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宋词鉴赏
1、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2、以下转从听觉写夜之幽深、梦之惊断:三更鼓响,秋夜深沉;一片叶落,铿然作声。梦被鼓声叶声惊醒,更觉黯然心伤。“紞如”和“铿然”写出了声之清晰,以声点静,更加重加浓了夜之清绝和幽绝。片末三句,写梦断后之茫然心情:词人梦醒后,尽管想重新寻梦,也无处重睹芳华了,把小园行遍,也毫无所见,只有一片茫茫夜色,夜茫茫,心也茫茫。词先写夜景,后述惊梦游园,故梦与夜景,相互辉映,似真似幻,惝恍迷离。
3、上片起首二句,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濛的秋月景象,烘托了作者其时的悲凉心境。首句化用了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句意。第三句词笔转向楼内。此时词人正楼内饮宴,因为他的身分是谪降官,又将离此南行,所以席上的气氛显得沉闷。“十分斟酒敛芳颜”,说明歌妓给他斟上了满满的一杯酒,表示了深深的情意,但她脸上没有笑容。“十分”二字,形容酒斟得很满,也说明满杯敬意。“敛芳颜”,即敛眉、敛容。写女子之动情,可谓极宛极真,深得其妙。
4、上片写夜宿燕子楼的四周景物和梦。首句写月色明亮,皎洁如霜;秋风和畅,清凉如水,把人引入了一个无限清幽的境地。“清景无限”既是对暮秋夜景的描绘,也是词人的心灵得到清景抚慰后的情感抒发。
5、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
6、如果是初学者的话,可以去买宋词三百首、宋词鉴赏辞典(说实话一百多的宋词字典北宋的选的不错,南宋就挺鸡肋了。。。豪放词太多了,而且像周密高观国陈允平那样的词人选的太少了)的这样的书。
7、“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飞花、坠絮,本都是自然形态的东西;但经过诗人的渲染,便都变成了含情物。飞花,指他人之乘风直上,舞态翩跹,得意;坠絮,喻己身之遭谤被逐,堕地沾泥,了无痕迹。
8、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9、我自己写的《水调歌头》郭外鸦宿柳,渚头沙笼烟。难描窗上缺月,怎奈晚风寒。莫看池前蝶影,忍把孤灯重剪,更尽无梦眠。钟声杳杳傍,青山独归远。当日事,此时笺,自长叹。老去情怀,天涯独酌煮酒甜。花落香径缥渺,雨打秋色阑珊,惆怅笑谈间。何愁寂寞夜,毕竟艳阳天。
10、宋人笔记中传说,苏轼作了上词之后,“挂冠服江边,拏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根本未去“江海寄余生”。这则传说,生动地反映了苏轼求超脱而未能的人生遭际。
11、唐诗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为大宗。简而言之,主要是四句或八句,每句五字或七字。但是唐代诗人作诗,也有用上句式较自由的古体诗,古体诗的句数和字数就很自由。
12、主要看的词人,北宋是柳永,张先,晏殊,晏几道,苏轼,秦观,周邦彦,欧阳修,贺铸等;南宋是李清照,姜夔,吴文英,史达祖,高观国,陈允平,周密,王沂孙,张炎,辛弃疾等。
13、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14、如果觉得宋词背的可以了,可以看看古代词评(人间词话我懒得搭理,王国维太偏执了),全面的应该是张炎的词源。
15、区别题写内容不同
16、上海辞书版的《唐宋词鉴赏辞典》(两册)。上海辞书版的古典文学鉴赏辞典系列经典,已经形成品牌。中有唐、五代、金部分,有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元好问等大家的作品。
17、此词高妙处,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18、下片继写作者孤芳自赏、不同凡俗的思想。词人以丰富的想象,用“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弹瑶琴)”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与众不同。“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两句,表面上是说李白不了,无人陪他饮酒,言外之意,是说他缺乏知音,感到异常寂寞。他不以今人为知音,反而以古人为知音,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19、有位客人慷慨激昂地谈论功名,便回想起年轻时候的事,用游戏心态写下这首词。
20、下片点明题意:“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伤感甚”,指以往岁月里所遭受的政治打击。“那堪旧恨仍存”,意味着此刻、此后仍然“旧恨”绵绵。“清愁”,当指目前所触起的新愁。词人“愁”字下加用“满眼”一词,便使人觉得愁如春天的游丝弥漫空际。至于愁些什么,词人并未明言,因此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共谁论”,进一步表明诗人块然独处,竟无人可为解愁。
二、宋词鉴赏辞典在线阅读
1、艺术鉴赏可观赏插花艺术,令人叫绝的书法,出自名家之手的绘画,具有民族风情的工艺品,还有服装模特表演等等,都能陶冶情操,起到胎教作用
2、这首词,写得层次分明,情意厚重,深挚含蓄,悲壮凄凉,将作者对无端遭贬谪的迁愁谪恨写得淋漓尽致,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3、这首写政治家兼文学家的王安石,野游寻春与大自然的默契中,得到了心境的恬静,沉入了暂时的酣眠,然而,一时的心理平衡,却被四周突然闯入的急切悲凉的松涛声所打破,无怪乎作者起看日光,不能不嫌梦境之短了,这正隐隐透露了作者身虽幽闲而内心并不平静的精神状态。全篇即事写景,全以白描手法勾勒,物象清幽,气韵萧散,充满脂腻粉香的北宋前期词坛上,这首词颇有一枝独秀的风致。
4、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
5、此词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作者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后,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这番妙趣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6、苏轼这首词很稀有的哦,一般人根本就不知道,没地方找。
7、此词的结构、手法都很普通,很常见,并不见奇处,但行文流畅,颇得小令三昧,孙竞为周紫芝的《竹坡词》作序,赞其词“清丽婉曲”,的是确论。
8、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9、谁怜旅愁荏苒,漫长门夜悄,锦筝弹怨。
10、追忆着往事,难平翻滚的心潮,感叹着今天,不禁满腹牢骚。春风纵然能将世间万物染绿,却无法染黑是的白须多么令人伤悼。洋洋万言的复国方略无人理睬,我只得向东邻换取学习栽树种草的书。
11、“夜阑风静彀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它引发出作者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两句,自是顺理成章。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他复杂的人生观中,由于杂有某些老庄思想,因而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这余韵深长的歇拍,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12、欣赏辞典的出现,拉低了整个诗词领域的欣赏水平。按照这些赏析,根本写不出什么像样的诗词来。可是读了诗话,却有可能整出有模有样的作品来。
13、如果你是初学写宋词,要注意以下两个要点:同一词牌的字数要一样,因为宋词是谱曲可以歌唱的.注意平仄押韵.比较下一首词就明白了:望江南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14、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
15、明明很喜欢一首诗,可是当看这些所谓赏析时,却总觉他的赞美总是擦肩而过,即夸不到点子,也触不到至美之处,如同嚼醋一般,仿朵一丛鲜花里跑出一只猪来,大煞风景。或者是那一只嚼牡丹的牛,总是各种不搭!
16、所以,古典诗词,小可只读诗话,确切地说是傅庚生先生所著《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以前的著作。在这些旧到发黄诗话中,小可能读到炼字,读到声律,读到意象,读出技巧,读出布局,甚至还可以摸到他们当初的创作构思。而且还能读到许许多多的诗人轶事。更有那些严谨到苛刻的考据,其细密推理之深,不下于去欣赏一部经典悬疑电影。
17、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18、敌兵闻风丧胆小心防备,夜晚也枕着空箭袋睡觉。我军勇气倍增磨刀擦箭,清晨便万箭齐发射向敌巢。
19、如果是想看不太出名的词人(人家在古代很有名。。。),可以买词综(朱彝尊),绝妙好词(周密),草堂诗余(何士信,这个人给词乱加词题很烦,而且他选的胡浩然的词真的是太差了,选柳永选的全是俗词,不知道他的审美是不是有问题)等等。然后可以买影印本的竹屋痴语(高观国),日湖渔唱(陈允平),蘋洲鱼笛谱(周密)等等。像毛滂这样的词人其实词还是不错的,不知道宋词字典的选择是出了什么问题,选那么少。如果要对词人有全面印象,好是买专集。
20、这是一种政治现实,对于作者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感受,不言而喻。
三、宋词鉴赏阅读
1、宋词是诗歌的一种。又称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与唐诗称作双绝。词牌名也就是调名,是词的格式名称。有的是乐曲的题目,有的是一首词中的几个字,有的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词牌名是乐曲的调子,就是说这首词有什么调子唱出来的意思,每首词都有不同的平仄变化,而这一点也是根据词牌名推出来的。当然,有的时候不一定要严格按照词牌名的平仄来填词的。希望帮得到你。
2、(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3、这首词以短短的五十五个字,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的悲惨遭遇。上片气势恢宏,下片悲凉如冰,心伤透骨。
4、另附:宋词字典不是很推荐买,当一个参考就可以了。南宋那本对南宋婉约词估计是有偏见,像一部分大吼大叫的粗糙的豪放词却被说成是“千古”“绝作”“磅礴”,我无法理解。每次看到刘过的贺新郎“腰下光芒三尺剑”我都忍不住yy出来一个令我尴尬的钢铁直男???。不过周汝昌先生在序言中认为姜夔吴文英辛弃疾在南宋三足鼎立,这个我比较赞同(其实姜夔还是比辛弃疾才情更高的的啦~)
5、词人这清净、洁白的世界里,胸襟自然为之一畅。接着夜风送来梅花的清香,池塘表面上的薄冰已经融解。这些景物上都被词人抹上了一层感情色彩,仿佛是他的心灵附着这些景物上,他那因酒而病的身躯与心灵自然景色的陶冶中,渐渐轻松了,开朗了。此刻,他不仅想到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即将来临,不仅感受到春天的信息已经来到,而且他的思绪也回复到往年醉酒听歌的快乐生涯。“南楼”,指冶游之地:“西城”指汴京西郑门外金明池和琼林苑,都是北宋时游览胜地。这里以对仗的句式强调当年的豪情胜概。特别是“都不管、人春困”一句,以口语出之,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更见其豪情万丈。
6、“春入武陵溪”,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里,词人巧妙地使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陶渊明描写这种子虚乌有的理想国度,表现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黄庭坚用这个典故,其用意不言自明。这三句写词人春天来到“桃花源”,那里溪水淙淙,到处盛开着桃花,树枝上的黄鹂不停地唱着婉转悦耳的歌。
7、凌歊台,南朝宋孝武帝曾建避暑离宫于此。实际上,凌歊台并不很高(据《太平寰宇记》载仅高四十丈),只是因周围平旷,才望得很远。李之仪的这首词就是登此台远望之所得。目的借景发挥,借登凌歊台以抒发内心的感慨。
8、 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9、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10、我独自守一盏残灯,灯已快要燃尽,天乍凉,秋气充塞罗帷和银屏,
11、那时,我和她相对调弄宝瑟,拨动炉中温馨的沉水香,同声齐唱《鹧鸪词》,曾是多么欢欣。
12、这首词深沉的人生感慨包含了古与今、倦客与佳人、梦幻与佳人的绵绵情事,传达了一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空幻、淡漠感,隐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词中“燕子楼空”三句,千古传诵,深得后人赞赏。此三句之妙,正如郑文焯手批《东坡史府》云,“殆以示咏古之超宕,贵神情不贵迹象也。
13、不畏云雾迷茫,不避谷堐低湿窈深,不计山路崎岖回环,而去寻访游伴,探奇览胜,一句中连用“穿”、“入”、“寻”三个动作词,充分表现了词人一心寻春的浓厚游兴,描绘出他自命“山野之人”的生活情趣。
14、 江苏古籍版的《唐宋词鉴赏辞典》(一册)也很不错,我是两种都买了。
15、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