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写元宵节的古诗词
1、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探春令·元夕》宋朝·赵长卿
4、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5、“双调”的词有重头与换头的分别;“重头”的词中上下片字句调式完全相同。《生查子》就属于“重头”词。词人欧阳修根据歌词的特点采取文义并列的分片结构,就形成了章节的重复,歌词反复一遍,词意也有回旋往复的韵致。《生查子·元夕》对后世词作的影响这首词对后世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如南宋词人王迈《南歌子》:
6、曲律昆山后时,海盐高调教坊知。至今十棒元宵鼓,绝倒梨园弟子师。——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7、恰恰元宵雨脚垂,天风为我扫除之。怪来平地寒如许,雪满远峰人未知。——杨《上元日晚过顺溪》
8、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上元夜》崔液
9、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10、《鹧鸪天·上元启醮》宋朝·张孝祥
11、“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二句,又写明了今年元宵节的环境。“依旧”两字又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上片的描写之中,月色还是那么皎洁,灯市还是那么绚丽,今年的元宵节和去年的元宵节是一模一样的,而那个去年相约黄昏后的人呢?
12、《生查子·元夕》这首词是宋代词人欧阳修的作品,写于元夕。“元夕”就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自古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夕”在宋代是盛大的一个节日。《生查子·元夕》原词如下:
13、明·唐寅·《元宵》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唐伯虎的诗作,常常诙谐幽默,他的这首诗也不例外。尤其是“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语言轻快的描写了当晚的月光丽景。还有,灯月辉映的乡村是美的,灯月映照下的村女则更美。她们青春焕发、喜气洋洋、尽情欢笑。
14、关于元宵节的古诗词如下:
15、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京都元夕》元好问
16、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17、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18、火树银花起夜烟,骖驔朱幰竞骈阗。一千户外开金锁,十二里中然玉莲。何日行宫祠太谁从摩诘问诸天。歌台且喜宜正月,柳岸今年胜去年。——王洋《上元二首》
19、田舍儿童走似麞,踏歌椎鼓斗颠狂。元宵乞汝闲几日,元宵过后种田忙。——赵文《听儿童歌船作竹枝助之》
20、去年元夜,正钱塘,看天街灯烛。闹蛾儿转处,熙熙语笑,百万红妆女。今年肯把轻辜负。列荧煌千炬。趁闲身未老,良辰美景,款醉新歌舞。
二、描写元宵节的古诗词三年级
1、沧州老一年,老去忆秦川。处处逢珠翠,家家听管弦。云车龙阙下,火树凤楼前。今夜沧州夜,沧州夜月圆。——顾况《上元夜忆长安》
2、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3、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王守仁《元夕》
4、元宵节的夜晚火树银花、灯火通明,此时灯光与月光交相辉映。
5、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6、《除夜宿石头驿》唐·戴叔伦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赏析:此诗开篇把自己滞迹他乡的寂寞苦涩写得十分深刻,结尾处又给人一种以沉重的压抑感。全诗写出了沉思追忆和忆后重又回到现实时的自我嘲笑,蕴含着无穷的悲怆感慨和不尽的凄苦况味,写情切挚,寄慨深远。
7、诗歌重叠方式运用于全章的,在《诗经·国风》中比比皆是,每章字句大同小异,或易词申意,或重章叠句,如《郑风·褰裳》:
8、万家灯火元宵闹,一碗汤圆瑞气盈。
9、元宵节,时序农历正月又称为“上元节”,是2000年的秦朝时期就已形成,汉文帝时,更是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元宵节,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尤其是那些藏匿在诗词里的元宵诗句,比春节还美的令人心动,不妨一起来看看。
10、“双调”是宫调名,词虽然有上下两叠,或者也叫上下两片,但只是一调,不能称为“双调”。“双调”这个名词在宋代没有这样的用法。一首令词,上下叠句法完全相同的,称为“重头”。重,读音为(chóng)。欧阳修《生查子·元夕》解读欧阳修的这首词作于元宵节的夜晚,元宵节在宋代也叫“元夕”,也是一年中盛大的节日,元宵节的灯会也是盛大的,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
1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十五夜》
12、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朱淑真《元夜》
13、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14、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15、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16、紫府东风放夜时。步莲秾李伴人归。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香苒苒,梦依依。天涯寒尽减春衣。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贺铸《思越人》
17、一片风流,今夕与谁同乐。月台花馆,慨尘埃漠漠。豪华荡尽,只有青山如洛。钱塘依旧,潮生潮落。万点灯光,羞照舞钿歌箔。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昭君泪流,手捻琵琶弦索。...
18、宝髻双双出绮丛。妆光梅影各春风。收灯时候却相逢。鱼子笺中词宛转,龙香拨上语玲珑。明朝车马莫西东。
19、天上元宵放月明,张灯何苦浪经营。一毬积日方呈巧,千片轻绡仅凑成。里巷禽呼倾坐去。街衢蚁聚侧身行。谁人能向循良道,何不留心劝耦耕。——李吕《上元漫兴》
20、(明)唐寅的《元宵》: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三、描写元宵节的古诗词38首
1、过了元宵到晓钟,一年乐事又成空。杯行不用深辞醉,明日君西我亦东。——吴芾《元夕即席呈郭次张》
2、《浣溪沙·元夕后三日王文明席上》宋朝·范成大
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4、元宵之乐,不只是观赏灯火,还有轻歌曼舞,为人助兴。歌舞演出者多由官府组织的歌妓充当。在明朗的月光下,在火树银花旁,衣装艳丽的歌妓们,在鼓乐箫笛的伴奏中,或清展歌喉,或翩然起舞。唐诗中,有大量的作品反映出元宵歌舞的盛况。诗人王諲在《十五夜观灯》中写道:“停车傍明月,走马入红尘。妓杂歌偏胜,场移舞更新。”歌舞的场地由歌楼舞榭移到了大街上,唱得更妙、舞得更新了。这显然是大众节日的欢乐气氛助长了歌妓们的情绪。
5、这首词的上半阕写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下阕仍然在写“元夕”的欢乐,且一对意中人在大街巧遇的场景,妙绝。
6、竹轩治郡政成时,却值王孙庆玉墀。无吏下乡民点塔,捐田入学士砻碑。平反阴德堪娱母,清白家风更课儿。见说元宵灯不放,为他百姓惜膏脂。——王迈《呈竹轩张史君二首》
7、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8、风缓月圆夜,炮竹连宿宵。不为去岁人,只作佳人告。岁岁复年年,何向寄柳梢。年年复岁岁,却报黄昏早。董郎犹有时,百鸟筑鹊桥。叹将杜宇心,泠风自知晓。《元宵夜》
9、春草萋萋六代陵,元宵风景属残僧。街头年少浑无事,共点油钱放塔灯。——项安世《次韵潘都干元夕》
10、一封寄去当人日,只是元宵近到家。何事春分犹未报,夜窗几度卜灯花。——葛绍体《望家信未至》
11、有关上元节的古诗词如下:《解语花·上元》宋代:周邦彦风消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宋代:周端臣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讶客神犹寒,吟窗易晓,春色无柳。梅梢。尚留顾藉,滞东风、未肯雪轻飘。知道诗翁欲去,递香要送兰桡。清标。会上丛霄。千里阻、九华遥。料今朝别后,他时有梦,应梦今朝。河桥。柳愁未醒,赠行人、又恐越魂销。留取归来紧马,翠长千缕柔条。
12、《生查子·元夕》全词如下: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其中“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两句流传千古,相信大家一定听过,耳熟能详。
13、元宵节,美的诗词,以作者之见,当属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尤其是开篇一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不止迷醉了多少痴情怨女的心。
14、春雪如蝴蝶,春灯如百花。漫漫飞不已,愁杀千万家。我今无复梦,拥被读南华。——梅尧臣《上元雪》
15、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16、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7、“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二句,这是词中人的主旨所在,也是词中人抒情的主体。去年相约的那个人今年不在了,在茫茫人海中,在元宵节的夜晚里词中人苦苦地寻觅,可是依然不见踪影。词中人心情沮丧,泪水夺眶而出,打湿了自己的衣襟。
18、一觉悠然已五更,窗横梅影月偏明。年时记得嬉游罢,犹为梅花梦不成。——陈元晋《宁都上元有作》
19、欲向空门净六尘,松龛蒲簟度芳春。病容消瘦慵梳洗,一任东风冷笑人。——王凤娴《戍申上元写怀》
20、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四、描写元宵节的古诗词小学
1、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2、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3、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4、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5、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沈吟各自知。
6、(清)丘逢甲的《元夕无月》: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7、宋·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8、阆苑瑶台路暗通。皇州佳气正葱葱。半天楼殿朦胧月,午夜笙歌淡荡风。车流水,马游龙。万家行乐醉醒中。何须更待元宵到,夜夜莲灯十里红。——晁端礼《鹧鸪天》
9、上片中月光、灯光、柳梢都成了这一对情侣爱情的见证;而下片中相同的景物,相同的环境则成了词中人形单影只的见证。尤其是“泪满春衫袖”一句中的“满”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伤感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生查子》写法的艺术特点词中小序“元夕”,也叫上元节,就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元宵节的灯会自唐代就已经成为了风俗:如唐代诗人崔液在《上元夜》一诗中就写道:“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唐代诗人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诗中也写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10、(唐)李商隐的《观灯乐行》: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11、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12、风缓月圆夜,炮竹连宿宵。不为去岁人,只作佳人告。岁岁复年年,何向寄柳梢。年年复岁岁,却报黄昏早。董郎犹有时,百鸟筑鹊桥。叹将杜宇心,泠风自知晓。——古堡长烟《元宵夜》
13、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14、老去何心说看灯,一年还要此宵晴。暖风忽断檐间溜,繁吹初过枕上声。谁变惨悽成笑语,定回离乱作清平。不应淡薄梅花月,偏照诗人白发生。——陈杰《元宵》
15、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王守仁《元夕》
16、偶然散策无寻访,何限伤心强笑歌。世味正如春酒淡,市灯不及月华多。人生只合且如此,国势遂成无奈何。年少尚装胡旋舞,不知舞破几山河。——艾可翁《元宵》
17、元宵节的诗句古诗如下:
18、飘零竟如此,元夕几堪怜。南国张灯火,燕山沸管弦。相思云,剩看月三年。笑与东风道,浮生信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