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文句子成分
1、“2017级班级之家”作品被5068儿童网站收录了
2、陈述句句末可以带上“的、了、呢、罢了”等语气词。
3、〖析〗“既可以用来……”主语应该是“小刀”。可将“随身携带精制的小刀”改为“随身携带的精制小刀”。
4、(2)限制性定语:给事物分类或划定范围,使语言更加准确严密。例如:
5、〖析〗介词结构“在……中”使句子缺主语,应把“在这部作品中”改为“这部作品”。
6、补语多由动词、形容词、代词、副词和短语充当.补语多处在谓语或宾语后,起补充说明的作用.补语可以回答“怎么样”、“多少”、“多久”、“那里”等问题.例如:
7、多表示人或事物,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例如:
8、定语和状语:定语是名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状语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
9、(3)助词“地”:助词“地”是状语的标志。状语后面加不加“地”的情况很复杂。单音节副词做状语,一定不加,有些双音节副词加不加“地”均可,例如“热︰地热”。形容词里,单音节形容词做状语比较少,大都也不能加“地”,例如“快跑、苦练、大干”。多音节形容词有相当一部分加不加都可以,例如“热烈讨论︰热烈地讨论/仔细看了半天︰仔细地看了半天”
10、例1:这个东西吃〈得〉吃〈不得〉?
11、夜村中学喜迎“2018元旦”歌咏比赛七年级学生节目
12、蚂蚁调节类风湿专科门诊开诊不久……小小蚂蚁的开始走向世界。(《生活与健康报》1991年1月29日)
13、动语和宾语是共存的两个成分,没有宾语,就无所谓动语,动语又决定宾语的性质。动语由动词性词语构成。例如:
14、句子的组成成分叫句子成分,也叫句法成分。在句子中,词与词之间有一定的组合关系,按照不同的关系,可以把句子分为不同的组成成分。
15、他诚恳的征求大家的意见。
16、他近脾气坏“透”了。(副词)
17、例如:今天晚上特别冷。
18、疑问代词谁什么,进地性状数如何。提示代词这和那,每各某另别其它。
19、例如:一只小蜜蜂轻轻地落在一个正在走神的同学的鼻尖上了。
20、例如:他只答应了一声。
二、语文句子结构
1、第二句去掉修饰成分后,变成“她同意这样做。”意思相反;
2、(2)限制性状语:主要表示时间、处所、程度、否定、方式、手段、目的、范围、对象、数量、语气等。例如:
3、句子的组成成分。在句子中,语词和语词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根据其不一样关系能分为不一样的成分。汉语的句子成分一般分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种。如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野”是主语,“产”是谓语,“蛇”是宾语,“永州”“异”是定语。《庄子•列御寇》:“何得车之多。”“得”是谓语,“车”是宾语何”是状语多”是补语。
4、补语:定义: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回答“怎么样”、“多久”、“多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言单位。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B、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符号:单书名号〈〉。
5、定语可以由名词,形容词或者起名词和形容词作用的词,短语担任。如果定语是单个词,定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如果是词组,定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后面。
6、更多的是由于使用介词不当而导致主语残缺。
7、中性主语(当事主语):主语在句子中既不是施事,也不是受事,而是被描写、说明、判断的对象。又 叫“关系主语”。
8、谓语:谓语是对句子主语做陈述的部分,是对主语的叙述、描写或判断,说明主语“怎么样”。简而言之—主语发出的动作就是谓语。
9、据广州中心气象台资料显示:广州市……创1984年以来广州春节的高气温。(《新民晚报》1999年2月18日)
10、这款时装“确实”不错。(副词)
11、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12、〖析〗介词“对”的使用使句子没有了主语,删掉“对”,“我们”就是主语。
13、补语: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
14、碰到一个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找出它的主干,不仅有助于弄清句子的基本结构,准确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而且有助于检查句子的结构和句子成分的搭配有没有毛病。例如:
15、补语(“得”补语“的标志)
16、补语:是谓语动词的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处所、数量、时间等。
17、举例分析:(1)这就叫做信息。(2)我很尊敬他。(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其中主语分别是这、我、马克思。而宾语分别是信息、他、以及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18、妈妈气得两眼“通红”.(形容词)
19、升名“依然低头不语”.(短语)
20、其他成分主要是包括定语,一般放在名词前面,用来修饰、限制中心语。
三、语文句子语法结构
1、推文汇总(2020年8月)
2、心里痛快〈极〉了。这几天真是烦〈透〉了。——程度
3、例2:所有的同学都坚持〈下来〉了。
4、例如:⑴(中国人民)定(志气)主(高)谓。
5、(定语:修饰主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修饰宾语)宾语(补语)
6、越极总挺常常再,屡次一定也不还。时名副名看加在,名前可加副不来。
7、(1)描写性定语,多由形容词性成分充当。例如:
8、主语、谓语、宾语的中心词是并列结构的,要把整个并列结构找出。
9、人和事物各有名,万千名目可辨清。表示名称即名词,具体抽象有不同。
10、修饰限制算定状,补充说明就是补。定语用在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11、补语:补语是谓语动词的补充成分,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处所、数量、时间等。
12、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
13、这两句中作宾语的名词短语只有一个可以和该动词搭配。病句一中“感受气氛”是正确的,但绝不能“感受香火”,应改为:在娘娘庙前目睹了旺盛的香火,感受了虔诚的气氛。后一个病句依此类推可改为:他们之所以激动,是因为他们终于感受到了他们经历过的、听说过的、想象过的心情,看到了他们经历过的、听说过的、想象过的状态。
14、状语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可以由副词、短语以及从句来担任。
15、六者关系难分辨,心中有数析正误。什么谁称主,做是怎样才充谓;
16、看了几遍>。等了一会儿>。——数量
17、“一番冷冰冰”的话,听了让人心寒。(短语)
18、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补语、状语六种
19、科学技术(主语)是(谓语)人类本性精神的(定语)高(定语)成就(宾语)。
20、近宾远宾近宾远宾近宾远宾
四、语文句孑成份划分
1、(“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化”。“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
2、意义不变能复位。补语从后说前谓,定语才和后宾配。介宾短语多状补,
3、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
4、定义: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回答“怎么样”、“多久”、“多
5、小学校显得那样幽静而又神秘。
6、主语谓语(定中短语,表容貌)
7、例2:人参这种植物,‖娇嫩。
8、例3:上课前十分钟你得叫〈醒〉我。
9、(2)程度补语:程度补语很少,限于用“极、很”和虚义的“透、慌、死、坏”等,表示达到极点或很高的程度,也可以用量词短语“一些、一点”表示很轻的程度。谓语中心语多是形容词。例如:
10、(2)[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11、多表示人或事物,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例如:
12、阅读方法、2020中考真题、习作
13、小明“终于”盼到了消息。(副词)
14、例如:(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主干:技术水平和艺术价值显示智慧和力量)
15、定义:用来说明陈述主语。
16、推文汇总(2020年4月)
17、这种情况较普遍,多数动词只能带名词性宾语,如:给、读、写、讲、修建、交流、挖、交换、校对、跟随等。
18、主语(偏正短语)谓语。
19、(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例如:
20、①.(两只美丽的)画眉
五、语文句子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1、定义: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其实不用刻意的去学习他在你的脑子里已经根深蒂固了也就是文言文里有点用多看点课外书增加自己的文学素养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如若,您对我的答案满意,请选择“对我有用”,谢谢您的采纳!!
3、汉语中的句子成分有主语,谓语,动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独立语
4、例1:(红)花、(绿)叶、(新)学校、(好)主意等。
5、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
6、例如:弯弯曲曲的小河。
7、你好,感谢你,关注初中语文在线!
8、秀花是一个“美丽”的姑娘。(形容词)
9、b、常用的标点符号:句末用“句号”。
10、具有疑问语调的句子叫疑问句。其中有疑而问的叫询问句,无疑而问的叫反问句。提问手段有以下几种:疑问语调、疑问词、语气副词、语气词、疑问格式等,疑问语调不可或缺。根据结构形式上的特点和语义情况分: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
11、“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承受思想重负的能力终归有限啊!(主语是短语)
12、例1:他‖(只)答应了。
13、(晓风残月中)的长城。(野生)动物。(古城大理)的湖光山色。
14、“开会”的人都来齐了.(动词)
15、例如:我(清楚)地看见他来了。(主干:我看见他来了)
16、在娘娘庙前感受了旺盛的香火和虔诚的气氛。(《北京青年报》1990年2月20日)
17、定义:主语:主语是句子中的陈述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
18、例1:今天晚上‖特别冷。
19、2017级“班级之星”评选活动
20、(l)一动词带一宾语:
六、语文句子成分
1、定语: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
2、有效的防御手段是进攻。(动词作宾语)
3、一次划分:先分出主语和谓语,如果有宾语,也要划出。然后,再找出主、谓、宾的中心语。
4、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5、经过反复的试验(状语),蔡伦(主语)终于(状语)发明了(谓语)造纸术(宾语)。
6、(弯弯曲曲)的小河。青春气息。(风平浪静)的港湾。
7、例3:她的身上(净)是水。(净=全,表范围)
8、什么谁称主,做是怎样才充谓;
9、主语谓语(动词+补语+定语+宾语)
10、我们班的(定语)班长小红(主语)每天(状语)复习(谓语)一次(定语)课文(宾语)。
11、例:一只小猫‖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
12、例2:这件事发生〈在2008年〉。
13、(2)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14、a、有时可带语气词“了、的、呢、罢了、嘛、啊”等。
15、定义:被陈述或被说明的对象。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什么”。符号:双行线。
16、妈妈气得两眼“通红”。(形容词)
17、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动词的后头。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宾语从句等来担任。
18、“一斤”有十六两.(主语是数量词,一斤)
19、例如:这个字写〈错〉了。她哭〈红〉了双眼。上课前十分钟你得叫〈醒〉我。
20、宾语动支配,回答谓语什么谁。前置状语目(的)时(间)地(点),
1、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2、陈述句可用肯定形式,也可用否定形式。
3、“弟弟”的哭叫声在街头就听到了。(名词)
4、大家嘲笑“他”是“傻瓜”.
5、往期精彩回顾,点击直接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