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燕歌行并序高适(精选文案70句)

一、燕歌行

1、文武双全,善骑射,好击剑,博览古今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曹操逝世后,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后曹丕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统治。

2、《燕歌行》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全篇大体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写出师。其中前四句说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后四句接写出征阵容。旌旗如云,鼓角齐鸣,一路上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开赴战地,为失利时狼狈情景作反衬。第二段八句写战斗经过。其中前四句写战初敌人来势凶猛,唐军伤亡惨重,后四句说至晚已兵少力竭,不得解围。第三段八句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期。末段四句,两句写战士在生还无望的处境下,已决心以身殉国;两句诗人感慨,对战士的悲惨命运深寄同情。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

3、你我相看雪白的战刀上血迹斑斑,自古尽忠死节岂能顾及功勋受赏。君不见沙场上尝尽征战苦的士兵;至今仍然怀念西汉时的李广将军。

4、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

5、摐(chuāng)金伐鼓:军中鸣金击鼓。榆关:山海关。逶迤:连绵不断。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北。此借指东北沿海一带。

6、燕歌行:乐府旧题。自曹丕的《燕歌行》以妇女秋思入题始,后人多学他用此曲调写作闺怨诗。

7、逶迤:蜿蜒不绝的样子。

8、军队擂击金鼓,浩浩荡荡开出山海关外,旌旗连锦不断飘扬在碣石山间。

9、羽书;(插有鸟羽的,军用的)紧急文书。

10、赐颜色:超过平常的厚赐礼遇。

11、牡丹的拒绝(节选)·张抗抗

12、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

13、松山,一个悲壮的名字·晓音

14、边风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15、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16、所以紧接着就写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17、天子给予特别丰厚奖赏。

18、第四幅画面:二十五到二十八句——效命死节图。

19、辛夷树下,执子之手·竺子

20、死节:为节义而死,此指国捐躯。

二、燕歌行并序高适

1、战士筋疲力尽不能解围。

2、羽书:插有羽毛的紧急军事文书。瀚海:大沙漠。猎火:狩猎时所举之火。狼山:阴山山脉西段,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此外借瀚海、狼山泛指当时战场。

3、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赐颜色。

4、金:指钲一类铜制打击乐器。

5、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

6、全诗以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第一段八句写出师,第二段八句写战败,第三段八句写被围,第四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各段之间,脉理绵密。

7、凄凉的声音伴随着刁斗。

8、半生死:意思是半生半死,伤亡惨重。

9、作者:高适,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10、《燕歌行》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全篇大体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写出师。其中前四句说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后四句接写出征阵容。旌旗如云,鼓角齐鸣,一路上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开赴战地,为失利时狼狈情景作反衬。第二段八句写战斗经过。其中前四句写战初敌人来势凶猛,唐军伤亡惨重,后四句说至晚已兵少力竭,不得解围。第三段八句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期。末段四句,两句写战士在生还无望的处境下,已决心以身殉国;两句诗人感慨,对战士的悲惨命运深寄同情。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

11、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仍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12、战士们互相观看,雪亮的战刀上染满了斑斑血迹;坚守节操,为国捐躯,岂是为了个人的名利功勋?

13、白日晼晼忽西倾。霜露惨凄涂阶庭。

14、龙腾盛世,霞光满天·陈骏

15、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

16、君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

17、翩翩:行动轻疾貌。飘动貌。连绵不断貌。

18、又引《乐府广题》说:“燕,地名也。言良人从役于燕,而为此曲。”《燕歌行》不见古辞,这个曲调可能就创始于曹丕。作品反映的是秦汉以来四百年间的历史现象,同时也是他所亲处的建安时期的社会现实。

19、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燕群辞归,天鹅南飞。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思虑冲冲,怀念故乡。君为何故,淹留他方。贱妾孤零零的空守闺房,忧愁的时候思念君子不能忘怀。

20、击鼓进军攻下了山海关,

三、燕歌行曹丕原文及翻译

1、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2、全诗处处隐伏着鲜明的对比。从贯串全篇的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与汉将的怙宠贪功,士兵辛苦久战、室家分离与汉将临战失职,纵情声色,都是鲜明的对比。而结尾提出李广,则又是古今对比。全篇“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二句为沈至”(《唐宋诗举要》引吴汝纶评语),这种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因而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3、《燕歌行》是曹丕的作品,其中的“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表现了思妇之情,《夜雨寄北》是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4、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5、至今仍在怀念飞将军李广。

6、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飖那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更何有!”相去,永无见期,“人生到此,天道宁论!”更那堪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

7、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

8、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9、原创美文(按作品音序排列)

10、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11、开元十五年(727),高適曾北上蓟门。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適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12、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13、高适●燕歌行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4、少妇在城南思念要断肠,

15、武将的羽檄传到了大漠,

16、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

17、曹丕的二首《燕歌行》为现存早的完整的七言诗。二首均写妇女思念远方做客的丈夫,抒情委婉,音节和谐流畅,为历代读者所重视。本诗对七言诗的形成有很大的贡献。

18、一盏茶的情怀——湛江市第二期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研修班培训感悟

19、单于;匈奴首领称号,也泛指北方少数民族首领。

20、思妇独守故乡悲苦地牵肠挂肚,征夫在边疆遥望家园空自回头。

四、燕歌行读音

1、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说是单于把战火燃到内蒙的狼山。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敌骑侵凌来势凶猛犹如风狂雨骤。战士在前线厮杀一半死来一半生,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2、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穆旦

3、郁陶思君未敢言,寄声浮云往不还。

4、将领受知遇之恩常轻敌,

5、草原的风南国的海·姚远

6、《燕歌行·并序》由高适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高适曾三次奉命出塞,所作边塞诗约二十余首,著名的是这首《燕歌行》。这首诗堪称盛唐边塞诗杰出的代表。诗的主旨是谴责在皇帝鼓励下的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士兵遭受了极大的痛苦,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诗人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士兵,讽刺和批判不恤士兵的将军。《燕歌行》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

7、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8、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

9、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司马迁

10、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上一篇上一篇:描写惊蛰节气的古诗四句七言诗(精选文案125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