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咏物的古诗
1、很多啊,不知你要咏什么的?(唐)骆宾王《咏蝉》(元)王冕《墨梅》(明)于谦《石灰吟》(宋)王安石《梅花》(清)郑燮《竹石》(唐)李贺《马诗》(唐)贺知章《咏柳》(唐)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这些都是很出名的咏物诗,不知有没有你要的。
2、写至此处,咏物抒情都已至顶峰,而结尾一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再起波折,将杨花之景、思妇离情、惜春之恨收为一句。词意再次归于咏物,而又呼应了上阕思妇之情、下阕惜春之意,若即若离之间,余味无穷!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下列各题。
4、鹧鸪天里催声急,鸡犬升天不得归!
5、(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7、B.颔联首句写红牡丹,直接用“殷鲜”突出其红艳娇嫩的特点,又暗用比喻,以天空中美丽的红霞来写牡丹红得惊艳、开得绚烂的情态之美。
8、(注)①仙人掌:陕西华山之中峰曰莲花峰,其东峰曰仙人掌。②倾盖:指途中相遇,停车交谈,双方车盖往一起倾斜。③湘皋佩解:郑交甫遇见江水女神得赠玉佩。
9、物微生处远,往还来、非但稻粱求。似爱长安日,怕阴山雪,善自为谋。个里幸无鸣镝,随意占沙洲。归兴何妨待,风景和柔。
10、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1、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瑶池旧约,鳞鸿(2)更仗谁托?粉蝶儿只解,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但伤心冷落黄昏,数声画角。
12、遍插江岸无人种,每每春来径自成。
13、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①。
14、B.上片后两句,连用两个反问,否定了柳絮终随水流逝,委落尘土的结局。
15、(七律)重回知青插队村庄
16、清代癫狂的一首《沁园春》,千古无二
17、这也就是说写咏物诗词要做到“不即不离”、“不粘不脱”。不即就是说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滞于物),不离就是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曲尽其妙)。不粘就是刻画上形容仿佛,内容上不紧贴住物件不放;不脱就是刻画上非此物不是,内容上不脱开所咏之物信马由缰而行远。古人激赏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因为作者充分体察了梅花的形态特点,通过月下水边的梅枝横斜的侧影,写出它凛然冰清的神态与品格。
18、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9、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0、D.诗歌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紫骝马不被重用来表现诗人现实生活的不平遭遇。
二、咏物的古诗有哪些
1、为探梅魁策蹇驴,竹梢疏处见清㿑。
2、应是浣纱人妒。褪红衣、被谁轻误?闲情淡雅,冶姿清润,凭娇待语。隔浦相逢,偶然倾盖②,似传心素。怕湘皋佩解③,绿云十里,卷西风去。
3、B.颔联视听结合,颇有气势,“龙蛇动”“风雨寒”写出了古松的不凡风骨和气概。
4、(诗艺花蹊)七绝的句法没有什么奥秘,学会这5种技法,诗词写作立刻变得简单
5、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6、在古人遗留下来的咏物诗中,单纯描状歌物的篇什相当罕见。吟咏之物,作为审美客体,往往带有作者强烈的主体意识,物与情交汇一处,物和我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情物交融的艺术境界。
7、C.刘禹锡的“天教晚发赛诸花”为牡丹虽艳冠群芳却较晚开放而鸣不平。
8、连枝并蒂两相知,初识春宵烟月时。花放南塘常有日,客留邛邑莫违期。倾情甘藕行肠老,含泪鹑衣听雨痴。雁影稀疏心内苦,凌流尚咏梦中诗。
9、C.裴潾诗前两句以豪贵争赏侧面表现了紫牡丹的名贵,表达了诗人的赞美之情。
10、田田莲叶立南塘,星月鱼惊荡晓光。
11、多少流泪日,誓言要胜人。
12、顾名思义,咏物诗词吟咏的是物,所以作品应具有必不可少的趣味。对于第一境界的纯歌咏、描状类咏物诗词来说,尤其如此。一首咏物诗词若没有趣味,读起来只会是味同嚼蜡,让人兴致索然。贺知章的《咏柳》诗,之所以好,除了准确的描状外,更主要的就在于“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比喻富含趣味,使整首诗有了活力,余韵悠长。试想若无此等句子,纵然描状的怎样好,还能成为千古名篇吗?若无此等句子,与谜语相较,又有何差别?
13、龙回头这首诗在步韵的基础上,也将题材定为咏柳。
14、A.4B.5C.6D.8
15、咏月季花蓬勃幽姿不问因,四时火雪只求真。
16、B.王诗先写了枣花和桑叶,然后以“堪笑”把所咏之物牡丹引出,表露出作者的感情。
17、梅边煮月人留足,岭上堆云世聚眸。
18、寒暑随君多苦辛,细锥疏密总频新。日清惑眼虚楼幻,月结怡心帐实真。借贷无由红字页,往来空记白头人。墨酣当为苍生念,财富如何稍作匀。
19、今天向大家介绍的便是一首和词远胜原唱的宋词,这首词便是苏东坡的《水龙吟》,一首惊艳千百年的咏物词:
20、百字令•芜城①晚望(元•张翥)
三、咏物的古诗名句
1、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2、(注)①点额:传说南朝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她的额头上,竞生成五朵花,擦不掉。后宫女们争相效仿,形成“梅花妆”。
3、A.开篇“碧天向晚”二句照应诗题,展现碧天暮云、不失清丽之色,与下文的衰飒之象形成对照。
4、宋词至周邦彦,其手法已颇繁复,章法细腻多变,虽身在北宋,实开南宋诸家之先河。继之白石、梅溪、草窗、碧山、玉田诸人终于将长调的技巧发挥到。而颇能代表这一切的,就是咏物词。在这些词中,作者往往独运匠心,把时间、空间表面上打乱,实际上又思路缜密,把错综复杂的情感变化用若连若断、细腻而绵长的一股潜气来贯穿,使读者紧紧地跟着作者的思路连绵起伏,循环往复式地层层递进,终达到欣赏和融合的境地。
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不同主旨古诗鉴赏之用典
7、(注)①思黯南墅,牛僧孺的别墅。②增城,古代神话中的地名,传说昆仑山上有增城九重,西王母所居。
8、(2)词作以“字字含愁”作结,作者“愁”的原因有哪些?
9、仙人掌①上芙蓉,涓涓犹湿金盘露。轻妆照水,纤裳玉立,飘飘似舞。几度销凝,满湖烟月,一汀鸥鹭。记小舟夜悄,波明香远,浑不见、花开处。
10、蓝云笼晓,玉树悬秋,交加金钏霞枝。人起昭阳①,禁寒粉粟生肌。
11、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其中,特别是“玉”对“翠”,是巧妙的颜色对。
12、(1)下列关于这两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3、B.颔联的“可堪”即“更哪堪”,颔联的意思是即便长久欣赏这枝杏花也有遗憾,更哪堪自己行色匆匆,难以停留。
14、提到词,人们一般习惯于这样的一种思路,即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者发议论感慨。咏物词亦如是,上片描写、状物,下片议论感慨抒情。其实这种写法不错,但终究属于一种比较传统的思路和写法,易流于单调老套,读多了便觉乏味。故印象中按这种写法的精品似乎不多。
15、(2)下列同为咏蝉诗,与本诗的情感接近的一项是
16、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7、砉然劲翮翦荆棘,下攫狐兔腾苍茫。
18、浴雪凌寒历肃霜,栉风蕴秀野原黄。陶陶笑靥游人醉,股股馨香舞蝶狂。不附杏桃登大雅,且攀麦菽助殷康。玉珠报德呈琼液,英荚成泥护垄秧。
19、(诗艺花蹊)质疑绝律诗中的“挤韵”与“撞韵”
20、闻鸡月已落,品味意方长。
四、咏物的古诗大全300首
1、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②阿姥家。
2、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3、这时候我更怀念长安的千万株桃浓杏淡,可淡淡的暮色已经笼罩住了夕阳的光辉,整个神州一片黯淡。
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