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汤显祖牡丹亭
1、强调“情”的巨大力量和作用,为了情“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而且在描写情与理的斗争中,通过艺术的想象,让这种“情”战胜了维护封建礼教的“理”。同时也把杜丽娘塑造成为了一个反对封建礼教大胆追求“真情”的叛逆者形象。《牡丹亭》是明朝汤显祖创作的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牡丹亭游园》作者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
2、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的内容如下:
3、缠绵四百余年的生死至情
4、明吕天成《曲品》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在艺术技巧上,《牡丹亭》纵情跌宕,于人物内在意识的刻画方面入木三分,细致尽情。曲辞曼妙而不施刻凿,诚如明王骥德所言:“其才情在浅深、浓淡、雅俗之间,为独得三昧。”
5、丽娘游园归来,困倦了,便伏几小睡,却作了个甜美的梦:梦见一个小生,拿着柳枝,向她说道:“小生那一处不寻访小姐来,却在这里,恰好在花园内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通书史,可作诗以赏此柳乎?”丽娘没有答话,只是想:“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小生一笑,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便牵丽娘衣袖,转过芍药栏前湖山石边说话去了。
6、《牡丹亭》是汤显祖著名的剧作,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达到了其创作的高水准。剧本推出之时,便一举超过了另一部古代爱情故事《西厢记》。据记载“《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7、哪怕柳梦梅成为了状元也不受杜宝待见,甚至将还魂归来的杜丽娘当做鬼怪附体。终,众人将此事闹到了金銮殿之上,才由皇帝乾纲独断作出了决定,这才使得有情人终成眷属。
8、编者按:公元1616年7月29日(明神宗万历44年6月16日),一位67岁、名叫汤显祖的老者溘然辞世。在他离世的400多年间,他的作品《牡丹亭》以其深刻丰富的思想精神,感人至深的情感力量以及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一代代读者、观众的热爱,成为千古传唱不衰的经典。而与汤显祖同时代、远隔之遥的英格兰,在伦敦戏剧圈中光芒四射的莎士比亚也写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大量戏剧佳作,并殊为巧合地与汤显祖同一年谢世。在时隔405年后的这个特殊的日子,特刊发这篇文章,向不朽的艺术家汤显祖并莎士比亚致敬。
9、但《牡丹亭》中的虚拟空间,不是现实中存在的,比如杜丽娘在府中园子里小憩和柳梦梅相遇的梦境,以及杜丽娘死后前往的阎罗殿的冥界。在剧作中,杜丽娘一人便经历了现实、梦境、冥府三种不同的虚实情境。
10、朝飞暮倦,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11、具体可行的解题思路点拨
12、汤显祖并在大庾逗留了一段时间,在与当地贤达文人的闲聊中,汤显祖了解到大庾的历史和人文环境,了解到《夷坚志》中谪居南安的邵宏渊笄女死后化成鬼魂,在当地宝积寺与谪官解太尉孙子保义郎情爱事、流传于民间的故事、《杜丽娘慕色还魂》的故事。
13、《游园惊梦》小说的终主题——人生如梦
14、《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与《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此剧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
15、忙处抛人闲处住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16、《牡丹亭》中,“至情”主题的演绎不仅表现了汤显祖关于言情的认知理念,而且反映出汤显祖受明朝以来传承的言情思潮的深刻影响。从中国古代言情思潮的文化渊源看,言情作为与教化并行对立的重要观念始终在文学创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魏晋南北朝以后,文学自觉时代造就了言情主题的新见解与新特点。
17、《牡丹亭》的故事梗概: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她受《诗经·关雎》启发,私出游园,梦中和一书生柳梦梅幽会。从此一病不起,怀春而死。柳梦梅进京赴试,借宿园中。他掘墓开棺,使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妇,同往临安。杜丽娘的教师陈良前往淮安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恰逢金兵入侵,延迟放榜。安抚使杜宝在淮安被围。柳梦梅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的喜讯,被杜宝囚禁。敌兵退去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杜宝也升了官,但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才得到圆满的解决。
18、封建统治阶级内正派人物的典型代表,性格古板固执,思想顽固僵化。一方面他视封建礼教为天经地义,信奉“存天理,去人欲”的理法教条。
19、“恰三春好处无人见”是说自己青春美貌无人欣赏,就象这深宅大院的春天一样。“不提防沉鱼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自己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却虚度年华。
20、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二、汤显祖牡丹亭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
1、回复“测试”,可获取古代文学基础测试题;
2、他把这些民间流传故事、古籍记载故事、话本故事穿插、揉和在一起,一个戏剧故事“杜丽娘牡丹亭还魂”的框架在他的胸中逐渐构成,至辞官归里后写成戏剧《牡丹亭》。
3、楼主所提的文句出自《牡丹亭·游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看得这韶光贱。是哪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
4、直到43岁(1583年)才中进士,开始进入官场。先后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时值南京连年灾荒大疫,而督理荒政的朝廷命官却贪赃宴乐;他投袂而起,于万历十九年(1591)上疏抨击时政,矛头直指当权者申时行,结果降职为边远之地广东徐闻典吏,两年后改任浙江遂昌知县。
5、这部戏剧在人物性格、心理活动和精神世界方面精准细腻,每个角色拿捏的恰到好处,多一点多余,少一点不够,形成极其微妙的关系。《牡丹亭》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利用写实的手法在读者面前再现了一段千年之恋,穿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阻碍,以超越生死的力量记录了段凄美的爱情,对其所推崇的人文精神有了一种新的阐释,即使两个人阴阳相隔,但是感情已经超越了空间的限制,把两个人紧紧的绑在了一起。
6、独自在遂昌县城闲走,抬头寻见一处弄堂,门口有个小亭子,上书“牡丹亭”,心想,在这个汤显祖的故地,大抵所有的亭子,都叫“牡丹亭”吧。于是,我也就随意逛了进来。
7、沈德符《顾曲杂言》说:“《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牡丹亭》除了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外,其艺术成就也是卓越的。
8、《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与《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此剧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牡丹亭》是汤显祖剧作中成就高的作品,他也说:“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9、精美经典的美文阅读文库
10、梦境与现实的故事情节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界限不再清晰,虚实交互。比如幽冥中判官虽然面目狰狞,毕竟替杜丽娘查了婚姻簿,放她出了枉死城,体现了一种人情味。
11、演出票价:580/480/380/280/180
12、汤显祖元杂剧《牡丹亭》中“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这赏心乐事谁家院,良辰美景奈何天。”写出闺中女子杜丽娘感叹青春年华空蹉跎的无奈。
13、《牡丹亭》在艺术上的大特色是浪漫的爱情故事,它的浪漫主义特色在通过“梦而死”、“死而生”的情节表现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杜丽娘所追求的理想在当时的现实环境里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后她摆脱了种种封建礼教的束缚,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14、《牡丹亭》,原名《还魂记》,又名《杜丽娘慕色还魂记》,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创作于1598年,描写了大家闺秀杜丽娘和书生柳梦梅的生死之恋。与《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并称为“玉茗堂四梦”。
15、通过杜丽娘与梅香性格上的对比,流露出梅香的生活态度才是积极向上的。梅香带着杜丽娘前往花园游玩,也为后文中杜丽娘能够大胆追求爱情埋下一个伏笔,死了一次的杜丽娘要像梅香那样恢复青春活力才能获得幸福。《牡丹亭》的浪漫正在于此,跨越生死不忘爱人,一下子让爱情的高度超越了性命。
16、丽娘委实寂寞得很,渴望有人关心她同情她,当梦中人说出这“似水流年,如花美眷”八个字时,动魄惊心,怎能不引为知己?以柳枝求题,也不是一般市俗之见,他不是捧来珠光宝气的首饰,而是分文不值的垂柳枝。
17、《牡丹亭》中还有一个叫梅香的小丫环,这个丫环在性格上很像《西厢记》中的红娘,伶俐热情,遇事从容不慌。
18、循声而入,是一间貌似大仓库改造的书屋,门口有两块牌子,一块:“汤显祖研究中心”,另一块是“汤显祖纪念馆书屋”。心想,遂昌,看来是把汤公推崇到了呀。里面两位老师正在教导学生唱昆曲《牡丹亭》,如此近距离的感受,让人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中,身临其境,流连忘返。
19、《牡丹亭》本自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但在才子佳人的故事套子中寄予了不灭真情,使得剧本别具高格,光彩夺目。
20、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三、汤显祖牡丹亭惊梦翻译
1、南阳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年方二八青春,慧敏美丽,却被整日困在家中,从师腐儒陈良诵读《毛诗》。一天,偶偕侍女春香去后花园游赏,感念于“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归来后伤怀入梦,梦遇书生柳梦梅。
2、在那样的年代,只有奇缘,才终成眷属。
3、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4、柳惊叹于丽娘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几闲寻遍,在幽闺自怜”,二人一见钟情,遂于牡丹亭畔成就百年好合。丽娘梦觉之后柔肠萦损,寻梦不见,怀着“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的凄惋无奈一病归天,临终前自绘真容,嘱春香将画轴藏于花园太湖石底,将自己埋在花园梅树下。
5、如此,《游园惊梦》小说,从钱夫人个人身世的沧桑史,扩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贵族文化——的沧桑史。
6、《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剧南曲本。《牡丹亭》文辞典雅,语言秀丽,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朵奇葩,也是中国戏曲在思想和艺术上成熟的代表作,由于《牡丹亭》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它与《西厢记》、《长生殿》、《桃花扇》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7、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8、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牡丹亭》出版后,很快在坊间和舞台上传播开去,成为轰动的畅销书,一时间“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9、2020新版文学考研必备资料《通关宝典+秒杀题集》正在火热预售中!(点击查看详情~)
10、明代万历十九年辛卯汤显祖上奏了一道《论辅臣科臣疏》。皇帝朱翊钧大怒,把他贬职到徐闻县去做小官。汤显祖第一次经大庾(今大余县)过梅岭;半年后汤显祖升调浙江遂昌,又一次经大庾过梅岭。
11、这一细节动作,表现钱夫人还很在意自己的面子,遮掩自己没落的现实。在筵会中,钱夫人几次有意识地或潜意识地回忆起自己风华蹁跹时候的场景,与现实的筵会做比照,折射出钱夫人对过去的怀恋。
12、丽娘怎会在梦中与一素昧平生的人幽会呢?原来一直受封建礼教禁铜的丽娘,没有人与她说过知心话。与她亲近的母亲,看她睡个午觉,也要说不符家教,看她绣对鸳鸯,也不以为然。
13、例如在第十出《惊梦》中花神的台词:“吾乃掌管南安府后花园花神是也。因杜知府小姐丽娘,与柳梦梅秀才,后日有姻缘之分。杜小姐游春感伤,致使柳秀才入梦。”第二十三出《冥判》中判官的台词:“有个柳梦梅,乃新科状元也。妻杜丽娘,前系幽欢,后成明配。相会在红梅观中,天机不可泄漏。”
14、不久,身处官场险途的汤显祖慢慢消减了其经世致用的雄心壮志,上疏贬官事件后,汤显祖下定决心告别官场,将满腔报国热情投注于戏曲创作之中。汤显祖辞官回乡后,在生活中耳闻目睹了一些青年男女的爱情遭遇,这些经历激起了他的创作感情。于是开始了《牡丹亭还魂记》的写作。
15、第五届深圳市戏曲名剧名家展演
16、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汤氏的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汤显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其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1卷,《问棘邮草》2卷。
17、汤显祖以杜丽娘的视角为切入点,展开对梦境的叙述,并且她对梦境中的人与事物流连不已。杜丽娘的梦境是那么温柔缠绵、五彩缤纷,梦境中的爱情是那样刻骨铭心,甚至在回到现实后还因为不忘梦境郁郁寡欢,醒过来面对的是母亲的唠叨和凄凉枯燥,这严重影响了女主人公的现实生活以致她因相思成疾,缠绵病榻。
18、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皇帝感慨二人的旷世奇缘,于是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19、又名《还魂记》,为传奇剧本,中国古典名著,由明代戏曲作家汤显祖作。该剧文词优美典雅,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昆曲代表作之是舞台常演剧目。
20、在审讯之时,朝廷派人伴着柳梦梅的家属找到杜府上,报知柳梦梅中了状元了,柳梦梅这才得以脱身。但杜宝还是不信女儿会复活,并且怀疑这状元郎也是妖精,于是写了奏本让皇上公断,皇帝传杜丽娘来到公堂,验明正身后,果然是真人身。于是下旨让这父子夫妻都相认,并着归第成亲。一段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姻缘故事就这样以大团圆作了结局。剧本艺术特色从《牡丹亭》剧本来看,故事情节发展的依据主要还是空间转移,整出戏的时间跨度长达三年,在地点的切换过程中出现多个场景,甚至有一些情节直接用和地点有关的词来命名。
四、汤显祖牡丹亭惊梦皂罗袍
1、这里的装修是馆长亲自设计的,也是用老木头,竹灯笼,风格和闲园相似,真是异曲同工,我无来由的喜欢上了这里,连续两三天闯进来旁听昆曲。通过交谈得知,吹昆笛的是张老师,教授唱腔的为薛老师,都是昆曲名家,特地从杭州过来,能遇到也是莫大的缘分。
2、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干,又号海若、清运道人。明代杰出的剧作家、文学家。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3、于是人人遗弃古老优美的中国文化,趋奔迎接崭新通俗的西洋文化,正如清乾隆年间,通俗的“花部”乱弹终于取代了优美的“雅部”昆曲。如此,小说里钱夫人的今昔感触,以及往日悼念,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而《游园惊梦》也就变得好像是作者对我们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一阙挽歌。
4、先说结论,牡丹亭情理之争体现了人欲与天理之间的冲突。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作品,他写了杜丽娘的因情而生,表现了情感对于人性的限制以及人性的张扬。在牡丹亭当中,汤显祖树立了一个敢于突破封建束缚,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
5、三是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全剧采用抒情诗的笔法,倾泻人物的情感,具有奇巧,尖新,陡峭,纤细的语言风格。
6、作品揭露封建礼教和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矛盾,热情歌颂杜丽娘、柳梦梅为追求自由幸福所作的不屈斗争,比同时代的爱情剧有着更为进步的意义。情节富于幻想色彩,性格刻画细腻深刻,曲词清丽,对后来戏曲文学的影响很大。
7、三是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全剧采用抒情诗的笔法,倾泻人物的情感。另一方面,具有奇巧、尖新、陡峭、纤细的语言风格。这些特点向来深受肯定。一些唱词直至今日,仍然脍炙人口。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
8、我觉得就是草藉花眠的意思,下文(寻梦)中提到,牙儿,即草芽儿,以草为席,袖稍儿擦一擦草芽儿。
9、《牡丹亭》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汤显祖热情奔放地赋予女主人公杜丽娘深婉的爱情,并以超越生死的力量将爱情故事展现出来。杜丽娘经历了现实、梦幻与幽冥三个境界,这显然是汤显祖幻想的产物,他在借用三种境界的艺术对比来表达理想和思想,用梦幻和幽冥的叙事空间和时间反衬出现实中爱情应有的样子。
10、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临川四梦”,以《牡丹亭》著名。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11、《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与其《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此剧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
12、从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汤显祖风是“风骨”的代表,是明朝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大家。对于他的作品,我们熟知的有很多,其中就有《牡丹亭》,从他的书中我们也可以寻找到当时的社会的缩影。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他的发展总会在某些作家的笔下体现出来让人直观感受到。
13、梦境是虚幻的,而杜丽娘却对柳生一见钟情,并且两次入梦。《牡丹亭》中柳梦梅和杜丽娘相遇的梦境可以看作是人物由心理情感创作出的虚拟空间,展现出杜丽娘在内心深处对情感的诉求。
14、以往的传统戏曲在叙事上一般是以故事发生到结束的时间顺序来讲述,整个故事冗长沉闷,而《牡丹亭》用了“回叙”与“预叙”两种叙事手法进行创新,打破了故事的线性发展进程。预叙的手法,也就是打乱正常的叙事顺序,将一些还未发生的事情穿插在前面讲出来。
15、古汉语多为单音节词,故常用逐字解释的方式。似/水/流/年,流若为动词,或许可以理解为使动用法,意思是使什么流动。时间是个抽象概念,前面用动词流,像水使年华流走。这就变抽象为具象,化不动为流动。其实把年华和流这个动词联系起来是有迹可寻的。古人计时,更漏,就是看水流。又子曰逝者如斯,也是将时间和水联系。李白诗古来万事东流水东坡词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李煜词流水落花春去也等等等,流水和年华都是联系着的。联系太多了以至于后来流年都都成了一个词,东坡词,又只恐流年暗中偷换。这里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亦可以这样
16、20愿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7、牡丹亭创作于浙江遂昌县城。
18、综上所述,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中国古代戏剧史上的一座高峰,有着较为明显的多线并行的空间叙事艺术与时间叙事艺术,彰显了“情”的主题思想,体现了中国古典戏曲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熟,也奠定了《牡丹亭》在戏曲史上的地位。
19、汤显祖《牡丹亭》公园坐落于江西省赣州大余县城东南角上、章江之滨,《牡丹亭》创作于浙江遂昌县城。公园占地面积15公顷,一面靠山,三面环水,是一处集名胜古迹、地文景观、风土人情为主的融文化、古迹、建筑、娱乐为一体的文化主题公园景区。
20、《牡丹亭》是汤显祖著名的剧作,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达到了其创作的高水准。剧本推出之时,便一举超过了另一部古代爱情故事《西厢记》。据记载“《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此剧在封建礼教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一经上演,就受到民众的欢迎,特别是感情受压抑妇女。有记载当时有少女读其剧作后深为感动,以至于“忿惋而死”,以及杭州有女伶演到“寻梦”一出戏时感情激动,卒于台上。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体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的爱情生活的追求,显示了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牡丹亭》中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影响更为深远,从清朝《红楼梦》中也可看出这种影响。
五、汤显祖牡丹亭的基本情节来自明代话本小说
1、《牡丹亭》是汤显祖著名的剧作,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达到了其创作的高水准。剧本推出之时,便一举超过了另一部古代爱情故事《西厢记》。
2、浪漫至死不渝出自汤显祖的《牡丹亭》的题记。爱恋的时候本来没有所谓“开始”一刻,是在无声无息之间发现自己的心已经投入,已经牵挂;真的爱恋,不是依附于什么而生的。
3、而杜丽娘无意识的梦境将未来的姻缘成真,预示了将来自己的爱人,看似虚假的梦境对她来说却是像庄周梦蝶一样,是比现实还要真实的存在,这种时间交错的写法,让这部作品格外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