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咏柳古诗
1、此诗为七言绝句,主旨为咏柳。诗的前三句表现春柳的勃勃生机,分别从整体——柳树的整体印象,“碧玉”突出了柳树的颜色美,到部分——下垂飘拂的柳枝,展现出轻柔美,到细节——柳叶,表达出形态美。后两句自问自答,将视之无形的春风比喻成剪刀,立意新颖。整首歌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和赞美。
2、《咏柳》这首诗的意思是:
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4、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5、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
6、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7、2、柳条及用柳条装扮成的两棵柳树。
8、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9、咏柳古诗的春风像剪刀,咏的意思是歌咏,赞美。全诗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0、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11、《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
12、其实历史上有很多诗人的诗文都被恶意解读过,大部分都出于政治上的原因。现在我们单说这一首《咏柳》。这并不是政治诗,而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春天二月的杨柳。
13、“Hey,这里是有温度有爱心的山东学习群,群内每日阅读打卡、教育分享、试卷资料共享,相互陪伴,共同进步!
14、把春风比喻为“剪刀”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15、咏柳(南北朝萧纲诗作)
16、从开始的“碧玉妆出”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构思的过程。诗中出现的意象,一个连着一个,一环紧扣一环。
17、然后由“碧玉妆出”引出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这成千上万的垂丝,不就是美人的裙带吗?一个“垂”字,表现出细腰在风中款款摆动之美。
18、——春风一吹让柳树如此的美丽,春风除了像剪刀,还像什么?又会使什么带来变化呢?(春风像手,摸了小草,小草就变绿了;春风像嘴,在树梢说了悄悄话,树儿就变绿了;春风像腿,跑去亲了亲花,花儿就开了。)
19、少时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开元中,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知章入书院,同撰《六典》及《文纂》。后接太常少卿,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改授工部侍郎。俄迁秘书监。
20、(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二、咏柳古诗带拼音
1、《咏柳》是南北朝萧纲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既写出了柳树的生机勃勃,婀娜多姿,令人喜爱,亦给人惜别哀怨之感。
2、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3、(注释)①碧玉:形容柳色翠绿,如青绿色玉石。②妆成:打扮成。③绿丝绦:比喻柳条如绿丝线织成的带子。④裁:裁剪。
4、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5、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6、流人未应去,为此归故乡。
7、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
8、《咏柳》(作者)贺知章(朝代)唐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9、唐天宝三载,贺知章奉诏回乡,坐船经南京、杭州,顺萧绍官河到达萧山县城,越州官员到驿站相迎,然后再坐船去南门外潘水河边的旧宅,其时正是二月早春,柳芽初发,春意盎然,微风拂面。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乡,心情自然格外高兴,忽然他见到了一株高大的杨柳,在河岸边如鹤立鸡群,英姿勃发,一时兴发,就提笔写了《咏柳》一诗,成为千古绝唱。
10、《咏柳》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中“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些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将柳树比作“碧玉”,将柳条比作“绿丝绦”,将春风比作“剪刀”。“不知细叶谁裁出”一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风拟人化,表现出大自然的巧夺天工。全诗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把柳树比喻成古代的妙龄少女,让柳树的形象看起来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将柳叶比作少女身上垂坠的绿色丝织裙带。第三四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抓着了垂柳的特征,把春风比作剪刀,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11、——刚才老师在朗诵时,你听到了什么呀?(出示古诗大挂图)
12、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13、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由总到分,条理井然,语言流畅华美,新奇而贴切地运用比拟和比喻,使之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作品。
14、(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15、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诗人、书法家。
16、《咏柳》诗有两首。一首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七言绝句,这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诗中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另一首是北宋文学家曾巩所写,也是七言绝句。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让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17、咏柳中“咏”的意思是:歌咏,用诗词等形式来写景抒情。古代诗人常钟情山水花鸟,并将这种感情融入诗中,例如:咏鹅、咏梅等。诗中借柳树歌颂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它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它“裁”出了春天。
18、1、有关古诗的现代散文及古诗大挂图。
19、tángdài:hèzhīzhāng
20、《咏柳》是南北朝沈约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以柳为象征物,表达“结复解”、“柔且长”的离别情绪。
三、咏柳古诗教案
1、春天是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这花红柳绿的季节,柳树长出了新嫩的柳叶,柳树的叶子细细、长长的,叶子的尾巴尖尖,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关于柳树的古诗吧。
2、bìyùzhuāngchéngyíshùgāowàntiáochuíxiàlǜsītāo
3、杨柳的形象美就在于它那轻盈垂曼的枝条。在诗人的眼中,柳树是美女的化身,它高高的树干,很像美人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很像裙摆上飘动的丝带。诗人为什么要用碧玉作比呢?原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女子的泛称。提起碧玉,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采莲赋》中,“碧玉小家女”的诗句,后来还形成了“小家碧玉”这样一个成语。
4、在《咏柳》这首古诗中,作者贺知章看到明月,被惊飞的喜鹊,稻谷,稀少的星点,雨点,茅社,听到半夜鸣蝉、蛙声一片,闻到了稻花淡淡的清香,感受到乡村的清静悠闲、丰收的喜悦
5、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6、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证圣进士,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参加撰写《六典》和《文纂》。后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唐天宝三年(744)告老还乡为道士。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存诗十九首。其写景之作,清新通俗,无意求工而有新意。
7、——小朋友可以回忆刚才教师模仿古代诗人朗诵古诗的样子,一起来模仿着进行朗诵古诗。
8、后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9、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妆:装饰,打扮。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裁:裁剪。似:如同,好像。
10、巴江可惜柳,柳色绿侵江。好向金銮殿,移阴入绮窗。
11、向我无言眉自展,与人非故眼犹青。
12、欲散依依采,时要歌吹人。
13、《咏柳》是南宋王十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咏柳诗,全从所咏对象着笔,咏的乃是春柳。
14、其实对柳树的咏吧还有许多,有些可能是大从所不熟悉的了,现举例如下:
15、QQ:3414326780
16、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17、《咏柳》这首古诗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18、红板桥空,溅裙人去,依旧晓风残月。——纳兰性德《淡黄柳·咏柳》
19、这首咏物诗,主要描绘了诗人在早春时节的所见所想。贺知章是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巧妙地裁出了春天,她是创造美的使者。全诗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0、千条万缕柳枝垂下了绿色的丝带。
四、咏柳古诗
1、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古诗二首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全诗的写法如下:
2、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任意一首即可)
3、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4、第一句写树,将树拟人化,让人读时能感觉出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
5、文字资料整理自绘本《古诗里的春天》,下面可以购买:
6、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
7、就是化妆的意思,作者这里把树比喻成一个美女,碧玉首先是绿色跟树色相同,另外碧玉有少女的意思。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句的意思就是:春天的柳树一片翠绿,亭亭玉立就像少女化妆成的一样。
8、——春天到了,那你们和爸爸妈妈出去游玩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春天给柳树带来的变化呢?
9、袅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
10、咏柳(南宋王十朋诗作)
11、东君于此钟情,妆点村村入画屏。
12、5、教师与幼儿试着再次朗诵,学会古代朗诵时的神态。(配乐)
13、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14、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从整体写高高的柳树如同碧玉妆饰而成。是说婀娜玉立的柳树像精美的碧玉装扮而成的妙龄少女,千丝万缕的枝条像少女盛装上垂挂下来的绿色丝带。用“碧玉”形容柳树的嫩绿碧翠,突出它的颜色美。
15、“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读者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16、tánghèzhīzhāng
17、叶底黄鹂音更好,隔溪烟雨醉时听。
18、全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19、如同碧玉装扮成的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在春风中婆娑起舞。这一片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就是这早春二月的风,温暖和煦,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丝丝柳叶,装点出锦绣大地。
20、《咏柳》的作者是贺知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