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又呈吴郎翻译
1、原文: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又呈吴郎》杜甫
2、且让我传话给春游的客人,请回过头来细细注视。
3、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
4、秋来红枣压枝繁,堆向君家白玉盘。——《寄枣人行书赠子履学士》宋代 欧阳修
5、西风起了,山园里的梨、枣等果实都成熟了。一群嘴馋贪吃的小孩子,手握着长长的竹竿,偷偷地扑打着树上的梨和枣。别叫家人去惊动了小孩子们,让我在这儿静静地观察他们天真无邪的举动,也是一种乐趣呢。
6、《秋游原上》——唐代白居易
7、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9、译文: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当梨枣成熟之时,少年杜甫频频上树摘取,一日至少千回。
10、人们都说在各种果树中,唯有枣树既平凡,又粗鄙。
11、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12、意思就是指但你一来就插上篱笆却甚像是真。
13、您如喜爱绕指的柔软,听凭您去怜惜柳和杞。
14、译文:来堂前打枣我从不阻拦任随西邻,因为她是一个五食无儿的老妇人。若不是由于穷困怎会做这样的事?正因她心存恐惧反更该与她相亲。见你来就防着你虽然是多此一举,但你一来就插上篱笆却甚像是真。她说官府征租逼税已经一贫如洗,想起时局兵荒马乱不禁涕泪满巾。
15、《百忧集行》——唐代杜甫
16、二月曲江头,杂英红旖旎。
1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18、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九首》
19、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
20、译文: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
二、又呈吴郎翻译成白话
1、(做这类题目,要特别注意)才200字左右的篇幅,不要说得太远,要立足文本,就本诗的内容(思想和感情)或艺术表现(表达特色和修辞等)作具体的评析;可以分析几个方面,也可以就某一方面作细致的赏析。
2、人言百果中,唯枣凡且鄙。
3、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即诗中吴郎),他自己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不料这姓吴的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禁止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以前杜甫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所以此诗题作《又呈吴郎》。吴郎的年辈要比杜甫小,杜甫不说“又简吴郎”,而有意地用了“呈”这个似乎和对方身份不大相称的敬词,这是让吴郎易于接受。
4、没有。有出租车。80元左右。在朝阳广场的梦之岛对面可以坐(301路公车)可以到吴圩机场。3元在银河酒店门口可以做机场大巴,15元。
5、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6、若不是由于穷困怎会做这样的事?正因她心存恐惧反更该与她相亲。
7、白露皱红枣,西风摆老荷。昔年游,今日兴如何。——《怀昔》 宋代 舒岳祥
8、译文::读书只有读透书,博览群书,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有如神助一般。
9、后皇有嘉树,剡棘森自防。安得上摘实,贡之白玉堂。《枣》 宋代 史尧弼
10、时年五十九岁。这一阶段杜甫也创作了一百五十多首诗。
11、译文:五里路、十里路设一驿站,运送荔枝的马匹,扬起满天灰尘,急如星火;路旁坑谷中摔死的人交杂重叠,百姓都知道,这是荔枝龙眼经过。
12、杜甫虽然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长安客居了十年,但他奔走献赋,仕途失意,郁郁不得志,也过着贫困的生活,由此也能接触到下层人民的生活,因而丰富了他创作的视线。
13、它为什么没有自知之明,也来开花在这杏园里。
14、又呈吴郎又说明杜甫写此诗的目的是想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对方,“又”字展现了诗人的心理和品质,使作品拥有形式美,音乐美。
15、✦不为:要不是因为。✦困穷:艰难窘迫。✦宁有此:怎么会这样(做这样的事情)呢?宁:岂,怎么,难道。此:代词,代贫妇人打枣这件事。✦只缘:正因为。✦恐惧:害怕。✦转须亲:反而更应该对她表示亲善。亲:亲善。
16、这一个时期就是杜甫在34岁以前读书并且游历的时期,据杜甫《壮游》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又据《进雕赋表》:“臣幸赖先臣绪业,自七岁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余篇。”由此可见,杜甫自七岁起便已经写诗了,到他43岁写《进雕赋表》时,应该连诗带文章有一千多篇了。
17、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18、译文:新的枣子还没有完全成熟红透,但快要下架收尾的西瓜却仍然散发着浸人的香味。
19、这一个时期对于杜甫成长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着重大的意义,这个时期结束了他年轻时期的游历生活,但另一个方面却又是一个新的以政治内容与社会内容为主的游历生活开始。
20、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三、文言文翻译转换器app
1、杜甫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是有良知有关怀有正义感和责任感的顶天立地的大知识分子,而今天的知识分子在干什么呢?我从来不看报纸杂志也很少看电视,不知道他们在干着什么崇高的事业,我只是一个教书匠,我的阅读范围就是几篇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的选文,当我看到2007年江苏卷的《麦天》和2009年全国卷的《彩色的荒漠》时,我想到了一个词——卑污!
2、《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唐代李白
3、又呈吴郎》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通过了劝吴郎让寡妇打枣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贫苦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关爱。全诗如话家常,语气恳切,朴实动人,诗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对方,运用散文中常用的虚字来作转接,在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中来展现诗人的心理和品质,使作品既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又有散文的灵活性,抑扬顿挫,耐人寻味,别具一种活泼、疏散之美。
4、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5、根据注解,我们知道,杜甫的这首诗是写给吴郎的,目的是要劝告吴郎对邻居寡妇友善一点,尽可能地给予她同情和帮助,也就是说,这首充当书信的诗是有明确意图的,全诗都是围绕这个意图展开的,而要达到劝告的目的,还需要讲究劝告的方法和技巧。我们来看杜甫是怎样来劝说吴郎的——
6、百果随时效岁功,枣盘亦复荐年丰。《食枣有感二首》宋代 岳珂
7、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8、第二阶段是从766年四月一路流浪至768年正月在夔州居住,这一时期也创作了四百三十多首。
9、大历二年(767),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府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即诗中吴郎),自己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不料这姓吴的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禁止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以前杜甫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所以此诗题作《又呈吴郎》。吴郎的年辈要比杜甫小,杜甫不说“又简吴郎”,而有意地用了“呈”这个似乎和对方身分不大相称的敬词,这是让吴郎易于接受。
10、清人卢德水说:“杜诗温柔敦厚,其慈祥恺悌之衷,往往溢于言表。如此章,极煦育邻妇,又出脱邻妇;欲开导吴郎,又回护吴郎。
11、即防远客虽多事,使插疏篱却甚真。
12、创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不料这姓吴的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禁止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
13、译文:烽火连天起这么多年,家书都快值千金了。
14、邶风·静女七哀诗(王粲)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查看更多,请点击主页菜单“古代文学史一→必读好诗”
15、点击上面蓝色字“非语文”
16、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17、属于古体诗的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七言古诗《沈园二首》陆游,近体诗七言绝句《又呈吴郎》杜甫,近体诗七言律诗《赤壁赋》属于赋,散文
18、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19、题目:读下面一首诗,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
20、《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宋代辛弃疾
四、又呈吴郎杜甫阅读答案
1、译文:西风起了,山园里的梨、枣等果实都成熟了。一群嘴馋贪吃的小孩子,手握着长长的竹竿,偷偷地扑打着树上的梨和枣。别叫家人去惊动了小孩子们,让我在这儿静静地观察他们天真无邪的举动,也是一种乐趣呢。
2、《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五代:李煜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 翻译:宗庙难献的樱桃已落尽——全都随着春天归去,无知的粉蝶儿还是寻乐双飞。
3、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
4、译文:枣花虽然很小,但能结果实,秋后有枣儿甜脆可口。桑叶虽然柔软,却能养蚕吐丝。可笑牡丹花大得像斗,却什么也不能作,不过白白长一条枝子。
5、胡为不自知,生花此园里。
6、译文:生下女孩还能够嫁给近邻,生下男孩死于沙场埋没在荒草间。
7、春风对树木倒没有偏爱,它在温暖的吹拂下成长,从不停止。
8、作者:权德舆见尔府中趋,初官足慰吾。老牛还舐犊,凡鸟亦将雏。喜至翻成感,痴来或欲殊。因惭玉润客,应笑此非夫。
9、来堂前打枣我从不阻拦任随西邻,因为她是一个五食无儿的老妇人。若不是由于穷困怎会做这样的事?正因她心存恐惧反更该与她相亲。见你来就防着你虽然是多此一举,但你一来就插上篱笆却甚像是真。她说官府征租逼税已经一贫如洗,想起时局兵荒马乱不禁涕泪满巾。
10、后两句:“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已诉”是说那个妇人曾经向杜甫诉说过自己的贫穷,她因官府的横征暴敛而贫到了骨。“贫到骨”意思是穷到底了,一无所有了。“征求贫到骨”虽是西邻一个人的事情,但她是有代表性的。杜甫想到造成人民贫困原因的战乱仍未停息,不禁泪如雨下,把整条手巾都沾湿了。
11、译文:豪门贵族家里酒肉吃不完都放臭了,而道路上却暴露着冻饿致死的人的白骨。
12、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兵车行》
13、诗的第一句开门见山,从自己过去怎样对待邻妇扑枣说起。“扑枣”就是打枣。这里不用那个猛烈的上声字“打”,而用这个短促的、沉着的入声字“扑”,是为了取得声调和情调的一致。“任”就是放任。为什么要放任呢?第二句说,“无食无儿一妇人。”原来这位西邻竟是一个没有吃的、没有儿女的老寡妇。诗人仿佛是在对吴郎说:对于这样一个无依无靠的穷苦妇人,我们能不让她打点枣儿吗?
14、✦征求:指赋税征敛。《谷梁传·桓公十五年》:“古者诸侯时献于天子,以其国之所有,故有辞让而无徵求。”✦贫到骨:贫穷到骨(一贫如洗)。✦戎(róng)马:兵马,指战争。杜甫《登岳阳楼》诗:“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盈:满。
15、在这一时期,杜甫的作品抒情诗特别多,而且是多种多样的,有描写景物的,有描写劳动生活的,有回忆往事的,有咏怀古迹的,也有大声疾呼的,更有政治讽刺诗。具体作品有:《蜀相》、《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壮游》、《登高》等等。
16、您如追求悦目的美丽,它不敢去竞争桃和李。
17、翻译:来堂前打枣我从不阻拦任随西邻,因为她是一个五食无儿的老妇人。若不是由于穷困怎会做这样的事?正因她心存恐惧反更该与她相亲。见你来就防着你虽然是多此一举,但你一来就插上篱笆却甚像是真。她说官府征租逼税已经一贫如洗,想起时局兵荒马乱不禁涕泪满巾。
18、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1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20、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五、又呈吴朗翻译
1、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当梨枣成熟之时,少年时能频频上树摘取,一日至少千回。可又想现在由于年老力衰,行动不便,因此坐卧多而行立少。
2、一生不甘俯首低眉,老来却勉作笑语,迎奉主人。不禁悲从中来,忧伤满怀。一进家门,依旧四壁空空,家无余粮,一贫如洗。老夫老妻,相对无言,满面愁倦之色。只有痴儿幼稚无知,饥肠辘辘,对着东边的厨门,啼叫发怒要饭吃。
3、其它著名的作品还有:《三吏》、《三别》、《春望》、《乾元中寓居同谷县歌七首》等。尤其是三吏三别是杜甫的现实主义的一个光辉顶点,是他那种“穷年忧黎元”的进步思想。所谓“惊心动魄,一字千金”,说的正是这三吏三别。
4、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5、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6、译文:来堂前打枣我从不阻拦任随西邻,因为她是一个无食无儿的老妇人。
7、银地无尘金菊开,紫梨红枣堕莓苔。一泓秋水一轮月,今夜故人来不来。——《绝句》唐代 喻凫
8、翻译:苜蓿草将随着汗血马传入,葡萄种也带随着汉家使臣。
9、『注』资料链接——“摸被褥”(略)《圣经》上说:“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
10、眼见得树干将要合抱,得尽了生生不息的天理。
11、译文:枣花纷纷落在衣襟上。村南村北响起车缫丝的声音,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穿牛衣的农民在叫卖黄瓜。
12、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杜甫
13、枣亦在其间,如嫫对西子。
14、不为穷困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15、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杜甫《又呈吴郎》
16、据杜甫现存的诗,这十年间杜甫写出了一百一十首左右的诗,创作出《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等具有深刻思想的诗。
17、✦即:就。✦防远客:指贫妇人对新来的主人存有戒心。防:提防,心存戒备。一作“知”。✦远客:指吴郎。✦多事:多心,不必要的担心。✦便:一作“使”。✦插疏篱:是说吴郎修了一些稀疏的篱笆。✦甚:太。
18、又呈吴郎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译文我任由西面的邻居在草堂前打枣,她是一个没有饭吃没有儿子的妇人。不是因为穷困,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呢?只因为怕她恐惧,对她的态度上更要显得亲善。妇人立即防着你这个远客即使属多事,但您来了就插上稀疏的篱笆却好像是太认真了。贫困的妇人已经对我诉说了因为赋税征求,贫穷到骨。我正由此联想到战乱带给百姓的灾难而泪流满面。
19、堰茗蒸红枣,看花似好时。不知今日后,吾道竟何之。——《士马后见赤松舒道士》唐代 贯休
20、东风不择木,吹喣长未已。
六、又呈吴郎翻译
1、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2、“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3、《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五代:李煜
4、译文::一定要登上山的顶峰,俯瞰显得小的群山。
5、诗的第一句开门见山,从诗人自己过去怎样对待邻妇扑枣说起。“扑枣”就是打枣。这里不用那个猛烈的上声字“打”,而用这个短促的、沉着的入声字“扑”,是为了取得声调和情调的一致。“任”就是放任。之所以要放任,第二句说:“无食无儿一妇人。”原来这位西邻竟是一个没有吃的、没有儿女的老寡妇。
6、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
7、译文: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8、《送刘司直赴安西》唐代:王维 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 翻译:苜蓿草将随着汗血马传入,葡萄种也带随着汉家使臣。
9、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10、读这首《又呈吴郎》,你无法怀疑杜甫的真诚,当他说“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时,我们同样不会怀疑他的真诚。杜甫真正做到了在道义上和情感上站到弱势群体一边,为他们的悲惨处境而号泣,这与今天那些声称“以卵击石”、扬言“就应该买不起房”“在城市买不起房为什么不回农村去”甚至威胁“你究竟为谁说话”的官员们和专家们真是判若云泥!
11、应该是“厚币委质事楚”吧?厚币:丰厚的礼物;委:呈献。质:通“贽”,信物。综合起来就是,用厚礼和信物呈献给楚王
12、这后一期,包括杜甫49岁到其生命后的时期,这一时期杜甫总共创作了一千余首诗,算算相当于杜甫一生所创作诗歌的70%强,而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可以算是从760年到766年,杜甫居住在成都草堂时,创作了四百八十多首。
13、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
14、又呈吴郎——唐·杜甫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诗词文本从《唐诗鉴赏辞典》
15、在这个时期,虽然短短只有三年多,但是杜甫创作出了二百四十多首诗,其中以五律、五言古体诗多,杜甫长的五古《北征》和长七古《洗兵马》均是这个时期创作的。
16、翻译:来堂前打枣我从不阻拦任随西邻,因为她是一个五食无儿的老妇人。
17、树皮像开裂的冻手,树叶像细小的鼠耳。
18、杜甫:又呈吴郎(蒙曼、康震简短点评)
19、草堂前打枣任由西邻,她是没有饭吃没有儿子的一位妇人。不是因为穷困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情,反过来只因为怕她恐惧却要显得可亲。那贫妇人见换了新主人您就防着您虽属多事,但您来了就插上稀疏的篱笆却好像是太认真。贫妇人已经诉说过了因为赋税的征求而贫穷到骨,我由此联想到现在战乱不息带给百姓的灾难而眼泪打湿了衣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