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情教育
1、中华文化的产生、特点和组成部分
2、供稿:党委教师工作部/人力资源处
3、事物的发展必须有适合其生长的环境和土壤。教育也是一样。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都是建立在其自身的历史土壤之上,由于历史条件、文化传统和具体国情的不同,都有各自独特的内在逻辑和生成规律。
4、(3)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5、举办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什么重要意义?
6、(2)促进发展,要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①要求:努力抢占全球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的发展制高点,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②新兴产业: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空间技术、人工智能等。
7、关心人类命运的方法
8、面对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应该怎么做?(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9、(2)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10、我国的人口现状及特点。
11、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12、①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拒绝购买盗版产品,对自己的发明创造成果及时申请专利保护)。②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③当未成年人知识产权遭受侵犯时,可以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出面请求有关予以法律保护,要求侵犯人承担法律责任。
13、实行“一国两制”的现实意义?
14、①违背人类的道义和规则。②严重威胁普通民众的生命安全。③造成社会动荡不安。④与世界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背道而驰。
15、中华美德有什么重要性?
16、(2)积极影响:①有利于在世界范固内配置资源,促进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有效;②使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③能够充分发挥生产者各自的优势,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17、国情教育年|中国文化之旅的变与不变
18、(2)特点:①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19、①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设立了递进式的减贫目标。②各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为促进整个世界的发展作出努力。③改良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促进可持续发展。
20、如何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二、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心得体会
1、八下道德与法治思维导图
2、中国文化之旅有多少美好?(国情教育年)
3、(1)“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为“一国两制”。
4、崔昌华副书记首先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希望在联合申报课题/研究基地、新进教师实践基地、联合召开学术研讨会、干部培训、学生实践、留学生冬令营等方面与我校进一步加强合作。
5、中国在国际社会积极有作为的表现?
6、(3)消极影响:使风险与危机跨国界传递。
7、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良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8、当今时代的主题及其表现。
9、大众创新、万众创新的具体表现?
10、老年国情教育系我国近期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到2020年,我国的老龄人口将达到4亿,居世界各国之首。
11、①人口问题会加重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②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③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12、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如何?
13、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4、怎样理解“创新改变生活”?
15、我国如何积极谋求自身发展?
16、中华文化自信的内涵、来源及重要性。
17、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懂得人生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而努力。
18、当今世界国际竟争的实质及我国面对国际竞争的态度。
19、2021年度国情教育系列讲座课程设置聚焦于党史学习教育和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学习,紧扣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特征,邀请党政领导干部、资深专家学者授课,引导未来的新闻工作者了解党史国情、拓展视野格局、坚定理想信念。
20、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历史主流,在不同时代又有不同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和实践要求。从根本上看,爱国主义总是在特定的时空背景和时代条件下存在和发生,把握时代旋律、融入时代实践、契合时代要求是爱国主义精神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的关键。对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而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不仅是卫国之基,更是兴国之魂和强国之要。
三、国情教育心得体会
1、①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应当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②为了国家利益,有时不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③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的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在日常生活中,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
2、国情教育要强调两个字:坚持。①坚持民族气节和国家独立;②要坚持多民族的国家统一;③要坚持爱国主义教育,以历史的风雨与辉煌的现实相结合,使队员明理动情。
3、不同社会制度决定着不同的教育目的,一个国家办教育是为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服务的。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
4、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表现和要求。
5、改革与创新的关系?
6、心理学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
7、怎样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
8、青少年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9、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0、①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我们要有创新精神。②企业要提升创新能力,自强奋斗,敢于突破核心技术。③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11、(1)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1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13、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老师与学生是平等和民主的关系。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
14、9月26日上午9:深圳研究院组织启动仪式暨座谈会。深圳研究院首席专家教授廉思、院长助理刘琳、项目管理老师徐成龙等出席。刘琳老师主持启动仪式
15、刘志宏副秘书长代表州政府表示欢迎,介绍了西双版纳的基本情况。他表示作为学校的挂职干部,会继续做好校地之间的桥梁纽带,进一步推动扶贫工作的落地。
16、①国家利益是广大人民根本、长远的利益。②维护国家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③维护国家利益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