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晋国骊姬之乱主要内容(精选文案125句)

一、晋国骊姬之乱

1、姬遂谮二公子曰(24):“皆知之。”重耳奔蒲夷吾奔屈(以上僖公四年)

2、里克、邳郑等人打算迎接公子重耳回国,于是就鼓动三位公子(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夷吾)的党羽发起动乱。

3、郑父刚走,惠公便迫不及待地要除掉里克,他派郤芮前去见里克,说道:“主公说没有你,他不可能继位为君,这份恩情他本不应该忘记,但是你杀害了二位晋侯和上卿荀息,这是触犯了国法的罪恶,而我又决不敢因私恩而置国法大义于不顾,只有请大夫自尽了!”

4、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有名相,个个治国有方。其中晋国有名的是狐偃。狐偃出身戎狄部落,其父狐突,在晋武公时出仕晋国。狐偃和兄长狐毛辅助重耳。骊姬之乱引发晋国混乱,狐偃力劝重耳流亡外国,并保卫重耳国外流亡十九年。支持晋文公即位,担任上军将,成为晋文公的首席谋士。作为功绩卓著的政治家、军事家,狐偃在春秋发展史上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晋之卒成霸业,偃之力居多。”而晋文公称霸,遏止了秦楚等生产力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的扩张,动摇了西周宗法统治秩序,有利于中原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5、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滨河西路

6、众所周知,晋献公临终前曾托孤荀息,要他辅佐骊姬的儿子奚齐。

7、(18)新城:指曲沃。

8、及难,公使寺人披伐蒲。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乃徇曰:“校者,吾仇也。”逾垣而走。披斩其祛,遂出奔翟。(以上僖公五年)

9、夷吾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立刻拉拢里克,给了里克一堆的好处,又是让他当国相,又是送他上百万亩的土地,手笔阔绰,很难让人不心动。同时,夷吾还向秦穆公开了口,请他帮个忙,出兵护送他返回晋国继位,还很大手笔地放话说,只要他顺利即位了,就把晋国河西的五座城池都送给他。

10、音频来源:临汾市博物馆志愿者陈祺

11、公元前416年(晋幽公十八年),晋幽公淫妇人,夜窃出邑中,被盗所杀。晋幽公死后,魏文侯以兵诛晋乱,立晋幽公的儿子公子止,为国君,是为晋烈公。

12、到了晋文公在位时,同样对进攻公室子弟进行打压,选择重用异姓卿大夫。在晋文公等君主称霸的过程中,缺乏公室力量制约的卿大夫不断壮大,晋公室的力量由此衰微,对于作乱的异姓卿大夫,晋国公室也没有力量却制衡了。

13、http://www.linfenmuseum.com/

14、鲁僖公六年的春天,晋献公派贾华去攻打屈城。夷吾坚守不住,与屈人订立盟约后出走。夷吾准备逃往狄国,卻芮说:“你在重耳之后逃到狄国去,这证明了你有罪,不如去梁国。梁国近秦国,而且得到秦国的信任。”于是夷吾去了粱国。

15、韩赵魏三国的出现,彻底代表着战国后一轮兼并战争的开始,这一轮兼并战争结束后就一直持续到了战国末期七雄的形成,也为后来的秦国一扫六合打下了基础。

16、晋文公便是日后的另一个春秋霸主。

17、(22)人谁:谁人。纳:收容,

18、《左传事纬》明确指出:“智伯灭而三晋之势成,三晋分而七国之形立,读《春秋》之终,而知战国之始也。”因此,智氏一族的存灭,不仅仅关系到晋国一国的局势,更深刻地影响了春秋战国之际整个天下的形势。

19、(41)翟:同“狄”,古时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

20、晋献公为了巩固君权诛杀公族,建立国无公族制度,斩断了宗法血缘关系的纽带,它表明以血缘亲情为纽带的宗法分封制已从根本上冲毁了。那么,这样一种制度真的能够稳固强化君权吗?

二、晋国骊姬之乱主要内容

1、临汾市博物馆志愿者团队创建于2018年,现有成员200余人,总服务时长达5万多小时,讲解7万多批次,主持或参与社教活动100多场次,线上线下服务公众近100万人次。他们来自各行各业,4年来不辞辛劳、不计报酬、乐于奉献,立足博物馆、走向社会,他们致力志愿服务,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手牵手参与志愿服务,心连心共建文明临博。

2、其实杀害奚齐的凶手,荀息是知道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早在献公刚刚离世的时候,大臣里克、郑父两人就曾登门拜访荀息,试图劝说荀息改立重耳为君。

3、骊姬害死太子申生之后,又以同党之名诬陷重耳和夷吾。次年,重耳迫使流亡至白狄避难,夷吾也逃往梁国,骊姬奸计得逞,献公改立奚齐为太子。

4、您可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预约入馆参观。

5、骊姬被立为夫人,但她的野心并未得到满足,随着其子奚齐年龄渐长,母以子为贵,她萌生了废掉太子申生改立奚齐为太子的私念。

6、国不可一日为君。然而此时晋献公的儿子死的死逃的逃,竟然没有一个在朝!!

7、重耳和夷吾两个为了活命,只好各自逃了,一个逃到蒲城,一个逃到屈城。

8、晋献公娶于贾,无子。烝于齐姜,生秦穆夫人及大子申生。又娶二女于戎,犬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晋伐骊戎,骊戎男女以骊姬。归生奚齐。其娣生卓子。骊姬嬖,欲立其子,赂外嬖梁与东关嬖使言于公曰:“曲沃,君之宗也。蒲与二屈,君之疆也。不可以无主。宗邑无主则民不威,疆埸无主则启戎心。戎之生心,民慢其政,国之患也。若使大子主曲沃,而重耳、夷吾主蒲与屈,则可以威民而惧戎,且旌君伐。”使俱曰:“狄之广莫,于晋为都。晋之启土,不亦宜乎?”晋侯说之。夏,使大子居曲沃,重耳居蒲城,夷吾居屈。群公子皆鄙,唯二姬之子在绛。二五卒与骊姬谮群公子而立奚齐,晋人谓之二五耦。《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9、献公以为,以荀息的威望足以震慑群臣。说起来,相国荀息并非骊姬一党,他与世子申生反而有旧交,这让很多人以为他会废掉奚齐而立重耳,这一点,晋献公也是清楚的,但献公选择他不仅是因为他在朝中的威望,更多的还是看准了荀息为人的忠诚。

10、荀息见奚齐被杀,自感有愧于先君,就准备自杀。

11、也就是说,当荀息无力挽回悲剧时,他第一时间想做的事居然是自杀。自杀能解决问题吗?显然是不能的。这时,多亏骊姬及时劝阻了荀息,称:“奚齐虽死,但他的弟弟悼子还在,可以拥立悼子为君。”

12、立骊姬为夫人后不久的一天晚上,晋献公告诉骊姬:要立奚齐为太子。骊姬一听,心中欢喜,但脸上却不露声色,因为她知道申生早已是太子,无缘无故改立,恐怕群臣不服,献公见骊姬无动于衷,忙问:爱妃,奚齐做太子是天大的喜事,为什么夫人听了却不高兴也不说话呢?骊姬急忙下床,整理衣服跪下,假惺惺的说:当年立申生为太子,各国诸侯都知道,再说申生并没有什么过错。如果您因为宠爱我而废掉申生,那么我宁肯自杀也不敢听从。献公以为这是她的真心话,就把这事放下了。骊姬虽然没有答应献公的决定,但暗地里却开始设计废立太子的阴谋。她知道想要做成这事,必须得里应外合,于是她陷入了沉思……

13、然而,骊姬的美梦只做了一个月,就被里克一党给击个粉碎。

14、及难公使寺人披伐蒲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乃徇曰(39):“校者,吾仇也。”逾垣而走。披斩其祛遂出奔翟

15、晋公子寄寓列国,使君权以下的卿大夫各职不能得到来自与国君有血缘关系的宗族子弟的补充,只能从异姓异氏中去选拔,而异姓异氏不能像国君宗室子弟那样只需凭借血缘关系就可封地赐爵,他们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以真才实干来获取高官厚禄。国君选拔人才也不能再用血缘关系的近疏为标准,而要选贤任能。

16、强者不仅仅是善于适应环境,善于保存自己,同时也善于竞争,善于把握进取和退守的时机,该进则进,该退则退,不放过任何一次可能获得成功的机会。这个法则,不仅在春秋诸霸的纷争中得到了证明,恐怕也应当说是由社会本身的发展所决定了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社会中的人都是如此。

17、优施是献公的宠臣,能说会道,且年少貌美,在骊姬的引诱之下,二人很快暗通款曲。为实施计划,骊姬又收买了势利小人梁五和东关“二五”(梁五和东关五)善于奉承,深得献公宠爱。

18、鲁僖公六年的春天,晋献公派贾华去攻打屈城。夷吾坚守不住,与屈人订立盟约后出走。夷吾准备逃往狄国,卻芮说:“你在重耳之后逃到狄国去,这证明了你有罪,不如去梁国。梁国靠近秦国,而且得到秦国的信任。”于是夷吾去了粱国。

19、晋献公去世后,荀息按照晋献公的遗命,立奚齐为国君,奉骊姬为国母,并提拔与骊姬母子亲近之人。为了骊姬母子荀息可谓操碎了心。

20、追根溯源,三家分晋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晋文公的“六卿”制度,晋国的权力分散在了晋国公室和六卿的手里,使得六卿又机会壮大,不断发生摩擦,终晋国就这样亡于内忧,成了三个新的国家。

三、晋国骊姬之乱翻译

1、公元前650年,夷吾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晋国的新主公,也就是晋惠公。骊姬之乱发生于公元前650年,秦穆公即位于公元前659年,此时的秦国实力其实很一般,因为秦国就是在秦穆公手里才真正开始强大起来的。而同时,骊姬之乱只是晋国王族的变乱,并未对晋国的内政和军事造成多大影响,而在位的晋献公也是一位很有才干的君主,此时的晋国其实强大,家底之雄厚不是秦国可比的,不然后来晋文公也不可能成就霸业了。赵、韩、魏瓜分了晋国公室仅存的土地,晋国灭。

2、公子重耳虽然有心继承君位,但由于他不信任里克、郑父二人,便委婉辞谢了他们的好意,拥立重耳这一选项便被自动去掉。

3、里克、郑父的分析中肯,重耳、夷吾都是长公子,且一个有秦国庇护,另一个有翟国辅佐,国内的百姓都怨恨骊姬母子,只是由于晋献公在世才不敢造次,现在国有大丧,支持重耳和夷吾的人必定会有行动,到时里应外合,奚齐肯定无法坐稳君位。

4、当初,晋献公派大夫士为为重耳和夷吾修筑蒲城和屈城,不小心,在城墙里放进了柴草。夷吾把这件事告诉了献公。晋献公反人责备了士芬。士芬叩头回答说:“臣下听说,没有丧事而悲伤,忧愁必定变为仇怨。没有战事而筑城,仇敌必定来占领。既然仇敌会来占领,又何必那么谨慎呢?在官位而不接受君命,这是不敬,加固仇敌的城池,这是不忠。失去了恭敬和忠诚,拿什么来事奉国君呢?《诗》说:‘心怀德行就是安宁,同宗子弟就是坚城。’国君如果能修德行并巩国宗子的地位,有什么城池比得上呢?三年之后就要用兵,哪里用得着那么谨慎?”士芬退下来后作了首诗说:“狐皮袍于毛蓬松,一个国家有三公,我该跟从哪一个?”

5、我认为是有的,妺喜她是有施氏女,有施氏原为喜姓,她是夏朝末代国王夏桀的宠妃,依史来说妺喜还是后宫红颜祸水的第一例证。在《列女传·夏桀妺喜传》记载。

6、她利用自己的美貌取得晋献公的宠爱,为了她的儿子奚齐能够接替王位,残酷迫害晋献公的另外三个儿子,导致太子申生自杀,公子夷吾、重耳逃亡,使晋国后来的五代人都陷入内乱之中。

7、骊姬不是中原人,而是地道的骊戎人,是古戎人的后代。当时晋献公在骊戎打了胜仗,骊戎的国君很怕死,就跟晋献公讲和,献上了两个美女。这是一对姐妹花,妹妹叫少姬,姐姐就是骊姬。

8、先秦四大妖姬分别是指夏朝妹喜、商朝妲己、晋国骊姬、郑国夏姬!夏姬和骊姬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公主,她们都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驱动了历史事件,被历朝历代视作红颜祸水的典型。相对而言夏姬只是风流多情,因风流之情而害死了无数国君大夫;骊姬则是玩弄权术,差点将晋国玩完,故骊姬的危害远远大于夏姬。

9、忠于骊姬母子的大臣曾建议荀息立刻诛杀里克、郑父,以稳定悼子的君位。但是荀息过于迂腐,竟然回答道:“里克、郑父都是国之宿老,在朝中有一半的大夫出自他们的门下,万一讨伐失利,我们在晋国将无立足之地,不如暂时将此事按下不提,等丧事完毕,新君继位之后,再设法驱散二人党羽,处置他们。”

10、“骊姬之乱”暂时中断了晋国蓬勃的发展进程,从公元前651年到前636年的十五年间,政治局势很不稳定,期间,惠公去世怀公继位,但直到晋文公归国才彻底结束了“骊姬之乱”的影响。

11、(10)大子:太子,指申生。

12、为什么62岁的重耳,终还是当上了晋侯?

13、为实施其计划,骊姬收买了献公的宠臣梁五和东关假手“二五”先设法将群公子调出绛都。“二五”以曲沃是宗庙所在,以蒲(永济蒲州)、屈(吉县)是边防重地为借口,建议群公子去守诸城。献公命申生守曲沃,重耳守蒲,夷吾守屈。群公子远离绛都,不仅可以疏远、淡漠父子之情,还可以削弱其参政议政的机会,更为骊姬阴谋的实施提供了方便。

14、(13)胙(zuo):祭祀时用的酒肉。

15、晋献公带两姐妹回到晋国后,十分宠爱。次年,骊姬便生下儿子奚齐,少姬生下儿子卓子。其实在这两个儿子之前献公已有三子,分别是太子申生、庶子重耳和夷吾,但自从生下两个小儿子后就越发和他们疏远了,甚至还想废掉申生改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太子。

16、当前奚齐兄弟刚刚死去,国内政局动荡不安,想必骊姬一党还未被全部铲除,此时如果贸然接受拥戴回国,是否能逃过骊姬一党的暗杀?此乃重耳的“第三疑”。

17、荀息此人虽是贤才,却愚忠不已,他本是忧国忧民的良臣,也知道公子重耳等人远胜过奚齐,更知道骊姬用计害死了世子申生,可他却不顾诸大夫的反对,执意要拥立骊姬的儿子,只因为献公的遗命。

18、为了掩盖家丑,郑穆公将女儿远嫁给夏御叔,嫁过去不满九月就生下儿子夏徵舒。因为夏姬多情美丽,所以夏御叔也不深究儿子为何早产;十二年后夏御叔暴毙,据说是死于妻子夏姬的采补之术上。守寡后的夏姬年华已过但仍是云鬟雾鬓、剪水秋眸、肌肤胜雪,孔宁与仪行父,先后都成了夏姬的床幕之宾。

19、骊姬虽是戎女,但却有着非凡的政治头脑,她善于交际,工于心计。她深知要废掉太子的难度很大,只有徐图缓行。在她的策划下,一场废嫡立庶的阴谋活动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20、曲沃代翼、献公废嫡立庶,是小宗彻底战胜大宗的重要标志。献公以后,历代晋君不仅有庶子,甚至有叔继侄位者,如晋惠公、晋文公、晋襄公都不是嫡子,成公继灵公位,是叔父继侄子位。国君子弟除了世子之外统统都得出居他国,不得在国内蓄留,史籍中不再有过晋公子被分封以官爵采邑的任何记载。晋公子送往列国寄寓,再也无法形成对君权构成威胁的公族势力。

四、晋国骊姬之乱出自哪本书

1、(6)专之:指专宠骊姬。渝:变。

2、国语·晋语·史苏论骊姬必乱晋

3、里克、郑父走后,荀息并无其他动作,他一没有试图改变里克等人的想法,二没有剥夺里克等人的权力,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这等于是自掘坟墓,明知敌在何处,却听之任之,荀息怎么能不失败呢?

4、点击阅读:第2篇·文侯勤王

5、骊姬,是骊戎首领的女儿,公元前672年被晋献公掳入晋国成为献公的妃子,她使计离间了献公于申生、重耳、夷吾父子兄弟之间的感情,并设计杀死了太子申生,制造了“骊姬倾晋”

6、骊姬的第一步计划顺利得以实现,但废除太子立自己的儿子为嗣君的目的才仅仅是开始,下一步骊姬又将使用怎样险恶的手段呢?

7、她以扩张晋国疆土为名,唆使献公让申生领兵讨伐赤狄东山皋落,图谋借东山皋落之手除去申生,结果申生却凯旋而归。

8、晋献公开疆拓土,兼并了众多诸侯小国和戎狄部落,骊戎就是当时被兼并的其中一个少数民族部落,居于今陕西临潼一带。

9、骊姬之乱给方兴的晋国带来了一场不小的灾难。晋献公、骊姬为了稳固骊姬之子奚齐的地位,继而驱逐群公子,此举使晋公室失去了与之唇齿相依的同姓宗族──公族,直接导致了晋公族的衰弱。并由此确立了以后历代晋君恪守不渝的一项制度——晋无公族。那么,这究竟是怎样一种与其他诸侯国不同的政治模式,它对晋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怎样的深远影响呢?

10、(15)祭之地:用酒祭地。坟:土堆。

11、骊姬不甘心,把妹妹少姬所生的儿子卓子立为新君,但没多久,又发生宫变,里克、邳郑等在晋宫中摔死仅九岁的卓子,并诛杀荀息、骊姬等。

12、公元前403年(晋烈公十三年),周威烈王赐封赵国、韩国、魏国,从名义上承认了赵、魏、韩的诸侯地位,晋国名存实亡。

13、分封制是周朝遗留下来的政治制度。为了便于国家管理,周王朝是在各个地方分封诸侯。这一制度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有利于政权的巩固;而坏处体现在如果诸侯国强大,不利于王室的安定。分封制的缺陷在周朝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春秋时期体现在了晋国。

14、正当晋国蓬勃发展的时候,在晋献公晚年发生了骊姬之乱,使方兴的晋国遭受了挫折。晋献公前后共有六位夫人,先娶于贾国,称贾君,无子,不得立为夫人。晋献公烝于齐姜,生秦穆夫人和太子申生。后娶大戎狐姬和小戎子,分别生重耳和夷吾。晋献公伐骊戎时又获骊姬姐妹,骊姬生奚齐,其娣生卓子。

15、晋献公不仅娶了骊姬,还娶了骊姬的妹妹少姬,骊姬身负国仇家恨,委身于晋献公,意图颠覆晋国政权。骊姬的遭遇跟商朝的苏妲己是一样的,当时商军攻灭苏国后,苏妲己委身商纣王,终颠覆了商王朝。骊姬以苏妲己为榜样,以美色获得晋献公专宠;她阴险狡诈,献媚取怜,逐步博得晋献公信任,参与朝政。骊姬生子奚齐,而骊姬的妹妹少姬生子卓子。

16、重耳之所以拒绝了里克、郑父,其实源于三个“疑”字。

17、献公的六位夫人中,除了齐姜,其他五位都是姬姓。献公的这些反常规举动,曾被其他诸侯讥笑嘲讽,而他却义无反顾,这充分反映了他的叛逆创新的性格。

18、骊姬之乱,导致了太子申生自杀,公子重耳、夷吾逃亡他国,其余的公子们也各显神通自去寻找生路。有可能争王位的三个人不在了!除了妹妹年幼的儿子卓子所有的公子都不在了!骊姬的心安稳了,他的奚齐可以做晋君了!

19、惠公夷吾元年,使邳郑谢秦曰:“始夷吾以河西地许君,今幸得入立。大臣曰:‘地者先君之地,君亡在外,何以得擅许秦者?’寡人争之弗能得,故谢秦。”亦不与里克汾阳邑,而夺之权。

20、(45)秦:诸侯国名,嬴姓,在今陕西凤翔县。幸:宠信。(1)

五、晋国骊姬之乱原文及翻译

1、至此,公子夷吾便成功抢在重耳之前继承了晋侯之位。

2、荀息见卓子被杀,心中悲愤至极,就自杀了。

3、首先,韩赵魏三国成立被史书《资治通鉴》列为春秋,战国的分水岭。同时也代表着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彻底瓦解,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的标志。

4、里克一党自然是心向公子重耳,然而晋国内部并非所有人都与他们同心,夷吾一党的势力也不可小觑。至于其他公子,因声望、背景皆不及重耳和夷吾,自然可以忽略不计。

5、这就给二公子夷吾钻了空子,夷吾的运气不错,逃到了梁国后,梁国的主公没有嫌弃他的流亡身份,还把自己的大女儿嫁给了夷吾,生了个儿子姬圉。夷吾的消息网比较广,他听说老爸死了,骊姬也死了,甚至奚齐、卓子等威胁到王位继承的人也都死了,前面除了一个重耳再无拦路虎,当下暗爽,想着这回自己总算能翻身当主人了。

6、里克、郑父绝不是忠义之人,如果他们是,他们就不会杀掉并无过错的悼子,更不会逼死荀息,所以当夷吾许诺分封汾阳之地时,里克一定动心了,权衡之下,里克、郑父自然选择有利可图的一方。

7、邲之战或称两棠之役,即周定王十年(公元前597年),晋、楚争霸中原的战争,楚庄王率军在郑地在邲(今河南荥阳东北)大败晋军的重要作战。

8、公子夷吾继位后,史称“晋惠公”。表面上看,晋惠公外有诸国拥戴,内有强臣辅佐,似乎他成了这场夺嫡之战的终赢家。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要坐稳一个国家,登基继位只是第一步。

9、晋惠公继位后并未正确处理国内党争问题,而实行了一条党同伐异的政策,他以吕甥、郤称为心腹,不但不给里克、丕郑的赂田,而且以杀君的罪名捕杀了他们。这一举动引起了国人的反感。晋惠公以“河外列城五”赂秦人,也是一种政治手段,晋国是一个新兴的大国,不肯受制于人,晋惠公借口国人反对割地,要求缓赂,实际上同样毁弃了诺言。

10、点击阅读:第1篇·晋国始封

11、春秋末期,范氏﹑中行氏两家被灭,晋国只剩下智、赵、韩、魏四家卿大夫,其中以智氏强。执政晋国国政的智伯瑶恃强向韩康子、魏桓子索得土地,在向赵襄子索地遭拒后,于周贞定王十四年前455年攻打赵氏,并胁迫韩、魏两家出兵。

12、里克、郑父见重耳不同意继位,只好去见后一个选项:公子夷吾。

13、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赵把范、中行氏灭掉,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

14、(39)徇:遍告,布告。

15、就在晋献公死去的同年,接连两位新立国君被杀,而骊姬之乱的始作俑者——骊姬本人,也被大夫里克鞭打致死,至此,骊姬的势力消灭殆尽。而在扶立新君的问题上朝野上下又分为了两派,那么,又是谁使用了怎样的手段终夺得王位呢?

16、魏赵韩三家分晋的原因:

17、推动悠悠三晋文化之觉醒

18、《祭雷池神文》某去国八年,浮家。徒慕古人之大节,每遭天下之至穷。登揽江山,徘徊祠宇。九原孰起,孤滋无从。虽薄奠之不丰,冀英魂之来举。陆游的一段文字,出自《祭雷池神文》,总觉得不好翻译,尤其是“九原孰起,孤滋无从”一句,大家有什么高招吗?九原,语出《礼记·檀弓下》:“赵文子与叔誉观乎九原”,指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后世以“九原”泛指墓地。

19、及将立奚齐,既与中大夫成谋姬谓大子曰(10):“君梦齐姜(11),必速祭之!”大子祭于曲沃归胙于公公田,姬置诸宫六日。公至,毒而献之公祭之地,地坟与犬,犬毙;与小臣(16),小臣亦毙。姬泣曰:“贼由大子”大子奔新城公杀其傅杜原款。

20、前651年,晋献公病,他深知群公子在外,其党在内,因此托孤于大夫荀息。晋献公死了以后,荀息扶立奚齐为君,大夫里克、丕郑将奚齐杀死在晋献公灵前。荀息又立骊姬娣子卓子为君,又被里克杀死,荀息自杀。这是骊姬之乱给晋国带来的灾难。

六、晋国骊姬之乱

1、晋惠公又一次背信弃义,秦穆公大怒,先发制人,抢先率兵攻打晋国。晋惠公遂召集军队与秦国交战于韩原。

2、分封制是晋国三分天下的根本原因

3、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2),不吉;筮之吉。公曰:“从筮。”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且其繇曰(5):“专之渝攘公之羭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必不可!”弗听,立之。生奚齐,其娣生卓子。

4、晋献公晚年昏聩,听信骊姬之言,先是诛杀了世子申生,后又发兵驱逐公子重耳和夷吾,使得晋国埋下了内乱的种子。然而,看似诡计得逞的骊姬母子却没有笑到后,原世子申生一党的里克派心腹扮演成刺客,于葬礼之上突然袭杀了骊姬之子奚齐,后又于朝堂诛杀少姬之子悼子。

5、《史记·晋世家》:献公亦病,病甚,乃谓荀息曰:“吾以奚齐为後,年少,诸大臣不服,恐乱起,子能立之乎?”荀息曰:“能。”献公曰:“何以为验?”对曰:“使死者复生,生者不惭,为之验。”

6、在“骊姬之乱”事件之后登上君位的夷吾,采取了怎样的政策来处理党争的问题呢?为夷吾登上君位起到重要作用的重臣里克、丕郑又将是一个怎样的结局呢?继位前曾向秦穆公承诺的割让河外列城五一事,登上王位的晋惠公能否兑现呢?

7、校对:芦栋浩吕思琪(志愿者)

8、答案是重耳不敢回国,里克的打算落空了,无奈之下只能迎立公子夷吾,就是晋惠公。

9、虽然这19年很辛酸,但对以前一直养尊处优的重耳来说,却经历了种种坎坷、磨难,心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昔日的贵公子成熟了许多,开始伺机而动。

10、说完了晋献公的伟大,让我们再将思绪转回来,说一说因他宠爱骊姬而引发的那场晋国祸乱吧!

11、紧接着就在国中制造太子将废的舆论,迫使诸大夫改变他们的政治倾向。周制,每年冬祭宗庙谓之“蒸”,国君在则亲往,不在则太子代行。这一年的祭礼,晋献公称疾不往,也不派驻守曲沃的太子申生代祭,却另派骊姬之子奚齐担任主祭。这件事在诸大夫中引起强烈反响,皆疑太子将要被废。诸大夫疑团未释,晋献公又派申生率师攻打东山皋落氏,太子是储君,关系国家的未来,所以“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左传·闵公二年》)。使太子率师亲征,大夫皆以为是欲擒先纵的圈套,所以这件违礼的事情,更加证实太子将废是事出有因的。

12、智家为了进一步削弱其他三家以王室的名义向三家索要百里土地,韩家与魏家经不住智家的欺压就将土地送给了智家,但赵家家主赵襄子宁死不屈,就是不肯屈服智家。于是智家联合韩魏两家进一步攻打赵家,赵家退守晋阳。为了迫使赵家投降智家以晋水倒灌晋阳,但赵襄子还是不肯屈服,且趁机派人外出联系韩魏,告诉他们说,你们两家的封邑外面也都有一条河流,今天我们被淹了,明天被淹的就是你们!

13、到灾祸发生时,晋献公派寺人披去攻打蒲城。重耳说:“君父的命令不能违抗。”于是他通告众人说:“违抗君命的人就是我的仇敌。”重耳翻墙逃走,寺人披砍掉了他的袖口。重耳于是逃亡到了狄国。(以上僖公五年)

14、《晋国骊姬之乱》选自《春秋左传》,发生时间是周朝,是东周春秋时期晋国的事件,是春秋五霸晋文公重耳发迹前的事

15、然而,名声在外又深得人心的公子重耳,为什么没能继承君位呢?

16、历史也许就是那样的巧合,就在晋惠公违背诺言,拒绝向秦国割地的事情过去不久,晋国又一次接受了秦国的帮助,而在这次受惠于秦之后,晋国再次有负于秦国,两国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而战争终的结局在晋国六百年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使晋国人蒙受了奇耻大辱。

17、(4)短:指不灵验。长:指灵验。

18、荀息此人大的优点就是忠诚,但大的缺点也是忠诚。

19、她趁献公出城狩猎之时,对申生谎称献公梦到其生母齐姜,所以命申生去曲沃祭奠母亲,并把祭祀所用酒肉送回宫中,供父亲享用。

20、(40)祛(qu):袖口。

1、(27)士为:晋国大夫。

2、姬遂谮二公于曰:“皆知之。”重耳奔蒲,夷吾奔屈。(以上僖公四年)

3、骊姬要在现代那是个蛇蝎美人,为啥这样说?为了废掉太子申生,立她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骊姬耍了一个又一个阴谋诡计。

4、孔宁与仪行父向楚庄王哭述夏徵舒弑君之举,楚国想吞并陈国不是一天两天后,于是发兵攻击陈国。陈国惹不起楚国,将夏徵舒交出给楚军,终楚军将夏徵舒车裂,将夏姬带到楚庄王面前。楚成王见夏姬貌美,欲纳为嫔妃;楚国大夫屈巫也看上了夏姬的美貌,就向楚成王说夏姬是不详之人,于是楚成王将夏姬送给了楚国贵族连尹襄老。

5、晋献公说:曲沃是晋国祖先宗庙所在的地方,而蒲邑靠近秦国,屈邑靠近翟国,如果不派儿子们镇守那里,我放心不下。于是晋献公派太子申生住在曲沃,公子重耳住在蒲邑,公子夷吾住在屈邑,他自己与骊姬奚齐母子住在国都。这样的安排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申生的太子之位保不住了。晋献公私下对骊姬说要立奚齐为太子,将申生废黜掉,骊姬则假意说不可改立太子。

上一篇上一篇:李白的诗四言绝句(精选文案120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