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元宵节的古诗
1、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元夕无月》作者:丘逢甲
2、《正月十五夜灯》唐张祜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3、小桃枝上春风早,初试薄罗衣。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
4、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5、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6、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7、月傍苑楼灯影暗,风传阁道马蹄回。
8、冷雨元宵无月,古碑疏影双清。伍山高阁紫阳行,顾望钱塘胜景。《西江月·元宵》作者:阿听007
9、何人帕坠鲛绡。有玉凤、金鸾绣雕。
10、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
11、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为什么称“元宵节”呢?因为正月即是农历的元月,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古人称夜为“宵”,故而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晚上,人们要点起无数盏彩灯,同时燃放烟花礼炮,猜着灯谜、吃着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元宵节燃灯的习俗汉代就有了,而到了唐代,赏灯的活动就很兴盛了,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代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描绘道:“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12、满城灯火,满街游人,火树银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图不在写景,而是为了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的与众不同。此词描绘出元宵佳节通宵灯火的热闹场景,梁启超谓“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认为此词有寄托,可谓知音。
13、目下欢娱,眼前烦恼,只在今宵。
14、开篇明义,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我国源远流长的诗词文化长河中,有不少描写元宵节的作品。
15、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16、《上元夜》唐崔液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17、《汴京元夕》明李梦阳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10《元宵》明唐寅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以上供参考。
18、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词牌名解释《生查子》,词牌名,“查”读音为“zhā”。《生查子》初是唐代的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陌上桑》、《绿罗裙》,敦煌曲子词也用这个调子。根据历代词话记载,唐代韦应物曾写有这首词,可惜散迭。
19、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20、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二、关于春节的古诗
1、这些诗句正是写元宵节灯会的情景,苏味道诗中的“花”正是被装扮成节日彩灯的花灯。元宵节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是恋爱中的情侣约会的良好时机。
2、王磐《古蟾宫·元宵》: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
3、群品欣欣增气色,太平依旧独闲身。
4、"对联大王"写春联,清爽!
5、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元宵月正圆》闽南歌谣
6、炎荒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
7、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元宵》(明)唐寅
8、万点灯光,羞照舞钿歌箔。
9、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
10、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京都元夕》作者:元好问
11、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
12、此夜欢游白昼同,六街车马度春风。
13、诗歌重叠方式运用于全章的,在《诗经·国风》中比比皆是,每章字句大同小异,或易词申意,或重章叠句,如《郑风·褰裳》:
14、翻译:在色彩华丽的灯光里,夫妻举办芳宴玩乐庆祝,精致的灯具下,年轻人显得更加光鲜艳丽。灯光绚丽的色彩遥遥看来好像分开了大地,繁多的灯火远远的点缀着天际。连接天河的灯光烟火好像是星星坠落下来,靠着高楼的灯似乎月亮悬挂空中。还有美丽女子的美好笑容映照在九枝的火光下。
15、上界天宫按此行,五云深处有箫笙。
16、冰弦写怨更多情,骚人恨,枉赋芳兰幽芷。春思远,谁叹赏、国香风味。相将共、岁寒伴侣,小窗净、沉烟熏翠袂。幽梦觉,涓涓清露,一枝灯影里。
17、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18、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
19、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匆匆,很快成为记忆。如果说上片是回忆去年元宵节的话,下片就是在写今年的元宵节了。词的下片,词人笔锋一转,把主人公的情思从回忆中拉了回来。
20、岁岁闹元宵,轰天锣鼓敲。烟花分外美,民俗实堪骄。琴瑟伴歌舞,佳人摆细腰。万疆安泰日,户户醉酕醄。《庆元宵》作者:东方骏
三、关于元宵节的古诗三年级
1、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2、那里有闹红尘香车宝马?祗不过送黄昏古木寒鸦。
3、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
4、灵鳌,擎彩岫,冰轮远驾,初上祥云。
5、关于元宵节的起源,民间有许多传说。一种传说为:天上的天鹅不幸被猎人射伤坠落人间。玉帝欲替天鹅报仇,便在农历正月十五日派天兵天将下凡,想把人畜全部烧死。有一个好心的神仙不忍心,冒着生命危险,告诉了百姓。人们在农历正月十五前后,户户挂红灯,放烟花爆竹,装出人间已经起火的样子,骗过了玉帝,才避免了一场灾难。另一种传说为:汉武帝时期,宫女元宵因农历正月十五不能在父母面前尽孝,欲投井自杀。东方朔为成全宫女,散布农历正月十六火神君奉玉帝旨意,要火烧长安的消息。汉武帝问东方朔有没有解决办法,东方朔说火神君爱吃汤圆,看红灯,所以如果皇帝、后妃、文武百官上街观灯火,便可以避灾。于是,元宵终于有机会回家与家人团聚了。
6、从兹庆,都愈赓载,千岁乐昌辰。
7、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沈吟各自知。
8、碧澹山姿,暮寒愁沁歌眉浅。障泥南陌润轻酥,灯火深深院。入夜笙歌渐暖。彩旗翻、宜男舞遍。恣游不怕,素袜尘生,行裙红溅。
9、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10、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正月十五夜灯》作者:张祜
11、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
12、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13、火树银花元夕夜,彩灯万盏熠霞流。龙溪笑语连天际,凤垸欢歌满埠头。华夏巍巍萦紫气,尧乡荡荡灿红楼。良辰美景多宏愿,圆月昭昭照九州。《壬辰元宵夜咏》作者:伯永
14、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15、香苒苒,梦依依。天涯寒尽减春衣。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
16、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17、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周邦彦《解语花·上元》关于元宵节的古诗《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十五夜观灯》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上元夜》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关于元宵节的古诗词如下:
18、明月满街流水远,华灯入望众星高。
19、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20、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四、关于元宵节的古诗四句
1、文义循序递进、回旋往复的音节对于简朴的歌词有增强表情的功用。
2、《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3、叠玉千丝似鬼工,剪罗万眼人力穷。
4、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5、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