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曹操蒿里行创作背景(精选文案143句)

一、曹操蒿里行

1、生民百遗一⒀,念之断人肠。

2、魏晋文学·竹林七贤嵇康《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中华经典

3、魏晋文学·竹林七贤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中华经典

4、这个要用历史的角度问题来看,曹操是历史名人,不可以用好坏来衡量的,他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谋略家。现在的电视剧,改编了原有的历史记载,主要刻化出刘备等人,为正义的代表,而把曹操刻化出一个阴险狡诈之人,其实电视只是虚构人物故事。实际上曹操有才有能,只是疑心比较重,而错杀好多将才,因此有些人把他划为一个残暴的坏人。

5、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因为,东汉末年,董卓篡取了政权,关东各州郡将领兴兵联合讨伐董卓。但联军内部又因争权夺利而互相残杀。战乱连年不断,造成人民大量死亡,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这两句诗就是描写这一惨状的。“白骨露于野”说明死者众多,遍野都是死人的骸骨;“千里无鸡鸣”说明广大的中原地带一片荒凉,这里的人不是死了,就是逃走了。这是对残酷内战的控诉。

6、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7、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8、“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里曹操写的就是当时乱世中人民的痛苦和无奈,充满了百姓的悲悯。曹操说“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确实是他起兵的出发点。

9、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早晨的露水,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

10、实习编辑|王娟责任编辑|袁小敏

11、袁术在淮南称帝号,袁绍谋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玺。

12、《蒿里行》是汉末文学家曹操的诗作。此诗是借乐府旧题写时事,内容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难,堪称“汉末实录”的“诗史”。

13、公元189年(东汉中平六年),曹操独自引领三千人马在荥阳迎战了董卓部将徐荣,战败。不久,讨伐董卓的联军由于各自的争势夺利,四分五裂,互相残杀起来,其中主要的就有袁绍、韩馥、公孙瓒等部,从此开始了汉末的军阀混战。此诗即是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反映。

14、由于战争连续不断,士兵长期脱不下战衣,铠甲上生满了虮虱,众多的百姓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

15、贵州省教育厅政务新媒体“贵州教育发布”

16、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17、嗣:后来。还:同“旋”,不久。自相戕(qiāng):自相残杀。当时盟军中的袁绍、公孙瓒等发生了内部的攻杀。

18、shēngmínbǎiyíyī,niànzhīduànréncháng。

19、福利:关注回复关键字“电子书”,获取1000本电子书。

20、⑴蒿里行: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相和曲》,本为当时人们送葬所唱的挽歌,曹操借以写时事。蒿里,指死人所处之地。

二、曹操蒿里行创作背景

1、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2、jūnhélìbúqí,chóuchúéryànháng。

3、魏晋文学·王羲之《兰亭集序》丨中华经典

4、蒿里行曹操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念之断人肠.此诗是借乐府旧题写时事,内容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难,堪称“汉末实录”的“诗史”.诗人运用民歌的形式,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不仅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全诗风格质朴,沉郁悲壮,体现了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豪迈气魄和忧患意识,诗中集典故、事例、描述于一身,既形象具体,又内蕴深厚,体现了曹操的独特文风.

5、咸阳:这里用地方指代人,指被劫持的汉献帝。

6、欢饮畅谈,重温那往日的恩情。

7、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8、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9、越来觉得诗歌很神奇,短短一首诗,就能传达出几万字、十几万字的传记、评论都表达不出来的意境,真不愧是传统文化的明珠。

10、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11、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有一人能活,想到这里不免让人肝肠寸断。

12、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愁长久难以散去。

13、魏晋文学·陶渊明《归园田居》丨中华经典

14、执行主编|罗莎编审|项蕾

15、月光如此明亮,星光也显得暗淡了,一群乌鸦向南飞去。

16、这是一首记事诗,作者用简洁、悲怆的字句写出了东汉末年董卓之乱之后的战争以及由此造成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憎恶和对战乱中人民的同情。

17、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18、麋鹿找到了艾蒿,就会相呼相鸣。

19、只因为你的缘故啊,让我思念到如今。

20、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三、曹操蒿里行朗读

1、✦初期:本来期望。✦盟津:即孟津(今河南孟县南)。相传周武王伐纣时曾在此大会八百诸侯,此处借指本来期望关东诸将也能像武王伐纣会合的八百诸侯那样同心协力。✦乃心:其心,指上文“义士”之心。✦咸阳:秦时的都城,此借指长安,当时献帝被挟持到长安。

2、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杏儿朗读诗词

3、投稿信箱:1871084747@qq.com

4、所以说,曹操的这首“蒿里行”实际上不是诗题,而是相当于宋词的“词牌”,曹操是模仿这种体裁,可能是考虑到他写的这些内容,是和人的死亡有关系,就选择了这个名字。

5、特点:其重要的诗作多为政治抒情诗,善将叙事、描写和抒情融为一体,具有鲜明的抒情性和时代感。形式自由,语言质朴自然,兼有浓郁的民哥情味。诗的境界开阔,气象雄浑。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作为一个乱世英雄,他鞍马间为文,将时局的混乱动荡,自己戎马倥偬的经历,削平诸侯、统一天下一步雄心及人生短促、功业难成的慨叹,都交织在诗歌之中,形成了他古直悲凉、慷慨沉雄的艺术风格。

6、淮南句:指袁绍的异母弟袁术于公元197年(建安二年)在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自立为帝。

7、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8、铠甲句:由于长年战争,战士们不脱战服,铠甲上都生了虱子。铠甲,古代的护身战服。铠,就是甲。虮,虱卵。

9、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10、结果各有打算,力不齐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

11、“势利”四句,扣紧“势利”二字,写尽诸将的自私心理。“铠甲”以下四句写战争给军民带来深重的苦难,概括而形象,“生民”二句直抒胸怀,怜世悯人热肠自见,使本诗更具思想深度。

12、力不齐:指讨伐董卓的诸州郡将领各有打算,力量不集中。齐:一致。

13、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14、曹操的《蒿里行》是借旧题写时事,内容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难,堪称“汉末实录”的“诗史”。

15、诗人运用民歌的形式,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不仅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16、我要是有了嘉宾,一定要鼓瑟吹笙。

17、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18、首先,曹操是不太可能迎合世人而作假的,他一直都是因为坦荡(赤裸裸)和不做假而被人骂,他的名言是不可务虚名而处实祸。

19、关东的仗义之士都起兵讨伐那些凶残的人。初约会各路将领订盟,同心讨伐长安董卓。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汇合以后,因为各有自己的打算,力不齐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势利二字引起了诸路军的争夺,随后各路军队之间就自相残杀起来。袁绍的堂弟袁术在淮南称帝号,袁绍谋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玺。由于战争连续不断,士兵长期脱不下战衣,铠甲上生满了虮虱,众多的百姓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

20、找客服帮你吧。我是用的新浪有借,有一次也是想取消,都是直接找客服他帮我解决的,客服小姐姐们真的的温柔又强大,啥事好像都能够搞定,服务的到位。

四、曹操蒿里行全文及译文

1、这首诗被后人称为汉末的实录,是一首反映现实的史诗。它反映了各路军阀以讨伐董卓为名而拥兵自重,争权夺利,自相残杀,形成新的割据局面,从而给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

2、此诗是借乐府旧题写时事,内容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难,堪称“汉末实录”的“诗史”。

3、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

4、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

5、教员也有很多气势磅礴的诗词,比如著名的《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6、义士:这里指起兵讨伐董卓的将领。

7、生民百遗念之断人肠。

8、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念之断人肠。《蒿里行》是汉乐府旧题,为古代的挽歌,汉乐府古辞尚存,见于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的《相和歌辞·相和曲》。曹操的《蒿里行》是借旧题写时事,内容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难,堪称“汉末实录”的“诗史”。

9、连年的征战,使得将士长期不得解甲,身上长满了虮子、虱子,而无辜的百姓却受兵燹之害而大批死亡,满山遍野堆满了白骨,千里之地寂无人烟,连鸡鸣之声也听不到了,正是满目疮痍,一片荒凉凄惨的景象,令人目不忍睹。后诗人感叹道:在战乱中幸存的人百不馀自己想到这些惨痛的事实,简直肝肠欲裂,悲痛万分。诗人的感情达到高潮,全诗便在悲怆愤懑的情调中戛然而止。

10、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党羽。

11、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

12、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13、这首诗诗人运用民歌的形式,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不仅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全诗风格质朴,沉郁悲壮,体现了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豪迈气魄和忧患意识,诗中集典故、事例、描述于一身,既形象具体,又内蕴深厚,体现了曹操的独特文风。

14、蒿内线的曹操关东义,兴兵讨群雄。联赛初期,天津,是心在咸阳。军合力不均匀,犹豫不决,雁行。势利的人争,的继承人自相关性强。淮南哥哥称号,刻玺于北方。护甲原料NIT虱,万姓死亡。在该领域的白骨暴露,数千公里无鸡鸣。生民??百肠道破碎的人的概念中幸存下来。?主题。曹操I,劳伦斯,在这首诗中,曹操与写作技巧来表达自己的政治野心。

15、⑺踌躇:犹豫不前。雁行(háng):飞雁的行列,形容诸军列阵后观望不前的样子。此句倒装,正常语序当为“雁行而踌躇”。

16、张志庆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

17、本文来源于:古诗文赏析gswsx.cn

18、这首《蒿里行》与昨天的《薤露行》是姊妹篇,描写了东汉末年的一段历史。

19、流沙河在讲解时提到曹操的两个形象,一个是我们在电影、戏剧、电视剧里看见的“奸雄”,另一个是通过历史的记载、通过他自己创作的诗歌,所反映出来的“英雄”。

20、魏晋文学·陶渊明集《桃花源记》|中华经典

五、曹操蒿里行名句

1、蒿里行曹操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念之断人肠。此诗是借乐府旧题写时事,内容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难,堪称“汉末实录”的“诗史”。诗人运用民歌的形式,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不仅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全诗风格质朴,沉郁悲壮,体现了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豪迈气魄和忧患意识,诗中集典故、事例、描述于一身,既形象具体,又内蕴深厚,体现了曹操的独特文风。

2、《蒿里行》是汉末文学家曹操的诗作。此诗是借乐府旧题写时事,内容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难,堪称“汉末实录”的“诗史”。诗人运用民歌的形式,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不仅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全诗风格质朴,沉郁悲壮,体现了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豪迈气魄和忧患意识,诗中集典故、事例、描述于一身,既形象具体,又内蕴深厚,体现了曹操的独特文风。

3、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

4、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5、生民:百姓。遗:剩下。

6、⑶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党羽。

7、guāndōngyǒuyìshì,xìngbīngtǎoqúnxiōng。

8、受赐圭瓒,秬鬯彤弓,卢弓矢千,虎贲三百。

9、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念之断人肠。

10、挽歌有两大类,供贵族唱的一大类叫“北邙”,供平民唱的叫“蒿里”,各有一定的调式。

11、“蒿里行”是当时流行的一种挽歌,就是送葬的歌。为什么送葬的歌叫“挽歌”呢?

12、有才识的人啊,是我深深的牵挂。

13、✦蒿里行: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相和曲》,本为当时人们送葬所唱的挽歌,曹操借以写时事。蒿里,指死人所处之地。✦关东:函谷关(今河南灵宝西南)以东。✦义士:指起兵讨伐董卓的诸州郡将领。✦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党羽。

14、本来期望各路将领在孟津会合,同心讨伐长安董卓。

15、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16、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17、关东的诸州郡将领,都起兵讨伐董卓及其党羽这些残暴的人。

18、“蒿里”是泰山旁边的一座小山,古代传说中人死以后鬼魂集中的地方,类似于后世的“阴间”和丰都“鬼城”。

19、⑾铠甲句:由于长年战争,战士们不脱战服,铠甲上都生了虱子。铠甲,古代的护身战服,金属制成的叫铠,皮革制成的叫甲。虮,虱卵。此句以下描写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给社会造成的巨大破坏。

20、“铠甲生虮虱”以下六句,写战争给士兵和百姓带来的灾难和作者的感慨。“铠甲生虮虱”写战乱之长,士兵连年征战,人不解甲,马不卸鞍,其苦可知;“万姓以死亡”写人民在战乱中死丧殆尽,可见战祸之烈。“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用简括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战乱中的凄凉悲惨的图画。从视觉感受上说,弥望中,纵横于野的白骨,是那样惨白;从听觉感受上说,茫茫大地死一样沉寂,没有一点生命的气息,鸡鸣狗吠,这些寻常的庄户声气都不闻于耳了。作者收视反听,自然要痛断肝肠了。

六、曹操蒿里行

1、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2、这也是我一直很喜欢曹诗的原因,那种气象和胸怀是别人模仿不来的。教员也很喜欢曹操,大概在文治武功和诗歌文采等方面都惺惺相惜之感吧。

3、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汇合以后,因为各有自己的打算,力不齐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

4、刻玺句:指公元191年(初平二年)袁绍谋废献帝,想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并刻制印玺。玺,印,秦以后专指皇帝用的印章。

5、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⑻。

6、那皎洁的月亮呦,何时可以摘取呢?

7、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谥号武皇帝(魏武帝),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8、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9、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10、《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1、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12、威服诸侯,师之所尊。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13、应该不行吧,你可以试试新浪有借,它模式还挺多的,现金贷也ok,而且条件很少,额度高,值得一试!

14、⒀生民:百姓。遗:剩下。

15、这几天满眼都是俄罗斯、乌克兰、车臣的战争信息和画面,这种情况下我们来读一首曹操描写战争残酷性的《蒿里行》。

16、“军合”以下六句一转,写关东诸将各怀异心,不免导致争权夺利的混战。“踟躇”句以“雁行”喻诸军貌合神离,尤其生动。

17、军合力不齐⑹,踌躇而雁行⑺。

18、来吧朋友!越过那田间小道,别管他阡陌纵横。有劳你枉驾前来,让我们永远相依。

19、全诗风格质朴,沉郁悲壮,体现了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豪迈气魄和忧患意识,诗中集典故、事例、描述于一身,既形象具体,又内蕴深厚,体现了曹操的独特文风。

20、权势、财利引起了诸路军的.争夺,随后各路军队之间就自相残杀起来。

1、⑸乃心:其心,指上文“义士”之心。咸阳:秦时的都城,此借指长安,当时献帝被挟持到长安。

2、chūqīhuìméngjīn,nǎixīnzàixiányáng。

3、shìlìshǐrénzhēng,sìháizìxiàngqiāng。

4、以上内容部分摘选自《流沙河古诗十九首》一书,讲挺好,安利。

5、kǎijiǎshēngjǐshī,wànxìngyǐsǐwáng。

6、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7、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8、没错,在“地狱”这个概念发明之前古人的灵魂是在泰山脚下。

9、三篇作品的异同如下:曹操的《蒿里行》是以自己悲悯的眼光,看待世事的沉浮和黎民的悲苦;曹丕的《燕歌行》是以独守空房的已夫之妇的哀怨来表达对世道荒乱无情的怨诉;曹植的《白马篇》通过对游侠快意恩仇的描写来表达自己欲扫清世间不平处的内心愿望。三者均是曹氏所作,都体现了一种对世事的态度,但三篇文章各自体现出曹氏父子的胸襟、意趣以及思想的不同之处。一个广博,一个细腻,一个不羁,正是这种人物性格造就了三篇文章各自的神采。

10、蒿里行作者:曹操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念之断人肠。

11、曹操是东汉人。曹操出身沛国谯郡,生在东汉死在东汉。其实三国时代没必要和东汉末分的那么清楚,其实东汉末年也是三国的一个组成部分。

12、魏晋文学·李密《陈情表》|中华经典

13、B,曹操是东汉末年人。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14、本诗反映了东汉末年动乱的社会现象,表现了对割据势力的痛恨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蒿里行》是汉末文学家曹操的诗作。此诗是借乐府旧题写时事,内容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难,堪称“汉末实录”的“诗史”。诗人运用民歌的形式,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不仅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15、“蒿里行”的这个“行”,不是走路的意思,而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叫“歌行体”,它可供演唱,容易普及。

16、⑽刻玺句:指初平二年(191)袁绍谋废献帝,想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并刻制印玺。玺,印,秦以后专指皇帝用的印章。

17、犹奉事殷,论叙其美。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18、淮南弟称号⑼,刻玺于北方⑽。

19、是词牌名。意思是一种年命无常之感,及时行乐之情。是词牌名。意思是一种年命无常之感,及时行乐之情。

20、李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1、这首乐府诗里记载了三件事情,一是诸侯会盟讨伐董卓,二是袁术称帝,群雄讨伐,三是东汉末年百姓生活的真实状况。“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念之断人肠。”意思就是,由于长期的战争,士兵的铠甲中都长满了虱子,由于天灾人祸,老百姓大量死亡,一百个里面才有一个活下来,大量的白骨抛露野外,行走千里才能看到人烟,极其惨烈!

2、又如“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等语描写联军将领的各怀私心,逡巡不前,可谓入木三分。对于袁绍等军阀的讥刺与抨击是随着事态的发展而逐步表现的,起先称之为“义士”,并指出“乃心在咸阳”,意在恢复汉祚,然自“踌躇而雁行”已逗出其军心不齐和怯懦畏战的弊端。

3、淮南弟称号:这里指袁绍的弟弟袁术称帝。

上一篇上一篇:经典散文诗欣赏50篇(精选文案135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