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四洲(精选文案92句)

一、登柳州城楼

1、作用用:写远景,为尾联抒情做铺垫。也是“赋”而兼有“比”、“兴”的。试看重重绵亘的叠嶂层林,这是西南地区风景的写实,岂不也象征顽固势力的层层包围禁锢么?江流的蜿蜒盘旋,岂不也联想到作者经历的人生道路与前途的曲折么?反映作者遭遇许多阻碍与挫折,仍然怀着冲破牢笼的不屈不挠意志,精工的对偶中兼具沉郁与豪放之致,意境是深远的。

2、我们一起来到百越这个少数民族地区,虽然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第一句第一字拗,未救。第二句第一字拗,第三字救)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第七句第一字拗,第八句第一字拗)如果满意,请采用,谢谢!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3、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4、第二卷:五言乐府(7首)

5、重遮:层层遮住。千里目:这里指远眺的视线。

6、第一卷:五言古诗(33首)

7、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拼音:chéng shàng gāo lóu jiē dà huāng ,hǎi tiān chóu sī zhèng máng máng 。jīng fēng luàn zhǎn fú róng shuǐ ,mì yǔ xié qīn bì lì qiáng 。lǐng shù zhòng zhē qiān lǐ mù ,jiāng liú qǔ sì jiǔ huí cháng 。gòng lái bǎi yuè wén shēn dì ,yóu zì yīn shū zhì yī xiāng 。

8、(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全集(共137集)

9、每一次(分享),每一条(留言),都是您对我的鼓励!(星标)每日解读诗词,就不会再走丢啦!

10、海天愁思:如海如天的愁思。

11、全诗先从“登柳州城楼”写起。首句“城上高楼”,于“楼”前着一“高”字,立身愈高,所见愈远。作者长途跋涉,好容易才到柳州,却急不可耐地登上高处,为的是要遥望战友们的贬所,抒发难于明言的积愫。

12、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13、大型纪录片《中国》全集|诗意再现古往今来的开阔历史

14、(作者)柳宗元(朝代)唐

15、第六卷:七言律诗(53首)

16、周振甫‖柳宗元《江雪》赏析

17、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第一句第一字拗,未救。第二句第一字拗,第三字救)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第七句第一字拗,第八句第一字拗)如果满意,请采用,谢谢!

18、江:指柳江。九回肠:愁肠九转,形容愁绪缠结难解。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肠一日而九回。”梁简文帝《应全诗》:“望邦畿兮千里旷,悲遥夜兮九回肠。”

19、第四卷:七言乐府(14首)

20、全诗先从“登柳州城楼”写起。首句“城上高楼”,于“楼”前着一“高”字,立身愈高,所见愈远。作者长途跋涉,好容易才到柳州,却急不可耐地登上高处,为的是要遥望战友们的贬所,抒发难于明言的积愫。“接大荒”之“接”字,是说城上高楼与大荒相接,乃楼上人眼中所见。于是感物起兴,“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即由此喷涌而出,展现于诗人眼前的是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望到极处,海天相连。而自己的茫茫“愁思”,也就充溢于辽阔无边的空间了。这么辽阔的境界和这么深广的情意,作者却似乎毫不费力地写入了这第一联,摄诗题之魂,并为以下的逐层抒写展开了宏大的画卷。

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四洲

1、是柳宗元写的一首七言律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2、不是的这是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展现了一幅情景交融的动人图画,而抒情主人公的神态和情怀,也依稀可见。这情怀,是特定的政治斗争环境所触发的。

3、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4、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5、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培训中心

6、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山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我们一起来到百越这个少数民族地区,虽然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

7、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8、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翻译:层叠的远山连绵起伏遮住了远望的视线,那弯弯曲曲的柳江就如同我百结的愁肠。作用用:写远景,为尾联抒情做铺垫。也是“赋”而兼有“比”、“兴”的。试看重重绵亘的叠嶂层林,这是西南地区风景的写实,岂不也象征顽固势力的层层包围禁锢么?江流的蜿蜒盘旋,岂不也联想到作者经历的人生道路与前途的曲折么?反映作者遭遇许多阻碍与挫折,仍然怀着冲破牢笼的不屈不挠意志,精工的对偶中兼具沉郁与豪放之致,意境是深远的。

9、gòngláibǎiyuèwénshēndì,yóuzìyīnshūzhìyīxiāng。

10、稻连京口发秋香。鸣蝉历历空相续,归鸟翩翩自著行。

11、城楼:citygatetower;atoweroveracitygateOKWAPOnlineService~Liesl叶Okwap提问平台:我的博客:

12、第三联写远景。由近景过渡到远景的契机乃是近景所触发的联想。自己目前是处于这样的情境之中,好友们的处境又是如何呢?于是心驰远方,目光也随之移向漳、汀、封、连四州。“岭树”、“江流”两句,同写遥望,却一仰一俯,视野各异。仰观则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俯察则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肠。景中寓情,愁思无限。从字面上看,以“江流曲似九回肠”对“岭树重遮千里目”,铢两悉称,属于“工对”的范围。而从意义上看,上实下虚,前因后果,以骈偶之辞运单行之气,又具有“流水对”的优点。

13、觉得还不错要拉到文末点(在看)哦!

14、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15、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16、jīngfēngluànzhǎnfúróngshuǐ,mìyǔxiéqīnbìlìqiáng。

17、首联城楼高耸,景色辽阔荒凉,立于其上,看着远处海天相接,诗人愁思茫茫。颔联转入对近景的描写,夏雨急骤,芙蓉、薜荔受暴风雨侵袭摧残。颈联将视线再次调到远方。尾联“共来”加“犹自”一转,一同被贬之痛、音书远隔之恨,层起跌宏,顿使诗文沉郁浑厚,顿挫有力。

18、感情基调是辽阔荒凉,意境特点是贯穿了“愁思”二字。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朋友的深切思念,一是对自己和朋友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

19、赞赏皆归作者,全力激励原创

20、盘县北门城鼓楼,旧称普安卫镇远楼,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该楼面阔五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穿斗式七架梁,底层有双步回廊,翼角翘高1米,青筒瓦覆顶。城楼古城垣,均为料石砌筑,高处有10余米,宽6米,城墙上有城垛24处。该处为我省仅有的门楼俱存的古城楼。在贵州来说,有这样的一个城楼真是不错,应该是夜郎的发展有关,但是保护不太好,周边建筑盖得太近了。

三、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1、穹商日夜荒歌舞,乐岁东南困转轮。

2、周振甫‖孟浩然《春晓》赏析

3、柳州:今属广西。漳州、汀洲:今属福建。封州、连州:今属广东。刺史:州的行政长官,相当于后世的知府。接:连接。一说,目接,看到大荒:旷远的广野。惊风:急风;狂风。乱飐(zhǎn):吹动。芙蓉:指荷花。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重遮:层层遮住。千里目:这里指远眺的视线。江:指柳江。九回肠:愁肠九转,形容愁绪缠结难解。共来:指和韩泰、韩华、陈谏、刘禹锡四人同时被贬远方。百越:即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文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风俗。文:通“纹”,用作动词。犹自:仍然是。音书:音信。滞:阻隔。

4、山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

5、接:连接。一说,目接,看到。大荒:泛指荒僻的边远地区。

6、周振甫‖曹操《观沧海》鉴赏

7、城上高楼接大端,海天慈思正茫茫。

8、虚楼一望极封疆,积雨晴来野景长。水接海门铺远色,

9、柳州:今属广西。漳:漳州;汀:汀洲。今属福建。封:封州;连:连州:今属广东。《旧唐书·宪宗纪》:“乙酉(元和十年)三月,以虔州司马韩泰为漳州(今福建漳州)刺史,永州司马柳宗元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饶州司马韩晔为汀州(今福建长汀县)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为播州刺史,台州司马陈谏为封州,(今广东封川县)。御史中丞裴度以禹锡母老,请移近处,乃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10、犹自:仍然是。音书:音信。滞:阻隔。

11、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12、惊风:急风;狂风。曹植《赠徐干》:“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乱飐(zhǎn):吹动。《说文》:“风吹浪动也。”芙蓉:指荷花。崔豹《古今注》卷下:“芙蓉,一名荷华,生池泽中,实曰莲,花之秀异者。”沈德潜曰:“惊风、密雨,言在此而意不在此。”

13、旧国不知遗烈在,我来偶作冶城楼。

14、游客登天安门城楼以后,可以发证书,不过要自己出钱,登城楼是可以带照相机的,但是在房间里面不可以照相,外面照相是可以的

15、目前,置业人群依然是小户型的消费主力,这样的人,必然要考虑楼盘的宜居性,首先是生活便利,周边的生活配套设施必须齐备,大型的购物设施诸如大卖场、综合市场等必须具备,好是在10分钟的步行范围之内;再就是医院、学校、幼托设施等也不能缺少;还有诸如银行、餐饮店等也应有分布。要求如果再齐全一些的话,那么文化娱乐设施也要有。

16、马鞍山好.螺蛳粉我觉得很多夜市小摊的都出色.比如东门城楼(五角星一带,不知道如今拆没拆),荣军路上,龙城路两边的街市里等等

17、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18、春秋将绝书刘子,汉史虽终述武侯。

19、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无法自抑。元和十年,诗人初到柳州,夏日登楼怀友,面对满目异乡风物,不禁慨叹世路艰难,人事变迁,故诗中情感多悲凉哀怨。

20、七级篇目|《逢病军人》《白云泉》

四、登柳州城楼柳宗元

1、道谊既经功利重,临风还忆董江都

2、从首联来看,作者登高临远,看到眼前苍茫的景象,触景生情,只觉愁绪如茫茫海天扑面而来。(2分)从尾联来看,作者被贬蛮荒之地,难免有仕途失意之愁;从诗歌标题和后一句看,诗人与朋友彼此隔离,音讯不通;加之远离故土,身居异乡,难免产生思念朋友、想念家人之愁。(3分;分号前后所分三点,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即可给3分)颔联、颈联在写景角度上有动与静、近与远的不同。颔联描绘风急雨骤中的景象,是近景、动景;颈联描写登楼远眺所见的重岭密林、九曲江流,是远景、静景。(3分;答出一个方面给2分,答出两个方面给3分)颔联与颈联主要运用了比喻(答“象征”“双关”“借景抒情”“动静结合”也可)的艺术手法

3、第三联写远景。由近景过渡到远景的契机乃是近景所触发的联想:自己目前是处于这样的情境之中,好友们的处境又是如何呢?于是心驰远方,目光也随之移向漳、汀、封、连四州。“岭树”、“江流”两句,同写遥望,却一仰一俯,视野各异。仰观则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俯察则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肠。景中寓情,愁思无限。从字面上看,以“江流曲似九回肠”对“岭树重遮千里目”,铢两悉称,属于“工对”的范围。而从意义上看,上实下虚,前因后果,以骈偶之辞运单行之气,又具有“流水对”的优点。

4、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5、周振甫‖李贺《梦天》赏析

6、与上联“愁思”映衬.第三联转写远望友人贬所,重树障目,江流纾曲,更加深了“愁思”,尾联从上联生发出来.意谓山长水曲,地迥天高,互访固然难以如愿,就连写封书信,也都无法送到,所以结尾也贯穿了“愁思”二字,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朋友的深切思念,一是对自己和朋友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

7、chéngshànggāolóujiēdàhuāng,hǎitiānchóusīzhèngmángmáng。

8、周振甫‖孟浩然《临洞庭》赏析

9、lǐngshùzhòngzhēqiānlǐmù,jiāngliúqǔsìjiǔhuícháng。

10、吟罢倚栏深有思,清风留我到斜阳。

11、曾是绿杨千树好,只今明月一分无。

12、全诗先从“登柳州城楼”写起。首句“城上高楼”,于“楼”前着一“高”字,立身愈高,所见愈远。作者长途跋涉,好容易才到柳州,却急不可耐地登上高处,为的是要遥望战友们的贬所,抒发难于明言的积愫。“接大荒”之“接”字,是说城上高楼与大荒相接,乃楼上人眼中所见。于是感物起兴,“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即由此喷涌而出,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望到极处,海天相连。而自己的茫茫“愁思”,也就充溢于辽阔无边的空间了。这么辽阔的境界和这么深广的情意,作者却似乎毫不费力地写入了这第一联,摄诗题之魂,并为以下的逐层抒写展开了宏大的画卷。

13、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默如初朗读诗词

14、全诗先从“登柳州城楼”写起。首句“城上高楼”,于“楼”前着一“高”字,立身愈高,所见愈远。作者长途跋涉,好容易才到柳州,却急不可耐地登上高处,为的是要遥望战友们的贬所,抒发难于明言的积愫。

15、《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创作并寄与际遇相同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的一首七律。

16、译文;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山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我们一起来到百越这个少数民族地区,虽然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

17、周振甫‖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赏析

18、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19、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20、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春,诗人应博学宏词科,初选已录。上报中书省时,一中书长者认为,“此人不堪”,故抹去了诗人的名字。落选后,诗人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之邀到泾原幕府充当幕僚。初到泾原,登城楼远眺,诗人写下了这首自明本志、忧谗畏讥之作。安定:郡名,即泾州(今甘肃泾川北),唐泾原节度使幕府所在地。

五、登柳州城楼原文和翻译

1、《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情感基调:“愁”这是柳宗元寄给难友的抒情诗。首联写登楼纵目,映入眼帘的是莽莽大荒,海天辽阔,因而感物起兴,引起心头的茫茫“愁思”。这里点明了题意。次联写眼前的盛夏景物,感伤“芙蓉”、“薛荔”正被风雨摧残。“芙蓉”、“薛荔”,象征品格的芳洁,与上联“愁思”映衬。第三联转写远望友人贬所,重树障目,江流纾曲,更加深了“愁思”。尾联从上联生发出来。意谓山长水曲,地迥天高,互访固然难以如愿,就连写封书信,也都无法送到,所以结尾也贯穿了“愁思”二字。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朋友的深切思念,一是对自己和朋友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

2、果然当国擅功名,著屐闲来上冶城。

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情感基调:“愁”这是柳宗元寄给难友的抒情诗.首联写登楼纵目,映入眼帘的是莽莽大荒,海天辽阔,因而感物起兴,引起心头的茫茫“愁思”,这里点明了题意,次联写眼前的盛夏景物,感伤“芙蓉”、“薛荔”正被风雨摧残.“芙蓉”、“薛荔”,象征品格的芳洁;

4、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5、望漳汀封连。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谦、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他们的际遇相同,休戚相关,因而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无法自抑。元和十年,诗人初到柳州,夏日登楼怀友,面对满目异乡风物,不禁慨叹世路艰难,人事变迁,故诗中情感多悲凉哀怨。全诗先从“登柳州城楼”写起,作者长途跋涉,好容易才到柳州,却急不可耐地登上高处,为的是要遥望战友们的贬所,抒发难于明言的积愫。关心难友,同病相连。

6、这是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展现了一幅情景交融的动人图画,而抒情主人公的神态和情怀,也依稀可见。这情怀,是特定的政治斗争环境所触发的。

7、“接大荒”之“接”字,是说城上高楼与大荒相接,乃楼上人眼中所见。于是感物起兴,“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即由此喷涌而出,展现于诗人眼前的是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望到极处,海天相连。而自己的茫茫“愁思”,也就充溢于辽阔无边的空间了。

8、周振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

9、第五卷:五言律诗(80首)

10、016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作者修正版

11、第二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写的是近处所见。惟其是近景,见得真切,故写得细致。就描绘风急雨骤的景象而言,这是“赋”笔,而赋中又兼有比兴。在这里,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登城楼而望近处,从所见者中特意拈出芙蓉与薜荔,显然是它们在暴风雨中的情状使诗人心灵颤悸。风而曰惊,雨而曰密,飐而曰乱,侵而曰斜,足见对客观事物又投射了诗人的感受。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薜荔覆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这不禁使诗人产生联想,愁思弥漫。在这里,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赋中之比兴,有如水中着盐,不见痕迹。

12、第三卷:七言古诗(28首另加杜甫7首)

上一篇上一篇:高中必背古诗文14篇(精选文案79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