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煜简介
1、“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从此,舞人再也无法归来了!
2、(唐诗三百首52)祖咏《望蓟门》
3、升元七年二月庚午,李昪卒,年56岁。同年太子景通即位,改名李璟,是为元宗,即中主。
4、在风格上有独创性。花间词和南唐词,一般以委婉密丽见长,而李煜则出之以疏宕,如《玉楼春》的“豪宕”、《乌夜啼》的“濡染大笔”、《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兼有刚柔之美,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
5、(唐诗三百首64)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6、(唐诗三百首72)王维《送别》
7、(唐诗三百首49)崔颢《黄鹤楼》
8、(唐诗三百首45)李白《长干行》
9、”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10、公元959年,李弘冀杀死其叔父李景遂(李璟即位初曾表示要位终及弟),不久后暴卒。李弘冀死后,李璟欲立李煜为太子,钟谟说:“从嘉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从善果敢凝重,宜为嗣。”李璟怒,找了个借口把钟谟贬为国子司业,流放到饶州,封李煜为吴王、尚书令、知政事,令其住在东宫。
11、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尤以词的成就为大。李煜的词,存世共有三十余首,在内容上,可以亡国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虽不脱花间派习气,但在人物、场景的描写上较花间词人有较大的艺术概括力量,在部分词里也流露出了沉重的哀愁(如《清平乐·别来春半》);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哀婉凄凉,意境深远,极富艺术感染力。
12、发现生活中美好的设计
13、据《西清词话》载,这首《临江仙》是“南唐后主围城中作长短句,未就而城破”。
14、李煜曾考证过拨镫法的渊源,并总结为“擫押、钩、揭、抵、拒、导、送”八种技艺。李煜擅长行书,多以颤笔行文,线条遒劲,有如寒松霜竹,世称“金错刀”;又喜写大字,以卷帛为笔,挥洒如意,世称“撮襟书”。李煜曾出示南唐秘府所藏的书法作品,命徐铉刻成《升元帖》,周密评为“法帖之祖”。
15、俞陛云先生评价此词时曾有言:“《浪淘沙令》尤极凄黯之音,如狭猿之三声肠断也。”
16、这首词是描写一个少妇在晚春时节缱绻怀人,愁眉不展,百无聊赖的情怀。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写词中的女主人公触景生愁。词的下片描写女主人公绿窗孤处,百无聊赖的心情。
17、烟迷远岫愁千点,雨打孤舟泪万行。
18、(唐诗三百首47)崔颢《长干行》
19、(唐诗三百首5)沈佺期《杂诗》
20、作者说“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为什么林花谢了春红走得如此的匆匆呢,那是因为从早到晚既有寒雨,又有狂风。词写到这儿,我们发现其实在语句上的表达应该是,因为朝来寒雨,晚来有风,所以林花匆匆的谢了那春红。可是以现在的语序来讲,就能凸显林花走得匆忙,而“朝来寒雨晚来风”凸显的是无奈二字。作者的意思是说,林花主动地告别了春天,不再愿意留在人间,更何况有这寒雨和狂风的吹破,又怎么能够留得住呢?为什么留不住?那是因为现在的情形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者早已不是在南唐故地,而是在北宋王朝的土地上。对他来讲,还有什么春红,对他来讲,还有什么人生?
二、南唐后主李煜简介
1、(唐诗三百首62)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2、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3、皇叔景遂和生有异相的从嘉便是他皇权之路上大的绊脚石,当然欲除之而后快。
4、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5、(唐诗三百首8)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6、终究是“天教心愿与身违”。
7、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位皇帝 ,他的亡国之音打动了无数人的心灵,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清人王国维评价他:“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便是对他文学地位的肯定。
8、从嘉生有帝王之相,他虽无心皇权,却依旧成为某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9、李煜等南唐君臣后妃,一律白衣纱帽,跪拜于地。
10、(唐诗三百首39)李颀《送陈章甫》
11、李煜的词的风格可以以975年被俘分为两个时期。他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
12、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13、(唐诗三百首42)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14、坐上皇帝的宝座让李煜有些意外,他本无心于权力的追逐,却偏偏善诗文、工书画,丰额骈齿、一目双瞳,因为外貌奇伟,遭长兄太子李弘冀猜忌,李煜为避祸,醉心经籍、不问政事,自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以表明自己志在山水,无意争位。
15、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16、站在历史前沿的我们,偶一回眸那段风侵雨蚀的历史,也许当真会觉得如梦一场。
17、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8、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王国维《人间词话》)“性宽恕,威令不素著”(文莹《湘山野录》),好生戒杀,死后,江南人闻之,“皆巷哭为斋”。他的继后小周后也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去。
19、军事南唐国弱,面对强大的宋朝,李煜采用陈乔、张洎之策,坚壁清野、固守城池,以拖垮长途奔袭的宋军为防御策略。因此,南唐表面上臣服宋朝,暗中缮甲募兵,潜为备战。
20、如果可以,他多么希望能拯救他的国人,守住他的国土,保住祖父金戈铁马打下来的基业,可惜他不能够,“生于深宫中,长于妇人手”,不是不愿,只是不能,有心无力。
三、五代李煜简介
1、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后一位国君。
2、一直到开宝八年(公元975年),李煜兵败降宋,南唐灭亡。整整38年,3代帝王,秦淮河默默见证着一个短暂王朝的繁华与没落。
3、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荒废的生活,风格柔靡,但是这并不是他向往的生活,多为空虚无奈;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
4、公元978年8月13日(农历七夕),当李煜在其42岁生日那天与后妃们聚会,写出脍炙人口的《虞美人》时,宋太宗再也不能容忍,赐毒酒毒死李煜,又虚情假意封李煜为吴王,以王礼厚葬于洛阳邙山。并请原南唐旧臣为李煜写了墓志铭,自己也特诏辍朝三日,以示哀悼。
5、(唐诗三百首16)李隆基《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6、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李煜善于用白描的手法抒写他的生活感受,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往往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境界,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
7、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
8、概况南唐第三任国君,史称李后主。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文及音律均有一定造诣,其中词的成就高。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超过前期”。代表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相见欢》《乌夜啼》《望江南》《子夜歌》《破阵子》等,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多哀婉凄凉,充满忧伤气质,主要抒发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感,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眷恋。故有词云:后主虽拙于治国,然在词中犹不失为南面王!
9、他登上了北上汴梁的渡轮,从此便是“故土故人后抛,顷刻间孤零人在天外”。
10、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的国君,又称南唐后主或李后主.南唐被宋灭后,李煜做了俘虏,后被宋太祖赵光义毒死.
11、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即使寄寓抱负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使词摆脱了长期在花间尊前曼声吟唱中所形成的传统风格,成为诗人们可以多方面言怀述志的新诗体,艺术手法上对后来豪放派词有影响。
12、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13、(唐诗三百首37)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14、这首词当作于公元975年(北宋太祖开宝八年)李煜被俘之后。南唐灭亡,李煜被俘北上,留居汴京(今河南开封)二年多。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极大的痛苦。他给金陵(今江苏南京)旧宫人的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此词即写于作者身为阶下囚时期。
15、从嘉即位伊始,更名为煜,字重光。煜,取光明照耀之意,“日以煜乎昼,月以煜乎夜”,他希望自己能如日如月照耀着自己的国土国人。
16、可命运偏偏要给他开一个大玩笑,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九月,李璟病逝,从嘉终是身不由己地登上令他谈虎色变的宝座,成为南唐第三代君主,史称后主。
17、TOP6:南唐后主李煜上榜原因:词学皇帝简介: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18、他背叛了她,是残酷的事实。
19、李煜词的创作主要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在他主政时期创作的,他整日不理朝政,花天酒地,这时期,他的词作极尽绚丽奢华,笙歌燕舞之词,反映了他荒淫奢靡的宫廷生活。而后期则是他被俘入宋之后,这时的他逐渐清醒过来,他的词作也转向亡国的悲愤和对家乡深怀念的故国之情。
20、科举方面,李煜重视选拔人才的公正和公平。乾德二年(964年),李煜命吏部侍郎韩熙载主持贡举,录取进士王崇古等九人;又命徐铉复试,并亲自命题考核。
四、李煜简介及生平事迹
1、我对南唐后主的词都十分喜爱,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病起题山舍壁》、《病中感怀》、《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一斛珠·晓妆初过》、《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等。当然,我喜欢的还是《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下面就来欣赏一下这首词。
2、李煜(937~978)字重光,号钟隐,徐州(今属江苏)人,五代杰出词人。他是南唐李A第六子,90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他即位时南唐已称臣于宋,国势岌岌可危,但他仍纵情声色,不思图治,遂于宋开宝八年(975)被宋所灭。降宋后不久,被宋太宗派人毒死。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绮靡。后期词作如《虞美人》、《浪淘沙》等,多反映亡国之痛,追忆昔日荣华,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李煜的创作突破了晚唐五代词以写艳情为主的窠臼,大大地拓宽了词的境界,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后人将他与李A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3、登基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李璟迁都南昌,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在金陵。六月李璟死,25岁时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
4、 这首词可以说是李煜的代表之作,也堪称是宋词中的名篇。李煜在三年的囚禁生活中,屈辱辛酸,终日以泪洗面,后被宋太宗毒药害死。这首词因此可以看作是他的临终绝笔之作。
5、“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很多研究者都指出,这一句是从杜甫的《曲江对雨》诗中点化而出,那诗句说“林花著雨燕支湿”意思是说,这红花经了雨水一浇灌,感觉好像是胭脂被打湿了一样,不仅给人带来了视觉上的惊叹,也给人甚至带来了触觉,还有味觉上的一种鲜明的刺激。杜甫的诗已经写的够好了,可是经过李煜的一番点化之后,变成了“胭脂泪,相留醉。”本来只是胭脂湿,现在变成了胭脂泪。我们都能想象得到,在这寒雨当中,那红花的萧瑟之感,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什么说“胭脂泪,相留醉”呢?这个醉可不是喝醉的醉,而是伤心之后魂断的迷醉。所以我们说李煜的确却是写愁的高手,多亏了他有着如椽一般的巨笔,才能将他内心的这番苦愁给它描写出来。
6、(唐诗三百首24)孟浩然《宿建德江》
7、叶寒,喜欢文字,愿用它支撑自己的生活和灵魂!
8、37年前的《渡江》与37年后的《破阵子》,同样是亡国之君,同样是悼国之作,同样有不尽的唏嘘感叹。
9、公元971年秋,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贡,被扣留在汴京。974年,李煜请求宋太祖让从善回国,未获允许。李煜思念之深,常常痛哭。
10、(唐诗三百首71)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11、他还曾写下两首《渔父》,表明自己寄情山水、无心政治。
12、(唐诗三百首54)金昌绪《春怨》
13、(唐诗三百首43)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14、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李璟迁都南昌,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在金陵。六月李璟死,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
15、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16、古时婚姻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便李煜贵为皇族,也并不例外。幸而,两人志趣相投,心意相契,婚姻生活十分美满。
17、(唐诗三百首70)王维《青溪》
18、这是李后主的一首残词,可能是一些草稿。写作的时间是春暮,这些作品就算原来是不残缺的,也应该算作是半成品。作者反复斟酌,心里面都感觉不满意,以至于几易其稿,于是就成了今天看到的样子。樱花樱桃同是蔷薇科樱属,樱花也结果,但是以花出名,樱桃也开花,但是以果实闻名。樱桃,因莺鸟所含食,故名含桃、莺桃,汉代始称“樱桃”。
19、那时的她定然是伤心欲绝的吧,病情愈加严重,又在那年九月惊闻幼子仲宣离开人世的噩耗,终于悲恸而绝。
20、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五、唐朝李煜简介
1、残月西沉,宿云微漠,李煜独自一人登上楼阁,孤单远眺,触目所见,却是阒无人烟的别离巷,是烟草凄凄,是长恨依依。
2、李煜精于鉴赏,极富藏书。宫中购置图书、画帖数万卷,法帖如钟繇、王羲之真迹甚多,公私藏皆印有“内殿图书”、“建业文房之宝”、“集贤殿书院”等,或为其签名、题字,或为诗歌杂言。宋军将攻陷金陵,李煜对保仪黄氏曰:“此皆吾宝,城若不守,尔等可焚之。”金陵城破后,黄氏便依旨将宫藏书画等焚烧殆尽。
3、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
4、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5、被俘后,在开封被封为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史书上说赵光义多次强留小周后于宫中。每次小周后回去,都是又哭又骂,李煜在痛苦郁闷中,写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古代画家还绘有《熙陵幸小周后图》,明人沈德符《野获编》中:“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戴幞头,面黔色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额不胜之状”。元人冯海粟就在图上题诗:“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小周后乃大周后娥皇的妹妹,后被封为郑国夫人,并被规定定期进宫参拜。小周后是个绝色美女,宋太宗赵炅垂涎其美丽。)
6、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7、”多少恨,昨夜魂梦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8、礼仪方面,李煜登基后,沿用北宋年号,每次会见北宋使者都换龙袍为紫袍(官服),变更李璟臣服后周时,只除帝号,其他礼仪不变的旧制;开宝四年(971年),李煜下令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又下令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并先后多次上表宋廷,请求直呼其名,以示尊奉宋朝。
9、可惜,彼时交到他手中的南唐江山早已千疮百孔。偏安于江南十九州,且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
10、(唐诗三百首44)李颀《琴歌》
11、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12、南唐后期通货膨胀,钱荒严重,为使货币流通良性循环,乾德二年,李煜颁布铁钱,规定每10钱,铁钱6枚并铜钱4枚发行。因铜钱逐步废除,商人多以十个铁钱换一个铜钱出境,朝廷不能禁止。为挽救铁钱的流通,李煜诏令铁钱以一当十与铜钱并行流通。到南唐亡国,各郡蓄积的铜钱累计达六十四万缗。
13、(唐诗三百首*)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14、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15、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南唐后主。
16、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17、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18、很多的诗词当中都用流水来形容作者的心境。比如李白“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白居易说“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刘禹锡说“蜀江春水拍山流”,“水流无限似侬愁”。还有那个著名的寇准,他说“愁情不断如春水。”还有贺铸“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可是我觉得好像都不如“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来的更贴切。读了这一句词,让我们感觉到李煜的悔和恨真是深入到了骨髓。
19、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回首细思量。
20、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六、李煜简介
1、(唐诗三百首67)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唐诗三百首10)贺知章《回乡偶书》
3、这首《清平乐》,表现了作者在恼人的春色中,触景生情,思念离家在外的亲人的情景。上阙劈头一个“别”字,领起全文,结出肠断之由,发出怀人之音。下阕仍承“别来”二字,加倍写出离愁。古人有雁足传书的故事。“雁来音讯无凭”是说雁来了,信没来;雁归了,而人未归。
4、(唐诗三百首29)孟浩然《春晓》
5、同李昪不同,李璟并不满足于南唐的弹丸之地,他要的是还都长安,要的是四方来朝。于是,与周边国家的开战成了他实现梦想的第一步。
6、(唐诗三百首53)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7、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8、因为我们喜欢李煜,因为我们喜欢娥皇,所以我们总是愿意把美好的祝愿送给他们,希望他们长相依偎,希望他们不舍不离,也因为那也是我们对爱情的期许。
9、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并于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今南京)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开封),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相传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农历七月七日,李煜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宋太宗知后大怒,赐酒将李煜毒死。可以说《虞美人》是他的绝命词。古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10、根据内容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如《菩萨蛮》,《相见欢》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柳永等所谓的“婉约”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如《虞美人》,《浪淘沙令》……
11、(唐诗三百首6)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12、(唐诗三百首14)张九龄《感遇其四》
13、“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他真是恨的,他怎么能不恨呢?好好的家国让他断送,好好的家国从手上丢掉,所以从此之后他的恨就像这长江水不断地东流绵绵不断,永远都不会消歇。长江的水向东流的有多远,作者内心的恨就有多远。
14、开宝五年二月,内史舍人张佖主持礼部贡举,录取进士杨遂等三人;清耀殿学士张洎称张佖遗漏了很多人才,李煜便命张洎对落第之人进行复考,又录取了王伦等五人。直至南唐亡国的开宝八年二月,李煜还举行了南唐后一次科举考试,录取进士张确等三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