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随遇而安汪曾祺
1、“人世间有许多事,想一想,觉得很有意思。有时一个人坐着,想一想,觉得很有意思,会扑哧笑出声来。把这样的事记下来或说出来,便挺幽默。富于幽默感的人大都存有善意,常在微笑中。”
2、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3、读《翠湖心影》时,感觉清雅秀丽,好似一位江南水乡女子袅袅地走了过来.不是传统观念中的“丁香般结着怨仇的”女子,相反,给人一种谨慎平和的美。
4、什么是文化?众说纷纭。比较公认的文化定义,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1832—1917)的看法:“文化,就其在民族志中的广义而言,是个复合的整体,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和习惯。”
5、●散文欣赏丨贾平凹《活得有趣,才是人生高的境界》
6、父亲对外人如此,对儿子汪曾祺也是如此。
7、我习惯把难过的事说得云淡风轻,所以,大家总认为我从没有烦恼。当所有人都以为我过得风生水起的时候,我只是一个人走了一段又一段艰难的路。
8、不仅如此,汪曾祺爱唱戏,父亲就在家里给他拉二胡伴奏。后来,他的学校开园乐会,父亲还专门去学校为儿子和儿子的同学伴奏,陪着孩子们玩耍一下午。
9、后竟然闹到要离婚的地步。
10、当时甘家口两间房,三十多平方米,我们五口人住得挺满的,只有小屋有一个桌子可以写字。小妹汪朝在工厂当工人,三班倒,晚上十点上班,上班前她要睡一觉,那时候老头儿进入了创作旺盛期,止不住地想写东西,但是又没地儿写,汪朝睡觉的时候他就在外面转悠,一会儿说几点了?她是不是该起来了。我们说你再待会,没到时候。因为汪朝睡不好觉老爱发脾气。他就一圈又一圈转,一会儿问一次,到点儿没有?看他那个模样,我就开玩笑说,你们看老头儿是不是跟母鸡憋个蛋没处下一样,鸡憋蛋就四处转悠。我们就管他写东西叫“下蛋鸡”。刚开始他不接受,后也接受了,还说:“你们别闹,别闹,我要下蛋了,这回要下一个大蛋,大金蛋。”他是有一个地方就可以写东西的。
11、《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一书中,我读到的是汪曾祺3个孩子各自写的回忆父亲的篇章,其中汪明写的有关汪曾祺去世后的情景让我不禁抬头忍泪。是的,他人视角中的汪曾祺给了我全新的感觉——一个毫无底线宠孩子的“老头儿”,一个才华横溢但是老被家人“欺负”的“老头儿”,一个被母亲“嫌弃”为“很土”的“老头儿”,一个除了做饭其他家务事都不太行的“老头儿”……像极了我们的邻居“老头儿”,平平无奇甚至还带点儿邋遢,与他的美好文字和图画似乎很有点“不搭”。
12、文章的开端讲述了昆明当地的一个笑话段子。它不是像现在速食时代的那些需要让人扫一眼便能立刻爆笑的笑话,它是需要人再回过头来细细品味的。文中说“当时觉得很无聊,现在想起来觉得很亲切”。
13、《随遇而安》,书中收录了汪曾祺经典的代表性散文,内容涵盖了作者的个人经历,从幼时到西南联大的求学历程,回忆了故乡的点滴,与老舍、沈从文、潘天寿等故人之间的情谊。
14、愿我们都不会把所有別人对我们的好,视为理所当然。因为知足,会更接近幸福。
15、汪曾祺鱼的寓意:其实就是“态度决定一切”。乐观的人,他能面对现实,用开朗豁达的态度,有效的措施来改变不利的局面,享受改变带来的快乐;而悲观的人,毫不进取,安于现状,面对问题总是推诿、回避,就会酿造死气沉沉的工作气氛。
16、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诸葛亮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心浮气躁,是成不了大气候的。静是要经过锻炼的,古人叫做“习静”。
17、其他人若看见,肯定觉得这样的相处有悖伦俗,很奇怪,但父亲并不在意,反而乐呵呵的说一句“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18、要说当代汉语世界里文字质朴、有趣的作家,沈从文、汪曾祺师徒肯定榜上有名。
19、待浮花浪蕊俱尽,伴君幽独。
20、他还说:“到了美国,我的第一感觉,是我有把握活着回去,而且会活得很愉快。”
二、随遇而安汪曾祺散文原文
1、至于那些缺点,只要无关乎原则性的,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2、在一篇小说里,他自况为“生活现象的美食家”。
3、有人问他,这些年你是怎么过来的?
4、公园对面有一个大杂院,里面有一个扎风筝的,他还领我们去看扎风筝,他在文章里写小时候他爹就领他去放风筝,所以放风筝之类的,他自己说挺在行。他还买过一个风筝,在家门口放,架不住那个地方实在太小,第一次放,就把风筝挂在电线上,以后就再没有放过。
5、汪曾祺作品的语言,还有很深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底蕴,如“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四字四句,语如连珠,既雅致,又通畅,毫无生硬滞涩之感,将古典语言与现代语言巧妙地融合贯通,给人一种别致的感受。
6、汪曾祺也没让那人赔医疗费,只说:“没事儿,没事儿!你走吧!”
7、唐人诗云:“山中习静朝观槿,松下清斋折露葵。”“习静”可能是道家的一种功夫,习于安静确实是生活于扰攘的尘世中人所不易做到的。
8、好像以前看过这样一句话来评价汪老的语言风格“亦俗亦雅、亦淡亦浓、亦庄亦谐的而以散淡平易为主的独特的语体风格。”
9、在当今世界,灾害、疾病、战争、意外事件层出不穷,无数人挣扎在时代的洪流中饱受痛苦和折磨。相关新闻日复一日的轰炸着每个人的眼球,一时间,焦虑、苦难、抱怨似乎成为了社会的主色调。
10、平装版《汪曾祺全集》在2019年1月出版的《汪曾祺全集》精装版的基础上,增补了近两年来新发现的散文4篇、谈艺文章3篇、诗歌9首、书信10封及题词、书画题跋若干条;以新发现的较早版本替换底本的有:小说《猎猎》《磨灭》,散文《蔡德惠》;补充题注中的出版信息;改正错讹。
11、随遇而安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此外有黄沾所演唱的歌曲随遇而安。还有汪曾祺著的图书。
12、月球,俗称月亮,又称月,在中国古时又称太阴、玄兔、婵娟、望舒,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月球自45亿年前就一直守护着地球,哪怕天体碰撞,哪怕宇宙空洞。所以,这世界上美好的情话是。希望我能做你的月球。
13、对待儿子汪曾祺的学业,父亲关心,但并不强求。
14、虎坊桥没有太多可说的,因为老头儿在那儿总共住了不到一年半。的好处是他有了自己的书房,十平方米左右,有一个大书桌可以写东西,画大一点的画,但那时他的精力不太够了。
15、朕用怛然,坐不安席,食不甘味,整军诰誓,将行天罚.我的心里比较忧伤,坐在席子上不安稳,吃东西没有甜味,整顿军队发布命令和口号,将行使上天赋予我处罚的权利。
16、当时正值桐花开放,“淡紫繁华,如同梦境”。
17、要像汪曾祺所说的那样:“我也有点疲倦了,但我总要自己还有勇气,在狗一样的生活上做出神仙一样的事。”
18、随遇而安suíyùérān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随:顺从;遇:遭遇。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出自):清·刘献廷《广阳杂记》一:“随寓而安,斯真隐矣。”(示例):不过能够~——即有船坐船云云——则比起幻想太多的人们来,可以稍为安稳,能够敷衍下去而已。◎鲁迅《两地书》六(近义词):与世无争、随俗浮沉(反义词):愤世嫉俗、愤愤不平(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19、这种平等的亲子观念,是汪曾祺的人生智慧,值得每一个为人父母者学习与借鉴。
20、穿过山,跨过海,穿过这尘世间所有的细小尘埃。时间停摆,往事归来。
三、随遇而安汪曾祺原文
1、北方厨房——一个家庭的烹饪史/蒋韵
2、汪曾祺作品的语言在中国现当代作家中是很有特色的。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窥见一斑。本文语言平白、朴素,口语性强,富于表现力。比如开头:“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
3、国会街5号是一个比较洋式的四合院,但周围都是胡同,住的都是真正北京胡同人家。周围还有几个小酒馆,老头儿没事也经常去喝喝酒,喝上二两,小酒馆里什么人都有,他也经常和这些人聊聊闲天,但从来没动过念头写写这些事情,这些感受,在当时的时代大环境下,他不可能动这个念头,那时候什么都讲究革命化,这种市井生活,在一般人的概念里毫无价值,有什么可写的?没有后来的时代变化,他也写不了后来的东西。
4、其文字清新自然,平淡质朴,全然没有常见的苦心经营。读起来,只觉如沐春风。
5、我们 DNA 里的氮元素,我们牙齿里的钙元素,我们血液里的铁元素,还有我们吃掉东西里的碳元素,都是曾经大爆炸时千万星辰散落后组成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星辰。
6、汪曾祺曾师从沈从文,对中国的古典文化也有很深的造诣,注重作品当中的意境美,言有尽而意无穷。而意境美恰恰是中国古典文化的核心,所以说汪曾祺是中国后一个士大夫。
7、文章的主体部分描写了翠湖及其周围的景观,叙述了自己与翠湖有关的生活,其中不时夹杂着作者自身的感受。虽然记叙的都是些看起来算是琐事的日常情况,但却使人看过之后还愿回头再去看、去品味。虽描写的是平常老百姓的生活,但很吸引人。
8、唯有你的光辉,像漫过山岭的薄雾,像和风从静谧的世界里带来的夜曲,像朗照溪水的月色扑面而来。
9、但他并没有因为胡同文化日趋没落而痛心疾首,相反以一种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样的时世交替。其次,作者对胡同的没落,是深怀叹惋之情的,毕竟对多年生活的胡同、四合院有很深的感情,受过胡同文化许多的熏染。作者的人生信念和价值观,许多和胡同文化水乳交融,比如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安分守己等,正合作者清心淡泊的性格。
10、1948年初到北京,汪曾祺与爱人施松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