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游白水书付过翻译
1、书以付过出自宋代苏轼的《游白水书付过》。
2、(1)日光下澈(2)凄神寒骨
3、D.心理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4、A.《社戏》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反映童年生活的散文,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
5、《祭欧阳文忠公文》,C:1072年苏轼36岁。
6、④或者把问题进一步简化为:到底是高质量的阅读还是低质量的阅读?
7、本段可分为四层,请将层意概述出来,每层层意不超过四个字。(4分)
8、(甲)(乙)两文都作于作者被贬谪之后,分别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9、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欣赏山上的火烧云,十分壮观。(一会儿上山,一会儿下山)走过几条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从山后面出来,在江心划船,用手拨弄水中玉碧明珠似的月影。
10、《书吴道子画后》,A:论绘画,1085年苏轼49岁。
11、若退一步,不求,则在各项之间,寻找有所类同的朋友,还是可以做到的。虽然闭门不出,见识短浅,不过在武汉,偶尔也会遇到一点,或也无可强求,但这也足够让人开心一下咯。把心情藏在这里,应该不会被发现吧,留给以后的自己去验证和观看。
12、D.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3、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14、(作者确实以波折的人生,用另一种方式,验证年少所论)
15、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俛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16、(3)示例:①我赞成。中国是礼仪之邦,热情待客是中国人的传统礼仪,客人来了帮其夹菜,正显示出主人的热情好客,能让客人感觉亲切、温暖。②我不赞成。主人不知道客人的喜好,如果客人不喜欢吃,又不好拒绝,会觉得尴尬。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每小题2分,共4分)
18、(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19、(3分)C(A悄怆qiăoB行辈hángD踊跃yuè)
20、(1)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分)
二、游白水书付过翻译注释
1、我们所居的世界是的,就因为它是不的。这话表面看来,不通已极。但是实含有至理。假如世界是的,人类所过的生活比好一点,是神仙的生活,比坏一点,就是猪的生活,便呆板单调已极。因为倘若如果件件事都尽美尽善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人生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世界既,我们如何能尝创造成功的快慰了?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
2、A.道行道之人弗受/益慕圣贤之道
3、③一棵树高中语文教师群号:854447057
4、根据语段(甲)的内容,简要分析论证思路。
5、D.嘉陵第一小学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防止师生不患春季流感,全校师生健康安全。
6、⑴因为我心中有足以为乐的事,就不感到衣食的享受不如别人了。⑵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有出外游历天下的志愿。
7、示例:①当面对人生重要抉择时,要明辨是非,树立重义整利、舍身取义的价值观。②为人处世要廉洁自律,不贪不占。(观点正确,答出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8、(2)请将下面三个词分别还原到文中的横线上。(2分)
9、C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A路/学说;B动词,给/介词,跟、同;C美丽/美丽;D穷困/走到……的尽头。
10、(2)ABC解析:解答此题可用联想法。陶渊明有《饮酒》一诗,所以第一处横线可填“赋诗”;游山能使人视野开阔,心胸博大,由此第二处横线可填“旷怀”;第三处则填“寻真”。
11、C.华美绚丽,摇曳多姿,生动形象。D.古朴典雅,委婉含蓄,表意丰富。
12、出门时初遇芹莱鲜嫩青翠①
13、④"做汤呀,碧涧一杯羹,夜韭无人剪。"大爷漫不经心地吟道,我却大吃一惊。都说卖菜的大爷大妈不可小觑,这下我算见识到了。与此同时也明白了这芹菜为啥这么细,大爷种的哪里是菜,分明是情怀,是诗意,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14、"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明末清初的理学家孙奇逢在《孝友堂家规》中提出,"立家之规,正须以身作范"。
15、(1)示例:①礼貌用语大串联②礼节规矩我传承③礼仪知识我知晓④生活处处有礼仪⑤知书达理赢天下
16、下面对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17、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8、都含蓄地表达了仕途失意的惆怅与悲凉,以及失意后寻求解脱的旷达。
19、A.为坻,为屿不足为外人道也
20、(4)请仿照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写一个语意连贯、句式一致的句子。(2分)复兴学校开展"阅读经典"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14分)
三、游白水书付过翻译文
1、⑦南宋词人林洪在《山家清供》中专门讲过这道菜的做法。获芹取根,赤芹取叶与茎。二三月里,做羹时采来,洗净,开水焯一下取出,用醋、芝麻、盐,与茴香一起浸渍,可用来做酸菜,也可用来做羹。羹味清爽馨香,一口下去,让人感觉像来到了碧绿的山涧,所以称它为碧涧羹。
2、B.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3、《论草书》、《题醉草》、《评杨氏所藏欧蔡书》,A:
4、范进发疯的直接原因是:,造成他如此境况的根本原因是:。
5、试题|2021年上海市语文中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6、A.于是入朝见威王/皆朝于齐
7、A.所有学校都要关爱留守儿童,利用一切契机激励他们,锻炼他们,培养他们自立自强。
8、士方志于其所欲得,虽小物,有弃躯忘亲而驰之者。故有好书而不得其法,则椎心呕血几死而仅存,至于剖冢斫棺而求之。是岂声、色、臭、味足以移人哉。
9、A.味觉视觉听觉B.嗅觉听觉视觉
10、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11、[注释]①曾子:名参,孔子弟子,以孝著称。②邑:封地。③反:同“返“。④奚:疑问代词,为什么。⑤纵:纵然。
12、(1)请你根据材料,拟写一则有感染力的宣传用语。(2分)
13、A.冷峻犀利,富含人生哲理。B.清新自然,充满诗情画意。
14、你被评为校“礼仪之星”,学校委托你邀请市礼仪专家梁教授来校讲座。
15、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每小题1分,共6分)
16、A.赋诗B.旷怀C.寻真
17、下列句子断句有误的一项是()(3分)
18、④岳老师听到小病号离别时背出了诗,大哭起来。
19、①岳老师在病房里给从未踏足过学校的小病号上课。
20、责编|叶思江复审|张润莉
四、游白水书付过翻译原文及翻译
1、名著|中考必读名著《鲁滨逊漂流记》知识梳理、习题检测,附读后感三篇!
2、A.潭中鱼可/百许头B.其岸势/犬牙差互
3、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4、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是亭之作否,无可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不辨。故具载其说,而列其名物于左云。
5、用斜线(/)为文中的句子标出一处停顿。
6、A.②④①③⑤B.①③④⑤②
7、译:空荡的山谷传来猿猴叫声的回响,使人悲哀到极点。
8、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B.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9、苏轼是宋代文学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10、D.书以付过家书十二卷
11、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散尽的时候,猿和鸟杂乱地鸣叫。
12、D.乃记之而去而山不加增
13、请以《路上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14、A.清荣峻茂(茂盛)晓雾将歇(消散)
15、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16、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2分)
17、②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18、《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被贬的失意和孤凄之情;《游白水书付过》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之情。
19、(这次以长江为背景,再次阅读,若与友相逢,觥筹交错,此间心绪,唯自知而已。难言、不可言,便做无言,记之以存,以后再看吧。)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五、游白水书付过翻译手写
1、D.门庭若市/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注释]①抚:朝廷派遣大臣赴某一地区传达皇帝命令并安抚军民、处置事宜。②依智高:宋朝壮族首领。皇植四年(1052)起兵反宋,自称仁惠皇帝。③燕:通“宴“,宴请。④孙元规:宋朝会稽人,为湖南安抚使兼产南东路、广南西路安抚使。
3、B.《安塞腰鼓》是我国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抒情散文,文中大量地运用排比、比喻和反复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安塞腰鼓》中“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现三次,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和情绪向高潮发展,还提示了文章的内容层次;“好一个”抒发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可以说是文章的抒情线索。
4、(2)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2分)
5、(2)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2分)
6、甲乙两文都写了水,结合画线句子,分析写法上有何不同,写出水怎样的特点(4分))写作(55分)
7、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8、(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9、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所谓佛迹也。
10、(20分)(错、少、多一字不给分)
11、《墨妙亭记》,B:名为记事实为讥讽,1072年苏轼36岁。
12、(乙)曾子①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封邑②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③,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④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⑤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选自《说苑·立节》
13、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邪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予于他画,或不能必其主名,至于道子,望而知其真伪也。
14、(广元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15、(选自《知识就是力量》,略有删改)
16、(2)如果你是演讲比赛的组织者,请为本次比赛设计活动方案,至少列出四条。(2分)
17、(2)示例:(甲)诗中的菊花盛开在战火纷飞的家乡,表达的是诗人思乡的惆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寄托着对和平的渴望;(乙)诗中的菊花开在环境优美、生活富足的农家小院中,表达了作者对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18、语段(甲)和语段(乙)都写到水,侧重点有何不同?
19、到家二皷,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20、考试结束后,"试题卷"自己保留,只须交"答题卷"
六、游白水书付过翻译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范增论》,C:不取;
3、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4、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所谓佛迹也。
5、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寻病终
6、《僧圆泽传》,C:这是对所听闻故事的整理述写,苏轼学佛时的听闻。
7、同样是被贬之后所作,两个语段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成长中度过,这种特殊的环境造就了世界冠军。
9、练习|九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诗歌鉴赏训练题(含答案)
10、(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11、(与可,有个性的画家,不肯与贵人作画,苏轼的从表兄,偷画。)
12、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13、①为专栏C拟一个小标题。(2分)
14、解释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汤泉中沐浴,水很热,其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又一百丈瀑布。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就有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象碧玉般的水。回到家已是二股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有中萧索感,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
15、(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16、《上梅直讲书》,C,及第回书,1057年苏轼21岁。
17、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
18、A.甚因疗法离我们还很遥远
19、李想∶谷爱凌夺冠完全是环境的因素。她经历中西不同文化感悟,这使其在相对丰富的
20、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1、(4分)(1)以……为乐;(2)凄清;(3)越过;(4)回头看。
2、(1)示例:平时节约一滴水,用时还你太平洋。如果不节约用水,后一滴水将是你的眼泪。
3、⑨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于是,全病房的人都听到喊声,是小病号。他在院子里扯着嗓子喊出来的竟然是一句诗:“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再喊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4、《答秦太虚书》,A:苏轼的生活现状及心境,1080年苏轼44岁。
5、"做汤呀。碧涧一杯英,夜韭无人剪。"大爷漫不经心地吟道,我却大吃一惊、都说卖菜的大爷大妈不可小觑,这下我算见识到了。
6、岳老师两次大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具体分析。(2分)
7、D.《回延安》作者是贺敬之,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如“白羊肚手巾”“羊羔羔”等,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8、(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9、D.谷爱凌生活在物质条件相对充裕的环境中,但也背负着家庭的高期待、学业的高压力。
10、①昏厥;②疯跑;③跌倒;④疯走上集
11、(艺术来源于生活,细节的观察,尤为有趣。)
12、《李太白碑阴记》,D:苏轼喜欢李白的风骨。
13、译文:看到自己有些年老的身影,有种萧索感,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小儿子苏过),东坡记 作者于绍圣元年六月接到惠州安置之命,遣家还阳羡(今江苏宜兴),独与幼子苏过同行。十月到惠州。本文是与幼子过游览白水后,写给他的一篇游记小品。文中记述了温泉、瀑布、佛迹及百姓烧山的景观,文末流露出孤独颓唐的情绪。苏轼五十八岁时又一次被放逐,以宁远军节度副使的虚衔,安置在惠州(今广东惠州)。绍圣元年(1094)十月初,到达惠州;十二日即游白水山,写了这篇短文。漫笔记录,可见当地风光,也表现了东坡 老人随遇而安、游兴不减的情貌。山川之美和生世之悲的交织使作者心情矛盾,难以安睡
14、《别石塔》,B:读佛,1085年苏轼49岁。
15、材料二传统家教规范中,既有处理家庭、邻里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又有忧先乐后、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当家教规范与家国大义产生冲突和矛盾时,遵循的是舍小德从大德的原则。如清廉在次序上优先于孝亲。战国时齐国田稷的母亲在得知儿子拿来路不明的钱孝敬自己时说∶"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廉""忠"优先于"孝",传统家教的原则鲜明。
16、《记游松风亭》,C:游玩日记,1094年苏轼58岁。
17、其源:它的源头为:是寐:睡觉,休息顾:回头看书:写,书写水崖有巨人迹数所谓佛迹也。水边的悬崖上有几十处巨大的脚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
18、(春秋,哭秦墙,复楚)
1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所,是以得至于成功。…欲求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
20、A.《三峡》这篇短文描写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3)顺其思路,请在加曲线的句子后面仿写一句。(2分)
2、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3、《书渊明饮酒诗后》,B:喝酒、论酒、写酒,1081年后。
4、(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是谓求祸而辞褔。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
6、(提醒)如果你是语文教师,想获取更多语文教学考试资料,加如下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