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若虚简介
1、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2、(26)潇湘:湘江与潇水。
3、下片,“靖康耻,……朝天阙。”靖康二年的国耻还没有洗雪,臣子的恨什么时候才能够消除呢?我要驾乘着战车踏破敌人的巢穴,肚子饿了,我要吃敌人的肉;口渴了;我要喝敌人的血。我有雄心壮志,我相信笑谈之间就可以做到这些。等待收复了山河的时候,再向朝庭皇帝报功吧!这一段表现了岳飞对“还我河山”的决心和信心。
4、胡应麟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流畅婉转,出刘希夷《白头翁》上,而世代不可考。
5、邮箱:544589872@qq.com.
6、(30)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7、江水和天空变成了一种颜色没有一点微小的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悬挂。
8、青枫浦上:青枫浦 地名 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9、(5)汀(tīng):沙滩。
10、张若虚一生仅留下两首诗,也因这一首《春江花月夜》,被喻为“孤篇横绝全唐”,乃千古绝唱。诗人通过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了大自然的绮丽景色,尽显出优美而邈远的意境。
11、宋词:吴文英《莺啼序》
12、(28)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
13、(6)纤尘:微细的灰尘。
14、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15、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16、“白云”四句总写在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17、(3)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18、《春江花月夜》,这篇有着“孤篇压倒全唐”的诗作,全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中国山水文化的集大成之作,相信读过《春江花月夜》的人,无一不被诗中所描写的美好景象所打动。
19、江天一色无纤(xiān)尘,皎皎(jiǎo)空中孤月轮。
20、王安石经典的一首宋词,被誉为“两宋名家皆不可及”
二、张若虚简介及生平事迹
1、胡虏(lǔ):对女真贵族入侵者的蔑称。
2、周珽曰:语语就题面字翻弄,接笋合缝,铢輌皆称。伯敬云“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诚哉斯言也。
3、(1)滟(yàn)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4、张若虚,唐代诗人。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他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平生仅存诗二首,而《春江花月夜》作为其一素享盛名。
5、通篇读来,可以看得出张若虚于侧面烘托的手法运用地炉火纯青,句句不写情,却又句句有情,仅仅写景叙事,通过景物的描绘和动作描写,便将一个闺中少妇的相思哀情表现地淋漓尽致!这首《代答闺梦还》虽不如《春江花月夜》般绝妙,却也不失为一首闺怨佳作!
6、(16)离人:此处指思妇。
7、以十句写景营造美好的春光意境,却也只是衬托思妇的心情,而结尾再次直接点明此情:“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入梦却不知梦中何处寻君,醒来唯有重门闺叹!
8、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在此处却别开生面,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的固定思路,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长久的,因此“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9、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10、冬晖云霞朗读者编辑部:
11、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12、(15)月徘徊:指月光偏照闺楼,徘徊不去,令人不胜其相思之苦。
13、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14、中华民族传统宇宙观和人生观的基础是“天人合一”,认为大自然乃一有机整体,人也是这个整体中的一部分,理应顺应自然、亲和自然。关于山水的文章往往寓情于景,借笔下的花鸟树木、云烟光色来寄托对于山水自然的由衷爱恋,表达生命与自然、宇宙与心灵的交契。本文由此展开,以《春江花月夜》为例,体现出中国古代哲学天人一体同仁的精神。
15、(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16、张若虚(约647年—约730年),字、号均不详,主要活动在公元七世纪中期至公元八世纪前期,扬州(今属江苏扬州)人。初唐诗人。以《春江花月夜》著名。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成为“吴中四士”。
17、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18、张旭虽然也有多首诗文流传至今天,但他的书法成就远远高于他的诗文成就,他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很多同学应该都学过书法或者国画,我们耳熟能详的“画圣”吴道子、“颜体”楷书的祖师爷颜真卿,都曾经仰慕张旭的书法实力,跟着他拜师学艺呢。
19、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江边上什么人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初照耀着人?
20、新乡市教育系统经典诵读团
三、张若虚简介图片
1、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2、(2)芳甸(diàn):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3、离别之后,这位女主人公就陷入了漫长的苦思中,但也要强打精神来梳妆打扮。穿上了新衫,才感觉到了春天的温暖。简单的梳妆后,她把目光投向了窗外。窗外生机盎然、花红柳绿。偶有燕子飞过,透过罗幕看看她。不知何时,有几只蜜蜂也打起了她那件“画衣”的主意。诗人在此著一生花妙笔,画衣上绣的花竟然能把蜜蜂引来,可见其逼真生动,又可见思妇对这画衣是如何的用心。这句将她百无聊赖却又想借此给心上人带来惊喜的心情彰显无疑。
4、从“海上明月共潮生”,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明月”在诗词中的地位,几乎无可匹敌。
5、这首诗是初唐诗人张若虚的作品,全诗艳丽工整,欲出宫体之篱,似启温李之风,张若虚的诗风上承齐梁,下开盛唐,在诗歌的历史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大家往往认为,是初唐四杰为盛唐诗歌的兴盛局面打下了良好的开端。实际上,张若虚也是功不可没的一员。这首拟闺怨诗就是好的证明。
6、芳甸(diàn):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7、(18)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8、复西斜:此中“斜”应为押韵读作“xiá”(洛阳方言是当时的标准国语,斜在洛阳方言中就读作xiá)。
9、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10、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一作: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徘徊一作:裴回)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落月一作:落花)
11、《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唐初的张若虚。
12、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13、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14、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15、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16、“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17、王闿运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18、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19、(24)闲潭:幽静的水潭。
20、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四、张若虚简介资料个人
1、“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2、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扁舟,小舟。
3、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了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