如仙子”。她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吕碧城她被赞为“近三百年来后一位女词人”、与秋瑾被称为“女子双侠”,诗人、政论家、社会活动家、资本家。20世纪头一二十年间,中国文坛、女界以至整个社交界,曾有过“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的一大景观。
11、秋瑾平时喜欢着男装,携长剑,不让须眉。
12、一抹春痕梦里收,草长莺飞,柳细波柔.珠帘十里荡银钩,筝语东风,那处红楼.
13、摘叶飞花,都成意境。有意无意,都是人生。吕碧城的一生如镜中花,如水中月。
14、写着这样文章的她,如同一颗郁郁葱葱摇曳着的树,而被无许那个时代的女性向往着和倾慕着。
15、吕碧城虽然喜欢广交朋友,却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除了真诚踏实,“不友其仇”是她另一条交友准则。自1894年以来,日本多次侵略中国,甲午战争之后多次逼迫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在强烈的民族自尊下,吕碧城对日本人抱有抗拒心理,遑论交友。
16、吕碧城的一生,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都成为了业内的佼佼者,她是女性中的先行者,让无数男儿自惭形秽,遗憾的是她却一直没有结婚。
17、长堤何限红心草,犹带烽烟馀恨。
18、在欧洲时,一次吕碧城与一西方女士聚餐,有一蚁蠕行于桌布,此女士以指搓死。吕劝其不可伤生。此女问吕是否为佛教徒,吕答曰:所谙甚浅,唯戒杀宗旨与吾本性契合,则不妨皈依之。并认为唯佛教可以弭刀兵于人心,立和平之根本。
19、身无分文的她写信给舅父的秘书的夫人求救,这位夫人住在《大公报》社,于是吕碧城的信机缘巧合之下被《大公报》的总经理看到了,然后就被她的文采吸引了,后来在听到吕碧城的经历后更是对她十分赞赏,于是就让她留在报社做了一名编辑。而吕碧城也不负众望,短短数月内写出了很多诗词,还表明了解放女性的观点,这一切都在文坛引起了强烈反响。
20、写下这首《梦中所得诗》半个月后,也就是1943年1月24日,一代才女吕碧城,含笑离开人世。
六、吕碧城
1、书香之家的熏陶使吕碧城聪颖而早慧,闻名乡里:“自幼即有才藻名,工诗文,善丹青,能治印,并娴音律,词尤著名于世,每有词作问世,远近争相传诵。”
2、这个情况,对于吕氏母女而言,无疑又是一个打击。
3、秋瑾没想到碧城不止年轻貌美,而且志存高远,分别前,对小她8岁的碧城说,“碧城”这个名字从今是你独有,我不会再用。
4、更难得的是,她在成年后并没有足不出户,囿于深宅闺阁,而是游南走北,广结诗友名媛。
5、作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吕碧城,文学作品上的成就虽然不及张爱玲、萧红等人。
6、所以,在那么一天,他便无声无息地走进了她的世界。
7、吕碧城引人称道的一段故事,缘于她和秋瑾的交往。
8、今天我们继续共读《吕碧城:我到人间只此回》。昨天我们了解到的是:吕碧城两度出国游学的经历。她先在哥伦比亚留学深造,之后漫游欧洲,并将游记集结成书《欧美漫游录》。一时之间,她的文字因为过于畅销而被人蹭热点、剽窃文字。尘世纷扰,忧喜参半。
9、父亲在她10岁时,曾将她许给一个汪姓大族,对方听了她的事迹,意识到吕碧城不是一个"省油灯",嫁到夫家岂不是要闹翻天?
10、侠骨柔肠只自怜,春寒写遍衍波笺。
11、唐代才女薛涛从小聪慧过人,为此受到良好的教育。有一天,父亲望着庭内梧桐树吟诵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
12、“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这句诗是对她的诠释。
13、“女子双侠”初识,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14、吕碧城一生,可谓是翻云覆雨,叱诧风云的传奇一生,她为女性的命运谱写了新的篇章,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即便单身,也能缔造属于自己的辉煌与精彩,女人自己就可以成为神话!
15、或许是命中注定的结局,或许只有佛法才能疗愈她的忧伤,或许如她自己所说:“此种机遇,似有定数存焉。”
16、也是,她只想要的是一个可以唱和的诗心而已,然,却不可得,便只能如若千年前的《诗经》一般,自顾自地流淌不止着伤悲。
17、幽与闭,长如夜。羁与绊,无休歇。叩帝阍不见,怀愤难泻。遍地离魂招未得,一腔热血无从洒。叹蛙居、井底愿频违,情空惹。
18、且消锦样年华,更莫问天涯水涯。孔雀徘徊,杜鹃归去,我已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