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月下独酌》完整版(精选文案99句)

一、月下独酌李白

1、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同交欢一作:相交欢)

2、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3、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 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4、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5、点击上方绿标聆听诗词朗读

6、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7、第一首诗写诗人由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诗中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此诗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

8、"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

9、此诗取名于‘月下独酌’,包含李白喜爱的两个意象,即月和酒。而二者均有孤独、不得志、愁闷之意蕴。如(唐)王昌龄《送人归江夏》诗:“晓夕双帆归鄂渚,愁将孤月梦中寻。”(宋)苏轼《送小本禅师赴法云》诗:“孤月挂空碧,是身如浮云。”可见,“月”在中国文人心中一般来说让人产生一种孤寂之感,正如神话传说中那清冷的广寒宫只能存于月亮之上。而酒众人都知它是孤独苦闷时的慰藉之物,同时也知“举杯消愁愁更愁”的结果。

10、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11、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12、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解):

1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①。

14、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顿觉热闹起来。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

15、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16、暂伴月将影③,行乐须及春④。

17、第四首诗借用典故来写饮酒的好处。开头写诗人借酒浇愁,希望能用酒镇住忧愁,并以推理的口气说:“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接着就把饮酒行乐说成是人世生活中为实用有意思的事情。

18、李白怀揣仕途之梦,从四川老家出发,一路走到长安城,但是政治理想始终无法实现,心情自然苦闷不已。

19、这首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时李白在长安,正处于官场失意之时。此诗题下,两宋本、缪本俱注“长安”二字,意谓这首诗作于长安。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因有此作。

20、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二、《月下独酌》完整版

1、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2、这首诗约作于天宝三载(744),时李白在长安。

3、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4、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5、永结无情游⑥,相期邈云汉⑦。

6、月儿,你哪里晓得畅饮的乐趣?

7、“举杯”二句: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8、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9、第三首诗开头写诗人因忧愁不能乐游,所以说“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诗人希望从酒中得到宽慰。接着诗人从人生观的角度加以解释,在精神上寻求慰藉,并得出“此乐为甚”的结论。诗中说的基本是旷达乐观的话,但“谁能春独愁”一语,便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失意悲观情绪。

10、我放声高歌,月亮好像流年难舍;我尽情起舞,影子便破碎零乱。

11、《月下独酌》词中章节句句叩人心扉,我亦颇有同感!凡喝酒之人,独酌滋味少。不知有太多的饮者在浩瀚的天涯一角,正如李白《月下独酌》一样“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这种自饮不畅之心境,诸位肯定也是独自对月难解饮,心中郁闷出口难,唯有影子在左右,情不能钟,兴不能达,如同诗人孤独难奈到夜半,也只有“暂伴月将影,醉后各分散。”了。

12、月下独酌 李白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13、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

14、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15、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明月当然不会喝酒,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我只好和他们暂时结成酒伴,要行乐就必须把美好的春光抓紧。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乱。醒时一起欢乐,醉后各自分散。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16、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

17、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8、李白爱“月”爱“酒”,足看见他在尘世生活的孤寂与无可奈何。同时,在他郁郁不得志的一生中,又存在了极大的向往,这一向往同样寄寓到“月”和“酒”之中。如“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日月。”于是在这深层痛苦的引发下,才产生了李白的永乐浪漫情怀。而这首《月下独酌》正是这一情怀的真实映照。

19、这首诗是李白于天保三年在长安写的。当年春天,贺知章请度为道士,玄宗许其还乡。李白送贺知章归越。三月,自知不为朝廷所用,上书请还山,赐金,离长安而去。此诗应是写于这段时间。

20、徒:徒然,白白的。徒:空。

三、月下独酌

1、实际上,李白笔下的“酒”,常常和“月”联系在一起,借酒消愁、对月诉说,追求酒的刺骨绵长、月的清冷永恒,是他天真的表现,也是他致命的弱点。

2、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3、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4、旷达乐观的话,都只是强自宽慰。不止不行,不塞不流。强自宽慰的结果往往是如塞川流,其流弥激。当一个人在痛苦至极的时候发出一声狂笑,人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其内心的极度痛苦。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6、花丛中摆下一壶好酒,无相知作陪独自酌饮。

7、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 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8、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9、感恩朋友们的支持!我会持续为朋友们提供优质的节目。

10、天如果不爱酒,酒星就不能罗列在天。地如果不爱酒,就不应该地名有酒泉。天地既然都喜爱酒,那我爱酒就无愧于天。我先是听说酒清比作圣,又听说酒浊比作贤。

11、斯蒂芬·欧文曾说:“诗歌是一种工具,诗人通过诗歌而让人了解和叹赏他的独特性。”李白正是有了这首“对影成三人”的《月下独酌》,才让人们了解和叹赏他的独特性的。

12、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表现了诗人难以排解的孤独。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孤独、冷清的感受。

13、《月下独酌》一诗,李白写于唐天宝三年的744年,李白出生于701年,写此诗的这一年李白43周岁

14、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舞足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

15、李白此诗正应了这“兴”之写法,赋明月与影子以情感。正如林语堂所说:“它是一种诗意的与自然合调的信仰,这使生命随着人类情感的波动而波动。”

16、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7、间:一作“下”,一作“前”。

18、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19、青莲奇才,故能尔尔,恐未必苦修能接耳。

20、这组诗共四首,以第一首流传广。第一首诗写诗人由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诗中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此诗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顿觉热闹起来。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

四、独酌李白

1、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虽然像陶潜所说的“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影答形》),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诗人姑且暂时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时行乐。“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陶潜饮酒诗序)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无不可测,推翻了前案,这是“破”。

2、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 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3、云汉:天河,泛指天空。

4、这首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时李白在长安,正处于官场失意之时。此诗题下,两宋本、缪本俱注“长安”二字,意谓这四首诗作于长安。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因有此作。

5、(1)酌(zhuó):饮酒。(2)对:朝着。三人:指月亮、诗人和诗人自己的身影。(3)既:本。不解饮:不懂得喝酒。(4)徒:徒然,空。(5)暂:暂且。伴:伴随。将:和。(6)及春:趁着春天大好时光。这里诗人用春暗喻大好青春年华。(7)月徘徊:月亮因为我歌而游移不定。徘徊:来回移动。(8)影零乱:因诗人起舞而使身影纷乱。(9)无情游:超然世外、忘却世情的交游。(10)相期:相互约定。邈(miǎo):遥远。云汉:银河。

6、面对这个无情物,李白依然要永结无情游,意思是月下独酌时,还是要将这月与影邀来相伴歌舞,哪怕是“相期邈云汉”,也在所不辞。可见太白之孤独之有情已到了何等地步!

7、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8、此诗一步一转,愈转愈奇,虽奇而不离其宗。

9、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10、 将:偕,和。

11、《月下独酌》唐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2、既:且。不解饮:不会喝酒。

13、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 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14、欢迎留下您的感言,喜欢声音请点下面的↓点赞、在看、分享

15、它从《诗经》开始就一直赋予大自然以拟人的动作、思想与情感,如“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愁月”“悲风”等等。李白此诗正应了这“兴”之写法,赋明月与影子以情感。正如林语堂所说:“它是一种诗意的与自然合调的信仰,这使生命随着人类情感的波动而波动。”

16、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17、汤秀英:一段流泪的青春

18、月下独酌四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四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意表明,诗人心中愁闷,遂以月为友,对酒当歌,及时行乐。组诗运用丰富的想象,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深处却有无限的凄凉。全诗笔触细腻,构思奇特,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在失意中依然旷达乐观、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豪放个性。

19、第一首诗写诗人由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诗中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20、从此我愿和明月结成忘情的交游伴侣,并相约在那高远的云汉仙境去遨游。

五、月下独酌四首

1、其实无所谓孤独的,李白一生狂放不羁也将就及时行乐,月下独酌几首其实都谈不上什么孤独苦闷,恰恰举杯邀明月是一种闲情。

2、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朗读诗词

3、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乐为甚。

4、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裴回,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5、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6、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

7、当代不乐于饮酒,虚名有什么用呢?蟹螯就是仙药金液,糟丘就是仙山蓬莱。姑且先饮一番美酒,乘着月色在高台上大醉一回。

8、尽管如此,我暂且还是把月亮和身影当作伴侣吧,因为人生行乐,怎能错过这纯宵良辰?

9、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明月当然不会喝酒,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我只好和他们暂时结成酒伴,要行乐就必须把美好的春光抓紧。

10、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11、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2、作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13、李白的一生与酒相伴,他的诗也是充满了酒仙诗仙的浪漫色彩。在李白的诗里,酒已经成为常客,是一位知心好友。他和酒交流能够大限度的超脱自己的感情,以至于他写的诗,让人感觉感情是那么的充沛。

14、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15、此诗通篇说理,其实其宗旨不在明理,而在抒情,即以说理的方式抒情。这不合逻辑的议论,恰恰十分有趣而深刻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怀,诗人的爱酒,只是对政治上失意的自我排遣。他的“酒中趣”,正是这种难以言传的情怀。

16、很多情况下,酒是他在“出世”与“入世”间平衡自我的调节剂,但是也终归由于所处时代和环境的不同,使得“太白醉酒”成为大气淋漓、豪情万丈的象征,比魏晋风流来得更逍遥、更洒脱。

17、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18、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19、花间数杯酒,月下一张琴写的是景,有点风花雪夜的味道,有酒有娱乐,有点欢快的意味;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前一句写景,后一句写情,以景衬情,是说的一种孤独寂寞的心情。

上一篇上一篇:关于读书的古诗八句(精选文案91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