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1、公基|考点|真题|模拟题
2、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还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四大南戏是:荆、刘、拜、杀:《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不是关汉卿写的)和《杀狗记》。
3、关汉卿的杂剧写的特别厉害,《单刀会》《窦娥冤》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很多都是揭露社会黑暗和腐败的,就像《窦娥冤》一样,就是揭露了但是下层民众的艰苦生活和官场的腐败。现在只有说道冤屈就会说到窦娥,真的是影响深远,人物也是深入人心的。
4、①在组曲《喜春来·六艺》中,马致远认为,既然“夙兴夜寐”地遵从礼教仍没有得到所向往的功成名就,还不如与世间的荣辱名利一刀两断,哪怕只能得到“浪名”一个;同时,马致远重新定位“礼”的作用,认为“身潜诗礼”中可以陶情养性,并向往蓬瀛、醉酒的生活。
5、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生卒年不详。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号称元代四大杂剧家之一。
6、《荐福碑》也是马致远的早期剧作,写落魄书生张镐时运不济,一再倒霉,甚至荐福寺长老让他拓印庙中碑文,卖钱作进京赶考的盘缠,半夜里都会有雷电把碑文击毁。后时来运转,在范仲淹资助下考取状元,飞黄腾达。剧中多处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如:“这壁拦住贤路,那壁又挡住仕途。如今这越聪明越受聪明苦,越痴呆越享了痴呆福,越糊突越有了糊突富。”这个剧本集中反映了作者怀才不遇的牢骚和宿命的人生观,也反映出当代许多文人在社会地位极端低落的处境下的苦闷。
7、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负盛名的当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此外,还有马致远、白朴、王实甫、郑光祖等也颇负盛名。
8、揭露政治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触及尖锐的社会矛盾,歌颂了人民的反抗斗争。
9、马致远同时是撰写散曲的高手,是元代散曲大家,有“曲状元”之称。今存散曲约130多首,他的写景作如《秋思》,如诗如画,余韵无穷。他的叹世之作也能挥洒淋漓地表达情性,他在元代散曲作家中,被看做是“豪放”派的主将,他虽也有清婉的作品,但以疏宕宏放为主,他的语言熔诗词与口语为一炉,创造了曲的独特意境。
10、(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11、明代前期以后,又有盛赞郑光祖而贬低其余三家的,如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说:“马之辞老健而乏滋媚,关之辞激励而少蕴籍,白颇简淡,所欠者俊语,当以郑为第一。”清人王激烈《曲谈》中则认为“关、白、马、郑诸家”。
12、②马致远现存散曲大约有一半是叹世归隐之作,这些作品集马致远怀才不遇的孤愤、壮志难酬的悲凉、超然物外的放达于一身,充满着慷慨放逸的情怀,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13、杂剧和散曲的合称,元代文学艺术的代表。杂剧始于两宋,盛于元代,是在宋杂剧、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融歌舞艺术和说唱伎乐发展而成的一种新的戏曲形式。它将歌曲、宾白、舞蹈结合在一起,是一种综合艺术。见于史籍、文献记载的元杂剧名目约有600余种,现存200种;杂剧作家200人左右。
14、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郑光祖:《迷青琐倩女离魂》、《虎牢关三战吕布》等。马致远:《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白朴:《天籁集》
15、元曲四大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
16、当然了,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的多,你比如说有《感天动地窦娥冤》、《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等。0白朴白朴字仁甫,号兰谷,实际上他也是元代杂剧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在整个元代杂剧的历史上,他的地位也是重要的。不过他和关汉卿其实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你比如说他的创作题材其实大多都是来自于历史传说,很多作品的剧情也大多和爱情有关。他的作品语言相对来说要更为的华丽一些,或者说要更为的绚丽多彩一些,所以他的作品大多都是属于文采派。
17、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的形象也广为人称。水星上有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18、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救风尘》、白朴代表作是《墙头马上》马致远代表作是《汉宫秋》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19、提示:点击↑"中国书法家论坛法"免费订阅
20、(免费领取)2020年—2021年时事政治重要考点汇总
二、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1、月圆苦被阴云罩,偏不把离愁照。
2、只有教龄10年+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3、①关于“琴乐”对人的影响,作为一个传统文人,马致远推崇与喜爱古琴的同时认为音乐具有陶冶情性、调节心情、解闷忘优的作用,比起儒家侧重于古琴礼乐节制观的认识更为全面,更符合“琴乐”艺术的本身特性,具有一定意义。
4、近代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中说:“元代曲家,自明以来,称关、马、郑、白,然以其年代及造诣论之,宁称关、白、马、郑为妥也。关汉卿一空倚傍,字筹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5、/////////////////
6、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的形象也广为人称。水星上有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7、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后人并称“元曲四大家”。
8、其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八种,其中以《倩女离魂》为著名,后三种被质疑并非郑光祖作品。除杂剧外,郑光祖还写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流传。
9、(400题)2021年各考试中时政真题汇总
10、时势造英雄,这句话永远没错,元曲四大家就在这个时代应运而生。所以我们通常认为的元曲四大家分别是关汉卿、马致远、白朴以及郑光祖。
11、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
12、(考前必备)时事政治考前冲刺300题
13、玉人何处教吹箫,辜负了这良宵。
14、白朴放浪形骸,寄情于山水之间,但他却并不可能真正遁迹世外,对现实熟视无睹。加之,他的足迹所至,恰恰是曾经繁华一时,而今被兵火洗劫变为的荒凉境地。前后景象的对比,更激起他对蒙古统治者的怨恨。他以诗词来宣泄这种怨恨,控诉蒙古统治者的罪恶行径。
15、元杂剧剧本一般由四折组成,一套乐曲伴唱一折,所以“折”是音乐的单元,也是剧情的大段落。在四折之外,还可以有楔子。楔子当于序幕,但也像过场戏放在折与折之间。
16、同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一样,尽管他们的作品数世纪来为人传诵,但他们本人的身世却鲜为人知。郑光祖也是这样,他默默地在艺术园地耕耘,把他的艺术成果奉献给民众,而又默默地离开了这个人世。
17、散曲是可配乐演唱的歌曲形式。根据《青楼集》的记载,元散曲的歌唱有多种形式,像表演唱、舞蹈伴唱、乐器伴唱等。
18、在我国的戏剧史上,元朝的杂剧占据着一席之位。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郑光祖四人分别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他们也被后世誉为“元曲四大家”。
19、第三类历史剧,通过塑造英雄人物形象,歌颂英雄,赋予英雄人物以拯救苍生的使命,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黑暗的批判和对英雄再世的渴望。
20、杂剧的戏剧形式是由故事情节、曲词、宾白、科介等几部分组成。科介是演出提示,规定表演动作和舞台效果,宾白就是说白,曲词是歌唱部分。
三、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巧记
1、但是,周德清虽以四人并称,却并未命以“四大家”之名,另外,明初贾仲明为马致远作的吊词中又有“共庾、白、关老齐眉”的说法,庾指庾吉甫。关于这几位元曲作家的排列和评价,因人因时而各有不同。
2、◆面试真题|2021年青海省公务员面试真题(6月4日)考生回忆版
3、“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
4、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
5、封建社会的文人儒士,自幼学习六艺,注重礼乐对人的塑造,与众多古代士人一样,马致远自幼接受儒家教育,恪守儒家礼乐文化,但对儒家礼乐文化中的一些问题有自己的认识。而于时代而言,这些认识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其主要表现为:
6、明代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说:“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在此以前,元代周德清在《中原音韵》序中说:“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今时……其备则有关、郑、白、马。一新制作。”但是,周德清虽以四人并称,却并未命以“四大家”之名,另外,明初贾仲明为马致远作的吊词中又有“共庾、白、关老齐眉”的说法,庾指庾吉甫。关于这几位元曲作家的排列和评价,因人因时而各有不同。
7、事/业/单/位/上/岸/学/员/榜
8、马致远生于公元1250年,约卒于公元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字千里,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
9、◆面试真题|2021年青海省公务员面试真题(6月5日)考生回忆版
10、宁可教银缸高照,锦帐低垂。
11、元曲又称词余、乐府,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类文体。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广泛、语言通俗、形式活泼、风格清新、手法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那么这四大家都有那些比较有代表的作品流传于世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12、每日发布各种公基考点及试题
13、剧中主张回避现实矛盾,反对人们为争取自身的现实利益而斗争,这是一种懦弱的悲观厌世的态度。但另一方面,剧中也对社会现状提出了批判,对以功名事业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提出了否定,把人生的“自适”放在更重要的地位,这也包涵着重视个体存在价值的意义,虽然作者未能找到实现个体价值的合理途径。
14、我若还招得个风流女婿,怎肯教费工夫学画远山眉。
15、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他们的代表作品分别为:关汉卿:《窦娥冤》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马致远:《汉宫秋》
16、菡萏花深鸳并突,梧桐枝隐凤双栖。
17、白朴代表作品欣赏:《天净沙·春》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18、情山远,意波遥,咫尺妆楼天样高。
19、与众多文人一样,在满腹经书无以报效的情况下,马致远走向了出世道路,专门从事戏曲创作,用酒醉、调琴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与抱负,所创作的抒怀叹世散曲及神仙道化杂剧中都流露出明显的道家归隐思想,对儒家思想若即若离。其主要表现为:
20、(重要考点)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划重点+试题(70题))
四、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品分别是
1、《夺锦标》霜水明秋,霞天送晚,画出江南江北。满目山围故国,三阁余香,六朝陈迹。有庭花遗谱,弄哀音、令人嗟惜。想当时、天子无愁,自古佳人难得。惆怅龙沉宫井,石上啼痕,犹点胭脂红湿。去去天荒地老,流水无情、落花狼藉。恨青溪留在,渺重城、烟波空碧。对西风、谁与招魂,梦里行云消息。
2、马致远生于公元1250年,约卒于公元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字千里,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3、元曲是元代文学艺术的代表,为杂剧和散曲的合称。杂剧始于两宋,盛于元代,是在宋杂剧、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融合歌舞艺术和说唱伎乐发展而成的一种新的戏曲形式。它将歌曲、宾白、舞蹈结合在一起,是一种综合艺术。前期著名剧作家及代表作品主要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墙头马上》等。后期著名作家有郑光祖、乔吉、宫天挺、秦简夫等,主要作品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等。散曲源于民间小曲和少数民族音乐,分小令、带过曲和套曲三种基本形式。前期的散曲家有关汉卿、马致远、卢挚等,后期有张养浩、刘致、张可久、乔吉等。
4、《沉醉东风·渔夫》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5、关汉卿杂剧涵盖面广泛,几乎涉及到元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按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
6、关汉卿,号已斋,亦作一斋,汉卿是他的字,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大师。
7、马致远的代表作:《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粱梦》等。扩展资料人物简介:
8、据元人钟嗣成《录鬼簿》著录,白朴写过15种剧本,这15种是:《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唐明皇游月宫》、《韩翠颦御水流红叶》、《薛琼夕月夜银筝怨》、《汉高祖斩白蛇》、《苏小小月夜钱塘梦》、《祝英台死嫁梁山伯》、《楚庄王夜宴绝缨会》、《崔护谒浆》、《高祖归庄》、《鸳鸯间墙头马上》、《秋江风月凤凰船》、《萧翼智赚兰亭记》、《阎师道赶江江》。加上《盛世新声》著录的《李克用箭射双雕》残折,共16本。现在仅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裴少俊墙头马上》三种,以及《韩翠颦御水流红叶》、《李克用箭射双雕》的残折,均收入王文才《白朴戏曲集校注》一书中。
9、马致远写得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岳阳楼》、《陈抟高卧》、《任风子》以及《黄粱梦》,都是演述全真教事迹,宣扬全真教教义的。这些道教神仙故事,主要倾向都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一空人我是非,摆脱家庭妻小在内的一切羁绊,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
10、代表作:《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
11、马致远:所作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
12、其中以《救风尘》为有代表性。《救风尘》写妓女宋引章与穷秀才安秀实相恋,后贪图财物嫁给富商周舍,结果被朝打暮骂,受尽苦楚。妓女赵盼儿假意要嫁给周舍,设计救出了宋引章。宋引章嫁给安秀实。作品同情社会底层的妓女和儒生,揭露了官商的虚伪残暴。
13、◆面试真题|2021年青海省公务员面试真题(6月6日)考生回忆版
14、◆面试真题|2021年青海省公务员面试真题(6月2日)考生回忆版
15、关汉卿以杂剧的成就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著名的是《窦娥冤》。散曲今存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其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的形象广为人称。
16、元曲四大家,一般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元曲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还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17、《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8、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19、白朴原名恒,后改名为朴,字仁甫,号兰谷。他在元代杂剧的创作中,有着更加重要的地位。与关汉卿不同的是,他的创作题材大多出自历史传说,剧情也大多是爱情韵事。他的语言雍雅华丽、绚丽多彩,情意深切绵长,他的戏剧属于文采派,在文学史和戏剧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20、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被誉为“曲圣”。
五、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特点
1、关汉卿:以杂剧的成就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存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一枝花·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为“曲圣”。
2、郑光祖一生写过18种杂剧剧本,全部保留至今的,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慑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3、元曲四大家白朴及其代表作
4、(重要考点)党史考点及试题(530题)
5、代表作:《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慑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6、当窦娥幻想破灭,她愤怒地呼喊出:“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窦娥的责天问地,也是关汉卿的呼喊,代表着不屈从于现实命运的浩然正气。元杂剧多充溢着一种郁闷、愤懑的情绪,这是在异族统治下的元代作家目睹种种黑暗现象后的自然流露。但关汉卿在《窦娥冤》中表达的是对整个社会的否定与诅咒般的诘难,具有无可辨驳的深刻性。
7、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也有资料显示可能是山西曲沃县
8、③马致远的闺情曲大多写男女恋情、相思别离之苦、思妇怨女的心声,表现思妇、恋人的真挚感情和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写得深刻、细致、生动、传神而无脂粉之气,更绝无庸俗轻佻之语。
9、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救风尘》、白朴代表作是《墙头马上》马致远代表作是《汉宫秋》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10、马致远,写过杂剧的他,其散曲豪迈、清逸,有“元人第一”的美誉。曲中有“恨无上天梯”的忧愤,有“西村好幽栖”的闲逸,有“断肠人在天涯”的凄凉,更有“百岁光阴如梦蝶”的惆帐与旷达。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6种,另有《黄粱梦》,是他和几位艺人合作的,以《汉宫秋》著名。散曲有《东篱乐府》。小令《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
11、从这些保留的剧目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剧目主要两个主题,一个是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另一个是历史题材故事。
12、元曲盛行于元代,与唐诗、宋词并举,每一曲牌都有固定的格律定式,文学艺术性极高。每读古人元曲,如同享受精神大餐。
13、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
14、《混江龙》断人肠处,天边残照水边霞。枯荷宿鹭,远树栖鸦。败叶纷纷拥砌石,修竹珊珊扫窗纱。黄昏近,愁生砧杵,怨入琵琶。
15、②关于音乐对政治的影响,早在古代就有“亡国之音”之说。但马致远却认识到:音乐本身并不是导致亡国的祸端,而是因为皇帝沉迷于音乐,不理朝政,才会耽误政事,导致国家灭亡。即封建王朝的兴亡主要决定于人事,而不是音乐本身。
16、◆面试真题|2021年青海省公务员面试真题(6月7日)考生回忆版
17、白朴: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天净沙·秋》等。
18、郑光祖,字德辉,他的生平记载并没有留下过多的记载,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杂剧这一民间艺术。
19、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
20、在众多的元杂剧作家中,马致远的创作集中地表现了当代文人的内心矛盾和思想苦闷,并由此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与此相关联,马致远的剧作,大抵写实的能力并不强,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不怎么突出,戏剧冲突通常缺乏紧张性,而自我表现的成分却很多。包括《汉宫秋》这样的历史题材的作品在内,剧中人物往往游离戏剧冲突,作大段的抒情,这常常是作者在借剧中人物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
六、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1、指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关汉卿是元代杂剧作家,《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郑光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迷青琐倩女离魂》是他的代表作。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是他的代表作。白朴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墙头马上》是他的代表作
2、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下一句
3、在马致远生活的年代,蒙古统治者开始注意到“遵用汉法”和任用汉族文人,却又未能普遍实行,这给汉族文人带来一丝幻想和更多的失望。马致远早年曾有仕途上的抱负,他的一套失题的残曲中自称“写诗曾献上龙楼”,却长期毫无结果。后来担任地方小官吏,也是完全不能满意的,在职的时间大概也并不长。在这样的蹉跎经历中,他渐渐心灰意懒,一面怀着满腹牢骚,一面宣称看破了世俗名利,以隐士高人自居,同时又在道教中求解脱。
4、除了杂剧外,郑光祖还写过一些曲词,留至今日的,有小令六首,套数二曲。这些散曲的内容,包括对陶渊明的歌颂,即景抒怀,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江南荷塘山色的描绘。无论写景抒情,都是清新流畅,婉转妩媚,在文学艺术的研究上有很高的价值。
5、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6、郑光祖的作品有两个主题,一是描写男女爱情生活,二是历史题材的故事。据记载,郑光祖的杂剧剧本有18种,代表作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慑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流传至今的散曲有小令刘受,套数二曲。
7、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8、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9、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
10、《天净沙·冬》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11、马致远的《汉宫秋》在传说的基础上再加虚构,把汉和匈奴的关系写成衰弱的汉王朝为强大的匈奴所压迫;把昭君出塞的原因,写成毛延寿求贿不遂,在画像时丑化昭君,事败后逃往匈奴,引兵来攻,强索昭君;把元帝写成一个软弱无能、为群臣所挟制而又多愁善感、深爱王昭君的皇帝;把昭君的结局,写成在汉与匈奴交界处的黑龙江投江自杀。这样,《汉宫秋》成了一种假借一定的历史背景而加以大量虚构的宫廷爱情悲剧。
12、元曲四大家郑光祖及其代表作
13、关汉卿被称为“曲圣”。
14、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白朴代表作是《墙头马上》。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唐明皇游月宫》、《韩翠颦御水流红叶》、《薛琼夕月夜银筝怨》、《汉高祖斩白蛇》、《苏小小月夜钱塘梦》、《祝英台死嫁梁山伯》、《楚庄王夜宴绝缨会》、《崔护谒浆》、《高祖归庄》、《鸳鸯间墙头马上》、《秋江风月凤凰船》、《萧翼智赚兰亭记》、《阎师道赶江江》等马致远代表作是《汉宫秋》。有《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梁梦》、《西华山陈抟高卧》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15、关汉卿:以杂剧的成就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存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一枝花·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为“曲圣”。
16、根据元代钟嗣成《录鬼簿》记载,白朴写过十五种剧本,杂剧的代表作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鸳鸯间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唐明皇游月宫》等。
17、他善于利用历史题材,敷演故事,因旧题,创新意,词采优美,情意深切绵长,又是关汉卿所不及的。他在文学史和戏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他的剧作的艺术成就,早已成为文学艺术上的重要研究课题。
18、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郑光祖《倩女离魂》
19、(必考内容)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划重点+试题(100题)
20、(重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试题及答案(310题)
1、元代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和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2、这个可以说是白朴的代表作了,这个讲述的是一对青年男女的恋爱故事,讲的是李家小姐与裴家少年因为游园偶遇,后相识相恋,经过重重阻挠,几经周折,后终于在一起的故事。他们对婚姻自由的向往和对当时封建礼教的反抗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3、当臣下以“女色败国”的理由劝汉元帝舍弃昭君时,他忿忿地说:“虽然似昭君般成败都皆有,谁似这做天子的官差不自由!”灞桥送别时,他感慨道:“早是俺夫妻悒快,小家儿出外也摇装。”对夫妻恩爱的平民生活流露出羡慕之情。尤其第四折“孤雁惊梦”一大段凄婉哀怨的唱词,表现出汉元帝对情人的无限思恋,把剧本的悲剧气氛渲染得愈加浓郁。这里在塑造戏剧人物的同时,也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感受。
4、这个是马致远的写的很出名的一个杂剧,是写的昭君出塞的故事,还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抨击了皇帝的昏庸和无能。他的《天净沙》也是写的很好,意境悲凉,让人深思。
5、关汉卿有许多家喻户晓的作品,《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应该是为出名的,想必绝大部分的中国人都知道,关汉卿留给世人的印象就像他自己所写的那样“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白朴的作品有《鸳鸯间墙头马上》、《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等,但是白朴和关汉卿的作品风格和题材都有很大的差异,关汉卿出身不高,所以经常会以社会底层和小人物为主线,而白朴出生较好,所以题材则更偏向于王公贵族,千金小姐的故事,所以没有写出像《窦娥冤》这种千古绝唱的作品,但是白朴的辞藻比关汉卿要高。
6、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县),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白朴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白华为金宣宗三年(1215年)进士,官至枢密院判。
7、除了杂剧外,郑光祖还写过一些曲词,留到今的,有小令六首,套数二曲。这些散曲的内容,包括对陶渊明的歌颂,即景抒怀,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江南荷塘山色的描绘。无论写景抒情,都是清新流畅,婉转妩媚,在文学艺术的研究上有很高的价值。
8、①在咏史怀古作品中,马致远借评价古人功过得失以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现实、对历史的见解,寄托自己的心志,将视野更多的关注人生的价值,任情适意,回归自然。
9、马致远的散曲思想内容丰富,涉及元散曲中的咏史、叹世、归隐、闺情、叙事诸题材,并各具成就,拓展了散曲的题材范围。其主要表现为:
10、《庆东原》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宜挂。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
11、◆面试真题|2021年青海省公务员面试真题(6月8日)考生回忆版
12、关汉卿的散曲全收在《金元散曲》中。《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是他的优秀代表作。
13、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14、《汉宫秋》中的第三折写得尤其动人,他利用回环往复的手法,将汉元帝在昭君走后,凄婉的的神情形象地描写出来,也不愧为散曲高手。
15、他的剧目主要两个主题,一个是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另一个是历史题材故事。
16、元代钟嗣成的《录魂簿》把关汉卿列为杂剧作家之首,贾仲明称关汉卿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但明初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却首推马致远,以为“宜列群英之上”,而以关汉卿为“可上可下之才”。
17、由于不满于黑暗社会的压抑与摧残,关汉卿长期“混迹”在勾栏妓院。在玩世不恭的背面,隐藏着冷峻悲凉的内心世界和热烈乐观的战斗精神。关汉卿写作勤奋,一生共著杂剧67部,今存18部,其中“旦本”戏占12个。他那贴切现实、充满血肉之感的笔触,诉说着社会民众的困苦与无奈;又将一腔悲悯的情怀,倾洒在被污辱的女性身上。脍炙人口的作品是《窦娥冤》。
18、《寄生草·饮》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甚思。糟腌两个功名字,醅瀹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19、代表作:《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
20、郑光祖的信息不是很多,他的生平没有详细的记录,但是他所作的杂剧在当时很流行,很受欢迎,特别是闺阁女子。《倩女离魂》是他的名作,这个戏剧到现在都很出名,被改变编成电影《倩女幽魂》,十分受欢迎。
1、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作家。
2、不料倩女却十分忠实于爱情,就在王文举赴京应试,与倩女柳亭相别之后,由于思念王文举,倩女的魂魄便离了原身,追随王文举一起奔赴京城。而王文举却不知是倩女的魂魄与他在一起,还以为倩女本人同他一起赴京。因此,当他状元及第三年后,准备从京城启程赴官,顺便打道去探望岳母,便先修书一封告知倩女的父母,王文举偕同倩女魂魄来到了倩女身边,魂魄与身体又合一对恩爱夫妻得到团圆。
3、白朴的词作,在他生前就已编订成集,名曰《天籁集》。
4、从这些保留的剧目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剧目主要两个主题,一个是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另一个是历史题材故事。这说明,在选择主题方面,他不像关汉卿敢于面对现实,揭露现实,他的剧目主题离现实较远。他写剧本,大多是艺术的需要,而不是政治的需要。
5、据文学戏剧界的学者考证,郑光祖一生写过18种杂剧剧本,全部保留到今的,有《迷青琐倩女离魂》、《㑇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摄政》、《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立成汤伊尹耕莘》、《无盐破环》、《老君堂》、《翰林风月》、《倩女离魂》。其中《立成汤伊尹耕莘》、《无盐破环》、《老君堂》是否确为郑作,尚有疑问。另有《月夜闻筝》存残曲。《哭孺子》、《秦楼月》、《指鹿道马》、《紫云娘》、《采莲舟》、《细柳营》、《哭晏婴》、《后庭花》、《梨园乐府》等9种仅存目。所作杂剧《倩女离魂》为著名。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摄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6、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朱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7、代表作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慑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