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冕好学
1、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学习了这篇小古文,来说说你的启发吧。
2、曷(hé):通“何”,为什么。
3、王冕的诗作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的生活。在绘画方面,他以画梅著称,尤攻墨梅。《墨梅图卷》是不朽的传世名作。
4、冕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5、七qī八bā岁suì时shí,父fù命mìnɡ牧mù牛niú陇lǒnɡ上shànɡ,窃qiè入rù学xué舍shě,听tīnɡ诸zhū生shēnɡ诵sònɡ书shū;听tīnɡ已yǐ,辄zhé默mò记jì。暮mù归ɡuī,忘wànɡ其qí牛niú,父fù怒nù挞tà之zhī。已yǐ而ér复fù如rú初chū。母mǔ曰yuē:“儿ér痴chī如rú此cǐ,曷hé不bù听tīnɡ其qí所suǒ为wéi?”冕miǎn因yīn去qù,依yī僧sēnɡ寺sì以yǐ居jū。夜yè潜qián出chū坐zuò佛fó膝xī上shànɡ,执zhí策cè映yìnɡ长chánɡ明mínɡ灯dēnɡ读dú之zhī,琅lánɡ琅lánɡ达dá旦dàn。
6、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地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牛来责骂他们家的牛践踏田地,踩坏了庄稼。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事情过后,他仍是这样。
7、挞:读tà。在文中指的是“鞭打”的意思
8、点击"文言文阅读"关注我们
9、你还记得一个成语吧,叫“窃窃私语”,那“窃窃”又是什么意思呢?“窃窃”形容声音细小,“私”是私下,“语”是说话,“窃窃私语”就是私下里小声地说话。
10、编辑|文言文阅读内容团队
11、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12、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就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牛来责备王冕任由他的牛踩坏了庄稼,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想得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悄悄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学成了博学多通的儒生.
13、王冕(1310年~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
14、点击绿色喇叭即可听到古文啦
15、凤凰老师|陪你一起看古文
16、对啦!痴迷嘛。王冕痴迷读书,过了一段时间,就把被父亲怒挞的事情忘到了九霄云外,他又跑到学堂里听人家读书啦。
17、接下来,我们看文中一些有趣的字词:
18、(3)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19、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
20、句子中的“痴”是什么意思呢?
二、王冕好学中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的意思
1、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地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2、“夜”是晚上,“出”是出来,“夜潜出”是晚上怎样出来呢?
3、王冕字元章,号梅花屋主、江南野人。从“梅花”“野人”这些字眼,你能猜出王冕是个什么人了吧。
4、2:知之大语文•文言之部《贾人渡河》
5、⑧策:通“册”,书册。
6、长长短短的句子组合在一起,读起来却节奏分明,朗朗上口,老师大点声,你们小点声,再来读一遍,体会一下。
7、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
8、那时王冕的父亲已死,王冕便将母亲带入越城供养。时间久了,母亲想念故乡,王冕就买了头白牛驾着母亲,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乡里的小孩都聚集在道两旁笑,王冕也笑。
9、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10、2019暑假书单新鲜出炉(小学篇)
11、王冕书,传世多为行楷,用笔颇有涩劲,以真书略放,参以行书法,体在钟繇与欧阳询之间,巧拙互变,浪漫天成。其章法于字距、行距皆不着意布置,散布而任其自然,相互穿插揖让,如繁花万簇,与其墨梅意趣同出一种审美追求。故而自成一种书境。
12、⒋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13、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选自《元史·王冕传》
14、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时朝廷礼仪多为其制定。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于夔州病逝,年七十二。明武宗时追谥“文宪”,故称“宋文宪”。
15、洪武二年(1369)二月丙寅(初一),在南京的天界寺(今南京朝天宫东)正式开局编写,以左丞相李善长为监修,宋濂、王袆为总裁,征来山林隐逸之士汪克宽、胡翰、赵埙等十六人参加纂修。
16、事情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借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17、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偶,狞恶可怖;冕⼩儿,恬若不见。
18、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19、(9)去:古义—离开,离去。今义:到。。。。。。去。
20、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贫寒,但他聪敏好学,号称“神童”。曾受业于闻人梦吉、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元末辞朝廷征命,修道著书。明初时受朱元璋礼聘,被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
三、王冕好学节奏划分
1、认真的文言文学习平台
2、●文中哪些语句反映了王冕的“好学”?哪个字概括了王冕好学的程度?
3、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
5、王冕(1287年~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王冕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作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
6、(1)听完以后,默默地(把它)记住。
7、好啦,同学们,这周我们读《王冕好学》,就到这儿,再见!
8、(注释)牧:放牧牲畜。陇上:田埂偷偷地,暗中。辄:总是(常常)、就。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曷:通“何”,为什么。去:离开潜:暗暗地、悄悄地步。执策:拿着书。旦:早晨,天明。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异:感到.....惊讶。
9、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用法与“依僧寺以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0、故事的主人公王冕,字元章,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和篆刻家。
11、主要说王冕的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顺母亲的美好品德.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竹斋,别号梅花屋主,元诸暨枫桥人.自幼好学,白天放牛,每晚借
12、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13、佛像大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以后对此感到很惊讶,收他做弟子,后来他成了大学问家。韩性死后,他的门人像侍奉韩性一样的侍奉王冕。
14、寒来暑往,靠着顽强的学习精神,一位贫苦的少年居然自学成才,成了远近闻名的才子,上门求取丹青者络绎不绝
15、 安阳的韩性听说以后对此感到很惊讶,收他做弟子,后来他成了大学问家。韩性死后,他的门人像侍奉韩性⼀样的侍奉王冕。那时王冕的父亲已死,王冕便将母亲带入越城供养。时间久了,母亲想念故乡,王冕就买了头白牛驾着母亲,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乡里的⼩孩都聚集在道两旁笑,王冕也笑。
16、(12)旦:早晨,天亮。
17、第一句,是正面描写,写王冕渴望读书,哪怕是偷偷地听人家读。
18、1:知之大语文•文言之部《陈述古辨盗》
19、好了,读着读着,我们就读懂了,就读熟了,尝试着来背一背吧。
20、勤奋好学的王冕中通过在陇上放牛,溜进学舍听读书和佛像腿上,伴长明灯夜读两件事,表现了他渴望读书、刻苦读书的品质。
四、王冕好学翻译
1、好啦,好啦!关键的字词都弄明白了,现在我们围绕课题来讨论一下,王冕好学,文中的哪些语句能让你感受到他好学呢?找找看!
2、对,他像梅花样高洁,生性淡泊,远离官场,不慕名利。后来,他像闲云野鹤一样隐居在九里山,白天务农耕种,晚上读书作画。过着自食其力、简单而又朴素的生活。
3、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王冕苦学的两件事。
4、想成为百万富翁吗?来加入百万大富翁计划吧!
5、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地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牛来责骂他们家的牛践踏田地,踩坏了庄稼。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事情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借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大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6、编辑|传承与开创青少年悦读汇
7、怎么样,你自己也来读一读,试一试吧。
8、(2)不久又像原先那样痴心读书,忘了放牛。
9、第五句,通过正面描写,写王冕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地读书,读得开心,读得快乐!
10、到寺庙里去借长明灯读书
11、读这篇小古文,你有没有发现,句子长长短短,但错落有致,读起来流畅。
12、⒌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13、第二句,写王冕听得入了迷,把放牛的事忘到了脑后。
14、小时候的他,特别好学,可是家里贫困,他又是怎样学习的呢?请看这篇小古文——王冕好学
15、翻译: 王冕是诸暨县⼈。七⼋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地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牵着牛来责骂他们家的牛践踏田地,踩坏了庄稼。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顿。事情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借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直读到天亮。佛像大多是泥塑的,⼀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16、王冕者,诸暨jì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tián若不见。
17、(6)蹊田:践踏田地,指踩坏了庄稼
18、王冕故事情节概括:出生农家的王冕,因为家穷不能上学,他白天参加田间劳动,晚上到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孜孜不倦,自学成才。
19、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地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牛来责骂他们家的牛践踏田地,踩坏了庄稼。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事情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借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20、陇:读lǒng。同“垄”,土埂,在文中指的是“田埂”的意思
五、王冕好学的文言文翻译
1、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2、来源|传承与开创青少年悦读汇
3、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地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4、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5、第三句,写王冕把父亲的教训忘掉了,又跑到学堂里,可见,读书的诱惑力有多么大!
6、牧:读mù。放养牲口,在文中指的是“放牧”的意思
7、王冕(1287年一1359年),字元章,号竹斋、饭牛翁、会稽山农、煮石山农,别号梅花屋主、江南野人,诸暨(今浙江诸暨)人,元代画家。王冕曾在会稽九里山隐居,种植梅树,以卖画营生。王冕以画梅著称,尤攻墨梅。他所作的梅简练洒脱,花密枝繁,行草健劲,生意盎然,尤善于用胭脂作没骨体,别具一格。传世作品有《三君子图》、《墨梅图》等。
8、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9、王冕在他七八岁的时候,父亲叫他到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牛来责骂他们家的牛践踏田地,踩坏了庄稼。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事情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因此离开家,寄居在寺庙里。晚上他偷偷地溜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捧着书本在长明灯下读书,书声琅琅,通宵达旦。
10、王冕(miǎn)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lǒng)①上,窃②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③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tà)④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hé)不听其所为?”冕因⑤去,依僧寺以居。夜潜⑥出,坐佛膝上,执⑦策⑧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11、安阳的大学问家韩性,听说了这个人后感到惊异,于是把他收录为弟子,王冕的学识很快就可以通儒家了。韩性死了以后,韩性的门人对待王冕像对待韩性一样。当时王冕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于是王冕把自己的母亲迎接到越城抚养。时间长了,母亲想要归还老家,王冕就买牛来架母亲的车,自己亲自穿着古代的衣服跟在车后。乡里的小孩都聚集在道两旁笑,王冕自己也笑了。
12、冕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lǒnɡ)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zhé)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tà)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hé)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13、所以,一联系部首,我们就能猜出这个字的意思了。
14、达。它解为“到”。上文“琅琅达旦”中的“达”即为此意。又,《愚公移山》:“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又解为“显贵”。《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子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5、此文出自明朝·宋濂所写的《元史·王冕传》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16、与“打”它相比,“挞”打得重,打得狠,这不就是狠狠地揍吗?
17、文中哪些语句反映了王冕的“好学”?哪个字概括了王冕好学的程度?
18、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19、(10)潜:暗暗地、悄悄地。
20、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六、王冕好学
1、陇(lǒng)窃(qiè)舍(shè)辄(zhé)暮(mù)蹊(xī)
2、用的是时间顺序写作的: 七岁——父亲去世,靠母读书. 十岁——一边放牛,一边读书. 十三四岁——立志学画,终成高手. 十七八岁——离开秦家,绘画读诗
3、王冕好学》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4、“小古文”即篇幅短小的文言文,文言文是传承经典的文化载体。由于篇幅短小,语言精炼,文质优美,有深刻含义,特别适合儿童阅读。
5、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6、明朝初年的著名文学家宋濂是主要负责人。这次编写至秋八月癸酉(十一日)结束,仅用了188天的时间,便修成了除元顺帝一朝以外的本纪37卷,志53卷,表6卷,传63卷,共159卷。这次修史,以大将徐达从元大都缴获的元十三朝实录和元代修的典章制度史《经世大典》为基础。
7、2019暑假书单重磅来袭(中学篇)
8、每天背诵一篇小古文,语文成绩差不了。一起来欣赏今天的小古文吧。
9、(点击上方关注“爱大语文”开创语文学习新时代)
10、王冤因家贫失学放牛,但他喜欢画画,又没钱买不起画笔和纸,于是拿树枝在沙地上作画。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画,他成了一代伟大的画师,青史留名,这充分说明了他的好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