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牡丹亭汤显祖
1、只读文字,我们都能感受到杜丽娘是真的美。可惜这份美消磨在深宅大院之内,无缘春光,更无人得见。等到她到了自己家的花园(游园),那才是美美相遇的开始。
2、作者称赞杜丽娘为情献身,“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作者让一对陌生男女在梦中相恋,因梦生情,由情而病,情痴至死,又因情复生,使之终得以战胜封建的“理”。
3、这里说的多宝寺,就是初始的“大三巴”,原是“番鬼”们——葡萄牙天主教徒来华传教所建。番鬼,在澳门至今还有人偶尔如此称呼外国人。看来汤显祖在澳门听到了真实的华人民间语言,目睹过“大三巴”遭遇火灾前的原貌。而钦差苗老爷,虽然在《牡丹亭》里不是主要人物,却起了关键作用。男主人公柳梦梅是岭南书生,是柳宗元的后代,到澳门寻找钦差苗老爷,得到资助,才得以北上赶考。
4、姹紫嫣红情世界,一生爱好是天然
5、日本的大汉学家青木正儿年轻时晋京“朝谒”近代中国戏曲研究的宗师王国维先生,表示要继王先生的《宋元戏曲史》,写一部元以后的中国戏曲史,却遭遇王先生一番“(元杂剧)活文学”、“(明以后戏曲)死文学”的冷遇。青木内心委屈,却不为所动,发愤著书,终抵于成,这就是蜚声中外汉学界的《中国近世戏曲史》。他在书中说:“显祖之诞生先于英国莎士比亚十四年,后莎氏之逝世一年而卒。东西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亦一奇也。”汤显祖颉颃莎士比亚,话由一位外国大学者之口道出,是否更公允、更有信服力,虽则汤显祖身后还站着王实甫和关汉卿?
6、汤显祖为情作使,写情出神入化,而且抓住了一点来写“似曾相识”之情。记得杜丽娘和柳梦梅在梦中相遇,两人重复说的一句话:“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我们再想一下,有些人或事,我们为什么会动情?是否有一点“似曾相识”的熟悉感呢?这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愫,直接影响了《红楼梦》的写作。贾宝玉初见林黛玉,说“这个妹妹我见过!”,宝黛情感的支撑和这份似曾相识的感觉大有关系,书里也写到两人前世的缘分。《牡丹亭》里的爱情是三生三世,从生到死,又死而复生,更遑论《红楼梦》里多次提及《牡丹亭》,可见曹翁也爱之深切。即便《红楼梦》里有如水的繁华,大观园里有如歌的青春,那绝美的凄凉也无处不在!
7、以往的传统戏曲在叙事上一般是以故事发生到结束的时间顺序来讲述,整个故事冗长沉闷,而《牡丹亭》用了“回叙”与“预叙”两种叙事手法进行创新,打破了故事的线性发展进程。预叙的手法,也就是打乱正常的叙事顺序,将一些还未发生的事情穿插在前面讲出来。
8、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宣称:“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汤氏认为这种一往情深、超越生死的感情不同于普通的男女恋情,而是“情之至”。“情”是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经历的一种感受,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至情”即真情,“绝假纯真”之情,它是人的真实情感的自然表露。正如汤显祖在《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中所说:“人生而有情,思欢怒愁,感于幽微,流乎啸歌,形诸动摇。或一往而尽,或积日而不能自休”。“至情”是人类情感的真实表达,这种情感来源于生活,在与现实的一次次碰撞中不断得到升华,成为纯真之情。
9、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10、《牡丹亭》曲度成,当晚玉茗树千花绽放
11、知识|思想凤凰读书文学|趣味
12、任何声腔剧种的第一批剧本都不是为它创作,而是上一代声腔剧种那里继承而来的,还必然有一部分是从自己同时代的相近声腔剧种姊妹剧种当中吸收而来。没有了清代初年的昆曲改编大家——叶堂,那么《牡丹亭》中那一部分适合昆曲演出的比例虽然会很少,但是我们推断,在清代初年昆曲极其繁盛的时候,也会被人拿出来用昆曲演出。
13、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14、汤显祖的四部著作被誉为“临川四梦”,下面不属于这“四梦”的是()
15、好,那么今天关于昆曲一个冷知识就分享到这里,我收束一下,今天我们听到的昆山腔《牡丹亭》是清代初年经叶堂修改之后的版本。汤显祖生前所听到的《牡丹亭》临川四梦是宜黄腔的版本,而宜黄腔究竟是什么风味?它在康熙年间已经消失了,永远在历史的长河当中沉睡,我们恐怕再也没有办法找到。
16、分析《牡丹亭》的人物特色。
17、三年后梦梅至南安养病,发现丽娘自画像,深为爱慕,丽娘死而复生,二人偕逃临安。梦梅应试后拜会岳父,杜宝拒不认亲。后梦梅状元及第,与丽娘同赴朝廷折证,杜宝不得已认亲,杜、柳二人终得结为夫妇。
18、讲述了主人公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
19、《牡丹亭》就采取了由海盐腔衍化而来的宜黄腔为基础写作。《牡丹亭》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而成。
20、如果只能用一个字来描述汤显祖,那就是“情”字。汤显祖一生为情作使,以情写情——写出了深情的戏剧作品《牡丹亭》。
二、牡丹亭汤显祖拼音版
1、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明代南曲代表作。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它与汤显祖的另外三部作品并称为“临川四梦”。
2、河移客散江波起,不解销魂不遣知。
3、一次澳门“自由行”,充分放逐心灵,带给官场失意的汤显祖一些安慰。上帝在关上一道门之后,为汤显祖打开了一扇窗。七年后,传世经典之作《牡丹亭》诞生,其中他三写澳门,可见这里的秀丽、奇异及华洋杂处之风,使其倾心难忘。
4、《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杜丽娘是中国古典文学里动人的妇女形象之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时代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
5、杜丽娘与柳梦梅惊天动地的爱情已经拥有了超越生死的力量。即使他们不生活在一个世界上,但是他们至死不渝的爱情已经成为了星空下闪亮的启明星,永远在照耀着有情人。
6、后来,汤显祖上奏了一道《论辅臣科臣疏》奏本,皇帝朱翊钧大怒,他把汤显祖贬职到徐闻县去做小官。这一次,汤显祖第一次经大庾过梅岭,到徐闻县去。
7、20愿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8、柳梦梅果真到了澳门,找上钦差苗舜宾,获得苗钦差的资助而北上赶考,才有了后来这个被白先勇称为“爱得死去活来”的爱情故事。
9、好了,我的回答完毕,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10、这些人在白先勇认为都是一群“流浪的中国人”,他们退走大陆,在台湾又不能融入和归属,他们没有自己的家园,在心理情感上处于漂泊状态,所以对故国怀有强烈的眷念。白先勇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有着深刻的认同感的,在《游园惊梦》这部小说里择取昆曲票友聚会也是有象征意义的。
11、可见,汤显祖曾踏足葡萄牙人的居住区,亲眼见到了“番鬼”,看到了澳门的葡人和中国人不同的生存状态——前者不以农耕为生,专事贸易;同时也看到了异国华裳,“珴珂衣锦”;并且仰望过澳门的星空、赏过澳门的月光。而对于异域少女的刻画更使文字生香:
12、汤显祖《牡丹亭》的艺术特色:
13、汤显祖元杂剧《牡丹亭》中“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这赏心乐事谁家院,良辰美景奈何天。”写出闺中女子杜丽娘感叹青春年华空蹉跎的无奈。
14、《牡丹亭》的试演成功,开创了在滕王阁上演戏曲之先河。
15、烜赫与没落,构成刺激性的对照。对于没落,是无奈的现实,钱夫人无力去改变,于是就只剩下追忆与怀恋,自己并不能超脱出来,把这一切视若浮云。窦公馆门前两旁的汽车,大多是公家的黑色小汽车,“钱夫人坐的计程车开到门口她便命令司机停了下来”。
16、柳生情系丽娘,冒死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缔结秦晋之好,同往临安。
17、与此同时,杜宝已升任淮扬安抚使,临行将女儿葬在后花园梅树下,并修成“梅花庵观”一座,嘱一老道姑看守。而杜丽娘死后,游魂来到地府,判官问明她至死情由,查明婚姻簿上,有她和新科状元柳梦梅结亲之事,便准许放她回返人间。
18、所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走进剧本本身,从剧本的内容、剧本的艺术性和剧本的表现手法一步步说起。剧本内容《牡丹亭》主要讲述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歌颂了男女之间真挚、自由的爱情。女主人公杜丽娘长得天生丽质而又多情善感。她到了豆蔻年华,正是情窦初开的怀春时节,却为礼教所禁锢,不能得到自由和爱情。有一天,身为广东南雄府尹的杜丽娘的父亲杜宝、为女儿聘请了家庭教师陈良,陈良在课堂上讲到《诗经》中的“关关雎鸠”时,触动了杜丽娘心中的情丝。
19、先说结论,牡丹亭情理之争体现了人欲与天理之间的冲突。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作品,他写了杜丽娘的因情而生,表现了情感对于人性的限制以及人性的张扬。在牡丹亭当中,汤显祖树立了一个敢于突破封建束缚,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
20、(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三、牡丹亭汤显祖全诗
1、他在园内拾得杜丽娘殉葬的自画像,情有所钟,终于和画中人的阴灵幽会。
2、杜丽娘不愁吃穿,在物质上应有尽有,按理说她应该比很多同龄人都要幸福。汤显祖如此塑造杜丽娘这个人物也是要表达出封建社会对女子的压迫无处不在,杜丽娘这样的富家千金都不能如意,其他女性的生活就更加堪忧了。
3、柳梦梅:姐姐,咱一片闲情,爱煞你哩!(唱)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姐姐,和你那答儿讲话去。
4、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5、朋友们,刚刚看到的这个昆山腔《牡丹亭》惊梦的片段,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在生前是否听到过这样的版本呢?我们在心中默数三声给个答案。也许大部分朋友会选择,是的。毕竟昆曲诞生于明代中叶,汤显祖是万历年间的人士,他的作品用昆山腔演唱合情合理。甚至在中央电视台的一部专题片昆曲六百年当中也持有这样的认识,“四百年前,汤显祖完成不朽的传奇《牡丹亭》,昆曲由此进入鼎盛时期。”
6、《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杜丽娘是我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动人的妇女形象之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明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7、舞台上常演的有《闹学》、《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离魂》、《拾画叫画》、《冥判》、《幽媾》、《冥誓》、《还魂》等几折。
8、是!汤显祖写的。你也知道。明朝的也就是传奇有名。还有,王力宏的《在梅边》中也有唱到哦!哈哈!!求采纳
9、回复“测试2”,可获取现当代文学基础测试题;
10、汤显祖的家乡在江西临川,莎士比亚出生在英国伦敦以西的斯特拉特福镇。后世将汤显祖四部著名的戏剧作品称作“临川四梦”,也叫“玉茗堂四梦”。玉茗是指白色山茶花,汤显祖酷爱此花,住所因庭前有一株亭亭玉立的白山茶而命名为“玉茗堂”。“四梦”中《紫钗记》为广东粤剧戏迷熟悉,《牡丹亭》流芳广,其余“二梦”分别为《南柯记》和《邯郸记》。
11、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就是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花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于是,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
12、汤显祖有意将杜丽娘塑造成才女而非一般的大家闺秀,她是悟性很高的女孩子,除了对美的感悟,她还有文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陈良看来,是讲述“后妃之德”;而对于杜丽娘来说,这首诗撩动了她的春心。汤显祖一点一滴地铺垫,是为了把后来“游园”的重头戏推到高潮。
13、汤显祖的官场生涯不曾辉煌过,但在万历十九年(一五九一年)他的一个举动震惊朝野——他上了一道《论辅臣科臣疏》,揭露钦差杨文举奉旨赈灾却一路贪污受贿、搜刮民财的罪证,将矛头指向宰相申时行和神宗皇帝。此举无异于时下的实名举报,而且是越级举报。当年汤显祖水中投下的这枚石头,泛起的何止是涟漪。结果,龙颜大怒,汤显祖获“假借国事攻击元辅”的罪名,被贬到广东徐闻做典史。
14、二〇一六年是汤显祖四百周年忌辰,他和他的代表作“临川四梦”再次成为热点话题,亮点是为人熟悉的《牡丹亭》。汤显祖自己也说,“得意处唯在《牡丹》”,“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生而死,死而生,决定了《牡丹亭》一波三折的戏剧性。《牡丹亭》是戏剧作品中的经典,是昆曲的代表作品,一折《游园》更是戏曲表演者的启蒙剧目,足见这部作品无论从文学性还是戏剧性来看都极具价值。
15、那年,相同的问题我被问了数次:“为何《牡丹亭》能成为经典,并且在四百年后的今天一样有粉丝?”我想,没有人会拒绝爱情,古今中外受欢迎的作品一定是爱情故事。《牡丹亭》这个爱情故事很美丽——是对青春和美的留恋。杜丽娘明明已经死去,但情的力量使其复生,这是现实人生中无法实现的事,而四百年前汤显祖大胆地设想,而且写出来令其传世。今天,文艺作品除了讲故事之外,还需要观众认同故事传递出的价值观,才算成功。《牡丹亭》故事的价值观在于,情可以超越生死、超越时空、超越一切。因此,可以说这是中国文学深情、浪漫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