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诗歌
1、《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2、“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
3、✎以“偏惊”开头,以“沾巾”结尾,让春天的柳丝和思乡的情丝缠绕在一起,绵绵不绝。
4、其实,古代的文化气息要比现在浓厚,尽管现在有好多的报纸、杂志,也远远比不上中国古代的那种文化氛围。你应该知道在古代除了语文(诗歌、文章),是什么都不用学得,不像现代又是英语、物理、化学等等。况且在古代,诗歌、文章是衡量一个人的智慧的根本,又是光宗耀祖、求取官职的途径。好的诗歌、文章肯定有人自会留下来,并相互传抄。有时古代政府也组织人去收集。
5、中国古代诗歌是精练的和含蓄的
6、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然而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作者的另一种感受。
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8、抒情诗的特点是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优秀的抒情诗则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抒情诗因为其内容的不同分为颂歌、情歌、哀歌、挽歌、牧歌等。
9、叙事诗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它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与小说戏剧相比,它的情节一般较为简单。
10、山水田园诗,古代汉族诗歌之一。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宋代杨为代表。
1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硕鼠》)
12、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13、岑参(约715—770),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人。唐天宝进士,曾任嘉州刺史,两次赴边,以军西域多年,对边塞生活有深刻体验。盛唐时期边塞诗的代表作家。注释:李副使:李嗣业,安西节度使高仙芝部从,唐天宝十年从高仙芝征大食,于军败之际,持大棒前驱开路,营救了高仙芝,后加骠骑左金吾大将军。碛(qi)西:泛指西域,唐朝设有碛西节度使。
1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
15、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6、古代诗歌中14类语言特色精讲
17、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18、《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觊觎周室之意。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见背
19、✎阁道之中,放眼望去,不仅看到了雄壮的山河,更看到了历史的风烟。
20、前两句写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
二、古代诗歌鉴赏
1、敬辞,典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指恭敬地退还别人的赠品,或指毫无损伤地归还借用别人的物品。方家
2、积极废人、口头胖子、邋遢洁癖……这些新词是否戳中了你
3、(比喻)常用的技巧。写同一事物还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
4、《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作壁上观
5、须眉:男子南冠:囚犯
6、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7、(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8、诗歌语言有鲜明的色彩感,而且色彩对比强烈,写出了春日江南的明艳如画。
9、此外,汉乐府还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汉乐府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其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立。
10、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11、典出《论语•宪问》,比喻对文稿细加修饰。春秋
12、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留风尘。
13、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诗中的词、句处在统一意境中,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忆舍弟》的总体意境,就能正确理解“月是故乡明”———因思乡念故乡而备觉故乡的月更明。
14、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朱庆馀《宫词 / 宫中词》
15、三台、序子、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
16、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17、典出《西铬》(西晋张载),比喻为人成全好事。口碑
18、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豪迈;还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温婉;
19、这几句诗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却蕴含着作者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20、这种体裁形式,有故事有人物等小说的内容,而且情景交融,兼有抒情诗的特点;情节完整而集中,人物性格突出而典型,有浓厚的诗意,又有简练的叙事,有层次清晰的生活场面。
三、古代诗歌五首笔记
1、这首诗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但使⑦主人能醉客⑧,不知何处是他乡⑨。
4、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5、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
7、⑤琥珀(hǔpò):一种树脂化石,呈黄色或赤褐色,色泽晶莹。这里形容美酒色泽如琥珀。
8、酒除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9、泛指宝刀、利剑。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吴作钩者甚众。而有人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衅金,遂成二钩献于阖闾,诣宫门而求赏……乃赏百金,遂服而不离身。”不平凡的来历铸就了一柄宝剑,成了渴求建功立业者的利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莼羹鲈脍
10、“我被聪明误一生”,苏轼因反对新法,又在诗文中讥讽“新进”,被构陷入狱,贬谪黄州。
11、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适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2、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