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古诗赠刘景文的意思翻译(精选文案143句)

一、古诗赠刘景文

1、(学古诗)浪淘沙——刘禹锡

2、(学古诗)望江南——温庭筠

3、(学古诗)望天门山——李白

4、赠刘景文/冬景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是橙黄橘绿时。诗人借“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勉之情,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5、(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李白

6、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7、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是橙黄橘绿时。(注释)(1)擎:举,向上托。(擎雨盖:喻指荷叶)(2)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3):一作“正”(4)君:你,指刘景文。(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8、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9、(学古诗)赐萧瑀——李世民

10、一年中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

1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12、(学古诗)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13、(学古诗)归园田居——陶渊明

14、(学古诗)题诗后——贾岛

15、(备注)朗读打卡使用的思维导图为2个版本,在朗读时使用文字版本的思维导图,在背诵时可以使用空白版本的思维导图哦!加油!

16、宋光宗至宋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又与葛天民互相酬唱。叶绍翁著有《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

17、(学古诗)望月怀远——张九龄

18、(学古诗)登飞来峰——王安石

19、《赠刘景文》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于元佑五年(1090)在杭州任知州时送给好友刘景文(名季孙)的一首勉励诗,该作品是苏诗中的经典之作,脍炙人口。

20、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二、古诗赠刘景文的意思翻译

1、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因此如果以情韵与理趣来看,苏诗却似略胜一筹于韩诗。

2、董卿:我爸爸从小就不让我打扮,因为……

3、同样,菊之所以被誉为霜下之杰,不仅因为它蕊寒香冷,姿怀贞秀,还因为它有挺拔劲节的枝干。花残了,杖还能傲霜独立,才能充分体现它孤标傲世的品格。

4、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5、“一年好景君须记,是橙黄橘绿时。”

6、(学古诗)枫桥夜泊——张继

7、(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杨

8、一年中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9、(学古诗)示儿——陆游

10、(学古诗)竹石——郑燮

11、可是,不论是先谢还是后凋,它们毕竟都过时了,不得不退出竞争,让位于生机盎然的初冬骄子──橙和橘。至此,诗人才满怀喜悦地提醒人们:请记住,一年中美好的风光还是在“青黄杂糅,文章烂兮”(屈原《橘颂》)的初冬时节。这里橙橘并提,实则偏重于橘。从屈原的《橘颂》到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橘树一直是诗人歌颂的“嘉树”,橘实则“可以荐嘉客”。橘树那“经冬犹绿林”、“自有岁寒心”的坚贞节操,岂止荷、菊不如,直欲与松柏媲美了。“菊残犹有傲霜枝”,后来就有人借用它比喻坚贞不屈的人。

12、《赠刘景文》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其古诗词全文如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解说)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美的景色是在秋末冬初橙子黄了、橘子绿了的时候。网址:http://www.slkj.org/b/9html

13、这正是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之所在,苏轼不直接赞美他的朋友在品格和节操方面有多么优秀,而是不着痕迹地把这种称颂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之中。因为在苏轼看来,一年中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节操的。

14、(学古诗)观沧海——曹操

15、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16、(学古诗)大风歌——刘邦

17、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18、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19、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20、(学古诗)乞巧——林杰

三、古诗赠刘景文宋苏轼

1、hé jìn yǐ wú qíng yǔ gài

2、(学古诗)明日歌——钱鹤滩

3、(学古诗)凉州词——王翰

4、(学古诗)忆江南——白居易

5、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6、《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7、(学古诗)山居秋暝——王维

8、(学古诗)竹枝词——刘禹锡

9、(学古诗)咏华山——寇准

10、荷叶枯萎了,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11、(学古诗)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12、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曾将此诗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相提并论。两诗虽构思和描写手法相似,艺术工力悉敌,内容却以苏诗为胜。

13、朋友,你要记住,这橙黄橘绿的日子,才是一年中好的时节啊。

14、(学古诗)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

15、班级里前10名的孩子,都来自这4种家庭,早看早受益

16、(学古诗)不第后赋菊——黄巢

17、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18、(学古诗)七步诗——曹植

19、(学古诗)江南春——杜牧

20、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四、古诗赠刘景文的意思

1、前两句是具体描写秋末的气象,后两句则话锋一转。和大多数人看到秋冬就感觉萧瑟不一样,苏轼反而觉得,这样的季节才是一年中好的季节,因为这正是收获的季节,橙子黄了,橘子还未成熟,带有勃勃生机的绿色。

2、诗人的高明还在于,他不是简单地写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将描写的笔触伸向了荷叶和菊枝。

3、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4、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5、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6、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7、后两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是橙黄橘绿时”揭示赠诗的目的,“橙黄橘绿”说明秋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的一面。而橘树和松柏那坚韧不拔的品质,也足以代表人高尚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诗人想通过这样的描写告诉好友,虽然青春已逝,但现在正是人生成熟的黄金阶段,鼓励朋友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8、(学古诗)题临安邸——林升

9、一年好景君须记,是橙黄橘绿时.写对朋友敬佩之情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赠刘景文/冬景作者:苏轼(宋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是橙黄橘绿时。注释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⑶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⑸正是:一作“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10、⑶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11、(学古诗)敕勒歌——乐府诗集

12、《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赠刘景文》作者:苏轼

13、(学古诗)劳劳亭——李白

14、(学古诗)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15、(学古诗)登楼——杜甫

16、(学古诗)山行——杜牧

17、苏轼当然不能预知不久的将来还被流放海南,他一向旷达乐观,不因逆境而悲愁困苦,亦不以年老而颓唐消沉。他一生坎坷挫折,可谓多矣,却并没有被逆境吓倒,而是积极面对人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艺术珍品。

18、用擎雨无盖说荷败净尽,真可谓传神之笔!同样,傲霜耐寒的菊花残了,枝还挺拔独立,充分体现它孤傲的品格。用巧妙的艺术手法,达到写诗的目的:只有严酷的环境才能锻炼人,才能检验、识别一个人的风骨,劝勉友人。

19、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朗读诗词

20、(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李白

五、古诗赠刘景文教案

1、苏轼是宋代文学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2、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

3、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好的景致,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诸莲塘荷,现在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

4、(学古诗)次北固山下——王湾

5、至此,诗人才满怀喜悦地提醒人们:请记住,一年中美好的风光还是在“青黄杂糅,文章烂兮”(屈原《橘颂》)的初冬时节。

6、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7、(学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8、(学古诗)感遇十二首·其一——张九龄

9、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

10、我们一起帮助孩子学好语文吧!

11、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这里,诗人却只选择了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占胜场的花,写出它们的衰残,来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

12、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

13、(学古诗)八阵图——杜甫

14、节候迁移,景物变换,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15、“我为什么不愿教普通班的孩子?”高中老师一席话“骂醒”无数家长!

16、残荷叶败菊花残,只剩下了寒霜中挺立的老枝。

17、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18、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译文冬天,荷花谢了,已经看不见像雨伞一样撑起的荷叶;菊花谢了,还有剩下不怕风吹霜打的枝条。人们都说:冬天怎么比得上花儿红草儿绿的春天。可是,你往结了果子的树上看看,橙子黄,橘叶绿,这不是一年里美丽的景色吗?

19、现在看着思维导图,跟着多读几遍吧!

20、赠刘景文描写的是秋末冬初的季节。《赠刘景文》是宋代苏轼的诗作,全诗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是橙黄橘绿时。根据“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句可以看出,荷花已经凋谢了,连那擎雨的荷叶也已经枯萎,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据此推断,是在秋末冬初的季节。虽然秋去冬来,荷尽菊残,但仍是橙黄橘绿的美好时光。

六、古诗赠刘景文

1、橙黄橘绿时:橙子发黄、橘子尚绿的时候,联系生活可知,这里指秋天。

2、(学古诗)绝句两首——杜甫

3、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4、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

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6、这是因为,在百花中,“唯有绿荷红菡萏”,是“此花此叶长相映”的(李商隐《赠荷花》)。历来诗家咏荷,总少不了写叶:如“点溪荷叶叠清钱“(杜甫《绝句漫兴九首》)、“接天莲叶无穷碧”(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由此看来,终荷花之一生,荷叶都是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

7、(学古诗)条山苍——韩愈

8、③傲霜:文中指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9、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景文时,刘景文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景文才得到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刘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10、(学古诗)小儿垂钓——胡令能

11、(学古诗)出塞——王昌龄

12、(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

13、(学古诗)画鸡——唐寅

14、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15、(学古诗)周夜书所见——査慎行

16、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17、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

18、荷 尽 已 无 擎 雨 盖,

19、《赠刘景文》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擎雨盖”指荷叶。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20、⑸是:一作“正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1、(学古诗)蚕妇——张俞

2、从事英文教学十余年研读万千中英文绘本读物为孩子们选好书、读好书是我的热爱和乐趣欢迎收听荔枝电台

3、(学古诗)乐游原——李商隐

4、(学古诗)池上——白居易

5、(学古诗)石头城——刘禹锡

6、大自然的美景千姿万态,一年四季各有不同,在这首诗里,苏轼只选择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领风骚的花来写,用细致的笔触来描绘它们的衰残,目的是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

7、一年好景君须记,是橙黄橘绿时。(是一作:正是)

8、从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写景诗,但是从标题和第三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来断,这更是一首勉励好友而且自勉的作品。

9、(学古诗)静夜思——李白

10、诗的前两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描绘出晚秋时节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11、(学古诗)绝句——杜甫

12、ancientpoetry

13、其时苏轼在杭州任上,也已经过了半百,正是年富力强,人生阅历积累到了一定高度的时候。所以这里的“一年好景君须记”,其实暗中比喻自己和刘景文都走到了人生的金秋季节,阅历丰富,却又年富力强,正是“橙黄橘绿”好的人生阶段。

14、赠刘景文古诗的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15、言外之意是用这个时节,来比喻朋友刘景文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正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他及时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16、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17、(学古诗)早发白帝城——李白

18、(学古诗)登鹳雀楼——王之涣

19、(学古诗)卜算子·咏梅——

20、(学古诗)听弹琴——刘长卿

1、(学古诗)送朱大人入秦——孟浩然

2、(学古诗)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3、(学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上一篇上一篇:关于元宵的古诗简单点的(精选文案65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