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中送别(唐)王维
1、原文: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2、王孙:指送别之人。
3、译文: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4、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
5、也是法定春节假期的后一天,
6、我们也继续读一首游子远行诗,
7、敖英《唐诗绝句类选》:只标地写情而不缀景。
8、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9、《过香积寺》王维|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10、山中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解词:罢:结束。柴扉:柴门。解说:我在山中为友人送行后,傍晚,关上院中的那扇柴门。今春的小草明年还会再绿,不知那时我的朋友会不会回来?这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送客之后的孤寂和思念之情,抒发了诗人和友人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11、不是。《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第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
12、这两句化用《楚辞·招隐士》句意,但一点也不使人感到是用典,而觉得是从诗人内心深处自然流出的深情话语。这里用典不仅贴切,而且灵活,巧妙。《楚辞·招隐士》中的王孙是淹留山中,辞赋作者是要招其离开山中归家,而王维诗却反用其意,盼友人回到山中来;《楚辞·招隐士》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而王维诗是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楚辞·招隐士》用的是直接感叹句,王维改用疑问语气,所传达的感情便微妙、丰富多了。
13、凌宏宪《唐诗广选》:顾与新曰:翻用楚词语意,脱胎换骨,更为深婉。
14、踏上返回工作地的旅途,
15、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16、wángsūnguībúguī
17、1唐诗山中送别王维带拼音版shānzhōngsòngbié山中送别wángwéi王维shānzhōngxiàngsòngbà山中相送罢,rìmùyǎncháifēi日暮掩柴扉。chūncǎomíngniánlǜ春草明年绿,wángsūnguībúguī王孙归不归?2唐诗山中送别王维注释及翻译注释⑴掩:关闭。⑵柴扉:柴门。⑶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翻译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明年春草再绿的时候,您能不能回来呢?、思想感情:怀念友人、盼望友人快快回来的思想感情。12
18、都是送别友人的山中送别着墨于送别后的行动与思绪,并表达了诗中人期盼来年春草再绿时能与友人团聚的情怀别董大只是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展现豪迈豁达的胸襟
19、全诗也就在这句看似平淡的追问中结束了。留在诗外的,是让读者回味无穷,连绵不尽的离情,终的画面,也就定格在一个寂寞掩上柴扉的诗人,苍茫的落晖斜照在地上,拉出一个长长的身影,形单影只,久久伫立。
20、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二、山中(唐)王维
1、《山中送别》王维(唐代)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问题已解决记的采纳,点击右下的采纳。
2、“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前面说,从相送到送罢,从“相送罢”到“掩柴扉”,中间跳越了两段时间;这里,在送别当天的日暮时就想到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这又是从当前跳到未来,跳越的时间就更长了。“归不归”三字,有担心、疑惑友人去而不归,又有盼望友人明春归来之意绪。
3、李沂《唐诗援》:语似平淡,却有无限感慨,藏而不露。
4、人们又如同大雁北归一般,
5、愿你我奔忙的生活充满诗意
6、出处:宋代·林逋《相思令·吴山青》
7、掩:关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8、⑶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9、译文: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
10、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1、鉴赏这首《山中送别》,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12、《酬郭给事》王维|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13、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独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14、全诗含蓄深厚,曲折别致,独具匠心,耐人寻味。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15、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
16、《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王维||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17、译文:扬子江头杨柳青青春色惹人心,杨花似雪漫天飞舞愁杀渡江人。微风轻拂笛声幽咽离亭染暮色,你就要南下潇湘我却奔向西秦。
18、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
1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中送别
三、山中送别唐王维这首诗的意思
1、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
2、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3、《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4、rìmùyǎncháifēi。
5、这是一首送别诗,抒写了诗人依依难舍的深厚友情,表现了送别友人后诗人寂寞和思念的心情。全诗含蓄深厚,曲折别致,独具匠心,耐人寻味。
6、注释:⑴掩:关闭。⑵柴扉:柴门。⑶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后两句化用《楚辞·招隐士》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意。
7、这是一首五言绝句,题为送别,却未对依依惜别的情景加以描绘,而是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角度和场景作为着墨点,可谓另辟蹊径、匠心独运。
8、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
9、《山中送别》为一首送别诗,抒写了诗人依依难舍的深厚友情,表现了送别友人后诗人寂寞和思念的心情。
10、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11、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
12、后二句意思是: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13、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14、《山中送别》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写送别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具体写作时间已不详
15、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16、《山中送别》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全诗的白话文意思是: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西坠我半掩柴门。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归?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17、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8、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19、此诗写送别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题材普遍,构思却独具匠心,极有特色。其显著的特点在于并非就“送别”二字做文章,而着墨于送别后的行动与思绪,并表达了诗中人期盼来年春草再绿时能与友人团聚的情怀。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感情深厚真挚,独具匠心,耐人寻味。
20、《汉江临泛》王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四、山中送别唐王维译文
1、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
2、⑴掩:关闭。柴扉:柴门。
3、原文: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4、第二句“日暮掩柴扉”,不写与友人话别的情景,也不渲染分手之际的环境气氛,而偏写送走友人之后日暮掩上柴扉的举动。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
5、shānzhōngsòngbié山中送别(táng)wángwéi(唐)王维shānzhōngxiàngsòngbà,山中相送罢,rìmùyǎncháifēi。日暮掩柴扉。chūncǎomíngniánlǜ,春草明年绿,wángsūnguībúguī王孙归不归。《山中送别》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诗词作品。此诗写送别友人,题材普遍,构思却独具匠心,极有特色。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定。
6、第三句“春草明年绿”,有的本子作:“春草年年绿。”比较之下,“春草明年绿”更为美妙。它是全篇诗的警句。有了这一句,描绘出了诗人在柴扉中想象的这一片春草的绿色,使整首诗有了色彩,有了画意,有了象趣,而诗人盼望友人归来同赏明春山色的深情,便有了借以寓托的鲜明美丽物象。“绿”字是诗眼,“明”字也妙。
7、rìmùyǎncháifēi
8、(táng)wángwéi
9、《酬张少府》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10、确定是送别诗。只是它的着墨点与众不同而已;诗的前两句是陪衬,后两句才是表现的主体,描写的是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所传达的感情更微妙和丰富。
11、春草到明年催生出新的枝芽,朋友啊你能不能回来?
12、王维《山中送别》全诗是:送别/山中送别/送友作者:王维(唐)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13、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14、王维《山中送别》全文诗句如下:
15、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16、山中送别shānzhōngsòngbié(唐)王维(táng)wángwéi山中相送罢,shānzhōngxiàngsòngbà,日暮掩柴扉。rìmùyǎncháifēi。春草明年绿,chūncǎomíngniánlǜ,王孙归不归wángsūnguībúguī?
17、shānzhōngxiàngsòngbà
1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送梓州李使君(王维)汉江临眺(王维)终南别业(王维)终南山(王维)酬张少府(王维)过香积寺(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山居秋暝(王维)归嵩山作(王维)次北固山下(王湾)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司空曙)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寄左省杜拾遗(岑参)听蜀僧浚弹琴(李白)夜泊牛渚怀古(李白)赠孟浩然(李白)渡荆门送别(李白)送友人(李白)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凉思(李商
19、文|丁老师朗诵|关钰涵
20、原文: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争忍有离情?
五、山中送别唐王维拼音版
1、诗的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两句化来。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
2、chūncǎomíngniánlǜ,
3、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4、诗的前两句是陪衬,后两句才是表现的主体。
5、译文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注释⑴掩:关闭。柴扉:柴门。⑵明年:一作“年年”。⑶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6、诗的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
7、⑵明年:一作“年年”。
8、思想感情:怀念友人、盼望友人快快回来的思想感情。
9、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10、王维《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第3句是“春草明年绿”。
11、全诗含蓄深厚,曲折别致,独具匠心,耐人寻味。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
12、诗的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
13、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
14、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15、刘辰翁《王孟诗评》:占今断肠,理不在多。
16、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17、出处:唐代·李白《送友人》
18、《终南山》王维|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19、这是一首送别诗。第一句点题,第二句设问,三四句不仅交代了友人选择隐居的原因,也暗含朋友官场失意后不满的情绪,其中也夾杂了诗人的牢骚和不满——他借着朋友的际遇宣泄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后两句以白云作结,含蓄地表达了他的清高志趣。
20、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六、山中送别(唐)王维
1、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之外远行去了。
2、(年代):唐(作者):王维——《山中送别》(内容)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3、“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4、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
5、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不舍之情。
6、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7、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么呢?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这一切,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8、译文:看吴山青青,看越山青青,钱塘两岸青山相对迎。怎忍心分手有离情。
9、Ihavefriendsinthemountainstoseethemoff,intheevening,closedthedoorofthehouseinChapman。Springofnextyearwillbegreengrass,Idonotknowwhenmyfriendswouldnotcomeback。
10、出处:唐代·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11、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12、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13、诗词|成语|文化|亲子
14、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15、你泪儿盈盈,我泪儿盈盈,香罗带未结成同心结。江潮已涨,船儿扬帆要远行。
16、《积雨辋川庄作》王维|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17、shānzhōngsòngbié
18、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19、出处:唐代·王勃《送杜少府之任》
20、这首送别诗,该首诗与其他的送别诗有所不同,一着笔,就开始对读者道出了离别相送。没有其他送别诗的那样缠绵惆怅,没有送行时的话别场面和惜别情怀,仅仅以一个看似毫无着墨的“罢”字简单带过,为后面的“归不归”做铺垫。
1、这两首诗王维的《山中送别》主要表达了盼望与朋友再次相见的心情,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与朋友分别后内心的孤独、寂寞和失落的情怀。李白的《送友人》主要表达了对友人行踪飘忽不定与自己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两者都是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别的伤感之情,相比较而言,前者在友人离别后对个人的孤独无依的落寞表现的强烈:后者虽对友人离别有伤感之情,但是却豁达乐观而却不使人灰心!请给我好评吧谢谢
2、《山中送别》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写送别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题材普遍,构思却独具匠心,极有特色。其显著的特点在于并非就“送别”二字做文章,而着墨于送别后的行动与思绪,并表达了诗中人期盼来年春草再绿时能与友人团聚的情怀。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感情深厚真挚,独具匠心,耐人寻味。
3、您看此文用分秒,转发只需1秒哦~
4、在短短7天的欢聚时刻之后,
5、赏析: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6、译文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
7、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
8、与你一起走过的第327天
9、(作者)王维(朝代)唐
10、在深山里送别了好友,夕阳落下之后半关柴门。
11、行宫(元稹)登鹳雀楼(王之涣)新嫁娘词(王建)相思(王维)杂诗(王维)鹿柴(王维)竹里馆(王维)山中送别(王维)问刘十九(白居易)哥舒歌(西鄙人)静夜思(李白)怨情(李白)登乐游原(李商隐)听筝(李端)渡汉江(宋之问)八阵图(杜甫)宿建德江(孟浩然)春晓(孟浩然)春怨(金昌绪)江雪(柳宗元)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终南望余雪(祖咏)宫词(张祜)寻隐者不遇(贾岛)送崔九(裴迪)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听弹琴(刘长卿)送上人(刘长卿)玉台体(权德舆)
12、表达了诗人期盼来年春草再绿时能与友人团聚的情怀。
1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14、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15、诗意人生从每天一首古诗词开启
16、好的喜欢,就是你的点赞
17、shānzhōngxiàngsòngbà,
18、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19、《送梓州李使君》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20、出处:唐代·王维《送别/山中送别》
1、石鱼湖上醉歌(元结)长恨歌(白居易)琵琶行(白居易)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金陵酒肆留别(李白)韩碑(李商隐)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李颀)古意(李颀)送陈章甫(李颀)琴歌(李颀)古柏行(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杜甫)丹青引赠曹霸将军(杜甫)寄韩谏议(杜甫)夜归鹿门山歌(孟浩然)渔翁(柳宗元)登幽州台歌(陈子昂)石鼓歌(韩愈)山石(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韩愈)
2、原文: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征。
3、在深山里送别了好友,夕阳落下之后半关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