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浣溪沙李清照
1、王振邦:诗词入门十八讲
2、寒食清明时节,万物复苏,荡漾着明媚的春光。玉炉中的沉香即将燃尽,飘出的缕缕残烟仍是清香醉人。午睡醒来,花钿已掉落在枕边床上。
3、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春景:《草堂诗余》(杨金本无题)等题作“春景”。
4、征稿内容:内容不限;可结合《宋词苑》发刊计划进行创作;
5、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6、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尾句“终日向人多知酝藉,木犀花”写的是桂花,但实是自喻。桂花以自己的清纯幽香无私地面向人们,这种只有奉献并无索取,这种以内质动人而不以外形取媚的桂花的品质,恰与清照自身的气质风度相吻合。这是一首抒情词,有道着平常之中却又不平凡的特点。从整篇看来,词中所述多为寻常之事、自然之内情,淡淡推出,却起扣人心弦之效。上片以突出写“病”情为主,大病初愈后的情形,虽能“起”而尚未十分痊愈,仍需将养,也可看到时人生活习性容之细节,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下片以抒发“闲”情为主,描写一种闲适的生活,衬托出词人澹泊名利、追求善美的情操。又借花自喻,拿捏得恰到好处。
7、淡荡:和舒的样子。多用以形容春天的景物。
8、这首词以物写人,以景写情,把春日少女的姿态和内心世界写得活灵活现,有“无我之境”的妙趣。全词都是景语,仔细体味又都是情语,没有雕饰斧凿痕迹,隽秀自然,清新淡雅,充分表现了作者高雅的情趣和高超的写作技巧。
9、 这首言情小调通过对一个女子的情态的几个侧面摹写,不仅生动地勾勒出她美丽动人的外貌,而且也展现出人物大胆天真的性格,以及蕴藏在心底的细腻幽深的感情。
10、辟寒金小髻鬟松,
11、沉沉:指闺房幽暗,影子浓重。
12、《浣溪沙》:词牌名。本为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亦作《浣溪纱》。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曲调轻松明快,是宋词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牌名。
13、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14、李清照在此词中高度赞扬了桂花,首先她从桂花的颜色和形态甚至是“精神”和“风度”程面给予了肯定。然后用桂花与梅花、丁香作对比,在她的眼中梅花和丁香是远远不如桂花的。当词人从桂花香中惊醒过来,词人又反过来嗔怪桂花的无情。
15、本词体春物、抒春情,写物境的笔法细腻柔婉,应为秦观所长。词人用虚实相融、情景交合之法,营造出一种空灵缥缈的春情冷境,将破晓寒春之中的迷蒙愁情描摹得深邃而轻灵。
16、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17、下片进一步刻划人物的内心世界,前两句“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是一副较为工巧的对偶句,摹写出这样的情景:幽居深闺的怀春女子,完全被“爱而不见”的愁苦与期盼的喜悦所左右,这混杂的感情化为风情万点,都从她一颦一笑的的面部流露无遗;终于她大胆地展开半张素笺,舞动一只彤管,把满怀思念、娇嗔与幽怨倾泻给自己深深系恋着的人。结句“月移花影约重来”写的是实况?是希冀?还是幻影?无从考定。但这确是一幅绝美的流动着的画面:月光里,花影下,玉人双双,倾诉着生死相依的情话。
18、疏钟:断续的钟声。辟寒金:任昉《述异记》:“三国时,昆明国贡魏嗽金鸟。鸟形雀,色黄,常翱翔海上,吐金悄如粟。至冬,此鸟畏霜雪,魏帝乃起温室以处之,名曰辟寒台。故谓吐此金为辟寒金。”诗人遂以辟寒金指代珍贵之精金,“辟寒金小”,喻精金头饰小巧。辟《乐府雅词》作“碎”,误。髻鬟:古代妇女的两种发式。
19、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20、“黄昏疏雨湿秋千”,写的是另一种境界。秋千本是少女喜欢的游戏,尤其是当寒食时节更是无此不欢。这一句写的是黄昏时忽然飘起细雨,把秋千洒湿了,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的外现,同上两句所写的有精神上的契合,都是少女春日心情的写照。此句写春愁却不用“春愁”二句,只言雨中秋千,却道出愁绪万缕。
二、浣溪沙李清照原文及翻译
1、下片写少女的心曲。“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海已过柳生绵”。古人以为燕子产于南方,春末夏初渡海飞来,故称海燕。“斗草”是用花草赌赛胜负的一种游戏。时节已到寒食,为什么不见燕子飞来呢?女伴们斗草嬉戏,情怀是多么欢畅。江梅花期已过了,杨柳又正飞花。这里写的是少女眼中所见,心中所感种种景致说明春事已经过半,当此时少女的春闺寂寞、情怀缭乱,含有作者的惜春心情。这两句对仗工整,既有动态,更有细微的心理活动,极尽工巧之妙。
2、是易安早期作品。写一位风韵秀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又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人物的肖像描写采用比拟、衬托、侧面描写的方法。语言活泼自然,格调欢快俊朗。
3、《浣溪沙》诗友原创佳作欣赏
4、出刊:微刊之一《蓝水河》主要推送合集、专集和社群资讯,之二《诗词微刊》主要推送个人选集和写作知识。
5、浣溪纱和梧桐木都是仓库管理员那的任务用到的,要在商城里买,在游戏里按J可以找到,也可以在其他玩家那买,要游戏金币。我觉得还是不要买浣溪纱,冲5块钱是不够的,一个浣溪纱要6个元宝,也就是6块钱,建议你买梧桐木扩仓库,一个梧桐木才2元宝,同样是扩6格
6、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7、投稿:点击微刊正文右下角蓝字(写留言),成批、成集的稿件发邮箱。
8、《浣溪沙》的点评是:萧瑟秋风,寒风肃杀。自古中国文人就有悲秋的传统;纳兰夫妇伉俪情深,纳兰性德为爱妻的早逝而伤心,因此,面对凄凉秋景,更是触景生情,又怎么能不悲从中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词作开篇“西风”二字便已奠定了整首词无限哀伤的基调。词人明知自己已是“独自凉”,无人念及,却偏偏要生出“谁念”的诘问。单是这起首一句,就已经伤人心髓,令后人读起来也不禁与之同悲。他的词情真意切,清丽凄婉,尤其是为悼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写下的诸如《浣溪沙》等的许多词篇,更是呕心泣血之作,哀感顽艳,使他成为中国词史上一位著名的“伤心人”。。
9、修水浓情淡淡开,翠光交映细风裁。栏杆香渡惹人呆。
10、下阕“枕上诗书”一句,凄感变淡。人在病中,纵无亲友悉悉切切的照顾,好在有心爱的诗书相伴,日子会过得相对快些。这样的日子,词人挨了多久不得而知。总之,窗外是月升月落,雨来雨去,尤其是雨来之时,景色别致不说,那淅淅沥沥的雨声对于一个寂寞的病中人来讲,也算得上是种对谈与交流了。而令人感激的是庭院中的一株木犀花,以其风姿与幽香,“终日向人”,这对李清照来讲,更是一种无声的陪伴。
11、第三句写闺中之人,词中没有去写她的容貌、言语、动作,只从花钿写她睡醒时的姿态。“山枕”谓枕形如山。“梦回山枕隐花钿”是少女自己察觉到的,不是别人看出来的。暮春三月,春困逼人,她和衣而卧,不觉沉沉入睡,一觉醒来,才觉察自己凝妆睡去,自己也觉诧异。熏香已残,说明入睡时间已久,见出她睡得那样沉酣香甜。她梦回犹倚山枕,出神地望着室外的荡漾春光,室内的沉香烟袅,一种潜藏的春思隐约如见。这几句不事修饰,淡淡道来,却别有一番情致。
12、奋力把船划出去呀!奋力把船划出去!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13、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并能作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14、。“梦回山枕隐花钿”句,词人叙己早晨梦醒,凝妆完毕,却慵懒未除,又斜倚枕上出神,似在品味梦中情景。“山枕”,即檀枕。因其如“凹”形,故称山枕
15、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16、(作者简介)韩婷婷,浙江金华人,字玉荷,号池香君。生于1991年,在校学生,喜欢看书,聊天,听轻音乐,打羽毛球,写诗词。存有诗词100余首。
17、来稿请附带作者简介;
18、满面风情勾凤眼,一怀娇怨粉锤抬,冤家今夜不能来。
19、海燕还未飞回,邻家儿女们玩起了斗草游戏。江梅已经过季,绵绵的柳絮随风荡漾。黄昏时分下起了稀稀疏疏的小雨,打湿了院中的秋千。
20、《浣溪沙》这首词为李清照早年所作,以白描手法写了熏香、花钿、斗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事物,借以抒发作者爱春惜春的心情。
三、浣溪沙李清照原文
1、前句中着一“催”字,加速了夜暮降临;后句中用一“弄”字,使轻阴转浓,融成一片,天色变黑。既生动,又形象,无异于在愁人心上加盖了一层厚厚的阴影,愁怀难遣,自不待言。
2、浣溪沙:词牌名。本为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亦作“浣溪纱”。此词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
3、刘禹锡富哲理的一首诗,读完后豁然开朗
4、飞:《历代诗余》作“偎”。斜飞宝鸭:指香炉中生起的氤氲。宝鸭,鸭子形状的铜香炉,一说指鸭形发式,或指两颊所贴鸦形图案,或以为指钗头形状为鸭形的宝钗。香腮:美丽芳香的面颊。唐温庭筠《菩萨蛮》词有“鬓云欲度香腮雪”句。
5、秋千:相传春秋时齐桓公由北方山戎引入。一说秋千起于汉武帝时,武帝愿千秋万寿,宫中因作千秋之戏,后倒读为秋千。
6、孟浩然本想借这首诗谋个一官半职,竟成了写洞庭湖的名篇
7、理瑶琴:理,调理定调,一般指代弹琴。瑶琴:玉为饰,美的琴。
8、绣面:形容面容姣美。唐宋以前妇女面额及颊上均贴纹饰花样。芙蓉:荷花的别称。此处指面容好看得像荷花盛开。
9、黄庭坚江湖气的一首诗,读后酣畅淋漓
10、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
11、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12、此词写一位风韵秀彻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又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生动丰富地体现了女性细腻的心思。全词语言活泼自然,格调明朗欢快。
13、(作者简介)姜海玉,江苏人,80后。现居上海,职业咖啡师,喜欢摩登的同时更喜欢古韵古香;热爱各类文学的同时更偏爱宋词。习惯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用宋词的方式表达出来,现存诗词100余首!
14、结句“梨花欲谢恐难禁”是承“春色深”而来,按节候与“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中语)相合。因此以“梨花欲谢”总括环境和景色,以“恐难禁”概述落漠和愁苦。词中女主人愁思之由,至此道出。出于它,才将细微的景物与幽渺的感情极为巧妙而和谐地结合起来,使由惜春引起难以捕捉的、抽象的愁思就成了可以接触的具体形象。
15、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16、此词以白描手法写了熏香、花钿、斗草、秋千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事物,借以抒发作者爱春惜春的心情。上片写春光骀荡,屋内香炉袅烟,人睡初醒;下片淡淡几笔,勾勒寒食节的初春景色与民间习俗,情韵全出。此词通过寒食时节景物形象探寻一位少女的感春情思,从而表达作者爱春惜春的心情。
17、斗草:一种竞采百草、比赛优胜的游戏。
18、月夜清辉舞榭台,洛神香步踏波来,明眸善睐笑靥开。
19、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注释闲窗:原作“间窗”盖“闲”之误。带护阑的窗子。闲,阑也。闲窗,一般用作幽闲之意。
20、一脸的温情饱含着深韵,只能用这半张素笺把幽怨和思恋寄给心上人。月上阑干,花的影子不断移动,正是情人约会重聚的好时光。
四、推破浣溪沙李清照
1、闲窗:雕花和护栏的窗子。闲,阑也。闲窗,一般用作幽闲之意。“已”字有些版本作“色”字。
2、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的名篇之一。下面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室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王思宇先生对此词的赏析。
3、汉字书法的格式都一样,没有硬笔、毛笔的区别。一般是竖排,左面一行写前款,右面一行写落款,中间数行写正文。前款、落款的字体好与正文有区别,如果正文是楷书,题、落款适合用行书。如:(竖排)宋苏轼浣溪沙(正文)谁谁书于癸巳年秋(如若,您对我的答复满意,请点击左下角“好评”,谢谢您的采纳。)
4、——关注“唐诗宋词天天读”——
5、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6、犹记兰舟描翠柳,常温荷径剪新苔,月移花影约重来。
7、这首词以物写人,以景写情,把春日少女的姿态和内心世界写得活灵活现,有“无我之境”的妙趣。
8、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9、一面:整个脸上。风情:男女爱慕之情。韵:韵味。
10、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11、幽怀:犹幽情,指隐秘的感情。
12、寒食清明时节,万物复苏,荡漾着明媚的春光。玉炉中名香将尽,残烟依旧飘出醉人的清香。午睡醒来,头戴的花钿落在枕边床上。
13、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14、理:拨弄。瑶琴:饰玉的琴,即玉琴。也作为琴的美称,泛指古琴。
15、过片两个对句,与前段结语紧密联系,是她在楼前所见的实景,从正面揭示愁思之由:“远岫出云催薄暮”为远景。这句是说地面水气,入夜遇冷而成云雾,笼罩峰峦,白天经太阳蒸发,逐渐消散,峰峦再现。而山穴中云气,日照困难,要到日将落时才冉冉升起。陶渊明《归去来辞》云:“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就是写傍晚景象,故云“催薄暮”。薄暮,日将落时之谓。“细风吹雨弄轻阴”为近景,是说傍晚时分,天色渐暗,暮霭沉沉,而微风吹拂,雨花飞溅,好似与轻阴相戏弄,故云“弄轻阴”。
16、这首词作于词人晚年时。整体而言,笔淡意沉。
17、李白的这首爱情诗,金庸把它用在了《神雕侠侣》的结尾
18、“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一语是拟人写法。“酝藉”二字,既言木犀花香,又言其风度品格,还写出了词人对此花的喜爱。
19、意译:清明时节,春光满地,熏风洋洋。玉炉中的残烟依旧飘送出醉人的清香。午睡醒来,头戴的花钿落在枕边床上。海外的燕子还未归来,邻家儿女们在玩斗草游戏。江边的梅子已落了,绵绵的柳絮随风荡漾。零星的雨点打湿了院子里的秋千,更增添了黄昏的清凉。
20、初韵幽香呈厚意,半开粉面动柔怀,今霄莞尔伴书来。
五、浣溪沙李清照莫许杯深琥珀浓
1、重帘:层层帘幕。沉沉:指闺房幽暗,意指深邃。五代·孙光宪《河渎神》:“小殿沉沉清夜,银灯飘落香池。”
2、“梨花”句:意谓梨花盛开之日正春色浓郁之时,而它的凋落使人为之格外伤感,甚至难以禁受。难禁:难以阻止。
3、平成斌:秋日杂咏三十首
4、十里横塘荡桨来,沾襟香粉细匀裁,清风吻上玉人腮。
5、中仄中平中仄平(韵),
6、喜之林雅集(张治龙等30人)
7、上片写少女春睡初醒情景,用的是倒叙,头两句是第三句睡醒后的所见所感。“淡荡”犹荡漾,形容春光融和遍满。寒食节当夏历三月初,正是春光极盛之时。熏炉中燃点着沉水香,轻烟袅绕,暗写闺室的幽静温馨。这两句先写出春光的宜人,春闺的美好。
8、贴花如绣的脸庞莞尔一笑,就像盛开的荷花。头上斜插的鸭形发饰就像真的要飞一样,衬托的脸颊更加美丽、更加生动。眼波流转,一下就让人猜到应是在思念着谁。
9、苏东坡醉酒回家,没人开门,却写了一首千古绝唱
10、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人,居济南。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11、本期编辑:cenying
12、杜牧指桑骂槐的一首诗,后两句竟成千古绝唱
13、此词当为李清照年轻时作。写女主人晚来用酒遣愁,梦里醒来的孤寂,隐含无限的离情别绪。通过梦前梦后的对比,把年轻少妇沉重的愁苦情思从侧面烘托出来。全词写的相思,却不着相思一字,具有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14、淡云来往月疏疏——淡淡的云彩亦如落梅在小院的上空飘动,月光稀稀疏疏,时浓时淡。疏疏:云彩遮月而使月光稀疏的样子。
15、晏殊(991~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现在归属江西)人。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雍容典雅,珠圆玉润。代表作为《浣溪沙》,用清新自然的语言勾画出一片亭台香径的精致环境,表达了因花开花落、岁月流逝而产生的轻愁。另有《踏莎行》中“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蝶恋花》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等几句亦颇为有名。晏殊这种精美而清雅的词风,推动了宋词进一步文人化和典雅化。
16、浣溪沙朝代:宋代作者:李清照原文: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17、李清照的一首小词,写尽少年、中年、老年所有人的心境
18、白居易的一首小诗,语言之美不输《洛神赋》
19、李清照作品(题目)摊破浣溪沙(作者)李清照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题目)摊破浣溪沙(作者)李清照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20、一管鸣箫吹凤曲,半笺娇恨寄幽怀,喜结连理两无猜。
六、浣溪沙李清照
1、远岫:远山。岫:山峰。薄暮:日将落日薄暮,意指黄昏。范仲淹《岳阳楼记》:“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宋代韩淲《蝶恋花》:“斜日清霜山薄暮。行到桥东,林竹疑无路”
2、李清照的纪念堂在济南趵突泉公园内漱玉泉北侧,因她有《漱玉集》在世,后人便据此确定她的故居在漱玉泉畔。纪念堂是仿宋建筑,大门上挂有由郭沫若亲笔题的“李清照纪念堂”匾额,堂前还有他题定的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陈列厅里展陈着李清照的画像和著作,还有他父亲撰文的碑石拓片和她丈夫登泰山的题名刻石拓片,以及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叶圣陶、冯沅君、臧克家、夏承焘、唐圭璋等人的题字等。
3、抱朴堂主:秋日杂兴十二首
4、官网:westudying.com
5、木犀即桂花,属樟科常绿乔木,仲秋着花,花小巧而幽香。色黄者曰金桂,白者曰银桂,朱者曰丹桂。浙江一带称之为木犀,江东一带称之为岩桂,湖南一带称之为九里香。李清照另有一首《鹧鸪天》咏此花云:“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此词中对桂花的诸番赞美,其实终不脱“酝藉”二字。而且这首词看似是写花,实则是自写品格。《摊破浣溪沙》词中“终日向人多酝藉”一语,所表达的意思大致也一样,且表达方式与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白居易的“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类同。(杨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