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端午节儿童古诗四句(精选文案103句)

一、端午节儿童古诗四句

1、乙卯端午十绝其一(宋·刘克庄)不曾窥户外,偶出至溪边。欲访斩蛟庙,聊呼放鸭船。

2、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3、《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仓央嘉措情诗》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4、渔家傲(宋•欧阳修)

5、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6、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7、端午节是《中国记忆·传统节日》套装中的其中一本,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紫薇、巴豆和奶奶买了很多香料,学习做香包:

8、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9、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10、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11、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12、《午日观竞渡》(明•边贡)

13、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14、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15、《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和端午》北宋·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已酉端午》明·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端午感兴》宋·文天祥:流棹西来恨未销,鱼龙寂寞暗风潮。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16、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17、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

18、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19、每年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表达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尊敬和怀念,“竞渡”在民间形成的一种传统风俗。黄裳在端午时节看到了划船健儿竞渡夺标热烈的场面,触发了诗兴,于是写下这首词来赞扬了划船健儿们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20、乘兴挈朋侪,游赏遍、南峰佳致。崇仙岸左,争看竞龙舟,人汹汹,鼓冬冬,不觉金乌坠。——杨无咎《蓦山溪》

二、

1、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2、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3、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外。

4、《端午即事》(南宋·文天祥)

5、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

6、竞渡诗(唐•卢肇)

7、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8、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9、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

10、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11、五毒一般指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这五种有毒的动物。

12、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钗头双荔枝。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李石《长相思重午》

13、过去的事不要评论衡量,屈原忠义气节,可与日月相比。读完了《离骚》总能感到悲伤。没有人理解我的心情,只有在树荫底下乘凉。

14、端午突遇风雨天气昏沉阴暗,汨罗江上无人凭吊逝去的屈原。盛开如火的石榴花好像也在笑话我,陶渊明即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

15、南京习俗,端午节,各家以清水一盆,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预防眼疾。

16、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17、后来以丝帛等材料制作艾人、艾虎,《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古诗云:‘玉燕钗头艾虎轻’,即此意也。”(12)66

18、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许及之《贺新郎》

19、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高箸《重午怀旧》

20、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张耒《端午》

三、

1、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2、先将龙舟平面图打印出来(船身+头尾)

3、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4、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5、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6、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7、亦有饮蒲酒、朱砂酒者。《五杂俎》:“饮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黄入酒饮之。”(9)24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4)85此俗流传较广。至今,如广西宾阳,逢端午时便有一包包的药料出售,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可消毒杀菌;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等处,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

8、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9、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10、端午节(DragonBoatFestival)为每年农历五月初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1、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1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传说很多,目前影响大的是源于纪念屈原说。但端午节的起源在时间上远早于屈原;端午节的主要民俗大多围绕卫生健身驱毒辟邪,故笔者认为,端午节早应该是我国古代的卫生防疫节。

13、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14、奶奶在门上贴了钟馗像,天师符,又打算贴五毒。她用红纸剪成五毒,贴在墙上,点上雄黄酒表示“压五!”

15、白发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长,已经在异乡过了三十五个端阳了。小孩子见了很高兴又很惊讶,却问哪个方向是故乡?

16、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17、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18、原文: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19、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20、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四、

1、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2、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3、玉台金盏对炎光,全似去年香。——朱翌《朝中措》

4、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

5、小升初常考古诗填空24题(有答案),年年考年年错!

6、幽欢一梦成炊黍,知绿暗,汀菰几度。竹西歌断芳尘去,宽尽经年臂缕。梅黄后,林梢更雨。小池面,啼红怨暮。当时明月重生处,楼上宫眉在否?——吴文英《杏花天》

7、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8、在门口挂艾草、菖蒲,是端午节流传广的民俗。艾和菖蒲都是中药,含有挥发性芳香油,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环境,因而衍生出“禳毒辟邪”的含义。《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是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常以五月五日鸡未鸣时采艾,见似人处,揽而取之,用灸有验。”(8)47人们挂艾草、菖蒲,主要寄托保健祛病的愿望,如山西解州一带端午节戴艾叶称为“去疾”;陕西同官一带端午以蒲、艾插门称为“镇病”。菖蒲叶片呈剑型,方士们称为“水剑”,所以又叫“蒲剑”,取其镇邪之意。

9、流棹西来恨未销,鱼龙寂寞暗风潮。

10、便收拾银瓶,当垆人去,春歇旗亭。渊明权停种秫,遍人间,暂学屈原醒。——罗志仁《木兰花慢》

11、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文天祥《端午》

12、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端午》下阕

13、亲子赛龙舟,五人组龙舟,并排从起点出发,开展龙舟赛。后面的依次抱住前面的腰或者拉住衣服,蹲着向前走。加大难度,人多八人一组,十人一组组成龙舟也行。也可以用一条比较宽的横幅让孩子与家长拉着横幅蹲着走或者站着走。

14、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15、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16、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17、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18、故人不可见,新知外。

19、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杨无咎《齐天乐端午》

20、(9)明·谢肇淛撰.五杂俎(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五、

1、又有一种“旱龙舟”,是在陆地上进行的模拟龙船比赛的活动。如《南昌府志》载:“五月五日为旱龙舟,令数下人舁之,传葩伐鼓,填溢通衢,士女施钱祈福,竞以爆竹辟除不祥。”(15)浙江武义县过去也有旱地推端午船之俗。说明龙舟活动的原意还是为了健身防疫。

2、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李之仪《南乡子》

3、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4、和端午(宋•张耒)

5、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6、配器上选择了热瓦普,艾捷克,新疆手鼓这三个很有新疆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乐器,来加强它的异域风格。

7、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8、关于粽子的口味,自古就有“南北甜咸”之争,这本绘本可以不用说教就能清楚地告诉孩子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南方和北方都吃什么粽子?还有哪些习俗?在端午节这一天,来自北方和南方的小粽子们陆续汇聚在淮河码头。

9、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10、《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竞渡诗》(唐)卢肇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端午》(唐)李隆基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11、译文:白发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长,已经在异乡过了三十五个端阳了。小孩子见了很高兴又很惊讶,却问哪个方向是故乡?

12、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13、解析:阴阳是对万物形而上的归类,“孤阳不生,独阴不长”,阴阳相合事物才能发展,如日月交错(太阳太阴)。阴阳相合是事物发展的前提。

14、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相思。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家一片芍药,一寸芳草。恩恩爱爱,白头到老。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夏荷昔日一别,悲痛欲绝。忘却一切,难舍夏荷。

15、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千里之外赶来送上鹅毛作为礼物,礼物虽轻,但表达的情意却很深重。释义:比喻礼物虽轻而情意深厚。但是从这首诗里也明显的感觉到了缅伯高的睿智和聪明,机智的解决了难题。所以在为这首诗词谱曲的时候,我更多的考虑的是把这种机智、灵动的感觉写出来。

16、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17、端午节日从何而来,前人传说是为了楚国大夫屈原。可笑汨罗空自浩浩荡荡,竟不能洗去忠直之士的冤屈。

18、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19、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李隆基)

20、端午节当天奶奶在紫薇和巴豆的手腕脚腕上栓端午锁,就是五种颜色的彩线。系五毒兜兜,戴香包戴虎头帽,用雄黄酒在额头画上王字,让小孩子带上猛虎的印记来镇邪避毒。

六、端午节儿童古诗四句

1、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2、艾虎钗头,菖蒲酒里,旧约浑无据。轻衫如雾,玉肌似削,人在画楼深处。——周紫芝《永遇乐》

3、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上一篇上一篇:关于中秋节的诗句(精选文案122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