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江诸人
1、很难想象这么短距离的行程,在过去长达六十六年的时间里,就只是被一湾窄窄的海峡所完全隔断,这种人为隔断,除了让中华民族多走了N多冤枉的弯路,又徒然增添了多少骨肉离愁、族群撕裂、社会误解甚至对立与仇恨?无论这种隔断的理由被自认为有多么高尚多么冠冕堂皇,站在今天这个历史时点上,制造这种隔断的人似乎都应该愧对这个本是同根生的民族吧?!这正如美国总统肯尼迪1963年6月25日在柏林墙演讲时所言:“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亦非,然而我们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不准他们离开”。
2、这很自然,世事从来如此——“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新亭对泣,泪和者众;奋袂振作,响应者寡。之所以泪和者众,其实众人原本就是想凑在一起哭一下而已,用哭泣将前情做个一步三回头式的、此恨绵无绝期式的了结,并非真正留恋、舍不得前情。显然,南渡晋臣,内心已无意收复沦陷于蛮夷铁蹄之下的故乡,仅仅是释怀而已,就是说,在大势面前认怂,但要认得有说法、有诗意、有板有眼,看上去很美。而像王导那样奋袂振作,大声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就显得太书生意气、太迂远不知通融了。
3、努力学习这件事,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是未曾中断的,国家的兴衰成败也并非由学生是否努力、考试是否严格直接决定,知识不可停滞,学习的方式与内容,比学习的辛苦程度,要重要的多。
4、那一段的中国社会,也经历了极为剧烈的变迁,甚至个人的求学之路都有两个方向,蒋先生为了“稳妥起见”,既参加了新式学堂的学习,又参加了科举。“郡试那段日子和浙江高等学堂的生活恍若隔世,静定的、雾样迷濛的中世纪生活,似乎在一夜之间就转变为汹涌的革命时代的漩涡”。
5、关于哥白尼的日心说(或称为地动说),其意义在于,我们将相信被数理理性证明的结论,即使这些结论和我们一贯”常识“完全相悖,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于技术性的发现,而修正思想根源中的错误。
6、他当着众人的面为什么不让喜悦形诸脸色,不让高兴诉诸语言呢?一个政治家必须用理智克制自己的情感,让自己的言行都在理性的规约之下,不使自己成为情感冲动的奴隶,否则,忧则大哭,喜则大笑,怎么能在关键时刻“镇安朝野”呢?
7、马先生是特别有岁月感的一个人,他还说过愿意用所有的收藏,把自己换回到二十岁刚出头那会的小伙子。在封页上,马先生引用了刘禹锡的两句诗,“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
8、是快意的游览,便像羽翮初满的雏凤,乘着灵风,踏着彩云,往濛濛的长空飞去。他胁下只觉的一股轻松,到处有竹实,有醴泉,他的世界是清鲜,是自由,是无垠的希望,和薛雷的云雀一般。
9、八十年代初,他讨论渐进的英国“议会改革”;八十年代中后期,他研究英国追求新闻出版自由的“无印花之战”与“大宪章”;九十年代,他开始关注“现代化”问题及可能随之而来的困境;在新世纪,钱老师初又由“文明的冲突”展开到中东地区历史的研究;二〇〇五年前后,他对于历史上国家崛起的一系列研究,反过来引领的当时热门的社会文化话题。他个人也作为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主创之被大众所熟知。
10、塞尚:面对塞尚的伟大,却不能不使人产生一种类似恐惧的感觉;仿佛你进入了一个玄妙的世界—它硕大无比、丰富异常、森严可畏,还有那么一些似乎不可高攀的高峰。给他当过模特的安东·瓦拉贝,在1866年10月2日给左拉的信中写道,“每当他(塞尚)给他的某个朋友画像时,他都好像是为了某种说不出来的委屈而像那个人进行报复似的“。《浴女们》似乎就是一股梦魂和气浪的滚滚洪流,这些形象都是接近音乐更甚于接近建筑。
11、郭林宗到底是喜欢城府深的黄叔度,还是喜欢城府浅的袁奉高呢?从与黄、袁相处的久暂来看,他似乎更喜欢黄叔度,从他在别处推崇袁氏的言论看,他也同样敬重和喜欢袁奉高。
12、但关于这种伤感之情,除了“扎心了”之外,其实,我们也还可以这样描述——
13、作者是知名的海外明朝社会与文化史的专家,哈佛的哲学博士,也曾任斯坦福、牛津的历史系任教授。
14、风渐渐尖峭了,云渐渐恶毒了,铅铁的穹窿在他背上压逼着,太阳也不见了,他在风雨雷电中挣扎,血污的翎羽在空中缤纷的旋舞,他长号,他哀呼,唱的越急切,节奏越神奇,后声嘶力竭,他卸下了生命,他的挫败是胜利的挫败,神圣的挫败。他死了,他在人类的记忆里永远留下了一道不可逼视的白光;他的音乐,或沉雄,或悲壮,或凄凉,或激越,永远、永远在时间里颤抖着。
15、而在魏晋时期,那些清谈大家,一半是政治白痴,另一半从留下的文字和史料看,对政治要么没有兴趣,要么没有天赋。不热衷于清谈的更多的世家弟子,或者一无是处,不载史籍,或者热衷于更奇怪的事物,比如斗富的石崇和王恺。
16、作者叶兆言,小说家,也是南京人,在南京读书,有这么一本《南京传》存世,算是不枉为南京人了。
17、这本书算是一本政治学的入门著作,讲述了人们如何在政治生活中互动,公共事务应该以什么规则运行,中心问题是,“政治权力如何产生、如何发展、如何具有理性,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怎样被分割、分配及代表“,还有如何传递等严肃的学术问题。
18、而三十五岁以后的杜甫:
19、那时的荷兰正是黄金时代,笛卡尔从法国流亡到阿姆斯特丹,惊奇于当地的“无奇不有”,问道:这世上还有哪个地方比这座城市更能让人如愿?
20、作者并没有直接写伏滔如何受宠若惊,也没有直接描写他受宠后的心境,而是通过他匆匆回家的细节,通过他对小儿的言谈,来表现人物的个性与心理,来让读者想象人物的口吻和神态。
二、过江诸人注音版
1、《晋书·谢安传》载,棋局刚终,谢安“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这几句话写出了他对胜利的本能反应。
2、你看他“意色举止,不异于常”,敌寇方张之时他毫无惧色,强敌溃败之后又全无喜容,时时都不失镇定自若的大将风度,难怪时人都那么仰慕其“高量”了。
3、平时谈笑风生而此时乱作一团的“诸公”都把眼光投向了谢太傅,只见他“貌闲意说(通‘悦’),犹去不止”。在波浪掀天的大海他胜似闲庭信步,岂止没有回头的意思,还让小舟不停地向海中划去。
4、武城侯周顗在中间坐着,叹道:“风景跟往昔一样,江山却换了主人。”大家听了都相视流泪。
5、书不读秦汉以下,志常在老庄之间
6、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周顗)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7、自然,我的这句话,不抵人家那一句更能吸引人。
8、西晋一朝,没有出现任何政治家,无论皇族还是世族。东晋也不多,在历史上站得住脚的,只有王导和谢安两位。这也就是后人所谓清谈误国的依据,认为清谈的风气使得当时社会上杰出的人才,大多数沉迷于此,不务正业,导致政治黑暗,终天下大乱。
9、许先生以宏阔的视野,重新叙述了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脉络,从“远古的中国“,”中国的中国“,以至”东亚的中国“,进而到”世界的中国“。
10、算平戎,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
11、译文:捣衣石的表面因年长日久的使用,早已光洁平滑,杵声协调、齐整。捣完制成衣服给丈夫寄去,可是在题写姓名、附就家信时却止不住涕泣连连。
12、渡江来到江南的士大夫们,每到风和日丽的日子,总会来到新亭,在草地上宴饮。周伯仁在宴会上哀叹说:“风景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江山不一样了。”大家听后都相对流泪。只有丞相王导沉着脸说:“大家应当齐心协力辅佐朝廷,恢复中原,怎么能像楚囚那样相对而哭呢?”
13、只用“愀然变色”四字写其神态,只用短短三句对话写其内心,一个老辣政治家的形象便跃然纸上——遇事不滥用感情,处世则沉稳刚毅。
14、无尽的风光都已消逝,两任妻子先后离去,然后是儿子的死——终,伦勃朗破产了,卖掉了仅剩的全部家当:床垫、衣橱、一张桌子,五幅绘画,靠政府的救济款,度过了人生的后三年。
15、今年在南京颇住了一段时间,就读了这六朝故地的千年往事,才发现自己对她的陌生。
16、刘拓先生是北大的考古学博士,在公共媒体上也很活跃,曾在伊拉克考察古迹时被误抓,我由此关注他,收获很多。今年十月份,他在探访四川阿坝甲扎尔甲洞窟壁画时,不幸遇难,令人十分痛心惋惜,只能读他的书,略表纪念。
17、chǔqiúxiāngduì
18、陈春成是位年轻人,在福建出生,现居泉州。在这本书出版以前,并不为人熟知,据说在泉州动物园工作,他本身可能比他的文字还要神秘。而他的文字不仅神秘而且神奇,能“精确地形容出草叶的脉络,流水的纹理,夜半林中的声响,月出时湖面一瞬间的闪光,露水如何滴落,草茎如何弯曲又弹起”(《传彩笔》)。
19、在疫情之前,有机会在各地看过伦勃朗不少的画作,尤其是他的自画像,那些神秘光影,被伦勃朗描绘在自己的面庞上,抵抗残暴的岁月,早年自画像中的笔触柔和细腻,到了晚年随着年岁变成了潦草斑驳,还刻意添加了自嘲的笑容,想是看淡了人生的起伏。
20、史家对谢安“矫情镇物”颇有微词,古今政治家有几个不“矫情”的呢?有些政客还无情可“矫”,有些政客还是作秀高手,有些政客更是善于伪装的衣冠禽兽。相比之下,谢安要算是智高情重的杰出政治家。
三、过江诸人每至美日
1、例句:而我已不是那个看着人死还会凄入肝脾,吞声战栗的月儿了。
2、如果这声“先生”,意味着大陆台湾从此开始走向合体,中国从此拥抱浩瀚太平洋,我愿意从此满仓中国。
3、朴正民TimothyBrook
4、王导,字茂弘,小字赤龙、阿龙。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王导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早年便与琅玡王即后为晋元帝的司马睿友善,后建议其移镇建邺,又为他联络南方士族,安抚南渡北方士族。与其从兄王敦一内一外,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
5、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玄德听罢,蓦然想起在吴繁华之事,不觉凄然泪下。”
6、不过,即使意识到了处境的险恶,他还是那样从容冷静:“公徐云:‘如此,将无归?’”“将无”是魏晋人的口语,表示委婉商量的语气。他用徐缓的语调对大家说:“现在这种情况,我看还是回去吧?”谢安此时成了“诸人”的核心和依靠,一听到他说“将无归”,“众人”好像死里逃生似的长吁了一口气,立即“承响而回”。
7、从这段谈话中,不难想象他在儿子面前是如何绘声绘色,如何手舞足蹈,也不难想象听到皇帝问到自己时,他内心是如何激动狂喜;更不难想象他回家路上,想与家人分享受宠喜讯是如何急不可耐!
8、这里是楚威王的金陵邑,吴主孙权的建康城,东晋“过江诸人“的伤心之地,出过三位后主:陈后主陈书宝、吴后主孙皓、南唐后主李煜;唐代颜真卿、画《五牛图》的韩滉、王昌龄都在南京做过地方长官,李白关于南京的诗歌竟然有七十多篇;
9、作者的这本小书,本来是写给外国人看的,所以作者拿了荷兰画家做招牌,用维米尔画中很多的元素做引子:代尔夫特的一角,隐约描绘了VOC—荷属东印度的公司—的仓库大楼;作为模特的优雅女子们,戴着时髦的海狸帽子;品类丰富的景物水果,衬托于白墙之前。
10、福柯在演讲中对画作的很多评论与观点,随着美术史的不断普及,即使在普通观者看来,也已经不那么陌生高深,但是这种跨领域、越时代的一位大师对另外一位大师的评价,还是充满了无尽的吸引力,是在用一种独特的目光打量经典。
11、过江诸人,每至每日翻译渡过长江的各位人士,每遇到美好的日子“克复神州”的“克”是:终的意思
12、这几句刻画谢安沉着的个性可谓力透纸背。在军情如火的当儿还有心思与人围棋,已显出他的从容不迫,淮上大军前锋送来了军情报告,看后竟然“默然无言”,照样接着与对手下棋,可见他的沉着冷静。旁边观棋的看客按捺不住问“淮上利害”,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小儿辈大破贼”,似乎这是一次不足挂齿的小战役,胜败都无关大局。
13、很多年前,读他写的《读本》,也没有读懂,甚者都没有读完,从这个意义上说,可能自己还是进步了的,但毕竟我们只能学习到我们可以学习到的。
14、鲁迅先生在《忆刘半农君》中将陈独秀、胡适和刘半农三人做过一次有趣的比较,他说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武器仓库,陈独秀在武库外竖一面大旗,旗上写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库房却是大门洞开,里面有几支枪几把刀一目了然,别人根本用不着提防;胡适的库房门是紧闭着的,门上还贴了一张纸条说“内无武器,请勿疑虑”,使见者难知虚实;刘半农则让人不觉得他有“武库”,他就像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一眼就能见出他的深浅来。陈、胡叫人佩服,而半农则让人亲近。
15、《世说新语》专设《雅量》门,魏晋士人似乎将“量”置于“清”之上——器量狭小虽清何益?器量深广虽浊何妨?
16、他说“我对那些伟大作品的每一次阅读,都会被他们带走。我就像是一个胆怯地孩子,小心翼翼地抓住它们的衣角,模仿着他们的步伐,在时间的长河里缓缓走去,那是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17、70年前的那次本可以改变整个中国未来走向的国共握手,使用的就是“先生”称谓。1945年8月14日,抗战胜利在即,蒋介石在重庆给远在延安的写下这封电报:
18、伏滔被皇帝眷顾后的神情意态,只用寥寥五十多字的短文,便勾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19、黄叔度和袁奉高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性格类型,真可谓尺有所短而寸有所长,他们有差异但无优劣。
20、听了周顗的感慨,看到大家的悲伤,王导马上把脸一沉,厉声厉色地对大家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在这国运艰难的时刻,应当齐心合力报效刚刚建立的朝廷,鼓起收复中原失地的勇气,怎么能像囚徒似的相对垂泪一筹莫展呢?“楚囚”本指春秋时被俘到晋国的楚国人钟仪,后用来泛指被囚禁的人,这里比喻处境窘迫又无计可施的东晋士族。
四、过江诸人翻译
1、译文:渡江来到江南的士大夫们,每到风和日丽的日子,总会想要来到新亭,在草地上宴饮。周伯仁在宴会上哀叹说:“风景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江山不一样了。”大家听后都相对流泪。只有丞相王导沉着脸说:“大家应当齐心协力辅佐朝廷,恢复中原,怎么变得像楚囚那样相对而哭呢?”原文: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过江诸人》是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刘义庆的一篇散文,出自《世说新语·言语第三十一》。文中通过记叙士大夫们在新亭宴饮时的对话,反映了南渡之后,东晋士族官僚的没落情绪。
2、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封临川王,刘裕对其恩遇有加。公元424年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刚登基便先后杀了徐羡之、傅亮、谢晦等拥立功臣。宋文帝性情猜忌狠辣,因为担心自己重蹈少帝被弑的悲剧,严格控制并杀戮了大量功臣和宗室成员,这其中就包括名将檀道济。
3、渡江来到江南的士大夫们,每到风和日丽的日子,总会想要来到新亭,在草地上宴饮。周伯仁在宴会上哀叹说:“风景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江山不一样了。”大家听后都相对流泪。只有丞相王导沉着脸说:“大家应当齐心协力辅佐朝廷,恢复中原,怎么变得像楚囚那样相对而哭呢?”
4、书中有很多闪光的观点,比如大学应该是对“例外”而不是“范例”的寻找;长期的历史视角,应该是将当下普通化,而不是觉得历史上的一切都在为今天的成就做准备。但是其中也有一些我在我看来很荒谬甚至不解的观点,比如原书中第75页中对“红二代”与腐败的论述。
5、本文就是描写在一次聚会上,王导与周顗诸人面对同一风景各自不同的情感反应。
6、《世说新语》的编纂成书固然与刘宋家族对魏晋风流的喜好和社会各层人士对魏晋风流的追慕有关,然而刘义庆之所以对魏晋士人情有独钟化大气力与其门客共襄盛举还有他个人身世的内在原因。
7、有一段文字,真挚优美:
8、作者先写足天气的风云突变,以及“孙、王诸人”在突变中的慌乱,再托出谢安此刻的神态反应,“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王”通“旺”字,“方王”句是说谢安正在兴头上,在洪波涌起的海涛中悠然吟啸不语,神态是那样陶醉、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