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颜之推和颜真卿的关系(精选文案129句)

一、颜之推

1、萧方诸身处前线吃喝享乐,每天和玩伴鲍泉研究炸金花,直到侯景大军攻破郢州,萧方诸还骑在鲍泉身上扯胡子。

2、“治定功成,远安迩肃。三四十年,斯为盛矣。”——《梁书·武帝纪》

3、颜之推教子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颇晓书疏①.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②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俛③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④,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译文)齐朝有位士大夫,曾经对我讲:"我有个孩子,已经17岁了,通晓公文的书写,我教他讲鲜卑语,弹奏琵琶,他渐渐地也快掌握了,用这些特长去为王公们效劳,没有不宠爱他的,这也是一件紧要的事啊."我当时低着头,未作回答.这个人教育孩子的方法,真让人诧异啊!假如因干这种职业,就可当上宰相,我也不愿让你们去干.(注释)①书疏:此转文书信函等的书写工作.②伏:通"服".③免:同"俯".④业:职业,指服事公卿一事.

4、颜之推批判了当时的士大夫存在的理论脱离实际、毫无自身修养、败坏世风的三大弊端,还深刻而准确地提出了人才培养的六条目标,从“德”与“艺”两方面着手提出了一些具体方法。如首先要勤奋读书,其次要学以致用,再次是主张士大夫应向下层人民学习,不能轻视劳动生产,具备“德艺周厚”的水准,士大夫才能立身行正。

5、之推开始筹划,通过北齐境内返回梁朝。终于,他找准了机会,在一个黄河水暴涨的夜里,带着妻儿,租了一条船,一夜漂流700里到达北齐。

6、(来源:西宁市委组织部)

7、在迎接命运的跌宕起伏中,他是如何应对那些生死攸关的大事的:怎样躲过兵荒马乱的杀身大祸?如何避免伴君如伴虎的灭顶之灾?宦海浮沉,如何上下斡旋?颠沛流离,怎样修身自持?

8、(5)《资治通鉴》,司马光,中华书局

9、”这些富家子弟,在日常生活方面,讲究,熏香衣服,剃净面皮,涂脂抹粉,乘长辕轿车,登高齿木屐,坐棋子方褥垫,倚着彩绸靠枕,周围陈列农副产品器玩,出入从容,步履缓慢,看上去仿佛是神仙

10、祖珽死在徐州刺史任上,颜之推在京城继续升职加薪,文章写得好外加做事机敏,多次受到北齐皇帝的高度表扬。

11、如此大抵还算平安无虞地过了十来年,期间一度被外放到赵州担任功曹参军,后来又被调回了邺城。

12、他带着全家老小平安度过了所有的患难,走出了历史的轮回。

13、之推说:“伎之易学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贤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14、颜勰尊重老父亲的遗愿,然而一大家子人总要张口吃饭,左传精义属于精神财产,吧唧半天也没有老板给他赊粮。

15、577年,北周攻灭北齐。

16、南宋陈振孙说,“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17、二十五岁的青年颜之推,不得不在这洪流中挣扎求索。

18、颜之推是南北朝有名的教育家,他所著的《颜氏家训》备受世人推崇,被奉为“家训规范”,而颜之推也因此而享有盛誉。《窦婴》是颜之推所写的一篇文章。

19、颜之推一入侯门深似海,和萧绎的次子结成帮扶对象,常年沉浸在王爷的书房里,气质和才华远远超过了萧方诸。

20、鲁、楚、秦,对应的是中国的三个区域,也代表了颜之推的人生轨迹。

二、颜之推和颜真卿的关系

1、窦婴死了一个多月后,田蚡就病了,总是觉得全身都痛,好像有人在打他一样。皇帝派道士去看,原来是窦婴和灌夫两人在鞭打田蚡,田蚡不久就死了。

2、颜之推出生于531年,一生历经三朝,自己感叹“三为亡国之人”。他的《颜氏家训》在中国的家庭教育史上有着十分关键的地位,其教育思想至今仍充满着借鉴意义,而颜之推也正是因为这一部书而享誉千古。

3、求自己!——这才是人间硬的靠山。

4、南梁的综合国力逐年增长,儒学和佛教的发展如火如荼,老颜忘不了萧衍的狠劲,直到三孙子出世仍然耿耿于怀。

5、大变局、大动荡之下,无数人的命运,随之改变。

6、软禁数月之后,颜真卿终被烈杀害。

7、《颜氏家训》是颜之推的代表作,是一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并以之告诫子孙的经典家训,也是一部涉及语言学、文学、音韵、训诂、民俗学等多个领域的学术著作,被奉为我国早的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专著。

8、颜之推19岁时,已经是学富五车、名扬天下的人了。由于他博览群书、词采华茂,深为南梁湘东王萧绎所赏识,便召他做了自己的属官国左常侍,掌管赞相礼仪、献策谏诤等事宜。

9、从颜氏家谱上可以看到,颜回是颜氏的祖先,传至颜之推是第35世,而颜真卿是第40世,颜之推和颜真卿是本家。

10、开皇二年(582年),颜之推上言,请依梁国旧事,考订雅乐,隋文帝杨坚不听从。二月,杨坚立子杨勇为太子。之后,颜之推被太子杨勇召为学士,甚见礼重。

11、北周朝堂照例充满争斗,皇帝和权臣始终在互相较劲,仿佛与南梁北齐如出一辙,只是主角的面容服饰略有差别。

12、之推营外饮酒,孝信还以状言,显祖乃曰:且停。

13、在此之前,南北朝后期的天下形势,再一次出现了“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

14、孔子曰:“奢则不孙①,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②。”又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然则可俭而不可吝已。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摘自《颜氏家训·治家第五》

15、残杯冷炙)残:剩余;杯:指酒;炙:烤肉。指吃剩的饭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

16、大象二年(580年),颜之推被任为御史上士。

17、颜之推:字介,汉族,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中国古代文学家、教育家,生活年代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间。

18、颜之推的教育思想流传至今,有很多的思想依然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家庭教育也显得十分重要。

19、领军硃异曰:“侯景数百叛虏,何能为役?”——《梁书·侯景传》

20、颜见远辞职了,闭门研读《周礼》《左传》。

三、颜之推简介

1、纵观历史,每当疏忽因果和文字学教育时,传统文化的传承就会逐渐凋零。因此,通过在家庭教育、幼年教育中落实传统文字学、经学,可以帮助孩子毕生坚守修身齐家,经世致用,转变世风,逐渐恢复大家庭的传统,使其成为承继传统之载体。果能如此,完善的家庭教育必能成为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石。

2、颜真卿被世人所传颂的不仅是他的为人和政绩,还有他的书法作品,历经千年仍然在书坛中熠熠生辉。他的书法功底深厚,十分精妙,创立了“颜体”,是“楷书四大家”之一。颜真卿才华横溢,有许多作品都被流传于世,备受世人推崇。

3、颜之推把这段故事写进了《颜氏家训·勉学》当中。

4、在整个三国、魏晋、南北朝的大变局时代,侯景之乱是不亚于赤壁三分天下、司马建晋一统、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淝水之战、北魏征服北方的影响历史走向的决定性事件。

5、《颜氏家训》在传统中国的家庭教育史上影响巨大,得到世人的高度评价。宋代著名藏书家陈振孙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明朝袁衷在其家训专著《庭帏杂录》中赞道:“六朝颜之推家法正,相传远”。清代学者王钺在《读书丛残》中认为它“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当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

6、公元351年的清明时节,颜协的第三个儿子出生在江陵,为了纪念不食周粟的春秋名士介子推,同时也是为了纪念父亲,颜协给小儿子取名:

7、当年饮酒放纵的少年郎,真正浪迹天涯时却又百般无奈,颜之推越想越觉得堵心,扯过别人手中的酒壶一饮而尽。

8、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9、新皇帝没有让颜真卿继续领军平叛,而是让他干回了老本行,负责监察工作。

10、孔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又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然则可俭而不可吝已。俭者,省奢,俭而不吝,可矣。

11、他拉着儿孙絮絮叨叨地说:“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无论押宝在哪里,都不会有永远的赢家。

12、颜之推教子文言文翻译如下:

13、上智的人不用教育就能成才,下愚的人即使教育再多也不起作用,只有绝大多数普通人要教育,不教就不知。古时候的圣王,有“胎教”的做法,怀孕三个月的时候,出去住到别的好房子里,眼睛不能斜视,耳朵不能乱听,听音乐吃美味,都要按照礼义加以节制,还得把这些写到玉版上,藏进金柜里。到胎儿出生还在幼儿时,担任“师”和“保”的人,就要讲解孝、仁、礼、义,来引导学习。普通老百姓家纵使不能如此,也应在婴儿识人脸色、懂得喜怒时,就加以教导训海,叫做就得做,叫不做就得不做,等到长大几岁,就可省免鞭打惩罚。只要父母既威严又慈爱,子女自然敬畏谨慎而有孝行了。我见到世上那种对孩子不讲教育而只有慈爱的,常常不以为然。要吃什么,

14、唯有暂居此地。好在北齐文帝高洋欣赏之推,让他做了“奉朝请”的近侍官,留在左右。

15、这次召颜之推回来,委派给他的工作是,参与设立文林馆。文林馆是北齐皇帝召集高才、艺文之士的大本营。之推又有了用武之地。

16、颜之推由于满腹才华,颇得重视,隋文帝杨坚并没有想将他斩草除根,当时的太子杨广甚至将颜之推召为学士,对他十分尊重。自此,颜之推波折的遭遇终于画上了一个相对圆满的句点。

17、颜之推这一生,挫折接踵,漂泊羁旅。但面对困顿,他并没有退却,而是演绎了一个中国的读书人所能穷尽的可能与高度。

18、(4)《隋书》,魏征,中华书局

19、河水暴涨,具船将妻子来奔,经砥柱之险,时人称其勇决。

20、那么,怎样才能靠自己呢?

四、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1、“艺”的教育,以文艺为主,还包括经史百家等书本知识,以及具有士大夫生活所需要的杂艺。德与艺两方面的教育,是互相联系的,知识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并为道德教育服务。

2、无疑,颜之推对于养生的理解较为客观允当,提及的养生方法和内容也正是传统养生学中的精华所在。身处乱世,却能有这样毫不怪力乱神的养生观,实际上是他人生经验的总结,对于养生,他不相信各种虚无缥缈的传闻,而是信奉“眼见为实”的原则。

3、但身处北齐政权,之推无时无刻不面临鲜卑文化对汉文化的巨大冲击。

4、颜之推在岸上洞若观火,体验不到局中人的欲望和恐慌,自从杨坚出任北周大丞相,总感觉有只鞭子时刻抽打他。

5、(1)《梁书》,姚察、姚思廉,中华书局

6、往昔初入建康时唱和《神仙诗》“朝游采琼宝,夕宴酌膏泉”的那个洒脱少年,不见了。

7、在这首《夜渡砥柱》诗中,他对南归的期待和对命运转折的信心,到达了顶点。

8、他先是担任待诏文林馆,后来又升通直散骑常侍,后升为黄门侍郎,等于跻身决策层边缘,人生兜兜转转二十年,又回到了当年的职务。

9、尤其是湘东王萧绎。他或许是个才华卓绝的文人,但绝不是一个好儿子、好兄弟。他眼睁睁看着父亲梁武帝饿死,三哥萧纲做了傀儡皇帝继而又被杀死,始终无动于衷,而是忙着先把自己的侄子们都干掉,又先后击败自己的六哥、八弟。

10、薄技在身)薄:微小。指自己掌握了微小的技能。

11、他点评说:看看人家,再想想自己!皇帝家的孩子都能这样用功,更何况那些既没有特殊背景也没有天资禀赋的碌碌之辈了!

12、(作者任职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

13、顿学累功)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14、之推的结论是:“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有学艺者,触地而安。”祖宗留下的财富,没用;得靠自己的本事去拥有。

15、侯景围城达数月之久,各地的勤王军队其实早就到了建康城外,但他们各怀鬼胎,按兵不动。

16、这种精神也潜藏在了他所开创的颜体之中。这种平实凝重、雄浑遒劲的书法风格,正是其人格以及家风品格的真实写照,观其字,知其人,更知其家风。今人何不去寻一本以颜体写成的《颜氏家训》,细细品读,用心感受那股平实而不平凡的力量呢?

17、嗟宇宙之辽旷,愧无所而容身。

18、历代留下的各类家训极多,其中知名的莫过于《颜氏家训》,甚至被后世学者推为“家训之祖”。其实若单以时间而论,《颜氏家训》出现并不算早,像诸葛亮《诫子书》、杜预《家诫》等都在其前已经广为流传。但《颜氏家训》胜在内容全面齐备,作者又是当时有名的学者,书中所述多平实可信,虽然“篇篇药石,言言龟鉴”的评价或有溢美之嫌,但确实不失为传统社会中士人必备的人生指南。

19、颜之推认为,父母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应当严肃地对待儿童,严格要求,以树立威严,使儿童“为则为”或“止则止”。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只要是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不论是怒斥还是鞭打都可以使用。

20、颜之推注重全面教育,要求把做人、为学、强身、杂艺相结合,在做人方面,主张虚心好学,不能妄自高大,不能凌忽长者,不能轻慢同列,倡导父慈子孝、夫义妇顺等儒家道德规范。

五、颜之推教子翻译

1、颜之推经常去东宫讲课,学识渊博换来太子杨勇的敬重,有几次看见晋王杨广旁听,天赋极高却眼中有寒光闪烁。

2、再比如服食补药,颜之推的态度也坚持一定的原则:服食有益,但不能过度,更不能为了服食连正常的生活也耽误了。他推崇的常用服食物有杏仁、枸杞、黄精等,都是亲眼看到其确实有一定效验才推荐给子孙服用。

3、为了生存,他只能调整自己,适应环境。

4、萧绎被推举为南梁皇帝,任命颜之推为侍郎兼奏舍人事,梁元帝顾不上多愁善感,仅存的一只眼睛里闪耀着炽热。

5、一白:他死前还说读书无用。

6、学习目的:修身利行。学习态度:年幼不失良机,年老不放弃学习。学习方法:学习要博览书中的精要之处,不要拘泥于细枝末节。

7、当初谁也不会想到,走投无路的侯景,竟能以“马步八百人”,把南朝搅得天翻地覆。

8、十七岁那年,颜之推跟着萧绎坐船沿江而下,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到建康“赎”皇帝。晚年的梁武帝一心向佛,还曾多次舍身出家,这是他又一次入同泰寺出家,要官员和儿子们花钱为他赎身,他才肯回到皇宫。

9、梁元帝的时候,有一位学士,聪明有才华,被父亲娇宠,缺乏教养,他若有一句话说得有道理,他父亲便在路上广为宣扬,一年到头都赞不绝口;但他若有一件事做错了,其父便想方设法为他遮掩粉饰,希望他自己能改正。待学士成年后,粗暴傲慢的性情日益增长,终因说话不检点,被周逖杀死,肠子被抽出,血被拿去涂抹战鼓。颜之推个人简介及教育思想颜之推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教育家,他的著作《颜氏家训》被后世奉为“家教规范”,对后世的家庭教育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而他的教育思想也都反映在了这部书中。

10、颜之推在北齐地界上岸,回望着滔天浊浪不禁阵阵后怕,拿出地图研究渡江路线,却听说南梁前不久已经灭亡了。

11、古人有很多教育孩子的成功案例,今天想要和您分享的这篇文章就是来自一个三孩家庭,他们的父亲写给三个孩子的家训被后人誉为“古今家训之祖”,至今仍被广为传颂……

12、是到了回顾一生的时候了。

13、崔季舒想阻止皇帝出游,建议大家联合起来投反对票,等到众人挨个签名按手印,颜之推借口家里有事匆忙离开。

14、(夜读)人生活到,一定是素简

15、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颜之推下定决心要给后代一些训示和指导,于是他根据自己的切身感受和体验,写出了一部书,并取名叫“颜氏家训”。

16、颜之推的三个儿子颜思鲁、颜愍楚、颜游秦,四个孙子颜师古、颜相时、颜勤礼、颜育德,都很有名气。尤其是颜之推的嫡长孙颜师古,更是唐代著名的音韵学家、训诂学家和文学家。颜之推四世孙颜昭甫、五世孙颜元孙、颜惟贞均属名家。六世孙有名的更多,尤为“颜氏三卿”——颜真卿、颜杲卿、颜春卿更为显赫。颜真卿受封“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谥号“文忠”;颜杲卿被封为常山公,谥号“忠节”,二人并称“双忠”。

17、颜之推年少时因不喜虚谈而自己研习《仪礼》、《左传》,由于博览群书且为文辞情并茂而得到南朝梁湘东王萧绎赏识,十九岁便被任为国左常侍;后于侯景之乱中险遭杀害,得王则相救而幸免于难,乱平后奉命校书。

18、积年累月)积年:多年;累月:连月。指经过的时间长。

19、侠客重艰辛,夜出小平津。

20、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藏书量。北周建立之初,藏书只有八千卷,灭北齐后才又得了五千卷。隋文帝开皇三年,派人到各地搜集书籍,才使隋朝藏书达到三万卷。等到唐朝建立,修《隋书·经籍志》时,收集到的书一共才八万九千余卷。

六、颜之推

1、颜之推(531—591)字介,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学者。初仕梁元帝为散骑侍郎。梁元帝江陵败亡后,辗转奔窜北齐。官至黄门侍郎、平原太守。齐亡入周,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因病去世。在六十多年的人生旅途中,他学识渊博,阅历深广。亲历四个朝代,细心体察社会,各类人物,各地风俗。目睹南北分裂、兵连祸接的社会现实,身受其害。为教后代人安身立命,“业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故留此二十篇,以为汝曹后车耳。”。

2、颜之推自嘲般笑了笑,说自己一生三次沦为俘虏,历经南梁、北齐、北周、隋四朝,回想起来多少会有些不自在。

3、小臣耻其独死,实有愧于胡颜。

4、高阿那肱不愿往陈,说吴士不可信任,勿需招募他们,又劝高纬送珍宝家口往青州,据守三齐之地,如不能保,则慢慢地浮海南渡。高纬虽然没有按颜之推计策行事,但还是委任他做了平原太守,并让他镇守黄河的渡口。同年,北周攻灭北齐,颜之推第三次被俘,后被遣送到长安。

5、出自:南北朝 颜之推 《颜氏家训》意思是:天下的事情因为困难而完不成的只有十分之一;而因为懒惰而荒废的却占了九成,和“业精于勤荒于嬉”差不多的意思。希望能帮到你。

6、颜之推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教育家,凭借一部《颜氏家训》而享誉千古。

7、唐朝皇帝则已从唐玄宗换作了唐肃宗。

8、耳闻目见)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

9、(2)《北史》,李延寿,中华书局

10、博士买驴)博士:古时官名。博士买了一头驴子,写了三纸契约,没有一个“驴”字。讥讽写文章长篇累牍而说不到点子上。

11、萧绎不一定记住谁没来,但是肯定会记住谁中途退场,第一排的颜之推带头走人,这让强调淡定的王爷很不淡定。

12、这个世界上,容易、成本低的成功之术,只有一种——读书。

13、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14、他立即派密使进京,将叛军军情报于唐玄宗。

15、开皇年间的颜之推,年届六旬,垂垂老矣。

16、攻入建康之前,侯景就曾放出狠话:“若破城邑,净杀却,使天下知吾威名。”

17、此时颜之推已是五十来岁的老人,自二十岁兵败被俘开始,三十年乱世流离,无数血与火的教训,让他无比清醒地认识到了一点,那就是:乱世乱,家风不可乱。

18、论出身、其实颜之推还算是一个家境优厚的士族,其父颜协学识过人,在南梁王朝荆州刺史萧绎麾下担任要职,家境还算不错。不幸的是,父亲在颜之推八九岁时便早早离世,家道随之没落,物质生活堪忧的同时,颜家的家风也在衰颓,直接影响到颜之推的成长,故而后来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开篇就提到当年丧父之后,因为缺少训导,自己的作风度走上歪路,似乎还犯了一些颇大的过错,成年之后才有些醒悟收敛——“年始九岁,便丁茶蓼,家涂离散,百口索然······肆欲轻言,不修边幅。年十八少知砥砺,习若自然,卒难洗荡。二十已后,大过稀焉”。

19、紧急关头,幸亏为侯景行台郎中王则所救,使颜之推逃过了死刑,却在建康度过了3年的囚虏生活。这个经历,让颜之推体会到了人生的艰难。

20、这就是发生在公元548年末、549年初的故事:侯景之乱。

1、勘无其名,方得免祸,寻除黄门侍郎。

2、颜之推的祖父颜见远,是南齐的御史中丞,梁武帝萧衍夺位建梁朝后,颜见远不食“梁”粟,绝食而死。其子颜协,子承父志,也不愿在朝中为官,就把家从建康搬到了江陵。

3、他的子孙会在这部平实家训的训诫下,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4、《颜氏家训》所涉及的领域广泛、全面,重点在于详尽的教育理论。在教育方面,颜之推的理论和方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5、颜之推要求自己的子女从小就要学会正确发音,这也是基本的知识教育。他还告诫子女,对未经查证的事物,不要妄下断语。这确实是一种严谨的求学态度。

6、他在北齐为官时,曾有个一个士大夫把自己十七岁的孩子送去学鲜卑语和弹琵琶,为了孩子将来能够亲近上流社会,更容易成功。之推评价道:“如果是用这种方式,哪怕是能成为宰相,我也不希望你们这么做。”

7、梁武帝的前半生励精图治,在办公室门口设立两个箱子,持有自荐信投进肺石函,遭受冤屈的上访信投进谤木函。

8、如果一直这样生活下去,享受光鲜亮丽却未历经黑暗,所谓的幸福更像镜花水月,稍微遭受波动就显得脆弱易逝。

9、但平静从来不是彼时的主旋律。

上一篇上一篇:芙蓉楼送辛渐的中心思想怎么写(精选文案107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