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屈原的离骚
1、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2、屈原《离骚》中用“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两句诗表现了诗人不管其他热有怎样的生活乐趣,自己一定会修身养
3、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兮,历吉日乎吾将行。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爢以为粻。
4、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
5、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6、(分享到朋友圈)您只需1秒呦~
7、为了便于记忆把握,也可把全诗分为十个相连贯的独立故事: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9、叙述文路:努力准备、失败悲愤、反思不悔;再试遇挫、徘徊无望、他投不忍、以死明志。
10、何琼佩之偃蹇兮,众薆然而蔽之
11、宁愿委曲心志压抑情感,宁把斥责咒骂统统承担。
12、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13、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
14、积极地重新求索,然而上下求索后却没有结果。诗人写自己的“仔细寻路”。这是在遭遇诽谤之后的重新努力,但无论叩“天门”还是“求美女”,都以失败告终。
15、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水扬波。
16、别名:《离骚经》、《离骚赋》
17、《离骚》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浪漫主义抒情诗,诗中无论是主人公形象的塑造,还是一些事物特征的描绘,诗人都大量采用夸张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神话传说的充分运用,展开了多彩的幻想的翅膀,更加强了《离骚》的浪漫主义气韵。比、兴手法的运用,在《离骚》中是多见的,如他以香草比喻诗人品质的高洁,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以驾车马比喻治理国家等。
18、《离骚》有2489个字,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离骚”,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主张“举贤而授能”,“循绳墨而不颇”。提出“皇天无私阿”,对天命论进行批判。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有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南宋朱熹《楚辞集注》、清代戴震《屈原赋注》等注本。
19、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20、第九部分:诗人在接受灵氛、巫咸的劝告,决定离开楚国远游,后终不忍离开的经过。这是诗人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展开的后一次幻想。全诗后是尾声,以当时的楚国名曲《乱》作结。反映了诗人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感情,表现了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二、屈原的离骚全文及译文
1、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2、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
3、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
4、这时候日色已经昏暗,我扭结着幽兰久久地在那里盘桓,这世道是一片浑浊,总爱嫉妒他人之才,掩盖他人之长。拂晓,我度过昆仑山下的白水,把龙马拴在阆风山上。举目四望我眼泪潸潸,伤心这高山上竟没有美妙的女郎。匆匆地,我游到了东方的春宫,折下玉树琼枝插在我这兰佩上。趁着这瑶花还未凋谢,我要到下界送给心爱的女郎。我吩咐丰隆驾起彩云,去寻找宓妃幽静的门巷。我解下兰佩寄托自己的一片深情,请那蹇修当我的红娘。宓妃她开始对我还若即若离,突然间却对我冷若冰霜。晚上她到穷石同后羿消夜,清晨她却在洧磐河把头发梳晾。她自矜貌美,满脸高傲,整天在外纵情放荡。即使她的确长得很美,可待人实在太没修养,我只好放弃她另谋新欢。
5、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
6、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7、这种构思更适宜于表现抒情诗瞬息变化的激情。诗人设想的天界是在高空和传说中的神山昆仑之上,这是与从原始社会开始形成的一般意识和原型神话相一致的,所以显得十分自然,比起后世文学作品中通过死、梦、成仙到另一个世界的处理办法更具有神话的色彩,而没有宗教迷信的味道。
8、第三部分:在诗人的政治生涯中遭遇挫折之后,不退缩不气馁,兴办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但在“众皆竞进以贪婪”的环境中,群芳芜秽了——这是诗人遭遇到第二次挫折,但诗人自已依旧积极自修,依照彭咸的遗教去做。
9、第四章(徘徊)诗人又陷入苦闷与徘徊之中,
10、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
11、第三章(再试)又积极地重新求索,然而上下求索后却没有结果,
12、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
13、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14、(7)评理及激奋抒情。72至91共20行;
15、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16、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17、芳与泽其杂糅兮,惟昭质其犹未兮。
18、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19、(解读)前面的路程遥远而又漫长,我要上天下地到处去寻觅(心中的太阳)。体现了屈原一个至清的浪漫主义诗人的求索精神。
20、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
三、屈原的离骚原文全文注音版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
2、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
3、他们攻击我佩带蕙草啊,又指责我爱好采集茝兰。
4、我要把菱叶裁剪成上衣,我并用荷花把下裳织就。
5、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
6、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惟通:唯)
7、椒专佞以慢慆兮,樧又欲充夫佩帏。
8、屈原作品离骚风格流派是:骚体解释:骚体是韵文体裁的一种,得名于屈原的作品《离骚》。由于后人常以“骚”来概括《楚辞》,所以“骚体”亦可称为“楚辞体”。
9、曰:「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
10、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11、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12、人生各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喜爱,我却独独爱好修洁,习以为常!就算把我肢解了我也毫不悔改,难道我的心志会因诚创而变化?哦!女媭她唠唠叨叨一声声把我指责,她说:“因过于刚直而惹祸遭灾,到头来惨死在羽山你难道一无所?闻。你为什么要时进忠言而又爱好修身,独具这美好的一片冰心?满屋子已经堆满了恶花秽草,唯独你不愿佩戴实在太天真。众人不可能挨家挨户去一一说明,又有谁会体察咱们的内心?世人都在互相吹捧结党营私,你为什么连我的话半句都不愿听?”遵循着先圣的遗训来修身厉行,现实的遭遇使我悲愤填膺!我沿着湘江逆流而上,我要向大舜去陈说我的内心:“夏后从上天偷回《九辩》和《九歌》,到凡间纵情作乐恣意荒淫。
13、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爢以为粻。
14、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
15、既干进而务入兮,又何芳之能祗?
16、《离骚》作为长篇巨制,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主要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描述了诗人和当朝统治者的矛盾,即理想与现实的对立;二是描述了诗人心灵的痛苦和纠结,即进取和退隐的矛盾。
17、路修远以多艰兮,腾众车使径待。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
18、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
19、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20、两性关系困惑和成长合集
四、屈原的离骚有名的一句
1、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
2、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茞!
3、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4、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被后人称为“诗魂"。
5、从外部结构言之,全诗分三大部分和一个礼辞。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自叙生平,并回顾了诗人在为现实崇高的政治理想不断自我完善、不断同环境斗争的心灵历程,以及惨遭失败后的情绪变化。
6、《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长的抒情诗。《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全诗共三百七十多句,近二千五百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7、《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离骚”,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扩展资料:关于《离骚》的创作背景,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它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之时,还是流放中。《史记·屈原列传》里说,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即靳尚)的谗害,楚怀王因而疏远了他。
8、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自叙生平,并回顾了诗人在为现实崇高的政治理想不断自我完善、不断同环境斗争的心灵历程,以及惨遭失败后的情绪变化。这是他的思想处于激烈的动荡之时的真实流露。
9、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偷乐。
10、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
11、从外部结构言之,全诗分三大部分和一个礼辞。
12、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他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绵缠悱恻的情绪。
13、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14、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15、“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这句话是司马迁在《史记》里说的,告诉人们磨难可以促人奋进的道理,同时也简略地揭示了屈原的命运。作为诗赋的开创者,屈原对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印证了“国之不幸诗家幸”的至理名言。
16、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
17、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18、人们各有自己的爱好啊,我独爱好修饰习以为常。
19、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离骚》汨(mì):水疾流的样子,此处用以形容时光飞逝。不吾与:宾语前置,即“不与吾”,不等待我。意思是: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也可译:时光像急流一般飞逝令我追赶不及,恐怕岁月不等待我。
20、屈原在《离骚》中了“香草美人”的意象。作品中香草之美名不胜枚举,诸如江离、辟芷、幽兰、荃蕙、杜衡、菌桂、揭车等等。然而,屈原并非简单描写这些香草的芬芳,而是以此作“比”,引类譬喻,“以美辟美”,用兰芷等香草比喻人的高洁品质。与此相对应,“以恶辟恶”,诗中萧艾、茅草等恶草则是丑恶的化身。评价美与丑、善与恶,在诗人的笔下化作世间草木,用芬芳诠释高洁雅丽,用臭恶诠释丑陋奸佞,屈原的笔下,这幅四季的花草图赋予了生命的意义,承载着道德与品质。《离骚》中的“美人”意象,或比喻君王,或比喻善人,或以此自喻。屈原与楚怀王君臣并不和谐,可屈原不甘心君王的堕落和楚国的式微,他忧虑愤懑,如“美人迟暮”就是对楚怀王的担忧与无可奈何。
五、屈原的离骚中的千古名句
1、(10)问卜及考虑。130至140共11行;
2、第五章(他投)21行;通过审慎思虑后,诗人结束了自己的徘徊,认可了灵氛的“吉卦”,选择“吉日”出发。但充满憧憬的出游还是因为“眷顾楚国”而中途放弃了:”曲身回首停步“。结果只能选择以死殉国,“追随彭咸归去!”
3、清晨,我浴着晨曦去拔取坡上的木兰,傍晚,我背着夕阳在洲畔采摘宿莽来润德润身。太阳与月亮互相交迭,未尝稍停,新春与金秋相互交替,永无止境。想到树上黄叶纷纷飘零,我害怕美人啊,您头上也添上丝丝霜鬓!
4、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5、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并迎。皇剡剡其扬灵兮,告余以吉故。
6、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
7、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8、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
9、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10、抑志而弭节兮,神高驰之邈邈。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乐。
11、然而由于屈原的政治理想和改革的实践触犯了腐朽的贵族集团的既得利益,因而招致了他们的重重迫害和打击,诽谤和诬蔑漫天而来,而楚王也听信谗言,疏远和放逐了屈原;就在此时,屈原为实现理想而精心培植的人才也纷纷变质,使屈原的处境极为孤立。
12、艾萧太盛申椒少,一跃冲向涛。(作者:贤闻)
13、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
14、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
15、全诗的主题思想,即通过诗人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终生的描写,强烈地抒发了他遭谗被害的苦闷和矛盾的心情,表现了他为国献身的精神,和与国家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义和同情人民的感情,表现了诗人勇于追求真理和光明,坚持正义和理想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同时也深刻地揭露了以楚君为首的楚国贵族集团腐朽黑暗的本质,抨击他们颠倒是非,结党营私,谗害贤能,邪恶误国的罪行。
16、第三章《再试》38行:《屈原叩天》(8)上叩天门(直接找楚王)。92至107共16行;《屈原求女》(9)下求美女(走后宫路线)。108至119共22行。
17、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18、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
19、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20、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