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朱元思书译文
1、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泉水拍打在山石上,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猿猴千百遍地啼叫不绝。像老鹰一样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好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2、。(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什么?(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4、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水都是淡青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6、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7、⑤独绝:;绝,到了极点。
8、(5)皆:全、都。缥碧:青白色。
9、鸢飞戾天者。戾:古义:至;今义:罪恶。
10、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1、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对偶)
12、古义:本文是动词作名词,指飞奔的马。例句:猛浪若奔。
13、阅读下面两文,完成1—7题。(26分)
14、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山外虽然晴光,山中却别有景象。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荫蔽目,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景象。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
15、吴均善于刻画周围景物来渲染离愁别绪。如《送柳吴兴竹亭集》“夕鱼汀下戏,幕雨檐中息。白云时去来,青峰复负侧。踯躅牛羊下,晦昧崦嵫色”,朦胧暮色中的山野景象,更衬出离别时分的凄婉气氛。
16、为文清拔,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诗亦清新,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为时人仿效,号称“吴均体”。
1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8、(11)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19、(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0、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空山幽谷之中,泉水叮咚,百鸟和鸣,知了叫个不停,猿猴啼个不住,这些欢快的声音,汇成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欢乐、祥和的世界。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
二、与朱元思书译文拼音
1、经纶(lún)世务:治理国家大事。经纶,筹划、治理。
2、互相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轩,高。邈,远。这里均作动词用。
3、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
4、(15)经伦:筹划、治理。
5、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6、是从“奇山”“异水”两个方面中心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其中,“异水”分为:“水清”和“水急”两方面“奇山”分为:“山之形”“山之声”“山之理”“山之色”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
7、抒发了作者爱慕美好的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8、(4分)寄情山水、热爱山水,欣赏大自然之美,洗掉内心的尘垢,保持一份内心的清净和独立的人格、情操;但又流露出一种避世、避俗的心态。
9、两岸高山,都长满了茂密苍翠,让人心生寒意的树木,(山峦)凭借着地势争着向上,仿佛相互间比拼高远,争着向高远处伸展,形成千百座山峰。泉水冲击着山石,泉声泠泠,清脆悦耳;美丽的鸟儿交相鸣叫,鸣声嘤嘤,和谐动听。知了长久地鸣叫,永无休止;猿猴千百遍哀鸣,声不断绝。那些像鹞鹰一样冲天直上的人,见到这些山峰就会平息自己的内心;那些忙着经营治理国家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枝干遮蔽天日,在白天也像傍晚那样昏暗;疏落的枝条交相掩映,日光时不时也会从枝叶缝隙中穿过。
10、(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1、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可以毫无障碍的看到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12、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甚,胜过,超过。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13、(6)急湍甚箭:省略句,省略介词“于”,正常为“急湍甚于箭”。甚,超过。
14、(16)鸢飞戾天:语出《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潭。”意为鸢鸟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鸢,俗称老鹰,善高飞,是一种凶猛的鸟。戾,至、到达。者:……的人。
15、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16、(10)互相轩邈: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轩,高。邈,远。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轩邈,向高处向远处生长。
17、两岸的高山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鸢鸟对着天空鸣叫(应该是按照原文来翻译的)
18、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途中所见,用富有诗意的文字,把富春江上的动静景物、多样声响、变幻光影巧妙地结合起来,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活力的富春山居图。同时,也表现出作者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流露出他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也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之趣。
19、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听觉)
20、负势竞上: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负,凭借。竞,争着。上,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三、与朱元思书译文原文
1、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视觉、听觉)
2、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3、写山“奇”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第二段先承上写“异水”。前两句写富春江静态美。江水色泽,青白一片,水流清澈,深可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可以看见鱼儿在往来嬉戏,甚至连细小的石子也历历在目,足见江水的明静清澈。第三句又转写富春江的动态。作者运用两个比喻,形容江流比射出的箭还快,激浪像骏马飞奔,真是动人心魂,气势不凡。这段只用了三句二十四字,或是正面描绘,或侧面烘托,或设喻作譬,就把变幻多姿的景象展现出来。
5、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拟人)
6、书是一种文体名文体名,先秦时“书”为书信的总名,臣下向国君进言陈词,亲朋之间来往的信件,都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谏逐客书》、《报刘一丈书》、《与朱元思书》、《与妻书》
7、第三段进而写山之景。作者用概括的语言写出那江流险峻的山势和山中种种奇异的景物。从视野的不同角度,生动描绘,“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竞上”、“互相”、“争高”表现奋发向上的气势。从描写对象看,作者写了泉水、百鸟、鸣蝉、山猿和树木,从音响和日照角度来写,写出听觉和视觉中新奇的美感。泉水泠泠,清越悦耳,好鸟嘤嘤,和谐动听。山蝉高唱,山猿长啼,也无不令人振奋,组成一曲优美交响乐。这一段后两句写树木,跟段首“皆生寒树”照应,群峰丛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给人以欣欣向荣,蓬勃向上感觉,写树木繁茂,虚实结合,正写“横柯”,“疏条”,侧写“在昼犹昏”,“有时见日”,运笔手法灵活多变。
8、千转(zhuàn):长久不断地鸣叫。千,表示多。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9、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
10、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11、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
12、答案:飞奔的马阙通“缺”,中断D(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2)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描写突出了对大自然的赞赏,而且写出作者的内心感触水大浪急(1分),如《三峡》中“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侧面渲染了这一特点;《与》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形象鲜明地描写了富春江水之异(1分)。意对即可。
13、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14、(13)嘤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
15、创作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吴均也因动乱而生发热爱山水风光之情,《与朱元思书》是吴均融合其情后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
16、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走、飘荡,向西走、飘荡。
17、全文原文如下: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18、转:通啭,鸟叫声。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9、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20、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四、与朱元思书译文翻译
1、寻有敕召见,使撰《通史》,起三皇,讫齐代,均草本纪、世家功已毕,唯列传未就。普通元年,卒,时年五十二。
2、望峰息心。息:使动用法,使……停止。
3、(1)“转”通“啭”,鸟鸣,这里指蝉鸣。(原句: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4、吴均(469~520年),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贫寒,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沈约见其文,倍加称赏。梁天监二年(503),吴兴太守柳恽召为主簿,常引与赋诗。
5、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6、甲文句子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甲文该句同时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突出了山的峻峭。乙文句子是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7、总的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总领全文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8、(2)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从,跟、随。任意东西: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东西,方位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漂荡)。
9、蝉儿和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10、选自《吴均集校注》。《与朱元思书》就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
11、 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12、概数,表示多,猿则百叫无绝。
13、(14)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14、结构: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15、又如“轻云纫远岫,细雨沐山衣”,“白日辽川暗,黄尘陇坻惊”,写景都很细致。吴均很注意向乐府民歌学习,拟作了不少乐府古诗,如《行路难》五首、《胡无人行》、《从军行》等,虽辞藻华美,但不失刚健清新的气息,有鲍照余绪。
16、一百徐里(数词,实指,一百)
17、(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8、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19、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20、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实是/欲界之仙都B.蝉/则千转不穷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D.水/皆缥碧
五、与朱元思书译文翻译100字
1、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视觉)
2、第三段描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4、再如《梅花落》、《行路难》、《赠别新林》等诗中,也含蓄地抒写了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
5、“水皆缥碧,干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正侧描写)
6、猿则百叫无绝(数词,虚指,极言其多)
7、一方面衬托山谷的幽静,一方面奏响一支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交响曲,令人无限神往。
8、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
9、皆生寒树。寒:使人感到有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