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牡丹亭名句
1、情由心生,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情非之至也!
2、“恰三春好处无人见”是说自己青春美貌无人欣赏,就象这深宅大院的春天一样。“不提防沉鱼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自己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却虚度年华。杜丽娘在婢女春香怂恿下,背父游园,才第一次看到大自然这美不胜收的春天,“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可是如此美景,却没有一个优雅的环境相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杜丽娘不由得联想到了自己的美貌只是面对古板的教书先生和令人窒息的书斋,青春正在悄然逝去,自然的天性受到禁锢,此时是大好春将她内心深藏的活力唤醒,自己身心的美和大自然的美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不由生出惜春的感叹:“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感到春光太随意地流逝,毫不怜惜,
3、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4、不入春园,怎知春色几许。
5、潘:书生尚未娶妻。
6、庭树不知人去尽,秋春还放旧时华。多情唯有池中鲤,犹为离人护落花。
7、意为:大好春光,美丽景色无人欣赏,有负苍天;这令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的事又在哪一家呢?
8、剧中的曲文,表现了作者在艺术语言上的成就。特别在抒情方面,在描绘人物性格、刻画杜丽娘的心理活动和精神世界方面细致真实。
9、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10、第十八出《叱谢》中,描绘陈妙常长夜难眠的情形,显现了幸福强大的诱惑力,喊出了凡世的,正常的情欲不应受到禁制的呼声。陈妙常写诗:
11、“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12、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13、闪的俺心悠步躭,意软鬟偏。
14、昆曲·牡丹亭 画家刘文进作品
15、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怨、便凄凄惨惨无人念,待打并香魂一片,守得个阴雨梅天。
16、0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17、意思就是赞叹春色美好,但又想到自己的一腔春愁无处排遣,良辰美景尤在,但赏心乐事却不知在谁家谁院
18、《牡丹亭》是汤显祖的得意之作,从问世以来,就家传户诵。“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句子,都出自这部经典。让我们走进十句美到窒息的经典名句。
19、独坐洞房谁是伴,一炉烟;间来窗下理琴弦,小神仙。《杨柳枝》
20、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汤显祖《牡丹亭》
二、牡丹亭名句,良辰美景奈何天什么意思
1、天下事耳之而已,顺之而已.
2、明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
3、我年将半,性喜书,牙签插架三万余。
4、简析:这是第三十二出《密议·诉衷情》中石道姑的一段唱词。石道姑是杜柳二人的重要牵引,其重要性超过了杜母和春香。石道姑深深理解杜柳二人的灵魂世界,心智明晰,洞晓世事。天若有情天亦老。一点深情,两人独坐,十分深情。
5、牡丹亭步行到右安门内站坐88路车在平安里口南站下车不行至平安里站坐地铁6号线(草房方向)到南锣鼓巷站下车。祝你玩的开心,吃的开心。如果您对我的答复满意,对您有用的话,请选择“对我有用”哦,谢谢您的采纳。
6、让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传唱不息
7、《玉簪记》精彩纷呈,其中《琴挑》、《偷诗》、《秋江》尤为出色。“弦里传情”(即“琴挑”)讲潘必正秋夜闲庭信步,听到陈妙常孤凄幽怨的琴声,使他顿起爱慕之情,遂借交流琴艺之机,以言语挑逗陈妙常。潘陈相见后,陈向潘“请教一曲”。
8、无情有情,只看你笑脸儿来相问。
9、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10、爱情到是什么样子?读《牡丹亭》似乎明白了许多。的爱情一如杜丽娘和柳梦梅,超越生死,超越时空,美的心醉,美的超脱!
11、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似这般,都付与了断瓦残垣
12、梦短梦长俱是梦,年来年去是何年。
13、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汤氏的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汤显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其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1卷,《问棘邮草》2卷。
14、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有言:“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阅读《牡丹亭》,享受文字的飨宴,穿越时空的生死之恋,不必借助现代科技,缠绵秾丽,至情弘贯苍茫人世,逶迤而来。
15、汤显祖晚年潜心佛学,自称“偏州浪士,盛世遗民”,说“天下事耳之而已,顺之而已”,后又自号“茧翁”。汤显祖也是世界伟人之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在《中国近世戏曲史》中,将他和莎士比亚并称为东西方交相辉映的两颗明星。
16、赏析:这两句写的是久处深闺的杜丽娘来到花园遣闷,只见春色如画,不禁起了伤春情绪。是爱,是怨,是无名的惆帐,恼人的春情,尽包融在这两句之中。
17、春香这园子委实观之不足。
18、潘:巫峡恨云深,桃源羞自寻。仙姑,你是个慈悲方寸,忘恕却少年心性。(随之告辞)
19、《牡丹亭》的语言具有特点,汤显祖既注意保持元杂剧语言富有“本色”的优良传统,又注意发挥自己在满怀激情创作时的“灵气”,将自然真切的语言与个别字句的精工琢磨融合起来。
20、春呵春!得和你两流连。
三、汤显祖牡丹亭名句
1、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2、沉鱼落雁鸟惊喧,羞花闭月花愁颤。
3、春香留些余兴,明日再来耍子吧。
4、0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
5、作者:杨增强七零后,中学老师。好跑步,好吟诵,好读杂书,好甩两嗓子,好喝白开水,好文字涂鸦。苏轼忠实拥趸,红楼爱好者。曾侥幸获教育教学奖若干。平生无大志,自足小天地。
6、无奈高堂,唤醒纱窗睡不便。
7、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和你把领扣儿松,衣带宽,袖梢儿揾着牙儿沾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
8、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
9、清净堂前不卷帘,景悠然;闲花野草漫连天,莫胡言。
10、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11、实用全面的语文知识梳理
12、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13、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
14、木心先生说,《牡丹亭》是女子的“维特之烦恼”。跨越400多年的时空,我们依然能够听到那句熟悉的声音:
15、简析:这是第一出《标目·蝶恋花》中开篇唱词。“玉茗堂”即汤显祖辞官归向后所建场所。这段唱词浸透了作者创作的甘苦。也委婉道出全剧“言情”的主旨。剧中不只有爱情,还有父女情、母女情、主仆情。在各种情感中,爱情难以表现。“牡丹亭”凝聚了杜丽娘的全部情感、欲望和梦想,是她和柳梦梅的三生石,“牡丹亭”三字也成为全剧警策、注定要唱绝千古的名字。
16、简析:这是第十二出《寻梦·江儿水》中杜丽娘的一段唱词。杜丽娘“惊梦”之后,急不可待的重温梦境,再次来到后花园,和情人幽会。这段唱词三用叠字表现杜丽娘缠绵悱恻百转千回的心潮,这心灵深处的呐喊婉婉转转、凄凄切切,那样深沉,那样坚决。读来令人唏嘘弹泪、扼腕断肠。爱情,或许总是那么无奈,那么有缘无分,但为了爱的约定,三生三世,容颜已去,也要守的个梅柳相见。
17、《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这时作家的思想和艺术都已经成熟。
18、汤显祖在这部传奇作品中,描绘了杜丽娘与柳梦梅二人之间感人深切的生死爱情,这种至情至性的爱情演绎无不代表着汤显祖对人生与爱情的哲学思考与世情体验,而情深而亡的杜丽娘则成为汤显祖笔下至情理想的化身。
19、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困春心游赏倦,也不索香薰绣被眠。天呵,有心情那梦儿还去不远。我觉得经典的有这些吧,挑了些觉得好的,希望能帮到你吧。
20、砧声又报一年秋。江水去悠悠。
四、牡丹亭名句摘抄简书
1、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人易老,事多妨,梦难长。一点深情,三分浅土,半壁斜阳。
2、陈:此乃雉朝飞也,君方盛年,何故弹此无妻之曲?
3、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
4、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栏。
5、潘:她把心肠铁样坚。(陈)岂无春意恋凡尘?
6、0风无定,人无常。
7、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8、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9、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10、忙处抛人闲处祝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11、《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12、还有那端丽克制的文字背后呼啸的爱
13、杜丽娘(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14、陈:(白)听寂然无声,想是他回书馆去了。
15、玉茗堂前朝后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16、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
17、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
18、描写的是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19、无情无尽却情多,情到无多得尽么?解道多情情尽处,月中无树影无波。
20、天意秋初,金风微度,城阙外画桥烟树。
五、牡丹亭名句在哪里
1、陈:花荫深处,仔细行走。
2、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亭深院。
3、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4、好者好也,逑者求也。
5、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6、400余年来《牡丹亭》隽永的文辞
7、《闺塾》,又叫“春香闹学”,选它入教材,和学习有关,表现了封建礼教与年轻人的天性真情的冲突,对封建教育进行了辛辣的嘲讽(“惊梦”和爱情有关);人物塑造得形象生动,杜丽娘知书达礼而又向往自由,温顺而又不失个性,稳重而又不失机敏;春香天性自然开朗,思想单纯,很少受封建礼教的束缚。敢开先生的玩笑,无视封建礼教、师道尊严;陈良十足迂腐;从《牡丹亭》全剧来看,这出戏写杜丽娘听陈良讲解《诗经》中的爱情诗,而正是这些诗对她爱情的萌动起了引发的作用,为第十出《惊梦》中她在游园时感受大好春光,开始青春的觉醒,作了铺垫。综上,选取本出比《惊梦》更好。
8、春香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
9、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
10、罗衣欲换更添香。
11、10则美到令人窒息的名言美句
12、潘:听她一声两声,句句含愁闷。看她人情道情,多是尘凡性。你一曲琴声,凄清风韵,怎教人不断送青春?那更玉软香温,那些儿不动人?她独自理瑶琴,我独立苍苔冷,分明是西厢行径!老天哪,早早成就少年秦晋。
13、杜丽娘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14、一念静中思动,遍身欲火难禁,
15、陈:潘相公出言太狂,莫非有意轻薄于我?
16、越王歌舞今何在?时有鹧鸪飞去来。
17、语言自然真切,又婉丽精工,曲词往往形成诗的意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很适合作者奔放的热情,去描绘人物细腻复杂的感情。每句唱词都是押韵的,为了曲意表述完整,有些唱词中还加入了衬字,流畅自然。另外,化用前人名句、成语也较多。并且做到了字出己铸、华美秀丽、声情并茂。
18、恁般天气,好困人也!
19、0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
20、下句是“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六、牡丹亭名句
1、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
2、潘向陈再请教一曲。
3、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4、小学生基础&分类书目(直接点击)
5、满雕栏宝砌,云簇霞鲜。
6、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7、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8、简析:原本不想涉及感情的人到一定的极限就变得特别伤感,真正到了“月中无树影无波”的程度,才是人间的真情、至情。《牡丹亭》围绕“梦中情”“人鬼情”“人间情”展开情节,阐释了“情之至”的力量,“因情成梦,因梦成戏”。
9、《牡丹亭还魂记》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作者热情奔放地赋予“情”以超越生死的力量。杜丽娘经历了现实、梦幻与幽冥三个境界,这显然是作者幻想的产物。
10、地址:临沂市兰山区新华路万阅城A座25楼
11、强将津吐咽凡心,争奈凡心转盛。
12、从小天资聪颖,刻苦攻读,“于古文词外,能精乐府、歌行、五七言诗;诸史百家而外,通天官、地理、医药、卜筮、河籍、墨、兵、神经、怪牒诸书”(邹迪光《临川汤先生传》)。他不但爱读“非圣”之书,更广交“气义”之士,通过积极的社会活动,铸就了正直刚强,不肯趋炎附势的品格。
13、一边蜂儿逐趁,眼花缭乱。
14、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