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叙事性散文
1、2020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散文小说阅读及参考答案
2、(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语句含义的能力。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义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结合文段的内容可知,“我”的人生中经历了很多疼,有手指的疼、肩膀的疼、脚掌的疼、牙疼、头疼、失恋的疼、失去亲人的疼等等,因此作者把自己说成“疼痛银行的行长”,形象地表明自己经历的疼痛比别人多,经历的磨难也比别人多。
3、2021年中考复习|专题17—记叙文阅读
4、第二天,如果是个晴天,就不要偷懒,早饭前,摘几片树叶子去把新载的南瓜苗盖上,免得被太阳晒蔫了。还是
5、⑬不见到他已经近三十年了,倘使他还健在,我希望他可以依旧地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然而,倘使不幸他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不,他不会的。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滑翔。
6、②看着沐浴在天光里的母亲,看着跟随母亲的目光穿梭在生活经纬里的小小针线,我终于明白:我们贴身的衣服里和书包上,织进去的不只是母亲细密的眼神,还有来自几光年之外上苍的眼神。
7、(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可从行为事件和动作、语言描写等角度分析。由“老师,您吃了吧,您每天上课擦黑板,吸进了很多粉笔灰,每天吃一颗泡泡糖,它可以帮您吸收灰尘,对您的肺有好处”可见,李东懂得关心他人、尊重师长。由“老师,我出彩了吗”可见,李东渴望被认可,有积极进取的意愿。
8、⑤我在故乡的怀里、在母亲身边养病。病大约不好意思待在我逐渐变得干净、健康的身体里,我的身体里没有了毒素,也没有了病魔赖以存活的养料。病知趣地走了,我养好了身体,也养好了心。那次乡村静养,等于让我对乡村母亲的心灵养成做了一次田野调查。
9、叙事性散文的线索:以情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
10、部编版初中语文各年级上册教学资料汇总
11、⑥西土边壤,春夏之交时才山青草绿。每到这时,太爷就带着我们排着队,敲锣打鼓地去山野,那时我还不知道世上有所谓的踏青。山野翠绿,风和日丽,花香气清,百鸟欢鸣。我们挖野菜,追蝴蝶,采花蜜,摘大把的狗艳艳花,将里面的蚂蚁和小虫子抖出来,盘成花环戴在头上;把开了花的马莲从节上掐下,一吸一吹,“啾啾”鸣响。十几个娃娃,背着装满野菜的背篼,戴着鲜花的王冠,吹着自己的号角,像打了胜仗的战士,在将军的带领下,敲着得胜鼓满载而归。
12、你认为第①段“没有一种风比春风更令人陶醉”一句中应该重读的一个词是哪个?请说出理由。
13、②学堂只有一个老师,官名漆润江,四十多岁,民办教师。农村人讲究辈分,我叫他太爷。他有个绰号叫“行人”,“行人”就是能干能行的意思。他很早就入了党,作宣传抓革命,样样在行。他精于木工、画画,还会女红,村里唱戏穿的各类戏服,绝大部分出自他的手,厉害的是,他还担任村里社戏的总导演和主演。太爷做老师的时候,把自己这十八般武艺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他的学堂在全县大有名气。
14、他获不获奖,都是农民的儿子。
15、(选自朱自清散文集《背影》,有删改。)
16、描写性的散文——写景状物类,即抒情性散文
17、(答案)①表达对“我的太爷老师”的感激、崇敬和赞美之情。②肯定所有像太爷老师一样的民办教师们对农村教育的巨大贡献,表达对他们的崇敬、赞美之情。③引发人们对这一群体的贡献与命运的关注。
18、我们必须拥有一双慧眼去观察世界。从自身向外围发散,由“小我”拓展至“大我”境界。我们可以着眼于小我的真实性,“送别”的选材并不新奇,但能在“送别”中领悟人生真谛,化作“千古同感”,这便是“平中见奇”。
19、二十年前父亲家很穷,只好娶了邻村的一个哑女为妻,这个哑女后来便成了我的母亲。
20、线索清楚。虽然观察的角度、记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应当有一条绾联材料、统贯全篇的中心线索,否则文章就会松散。
二、叙事性散文600字
1、之后的制作模型活动中,许多同学选择单独完成。但我和几个好朋友合作完成,又快又好。我感觉自己像那天队伍中的小蚂蚁,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更明白了“众人拾柴火焰高”
2、初中语文重点文体知识梳理(含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分析与总结)
3、叙事性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4、部编版语文七至九年级下册教学视频+图文讲解+知识点汇总2020央视开学第一课视频高清回看
5、请对选文第三部分中加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6、接下来,南瓜长高了,分了好几个杈,开始牵藤。植物有野性,却没眼睛,抹黑一样,触须四处探,总不明白似的,妈妈就来引导,把这些触丝往坟包的方向引,它们也听话,一直往那里长去。太快了,不及半个月,藤蔓将整个坟包覆盖住了,巨大的叶片上白筋纵横,通常,这样的品种结出的瓜糯而甜。
7、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在华北大平原上卷地刮来,不冷,但是挺欺负人,使胸臆发紧。女儿把自己裹得密密实实,火红的风衣牵动了河景。,我也戴着扁呢帽,把绒袄的拉链直拉拉到喉核。一行八九个人,像大坝下面的河岸走去。
8、我已亭亭,无忧亦无惧。我不怕自己跑得比别人慢,顺着自己的节奏,中考体育考场上仍有我的飒爽英姿;我不怕自己做题比别人慢,顺着自己的想法练习,仍就下笔飞速。
9、在车厢摇摇晃晃中,农民工睡着了。我分明看见了他露出一个幸福的微笑,仿佛说:“连我这种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也被人看见,被人惯坏了……”
10、(答案)第⑤段详写叶圣陶的创作过程,表达作者对他出众写作才华的赞赏和羡慕;第⑥段详写叶圣陶与朋友为“我”饯行时的情形,表达作者对他珍视友情的感激怀念之情。(结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
11、(答案)(1)李东给“我”送糖(2)赞赏
12、写作重点不同。记叙文必须按照记叙的要素去组材写作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也称记叙文六要素。叙事散文则不要求这么严格,只要遵照“形散神聚”特点写作就可以了。也就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灵活运用,联想丰富,海阔天空。
13、(21)路上来了一个挑担子的人。走近一看,担子上挑的也是灶糖,人可不是那个卖灶糖的老汉。我向他打听卖灶糖的老汉,他告诉我,卖灶糖的老汉老去了。
14、细节是事物的细部特征,在叙事散文写作中尤其要注重细节描写。因为细节不但是你形象思维的一个展现,而且往往会成为文章中的一个亮点,对刻画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性格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细节包含很多种,像人物的动作刻画,人物的神态刻画,个性化语言的刻画,当时环境的刻画,人物内在心理的描摹等等,不一而足。
15、到现在已是青少年的我,敢于向书本上的知识质疑。我一直不相信纸锅能烧水。在那个星期天,我亲自验证了这个神奇的物理现象。此后只要有不懂的我便亲自实验。从中,我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明白“实践出真知”的真理。
16、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纵然身处恶劣环境,踏上崎岖行程,蕴藏其中的乐趣将成为你前进的不竭动力。那些艰苦终究会被阳光消融的。
17、一条古老的石路,横跨了数百年,我在路这端,圣者在路那端,我们彼此深情凝望。曾经瘟疫弥漫了你的眼神,多少亡灵,拥挤着天空。风雨的哀怨,堆满大地。在沉重的呼吸里,枯瘦的村庄摇摇晃晃。日子硬撑起呼吸,苦等着一剂良药。困顿的五脏六腑深处,期昐着望闻问切的祥符。多少颤抖的呻吟,渴望着一个身影:一个杏林春暖的身影,一个悬壶济世的身影,一个妙手回春的身影。
18、②周三值日,我在走廊行走,听着别班孩子的琅琅书声,像泉水敲击细石,清脆、灵动;再看看我们班,沉闷,没有生气。走着走着,突然看到墙上挂着的学校办学理念:“人人向上,个个出彩”“你就是那片独特的叶子”……我眼睛一亮,有了。
19、选文写了“我”童年生活的哪几个片段?请简要概括。
20、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大家齐望着我,似乎不觉得这僭妄的一投有何不妥,反而纵容地赞许笑呼。女儿也来水边探求黄河的浸礼。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我的眼睛就湿了。
三、叙事性散文
1、(答案)启迪: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因此难免总会有疼痛;但人生的璀璨是用疼痛磨砺出来的。
2、首先,叙事散文多是真情实感的产物,要求有特别锐利的思想;
3、发现生活的真味,我们的人生会与斜射森林的朝阳共舞,与夜幕初垂的皎月齐光,与涨落的潮汐击节而歌。沐浴生活的阳光春雨,体验生命的幸福快乐,让向上的姿势昂扬在生命的每一个角落!
4、①当我刚刚能够歪歪咧咧地提着一个篮子跑路的时候,我就跟在大姐姐身后拣麦穗了。那篮子显得太大,总是磕碰着我的腿和地面,闹得我老是跌跤。我也很少有拣满一个篮子的时候,我看不见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而当我追赶它们的时候,拣到的麦穗,还会从篮子里重新掉回地里去。
5、本文的三个典型材料都指向“每个人都应该负起自己的责任”这个主题。三个材料,三个故事,内容丰富而篇幅有限,按一般写法只能进行概括叙述,但作者却将人物都安排在高潮时刻出场,加以具体描写,因而能做到“形象丰满,细节生动”,使每个场面单独看来又构成一篇微型小说,加上文笔老练,多处语句含蓄而有意蕴,从而使本文成为“生动形象”之作。同时由于作者采用了“镜头式”的表现手法,可谓“构思精巧”。
6、(答案)(1)“枯瘦”一词,赋予村庄以人的情态,形象地写出瘟疫弥漫下村庄的萧条、了无生气。(2)“高”突出李时珍高尚的品格;“低”写出李时珍谦卑的姿态;“高”“低”看似矛盾,实则凸显李时珍心怀天下、救济苍生的“伟大医者”形象。(意思答对即可)
7、⑦我还曾走进一个孤寡老人的家,他的腿病使他行走艰难,病发时下不了炕、出不了屋子。他的屋子狭暗,但窗台上摆满各种各样的木花。他将树枝削掉外皮,削出一层层木屑,木屑不落,卷起来像层层花瓣。他拿颜料将那些“花儿”染成各种鲜艳的颜色,然后“栽”在窗台那一块长满孔洞的皱麻石上。坐在木花旁边的他乐呵呵的,不见困顿之情。现在想来,那些生动的色彩是他为自己制造的阳光和火焰,他用来温暖、照耀自己。当他被病痛折磨的时候,他从苦闷里抬起头的刹那,看见的是鲜艳的花,是人人期待的春天。
8、我的斟酌揣摩让季羡林这个人物的魅力久久地烙在我的内心深处,让我看见了他人格的魅力。
9、快乐语文天地2020知识汇总
10、记叙性的散文——写人叙事类
11、(答案)①山野采药;②编纂《本草纲目》;③为百姓治病。(意思答对即可)
12、所谓“线形结构的叙事性散文”就是全文只写一件事情的记叙文形式。就是将一件事情从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一条线写下来。这种形式的文章内容很单纯,不容易出彩,在中高考中很难得高分。要想写高水平、符合高分标准的优秀的“线形结构文章”必须至少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符合记叙文特征——善于描写,有意识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有表现力,适当的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增加文学意蕴。
13、(2)女儿也来水边探求黄河的浸礼。
14、(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和整合能力。概括时可按照“答案在文中,答题有依据”的原则,结合题干要求,从文中寻找关键语句作答。找出关键语句:“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辩论是不来的”,“那晚我们痛快地喝酒,发议论;他是照例地默着”,“到了一处,朋友们和他开了个小玩笑;他脸上略露窘意,但仍微笑地默着”,提取概括即可。
15、《平凡的世界》: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重点梳理及相关练习题
16、⑧他不喜欢笔试,却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同学,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们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欣赏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亲切、大声地说:“好!五分!”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关切地瞧着这个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每一次点头都能给学生注入一次启发。这时候,他比被考试的学生还要紧张。这情景,已经过去将近三十年了,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17、作者年少成长过程中,也曾深深受到父亲的“舐犊之情”,请简要概括具代表性的两件事。
18、巧用信息整体把握。
19、⑦夏天麦收时节,太爷带我们排着队去收割过的麦地里拾麦穗;秋天,太爷带我们去山里采草药,柴胡、甘草、杜仲之类的,或挖或采;到了冬天,太爷让我们去拾柴,以作御寒之用,他要求我们必须把柴一捆一捆地码得整齐好看……
20、皖南当地的南瓜是蒲团状的,扁扁圆圆的,好看,天生是艺术品。
四、叙事性散文重要的是什么
1、审题是写散文极其重要、极其关键的一步,直接决定全篇文章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决定构思能否按正确的方向展开。
2、2021年中考复习|专题14文言文课内及课内对比阅读
3、⑪李东涨红着脸,小心翼翼地端着水杯走进教室。“老师,您讲课声音都嘶哑了,我知道您口渴了,请假出去给您倒杯热水润润喉咙。”他说完腰弓成90度,两手笔直地伸出,礼貌地把水递给我。我看着水杯,热气在空中缘绕,慢慢向上、向上。水汽氤(yīn)氲(yūn),我的眼睛湿润了,同学们看着李东的目光也不觉有了改变。我放下课本,露出赞赏的目光,慎重地接过热水喝了一口。真甜啊!
4、①写景类的散文(情景交融的、借景抒情):一般先作情绪上的铺垫,暗示文眼——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特点与人的心情相合,使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回扣主题,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5、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重点梳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6、(备战2022)初中语文叙事性散文阅读题及解析: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
7、写出文中两处“少年”的不同含义。
8、(答案)写出了市场上卖的南瓜,卖相不好看,口感不佳。与上门家乡的南瓜形成对比,突出家乡南瓜外形的扁圆美丽,堪称艺术品,以及口感糯而甜,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南瓜的喜爱赞美。
9、①在农家小院的正中,在光线集中的地方,我的母亲端坐着,为我们做鞋,做枕头,缝补衣裳,在书包上绣花。此时,阳光投在这个小小的院子里,灌注进母亲手里那小小的针眼。每一个针脚里,每一个图案上,都注满村庄正午的温情和深蓝。
10、(解析)本题考查朗读能力。重读的词语通常是作者想要强调的内容。这里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春风比其它的风更令人陶醉,无处不在,抚摸万物。春风是“主角”,是作者要强调的对象,因此应重读“春风”。
11、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知识点+图文解读汇总
12、文章结构不同:与记叙文不同的是,叙事性散文只有高潮,没有结果,没有议论部分,而多一个抒情部分,让结构更加明了。
13、李时珍回到故土,“为百姓守候一生”,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表现的?请简要概括。
14、⑦第二天我便上船走了,一眨眼三年半,没有上南方去。信也很少,却全是我的懒。我只能从圣陶的小说里看由他心境的迁变;这个我要留在一文中说。
15、简单的一句话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是因为他往往在人们需要的时候,给人以真挚的祝福、爱护和希望。让我们珍惜着每一句话的力量,让它带动我们在人生旅途上前行。
16、春的阳光泼洒入我的房间,在地板上、床上静静流淌。却又调皮地铺在我的文稿纸上,那还未完篇的演讲稿,似乎连阳光都在嘲笑我那缓慢至极的速度,我烦躁地拉上窗帘,可那阳光,依然用它的速度,不紧不慢地在我房内游走。
17、(2)我那淡淡的眉毛,在满是金黄色的茸毛的脑门上,拧成了疙瘩。我的脸也皱巴得像个核桃。(从修辞角度)
18、很多同学在写叙事散文的时候,用情不老实,不是一味拔高,歌功颂德,就是情绪低落,盲目的贬低。其实这是叙事散文行文的大忌。
19、③母亲八十多岁的眼睛,还保持着少女的清澈和纯真。而世间不少的人,涉世稍深或略有阅历,目光就少了清纯,蒙上了或世故或势利或狡黠的尘灰。莫非母亲有什么特殊的“养眼”之法?我想了解其中的缘由。
20、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五、叙事性散文怎么写
1、(答案)(1)不仅是我怕,我的哥哥姐姐也怕。不仅是我们怕,听姑姑说,他们一代人,我的那些堂姑、堂叔也都怕。示例:细节(动作)描写,运用“舀”“喝”“扛”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激动、自豪但又冷静、克制的心情。(2)“从未”和“一直”写出父亲对“我”从事写作的尊重,从来没有停止对“我”的关爱,也表达“找”对父亲的理解和敬爱。
2、(答案)①对人与人之间朴素而美好的感情的珍视②对给了“我”温情与关爱的卖灶糖老汉的怀念③对天真无邪的童年时光的怀念④对在贫穷和寂寞中形成的友情的珍视⑤对不带任何希求、没有任何企望的无私之爱的歌颂⑥对人世间温情的渴望(答出四点即可)
3、还有《希腊三部曲》,你每翻开一页都是一次和大自然亲近的机会,它正在唤起你心中的爱。书中讲述的人与大自然的故事让我神往,作者将那些平淡而真实的时光,以他独特的幽默风格,像一缕甜香,在我的指尖慢慢绽放。我收藏的这些书籍适合所有年龄阶段的朋友阅读,希望你也能喜欢。
4、中考复习|专题19—说明文阅读
5、《芭蕉花》郭沫若《苏州拾梦记》柯灵《丁香花下》黄秋耘《小橘灯》冰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6、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重点梳理:简•爱
7、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重点梳理:《朝花夕拾》含中考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8、(4)欲扬先抑: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9、慢慢感受,我感受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就凭他们对我的爱,我又有什么理由不认真学习,不为他们争气!
10、散文的一大类,主要是叙事,抒情。与记叙文不同的是,叙事性散文只有高潮,没有结果,没有议论部分,而多一个抒情部分,让结构更加明了,叙事性散文一般很受到大家的欢迎。叙事性散文比抒情性散文多一个叙事部分,从头到尾是叙事部分,没有记叙文那种鲜明的开头。
11、不只是用眼睛去看,用大脑和灵魂去真正揭开食物,发掘其中蕴藏着的丰富的宝藏。
12、例(20宁夏)
13、(答案)这句话一语双关,表面上说的是水杯里的热气在升腾向上,实质上指李东正在发生变化,暗示他也在不断地成长进步。
14、例(20福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5、(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次要人物的作用,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对主题的作用;对情节的作用;衬托主要人物形象;表达与主要人物之间的情感等。解答这个题目,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来回答。
16、(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的能力。从题干中可以看出①空处的内容应与“自然界的鲜花”相对应。结合“攒下些鲜花、礼品盒包装纸,都那么新、那么鲜艳,不如做成花儿,叫它们再开一次”可知,“纸花、木花”是人们创造出来的花。②空结合“那个往树上绑花的老人似乎也成了一朵花”“所以,她现在也想做一枝花,开在严寒的冬天里,把别人心里的冰融化”等句子可知,“女性好友、微笑的小女孩、进城务工的夫妇”指的是有像花一样美丽心灵的人们。
17、“听说xx老师病了,说是风湿病又犯了。今天风这么大,雪这么紧,他不找人代课才怪呢!。”
18、我在这条适合我自己的朴素小道上,淡定从容地行走着,也有条不紊的进步着,并悟出了“成功=适合自己的方式×奋斗”如令的我,已褪去了年少的无知懵懂。已然蜕变成了一个全新的、沉稳的“学霸”。在那条适合自己的小道上,稳步前行。我将一直沿着这条路,终将到达人生的“珠穆朗玛峰之巅”
19、春已深,我呆呆地望着那丛中剐刚抽芽的茉莉,它与那满园繁盛的花朵甚不搭调。可它并没有理解我的心急,仍不紧不慢地生长着,仍然依着它的速度在成长之路上前行。
20、一切都等不及了。我们喜欢去河边看燕子串花衔水,去打谷场拿个大扫把扑蜻蜓……要么,呆呆坐在稻草堆上,望远……
六、叙事性散文
1、2021年中考复习|专题11积累与运用•语段阅读综合考查
2、渐渐地,我长大了,心思也变得越发地细腻,慢慢地,我感受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爸爸每天早出晚归,只为赚钱供我读书,让我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妈妈呢,每天都从家赶到学校,往返共四次,只是为了给我送上一顿热腾腾的饭,为了我能有充足的营养,从而更好地学习。他们做这些只是为上让我好好学习。看着父亲每天忙出忙外地身影,我不禁热泪盈眶,于是,慢慢地,我感受到了父母对我浓浓的爱以及期望。
3、谋篇的关键:自导自演,精心布局
4、中考复习|专题21—叙事性散文阅读
5、《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6、部编本语文七——九年级课外名著读书笔记汇总
7、示例二:不能。因为原题中的“出彩”是小说所要揭示的中心,以“老师,我出彩了吗”为标题,能揭示文章的主旨和情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8、(解析)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此题要结合语境进行揣摩。“背上的蜡条筐里盛着刚割下的鲜嫩韭菜”,春天来临,万物生长,邻家大伯收获了鲜嫩的韭菜,因此有收获的喜悦之情。“无公害的!”包含着对自家韭菜品质好的自信、自豪之情。
9、在一次期末考试中,我退步了,可以说是一落千丈。拿到成绩通知单时,我感到自己一片灰色,几乎丧失学习信心。这时,我的老师的一句话感动了我,鼓舞了我。这句话是这样的:“老师希望你能勇敢的面对成绩上的小起伏,我相信你能做到,因为你是不服输的人。”我顿时觉得老师正在用殷切的目光注视着我,我知道自己有老师的支持与信任,这一点小失败并不意味着终的失败。老师的这句简单的话语,帮我重拾信心,在我灰心丧气的时候给予我力量,使我有勇气有信心继续努力学习。
10、啪!”一巴掌猛地打在屁股上。我大哭起来。“老师怎么教你的,小草是绿的,太阳是红的。看看你,怎么画的?”我透过泪眼,看着那张被撕掉的画:小草是黄的,太阳也是黄的。为什么非要把小草画成绿的,把太阳画成红的?我戴爸爸那个太阳镜,看到的小草和太阳就是黄的。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