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语翻译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孔子说:“我从卫国回到鲁国以后,才把音乐进行了整理,《雅》和《颂》都有了适当的位置。”
3、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孔子说:“臧文仲为产自蔡地的大乌龟盖了一间房子,中有雕刻成山形的斗拱和画着藻草的梁柱,他这个人怎么能算是有智慧呢?”
6、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后凋谢的。”
7、此文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8、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9、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10、达巷党这个地方有人说:“孔子真是伟大啊!他学识渊博,可惜没有使他树立名声的专长。”孔子听说了,对他的学生说:“我应该要做什么好呢?是去驾车呢?还是射箭呢?我还是去驾车吧。”
11、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
12、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13、(译文)孔子说:“如果有英明领袖兴起,一定要经过三十年才能实行仁政。”
14、孔子评论南容时说:“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他入仕为官不会被罢免;国家黑暗的时候,他也可以不被刑罚。”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15、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6、孔子说:“射箭,不在于穿透靶子,因为人的力气有大有小。这是古人的道理呀。”
17、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8、(译文)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19、(译文)孔子说:“见到善良,要象赶不上似的;见到不善,要象被水烫了似的。我见到过这样的人,我听到过这样的话。隐居起来寻求自己的志向、维护正义实现自己的理想,我听到过这样的话,没见到过这样的人。”
20、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在天下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二、论语译注
1、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2、(注释)贞:正,大信。谅:小信。
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4、(译文)孔子说:“众人厌恶的,必须仔细观察;众人喜欢的,必须仔细观察。”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本章内容还是在谈如何从政的问题。孔子主张“礼治”、“德治”,这不单单是针对老百姓的,对于当政者仍是如此。当政者本人应当庄重严谨、孝顺慈祥,老百姓就会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又努力干活。
7、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像日食月食一样。有过错时,人们都看得见;改正过错的时候,人们都仰望着他。”
8、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9、(注释)襁(抢):背婴儿的带子。
10、孔子说:“中庸作为德的体现,应该是的了!而人们缺少这种美德已经很久了。”
11、(5)孝慈:一说当政者自己孝慈;一说当政者引导老百姓孝慈。此处采用后者。
1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尽心竭力了吗?跟朋友交往真诚相待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
13、仲弓做了季氏的家臣,询问怎么管理政事。孔子说:“先责成手下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让他们各负其责,赦免他们的小过错,提拔贤能的人。”仲弓又问:“怎样才能知道哪些人是贤才并把他们选拔出来呢?”孔子说:“选拔你所知道的,那些你所不知道的,别人难道会埋没他吗?”
14、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15、21或(1)谓孔子曰:“子奚(2)不为政?”子曰:“《书》(3)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16、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经过孔子的车旁,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德运怎么这么衰弱呢?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可以补救。算了吧,算了吧。现在的当政的那些人太危险!”孔子下车,想同他谈谈,他却赶快避开,孔子没能和他交谈。
17、孔子说:“君子不因为一个人的话说得好就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的德行不好就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
18、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齐景公说:“好哇!如果真的国君不像国君,臣子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即使有粮食,我能够吃得着吗?”
19、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20、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三、论语翻译成多少种语言
1、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分别为:《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2、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人活动,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活得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3、(注释)泰:平静坦然。
4、亲君子,远小人,这是孔子一贯的主张。在选用人才的问题上仍是如此。荐举贤才、选贤用能,这是孔子德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法制度下的选官用吏,唯亲是举,非亲非故者即使再有才干,也不会被选用。孔子的这种用人思想可说在当时是一大进步。“任人唯贤”的思想,在今天不失其珍贵的价值。
5、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个老丈,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子路问道:“你看到我的老师吗?”老丈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你的老师?”说完,便扶着拐杖去除草。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老丈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小米饭给他吃,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出来拜见子路。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向他作了报告。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啊。”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里,老丈已经走了。孔子说:“不做官是不合义理的。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他想不玷污自身,却忽视了君臣间的大伦理。君子出来做官,是为了实行道义。主张不能实行,我早就知道了。”
6、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7、孔子说:“用道德来统治国家的人,就会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8、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9、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10、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政’的意思就是端正,您自己先做到端正,谁还敢不端正?”
11、孔子到卫国去,冉有给他驾车。孔子说:“真是人口众多啊!”冉有说:“人口已经很多了,还要再做什么呢?”孔子说:“让他们富裕起来。”冉有说:“富裕起来后又要做些什么?”孔子说:“对他们进行教化。”
12、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即使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13、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可以预知吗?”孔子回答说:“商朝承袭了夏朝的礼仪制度,其中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承袭了商朝的礼仪制度,其中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以后如果有继承周朝的朝代,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14、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15、(注释)笃(赌):忠实。貊(末)。舆:车。
16、“为仁”,培养仁德,修炼仁德。子贡问如何培养仁德,孔子回答怎样做事。敬奉贤德的大夫,结交仁德的士人,目的是为了培养仁德,人的才德,是经过磨砺熏陶形成的;工匠磨快他的工具,目的是为了做好他的工作,工匠的工具是经过切磋琢磨形成的。二者一个是为了培养仁德,一个是为了做好工作,把做事比喻成为仁。做事须要锋利的工具,培养仁德须要敬奉结交贤德之人;有了锋利的工具就能做好事情,有了学习贤人的机会就能培养仁德。
17、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黼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18、(注释)辂(路):车。
19、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20、(译文)叶公问政。孔子说:“使本地人幸福、外地人来移民。”
四、论语正义翻译和原文
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mò),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3、(译文)孔子说:“臧文仲是窃居官位的人吗?明知柳下惠品德高尚,却不推荐他做官。”
4、(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中,没有贪生怕死出卖正义的人,却有舍生忘死维护正义的人。”
5、译文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6、谢谢你的关注。传承传统文化从我你他做起。
7、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8、孔子说:“为君主办事,要认真办事而把自己的吃穿住行放在后边。”
9、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10、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1、这一章反映了孔子两方面的思想主张。其国家政治以孝为本,孝父友兄的人才有资格担当国家的官职。说明了孔子的“德治”思想主张。其二孔子从事教育,不仅是教授学生的问题,而且是通过对学生的教育,间接参与国家政治,这是他教育思想的实质,也是他为政的一种形式。
12、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13、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14、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15、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6、《论语》的著笔应该始于春秋末期,小篆是秦统一六国后才推行的文字应该只能说是篆书而不是小篆小篆上紧下松笔画横平竖直粗细均匀(你可以根据你看到的字体对比下)补充:《论语》是孔子死后他的门人弟子编的所以和鲁国没什么关系
17、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18、(译文)孔子说:“刚强、坚毅、朴实、话少,这四种品德接近于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