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1、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作。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
2、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
3、(13)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扁舟,小舟。
4、此诗既不像南朝山水诗那样着力模山范水,也不像玄言诗那样枯燥说理,更不是一首单单抒发儿女离情别绪的爱情诗,而是将多种诗情融为一体。它的诞生,填补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以月为中心媒介,同时写男女双方两地相思,探索宇宙和人生哲理于同一首诗的空白。不论从主题的提炼还是题材的加工上,此诗对唐朝繁荣的诗歌局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后代诗歌创作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5、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6、李攀龙:绮回曲折,转入闺思,言愈委婉轻妙,极得趣者。(《唐诗选》)
7、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8、《春江花月夜》一诗在立意和选材上总结前人的经验,借乐府旧题谱写出天下众多人的心声,同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一直令后人传诵不已,千百年来有无数读者为之倾倒。它是由齐梁绮丽浮靡文风转向盛唐的自然清丽的一面旗帜,同时又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的内容和形式多为后世诗人所借用。
9、吴乔:《春江花月夜》正意只在“不知乘月几人归”。(《围炉诗话》)
10、如获至宝,果断收录其中
11、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12、自此,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终于红了。
13、《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作。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
14、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15、báiyúnyípiànqùyōuyōu
16、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17、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18、王尧衢:此篇是逐解转韵法。凡九解:前二解是起,后二解是收,起则渐渐吐题,收则渐渐结束,中五解是腹。虽其词有连有不连,而意则相生。至于题目五字,环转交错,各自生趣。“春”字四见,“江”字十二见,“花”字只二见。“月”字十五见,“夜”字亦只二见。于“江”则用海、潮、波、流、汀、沙、浦、潭、潇湘、碣石等以为陪,于“月”则用天、空、霰、霜、云、楼、妆台、帘、砧、鱼、雁、海雾等以为映。于代代无穷乘月望月之人之内,摘出扁舟游子、楼上离人两种,以描情事。楼上宜“月”,扁舟在“江”,此两种人于“春江花月夜”独关情。故知情文相生,各各呈艳,光怪陆离,不可端倪,真奇制也。(《古唐诗合解》)
19、江水和天空变成了一种颜色没有一点微小的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悬挂。
20、《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二、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唐诗鉴赏
1、(17)妆镜台:梳妆台。
2、张若虚,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唐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全唐诗》仅存其诗二首。
3、宋长白:唐人有“春江花月夜”一题,同时张若虚、张子容皆赋之。若虚凡二百五十二言,子容仅三十言,氏短各极其妙,增减一字不得,读此可悟相体裁衣之法。(《柳亭诗话》)
4、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荡漾千,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5、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6、那通篇看下来呢,这一首《春江花月夜》到底好在哪?好在莫可名状的美,莫可名状的婉转流畅。就像一场不期而遇的梦境,一首穿山渡水而来的山歌,一声从蓬勃的年代、年轻的心里流淌出来的深深叹息,它永远魅力十足,也永远无法复制,所以它才“孤篇横绝”,所以它才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谢谢大家!
7、(29)乘月:趁着月光。
8、(12)青枫浦上: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9、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10、若虚开元初人,与贺知章、张旭齐名。王闿运《湘绮楼论唐诗》
11、接下来,诗人把笔触从自然美景转到人间景象一一游子和思妇,一种相思,两处离愁。
12、(25)复西斜:此中“斜”应为押韵读作“xiá”(洛阳方言是当时的标准国语,斜在洛阳方言中就读作xiá)。
13、(30)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14、后,写游子的归家之梦。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依然远在天涯;江水流春,也流去了多少好时光。
15、《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张若虚的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有名的。
16、zuóyèxiántánmèngluòhuā
17、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意思是:江边上是什么人初看见了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初照耀着人们?人生一代一代地无穷无尽,而江上的月亮一年一年地总是相似。
18、张若虚的这首诗,“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春江花月夜”也变成了美好时光、黄金岁月的代名词。
19、(11)悠悠:渺茫、深远。
20、(19)捣衣砧(zhēn):捣衣石、捶布石。
三、张若虚
1、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2、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江边上什么人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初照耀着人?
3、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4、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5、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6、徐增:首八句使人火热,此处八句(按指“江天一色”以下八句)又使人冰冷。然不冰冷则不见火热,此才子弄笔跌宕处,不可不知也。“昨夜闲潭梦落花”此下八句是结,前首八句是起。起用出生法,将春、沈、花、月逐字吐出;结用消归法,又将春、江、花、月逐字收拾。此句不与上连,而意则从上滚下。此诗如连环锁子骨,节节相生,绵绵不断,使读者眼光正射不得,斜射不得,无处寻其端绪。“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各各照顾有情。诗真艳诗,才真艳才也。(《而庵说唐诗》)
7、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8、rénshēngdàidàiwúqióngyǐ
9、余生,你越活越好的7个迹象
10、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11、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江边上什么人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初照耀着人?
12、滟滟随波千,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13、缩在被人遗忘的黄卷角落里缄默不闻
14、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15、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16、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17、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18、不添加铅、汞、砷、激素、果酸及双氧水等对皮肤有任何伤害的化学物质。美白祛斑,对面部各种色斑、黄褐斑、日晒斑、妊娠斑、雀斑、蝴蝶斑、老年斑等都有确切效果,28天达到满意效果!
19、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20、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四、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什么时候写的
1、不知道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2、qīngfēngpǔshàngbúshèngchóu
3、滟滟随波千,何处春江无月明!
4、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5、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6、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7、shuíjiājīnyèpiānzhōuzǐ
8、诗作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宁静的自然美景,抒写了人间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表现出诗人对人情难圆的感叹和对宇宙永恒和人生短暂的思索。
9、在意境和结构方面,江天一线,皎月一轮,白云一片和婆娑的花枝,绰约的人影,孤独的明月楼,又以其形的对比,构成线条的旋律,赋予此诗以绘画美。作者又以夜的寂静为背景,把人们臆想中的海潮声、江流声、捣衣声、凄凉的雁叫声与游子思妇的叹息声,巧妙地编织成声音的旋律,赋予此诗以音乐美。此诗的这些美感对现代新月派诗人闻一多提出诗歌的“三美”(即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有着重要的直接影响。
10、dǎoyīzhēnshàngfúhuánlái
11、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12、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荡漾千,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扩展资料: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13、从浩如烟海的唐人作品中发现此作
14、hóngyànchángfēiguāngbúdù
15、长期从事大桥文史研究的学者顾仁认为,此诗作于扬子江畔,其地在今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南部。
16、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17、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18、《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19、《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张若虚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有名的。
20、yùhùliánzhōngjuǎnbúqù
五、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朗读视频
1、胡应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流畅婉转,出刘希夷《白头翁》上,而世代不可考。详其体制,初唐无疑。(《诗薮》)
2、陆时雍:微情渺思,多以悬感见奇。(《唐诗镜》)
3、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4、滟滟/随波/千, 何处/春江/无月明。
5、“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6、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7、由澳大利亚天然护肤品科学研究院甄选5个国家(中国、德国、英国、日本、印度)13种天然植物精华,经过10年潜心研发,制作而成。
8、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9、“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