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说说网

名句鉴赏方法总结(精选文案126句)

一、名句赏析

1、(讲解)凡事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开怨恨了。

2、女孩子第一次有男朋友的心境也像白水冲了红酒,说不上爱情,只是一种温淡的兴奋。

3、(讲解)自古以来,都免不了一死;如果人民对政府不信任,国家就立不住。

4、至诚尽性是中庸全篇主旨所在。只有至诚者能尽其本性,实现其本性,一切人都能实现其本性,为仁善行表现在社会各个方面,则万物的天性也可以得到实现了。

5、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高层。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伟大抱负。

6、(讲解)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7、不论面对何事何物,都能认真思考,由此得到至善之理,明白明明德和亲民的关系如同根本和末梢的关系。“知止”是开端,“能得”是结果,对大学纲领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自然距离大学之道的实现不远。

8、这几句大意是:百战百胜固然好,但不是好中之好;不经过战争而使敌人屈服,才称得上好中之好。这段话反映了孙武战争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孙武认为,战争的目的在于“能自保而全胜”,百战百胜实难作到,即使全胜了,杀敌一万自损三千,己方也要受到很大损失,若运用谋略和外交手段取得胜利,即“不战而屈人之兵”才算上策。所以他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意即两国相争,高的是斗谋略而使对方屈服,其次是通过外交斗争面取胜,再次是交战而取胜,下者为攻城取胜。孙子的这一战略思想,很值得学习。

9、(讲解)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根本。

10、(讲解)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比喻要胜任工作,必须先学好本领。

11、此处以舜之行事来说明中庸之道。喜欢请教并能体察浅近之言,可见舜的大智、却不以为智,他懂得,其道无所不在,浅近之言仍不乏道的存在。

12、名诗必有名句,名句成就名诗。

13、赏析:这句话将老年人谈恋爱的心境和情态描写的恰到好处,意思是老头子身处黄昏一样的年纪,一旦遭遇了爱情,就毫无顾忌了,全身心的投入,就像老房子着火一般没法施救。

14、杜牧 《赤壁》中的名句赏析:

15、在上者有仁德修养,能谨慎持守,不受私欲诱惑,推己及人,自然会得到人民的拥戴而保有土地,拥有土地,人民又乐于耕作,不言而喻,财物必然富足。加之为君上者能知人善任,摒弃只会坐食俸禄、不会办事的鄙薄小人。

16、(讲解)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

17、过而不改,是谓过已。《论语·卫灵公》

18、(讲解)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19、(讲解)看见贤人就应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则应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无类似缺点。

20、“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明月相照,不仅点明坐得久,坐到明月东上,更主要的是想表明惟有天上明月是知己。明月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它独自放射光辉于青天碧海之中,也像诗人一样。所以王维引以为知心的“朋友”。这样写,对描写自然景物也有好处。

二、名句鉴赏方法总结

1、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熟悉的。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

2、千百年之后,这种“悠然见南山”的人生体悟,在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反反复复出现,给人以无限的启迪。

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4、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对古诗词考查的比重逐年增大,题型在传统的接句式默写的基础上越来越重视赏析,作为点睛之笔的诗词名句更是考查的重点。现将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名篇名句分类整理、赏析汇编,备战中考,希望能给中考学子有所帮助。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作者要报效国家,渴望杀敌立功的心意。

6、第二期:《红楼梦》99位人物简述,迅速了解红楼梦|高考必考名著②

7、21天搞定高考必考名著

8、站在山头,放眼望去,戈壁绵延千里,大漠中腾起水汽,似烟若雾,飘散开去。已是夕阳时刻,荒芜的大漠里只有一座孤城镶嵌其中,紧闭的城门隐隐中透出将士们内心的无奈。

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辞官归田后的陶渊明,采菊东篱,在闲适与宁静中偶然抬起头见到南山,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达到了王国维所说的“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这种自然、平和和超逸的境界,犹如千年陈酒,能让人品味出无限韵味,人们从中获得的文化快感涌动于心底千余年,这是中国文化人生存意义上的美学观,一种生存哲学。”。“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笔,是在不经意中道出的“绝妙好辞”,可谓浑然天成,不工而工。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10、黑骏马名句赏析,如:这是一个追求文明进步的过程,对知识、哲理、人生的追索,象征着现代文明和科技进步。

11、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12、《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原文:

13、在道德实践中,知与行有着紧密的关系,两者的目标都是相同的,即善,坚持知行相结合的原则,就能达到目的。为了能行,必须先知,儒家主张的博学,首先是学道、学礼,学文。

1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16、人如果能发扬向善之心,由仁民爱民而爱万物,珍惜万物,就可以赞助天地的化育之功。人类为万物之灵,可以以其智慧及能力让大自然中的万物得到适当的生存机会。

17、用语言来表达复杂的心灵感受,往往显得捉襟见肘,苍白无力。

18、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借事说理,表达了对当权者糜烂生活的讽刺、批判,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忧虑之情。

19、(2)“小”“小”在此处是“矮小”的意思。它不仅形象地写出泰山巍然高耸的气势,同时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三、好段摘抄及欣赏

1、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2、只要在上者有敬老尊长、怜恤孤苦的行为,则人民自会兴起孝、慈、不背之志。这只不过是能推己及人,人心比,都一理而已。

3、每天干货,关注公众账号:EMBACLUB或MBA

4、若为君者为一己的私欲,他的好恶有悖人民的好恶,以至失去民心,得不到人民的拥护,必将是引祸至身,自取灭亡。

5、第一期:白先勇解读《红楼梦》的人生密码|高考必考名著①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借用典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体现了作者抑郁不平的心情。

7、这也是修身、正心的前提。所以说,让意念真实而无妄地依理而发,如同厌恶污秽的臭味,如同喜爱美好的色彩,不虚伪,不自欺,每个人应当以此自勉。

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0、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1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12、因此我们开设(21天搞定高考必考名著)免费学习班,《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边城》、《四世同堂》、《红岩》、《平凡的世界》、《雷雨》、《欧也妮·葛朗台》、《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西游记》、《水浒传》,以上14本名著,21天帮你搞定!

13、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今泽:一个坚守道德准则的君子,与其过于精明圆滑,不如朴实笃厚;与其谨小慎微曲意迎合,不如坦荡大度。赏析:坚守道德,诚实为本,做一个高尚情操心人;于其随人作计,曲意逢迎,倒不如坦坦荡荡,做好自己。人生在世,当自立自强。

14、当诗人坐马车走在山间小路时,被眼前的美景不自觉的情不自禁的吸引啦,因而忘了赶路忘了时间的流逝......人生的时间是多么飞快的走过呀,等自己晃过神时,才发现霜叶已红了....时间飞快的穿过,要惜时呀要爱惜自己的人生,还有就是对自然的无比热爱吧....谢谢!!

15、(讲解)一个人如果不守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做人!

16、海日生残夜,江村入旧年。通过描述自然的时序交替,蕴含着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道理,也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7、(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

18、(讲解)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

19、赏析:这句话将老年人谈恋爱的心境和情态描写的恰到好处,意思是老头子身处黄昏一样的年纪,一旦遭遇了爱情,就毫无顾忌了,全身心的投入,就像老房子着火一般没法施救。

20、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赏析: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深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四、摘抄与欣赏句子

1、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2、所以,《大学》强调为上者要修养道德,公正无私,廉洁自律,与民同乐,拥有了人民,才是正真的拥有财富。

3、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雪后景观,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4、浊酒一杯家,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6、随着新高考政策的大范围推行,“语文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语文将深刻影响其他各科,而名著阅读又是新高考语文的大趋势。

7、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深刻哲理。

8、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10、一个人的缺点正象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给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是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的新标识。”

1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2、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得益彰,不可或缺。

13、(讲解)自己不想要或者不想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4、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1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宪问》

1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通过描绘傍晚山中美丽的自然风光,抒发了诗人悠然自得的愉悦心情。

17、这是心灵与自然的邂逅,是生命与自然的握手,是佛家开悟的喜悦,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神来之句。

18、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想要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19、(讲解)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20、王维的诗《竹里馆》 的名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五、名人名言摘抄及其感悟

1、分析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2、人民才会心悦诚服接接受其礼义教化、信守政令法制,才能要求别人。所以对君子而言,自己具备道德修养否则会适得其反。

3、请简要赏析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

4、孝弟(tì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5、治国者必须谨言慎行,务求言行一致,凡是推行的礼乐政令,自己能身体力行,并能慈爱人民,体贴民心,考虑养民教民之道,使人民在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得到满足。

6、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7、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8、全身心投入到赏花采菊之中,蓦然见到了南山。

9、不是吗?当你在人生追求的道路上全身心投入时,蓦然遇到了灵感,打开了一扇久久打不开的门时,你是否有“悠然见南山”的喜悦?

1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用生动的语句,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奇特壮美的沙漠风光图。

11、在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竟然出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两个千古名句,更是难得,足见这首诗的非凡。

12、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情趣,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喜之感。白雪等不及春色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突出了雪通人心的灵性。

13、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1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用暗喻的手法形象的表现了愁丝之纷繁难解,突出了那种只有内心知道却难以向外人言说的苦恼。

15、(讲解)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16、以“止于至善”为方向或目标,使自己无时无刻不在为仁行善之途上前进。

17、短短十个字里,包含着如此丰富多彩的人生感悟,是货真价实的千古名句,被后人反复引用。

18、(讲解)见到自己应当做的正义的事情而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

19、这段话放在全书首章,可见为全书的总纲,说明性、道、教的含义与关系。人的本性是上天赋予的,循着本性而行便是道。使道能不断的实现,即按照道的要求不断的修养便叫做教化。中庸之道便是各安其所,万物就得到化育。

20、(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六、名句赏析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表现了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得出不同结论的深刻道理。

2、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赏析:写山中溪流:荆溪蜿蜒穿流,溪水清浅,因溪水冲刷而泛白的石头星星点点地露出水面。

3、治理国家,财用之源来自人民的辛勤劳动。国君若能从爱民出发,节约用度,使人民能生活充裕,以达到爱民、善民、富民的目的,人民自然而然会人心归向,辛勤耕作,贡献国家。

4、狗为着追求水里肉骨头的影子,丧失了到嘴的肉骨头。

5、喜欢就关注我,感恩转发,轻松点击蓝色字体竹韵琴音就可以添加关注!感谢你的关注与分享,成长路上感恩有你!

6、赏析:以问答的形式开篇,诗人因羁旅而归期不定的愁苦就跃然纸上,第二句写绵绵的秋雨更是烘托出一派孤寂和郁闷的氛围。后两句通过想象归家后的情景,与此时的实景实况作了对比,反衬出诗人在雨夜的愁苦。全诗虚实结合,融情于情,意蕴隽永深刻。原文: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翻译:你问我何时归来,奈何归期着实不定,此时巴山夜雨绵绵,秋池漫涨。何时才能归去与您一起坐在西窗下一边夜话一边剪着烛花,那时候我再跟你讲讲巴山秋夜的绵绵细雨。

7、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以伤感的态度,表达出诗人对朋友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

8、(讲解)不怕别人不了解我,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9、在《大学》的开头,便阐明它的宗旨,在于彰明人类天赋的光明纯莹的心灵,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再通过礼乐教化,以启迪人们的自觉,去除物欲,不断更新自己的德行,而达到至善至美的高境界。

10、(讲解)三军中可以夺取统帅,但是不可能强迫改变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

11、有仁德的君主,应顺应民心,以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则,宽以待民,善待民众,关心民众疾苦,让民众安居乐业。获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自然保有天下。这种治国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12、深林幽篁使人有暗绿色的联想,有寂寞沉郁的感觉,画面是暗淡的,现在忽然“明月来相照”,使幽暗的竹林,洒上一层银白的色彩,这种变化似乎增添了一股生气,一层诗意,孤寂之感一扫而光,竹林、明月、诗人都融化到静穆和谐的夜色之中了。

1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4、(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1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既指嫦娥而代月,又暗喻美好之全。为了不让佳节的离愁来窒息人,诗人于是把揪心的寂寞寄托在愿望上。愿望是美好而热烈的。但人真能长久吗?千里他乡的明月真能光辉灿烂吗?希望这样,但愿如此。而真诚热烈的希望,往往是战胜不行,走向光明的第一个起点。“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16、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17、感悟:这段话读起来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简化一点就是说,人们治不好病,就寄托与精神上,虽然人必须要死,但精神起码是站着的。不仅通俗易懂,而且感觉挺讽刺的,让我们读起来也觉得有趣味。

18、在上位者,要重视民众的力量,把人民做为立国之本,因为民众的向背,决定着国家的存亡。

1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0、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这两句大意是:趁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进攻,采取敌人意想不到的出击行动。对敌人作战,就应在敌人守备薄弱的地方和敌人意想不到的时间,在对方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袭击,这样就能出奇制胜。古今中外有不少这样的战例,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成功即为其一。现已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中的争夺、竞赛,前者说在对方没有防备的地方或无准备的时候发动进攻;后者说采取出乎对方意料的行动致胜。

2、孙子认为,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不能拘泥于某种作战的形式,正像水本无固定的形态一样,放在圆容器中它就是圆的,放在方容器中它就是方的。能够根据敌人数量的多少,装备的好坏,士气的高低,指挥员素质如何,军需供应怎样而机动灵活地采取对策,才能夺取胜利。这几句可用以说明用兵或做其他工作应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地制订计划,不可死搬教条,墨守成规。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4、以此鼓励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择善而行,走人生正途,明辨善恶,以诚坚持下去。

5、(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6、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借具体景象,将诗人因朋友离别而产生的无限怅惘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上一篇上一篇:现代诗歌大全100首短的(精选文案105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